<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實用文檔>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0 10:10:16

      關于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1

        一、概念引入

        早在戰國時期,《墨經》中就有這樣一段話“有之則必然,無之則未必不然,是為大故”“無之則必不然,有之則未必然,是為小故”。

        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常聽人說:“這充分說明……”,“沒有這個必要”等,在數學中,也講“充分”和“必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教材第一章第五節――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二、概念形成

        1、首先請同學們判斷下列命題的真假

        (1)若兩三角形全等,則兩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2)若三角形有兩個內角相等,則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若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則這個整數必是偶數。

        (4) 若ab=0,則a=0。

        解答:命題(2)、(3)、(4)為真。命題(4)為假;

        2、請同學用推斷符號“?”“?”寫出上述命題。

        解答:

        (1)兩三角形全等? 兩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2)三角形有兩個內角相等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 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則這個整數必是偶數;

        (4)ab=0 ? a=0。

        3、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繼續結合上述實例說明什么是充分條件、什么是必要條件。

        若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則這個整數必是偶數中,我們稱“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是“這個整數必是偶數”的充分條件,可以解釋為:只要“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成立,“這個整數必是偶數”就一定成立;而稱“這個整數必是偶數”是“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的必要條件,可以解釋成如果“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 成立,就必須要“這個整數必是偶數”成立

        充分條件:一般地,用α、β分別表示兩件事,如果α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β這件事也成立,即α?β,那么α叫做β的充分條件。[說明]:①可以解釋為:為了使β成立,具備條件α就足夠了。②可進一步解釋為:有它即行,無它也未必不行。③結合實例解釋為: x = 0 是 xy = 0 的充分條件,xy = 0不一定要 x = 0。)

        必要條件:如果β?α,那么α叫做β的必要條件。

        [說明]:①可以解釋為若β?α,則α叫做β的必要條件,β是α的充分條件。②無它不行,有它也不一定行③結合實例解釋為:如 xy = 0是 x = 0的必要條件,若xy≠0,則一定有 x≠0;若xy = 0也不一定有 x = 0。

        回答上述問題(1)、(2)中的條件關系。

        (1)中:“兩三角形全等”是“兩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的充分條件;“兩三角形的面積相等”是“兩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條件。

        (2)中:“三角形有兩個內角相等”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充分條件;“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有兩個內角相等”的必要條件。

        4、拓廣引申

        把命題:“若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則這個整數必是偶數”中的條件與結論分別記作α與β,那么,原命題與逆命題的真假同α與β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關系可分為四類:

        (1)充分不必要條件,即α?β,而β?α;

        (2)必要不充分條件,即α?β,而β?α;

        (3)既充分又必要條件,即α?β,又有β?α;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即α?β,又有β?α。

        三、典型例題(概念運用)

        例1:(1)已知四邊形ABCD是凸四邊形,那么“AC=BD”是“四邊形ABCD是矩形”的什么條件?為什么?(課本例題p22例4)

        (2) 是 的什么條件。

        (3)“a+b>2”是“a>1,b>1”什么條件。

        解:(1)“AC=BD”是“四邊形ABCD是矩形”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2)充分不必要條件。

        (3)必要不充分條件。

        [說明]①如果把命題條件與結論分別記作α與β,則既要對“α?β”進行判斷,又要對“β?α”進行判斷。②要否定條件的充分性、必要性,則只需舉一反例即可。

        例2:判斷下列電路圖中p與q的充要關系。其中p:開關閉合;q:

        燈亮。(補充例題)

        [說明]①圖中含有兩個開關時,p表示其中一個閉合,另一個情況不確定。②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溝通,通過圖示,深化概念認識。

        例3、探討下列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關系。(補充例題)

        (1)頭發長,見識短。 (2)驕兵必敗。

        (3)有志者事竟成。 (4)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說明]通過本例,充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22――練習1.5(1)

        2:填表(補充)

        pqp是q的

        什么條件q是p的

        什么條件

        兩個角相等 兩個角是對頂角

        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四邊形對角線相等四邊形是平行邊形

        a=b ac=bc

        [說明]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所學新知,反饋教學效果。

        五、課堂小結

        1、本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

        推斷符號

        充分條件的意義 命題充分性、必要性的判斷。

        必要條件的意義

        2、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判別步驟:

        ① 認清條件和結論。

        ② 考察p q和q p的真假。

        3、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判別技巧:

        ① 可先簡化命題。

        ② 否定一個命題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③ 將命題轉化為等價的逆否命題后再判斷。

        六、課后作業

        書面作業:課本P/24習題1.5――1,2,3。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充要條件

        2、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教學難點:

        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充分條件?什么叫必要條件?說出“ ”的含義

        2、指出下列各組命題中,“p q”及“q p”是否成立

        (1)p:內錯角相等q:兩直線平行

        (2)p:三角形三邊相等q:三角形三個角相等

        (二)授新課

        1、(通過復習提問直接引入課題)充要條件定義:

        一般地,如果既有p q,又有q p,就記作:p q。

        這時,p既是q的充分條件,又是q的必要條件,我們說p是q的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

        點明思路: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不僅要考查p q是否成立,即若p則q形式命題是否正確,還得考察q p是否成立,即若q則p形式命題是否正確。

        2、辨析題:(學生討論并解答,教師引導并歸納)

        思考:下列各組命題中,p是q的什么條件:

        1)p:x是6的倍數。 q:x是2的倍數

        2)p:x是2的倍數。 q:x是6的倍數

        3)p:x是2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q:x是6的倍數

        4)p:x是4的`倍數q:x是6的倍數

        總結:1)p q且q≠> p則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2)q p且p≠>q則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條件

        3)p q且q p則q是p的充要條件

        4)p≠>q且q≠>p則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強調: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不僅要考慮p q是否成立,同時還要考慮q p是否成立。

        且p是q的什么條件,以上四種情況必具其一、

        3鞏固強化

        例一:指出下列各命題中,p是q的什么條件:

        1)p:x>1 q:x>2

        2)p:x>5 q:x>—1

        3)p:(x—2)(x—3)=0 q:x—2=0

        4)p:x=3 q:=9

        5)p:x=±1 q:x —1=0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

        (2)能正確判斷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4)在充要條件的教學中,培養等價轉化思想。

        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首先給出推斷符號,并引出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講述了充要條件的初步知識。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與難點是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1)充分但不必要條件、必要但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是重要的數學概念,主要用來區分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因果關系。

        (2)在判斷條件和結論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應該:

        ①首先分清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

        ②然后嘗試用條件推結論,再嘗試用結論推條件。推理方法可以是直接證法、間接證法(即反證法),也可以舉反例說明其不成立;

        ③最后再指出條件是結論的什么條件。

        (3)在討論條件和條件的關系時,要注意:

        ①若,但,則是的充分但不必要條件;

        ②若,但,則是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

        ③若,且,則是的充要條件;

        ④若,且,則是的充要條件;

        ⑤若,且,則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4)若條件以集合的形式出現,結論以集合的形式出現,則借助集合知識,有助于充要條件的理解和判斷。

        ①若,則是的充分條件;

        顯然,要使元素,只需就夠了。類似地還有:

        ②若,則是的必要條件;

        ③若,則是的充要條件;

        ④若,且,則是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條件。

        (5)要證明命題的條件是充要條件,就既要證明原命題成立,又要證明它的逆命題成立。證明原命題即證明條件的充分性,證明逆命題即證明條件的必要性。由于原命題逆否命題,逆命題否命題,當我們證明某一命題有困難時,可以證明該命題的逆否命題成立,從而得出原命題成立。

        (二)教法建議

        1.學習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知識,要注意與前面有關邏輯初步知識內容相聯系。充要條件中的,與四種命題中的,要求是一樣的。它們可以是簡單命題,也可以是不能判斷真假的語句,也可以是含有邏輯聯結詞或“若則”形式的復合命題。

        2.由于這節課概念性、理論性較強,一般的教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教學中始終要注意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自我思考、相互交流中去結概念“下定義”,去體會概念的本質屬性。

        3.由于“充要條件”與命題的真假、命題的條件與結論的相互關系緊密相關,為此,教學時可以從判斷命題的真假入手,來分析命題的條件對于結論來說,是否充分,從而引入“充分條件”的概念,進而引入“必要條件”的概念。

        4.教材中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定義沒有作過多的解釋說明,為了讓學生能理解定義的合理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一些熟悉的命題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來認識“充分條件”的概念,從互為逆否命題的等價性來引出“必要條件”的概念。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

        (2)能正確判斷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充要條件;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4)在充要條件的教學中,培養等價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關于充要條件的判斷

        教學用具:

        幻燈機或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設計

        1.復習引入

        練習:判斷下列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用幻燈投影):

        (1)若,則;

        (2)若,則;

        (3)全等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4)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菱形;

        (5)若,則;

        (6)若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數解,則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1)、(3)、(6)是真命題,(2)、(4)、(5)是假命題。

        置疑:對于命題“若,則”,有時是真命題,有時是假命題。如何判斷其真假的?

        答:看能不能推出,如果能推出,則原命題是真命題,否則就是假命題。

        對于命題“若,則”,如果由經過推理能推出,也就是說,如果成立,那么一定成立。換句話說,只要有條件就能充分地保證結論的成立,這時我們稱條件是成立的充分條件,記作。

        2.講授新課

        (板書充分條件的定義。)

        一般地,如果已知,那么我們就說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提問:請用充分條件來敘述上述(1)、(3)、(6)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

        (學生口答)

        (1)“,”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2)“三角形全等”是“三角形面積相等”成立的充分條件;

        (3)“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數解”是“”成立的充分條件。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成立,那么其逆否命題也成立,即如果沒有,也就沒有,亦即是成立的必須要有的條件,也就是必要條件。

        (板書必要條件的定義。)

        提出問題:用“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來敘述上述6個命題。

        (學生口答)。

        (1)因為,所以是的充分條件,是的必要條件;

        (2)因為,所以是的必要條件,是的充分條件;

        (3)因為“兩三角形全等”“兩三角形面積相等”,所以“兩三角形全等”是“兩三角形面積相等”的充分條件,“兩三角形面積相等”是“兩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條件;

        (4)因為“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四邊形是菱形”,所以“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是“四邊形是菱形”的必要條件,“四邊形是菱形”是“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充分條件;

        (5)因為,所以是的必要條件,是的充分條件;

        (6)因為“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根”,而且“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根”,所以“方程的有兩個不等的實根”是充分條件,而且是必要條件。

        總結:如果是的充分條件,又是的必要條件,則稱是的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記作。

        (板書充要條件的定義。)

        3.鞏固新課

        例1(用投影儀投影。)

        (學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作出下面回答。)

        ①因為有理數一定是實數,但實數不一定是有理數,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是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②一定能推出,而不一定推出,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是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③是奇數,那么一定是偶數;是偶數,不一定都是奇數(可能都為偶數),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條件,是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④表示或,所以是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⑤由交集的定義可知且是成立的.充要條件;

        ⑥由知且,所以是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條件;

        ⑦由知或,所以是,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⑧易知“是4的倍數”是“是6的倍數”成立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條件;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交流、思辯,在爭論中得到了正確答案,并加深了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認識。)

        例2已知是的充要條件,是的必要條件同時又是的充分條件,試與的關系。(投影)

        解:由已知得,

        所以是的充分條件,或是的必要條件。

        4.小結回授

        今天我們學習了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概念,并學會了判斷條件A是B的什么條件,這為我們今后解決數學問題打下了等價轉化的基礎。

        課內練習:課本(人教版,試驗修訂本,第一冊(上))第35頁練習l、2;第36頁練習l、2。

        (通過練習,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評。)

        5.課外作業:教材第36頁 習題1.8 1、2、3。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國殤》教學設計12-11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辯論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用戶協議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 亚洲中文久久字幕 |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在线精品国产制服丝袜 | 久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