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德樹中學級研究性學習課程培訓方案

      時間:2022-07-13 13:10:29 方案 我要投稿

      德樹中學級研究性學習課程培訓方案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德樹中學級研究性學習課程培訓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德樹中學級研究性學習課程培訓方案

        一、如何認識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而進行的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開放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既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了新的教育觀和人才觀。(見德樹中學《學生手冊》P77-79頁)

        二、課程目標

        這是一門綜合性的實踐課程,通過課程的實施,同時實現(xiàn)多個方面的教育目標,這些教育目標可以簡單地概括為:

        1、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對社會、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3、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4、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7、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與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三、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的要求

        在研究性學習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是學生的合作伙伴,教師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評價中都必須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善于對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拓與提升,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tài)度與技能和諧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生活進展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特色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使研究性學習順利進行。要求教師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要求教師是學習型的教師

        社會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任何觀念、知識、技術和能力都會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而此長彼消,在當今迅速變化的社會,有哪一種觀念、知識、技術和能力可以長久不衰?在學習化的社會中,一個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教師要變傳道授業(yè)者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拓展者,必須通過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轉變傳統(tǒng)的'觀念,具有超前的教學觀念,用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審視學生,才能有效的實施研究性學習。由于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對教師的知識結構也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的權威地位受到沖擊,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善于學習,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向學生學習,向書本學習,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在探索中實踐,邊干邊學。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2、教師應具有較強的教學管理技能和科研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形式,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對其學習的內涵、意義、乃至怎么選題,怎么實施等都;是陌生的,教師的宣傳、鼓勵、指導的藝術,以及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參與的熱情和課題研究的質量。從研究性學習啟動、選題、立題、實施、結題、成果展示等過程都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組織駕馭能力。教師要善于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自然,從態(tài)度上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對祖國、對自然、對社會的熱愛。教師要在學生懈怠和遇到困難想放棄時給予信心和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怕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品質;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追求成功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進行指導、點撥和督促,從能力上引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選擇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社會交往和活動能力。教師要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從方法上引導學生以科學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進行課程的研究與實踐,從方法態(tài)度上,讓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一般基本方法,科學的思維品質,科學的設計和操作方法。

        3、教師要具有發(fā)展性的評價觀

        評價是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研究性學習的助推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對學生人文關懷的學習,是一種重過程輕結果的學習形式,要求教師本著發(fā)展性、形成性的評價原則,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學習功能、調控功能、激勵功能,著眼于學生的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進行重過程的評價和過程中的評價。根據(jù)研究性學習的培養(yǎng)目標,重點考核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實踐參與,任務完成情況,考核學生意志力,團結協(xié)作精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和創(chuàng)新并及時給予肯定。評價的過程是學生自我教育,主體性發(fā)揮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學生互動、學生自評的情境,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字生學會反思,學會評價他人、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

        基于以上的認識,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課程,并將研究性學習的觀念、方法滲透到學科教學中,著眼于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突破“研究性學習,一個現(xiàn)實的課題”而努力,進而為推進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高一年級“社會調查型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形式和實施流程。

        1、課程的組織形式

        “調查研究課程”為德樹中學在高一年級開設的學校課程,列為必修課程,每周利用一個半天的時間。課程納入正式的教學計劃,排入課程表,由教導處統(tǒng)一安排,課程以調查研究為主要活動內容,由三部分組成:輔導報告(講座)、小組活動和班級活動。課程開始時,學校組織有關專家和本校教師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介紹調查研究的基本知識;課程圍繞三個方面(自然與環(huán)境、社會與人、科學與生活),每學期確定2~3個專題,小組的活動在專題范圍內,題目自行擬定;調查的范圍在成都市,日常的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不僅對課程實施全程的監(jiān)控,同時接受學生邀請為學生提供指導,這是一門以學生為主、教師參與的課程。

        整個課程是從輔導報告開始的,在得到初步指導和培訓后,學生在上述專題內,自主確定一個感興趣的題目,根據(jù)調查研究設計的要求,自行設計一個調查研究的。

      【德樹中學級研究性學習課程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課程辨論文06-17

      研究性學習特色課程論文04-14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問題特征12-07

      研究性課程的學習小結范文02-14

      研究性學習方案08-31

      新課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學習論文05-16

      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04-29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05-14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10-27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这里都有 | 亚洲性爱视频久久艹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 色婷婷色综合缴情网站 | 在线视频国内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