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正月三日閑行》鑒賞

      時間:2021-06-12 15:54:28 古籍 我要投稿

      《正月三日閑行》鑒賞

        古詩《正月三日閑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蕩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作品賞析

        【注解】:

        1.黃鸝,坊名。

        2.烏鵲,河名

        3.前日,原來的日子。

        4.鴛鴦,一種古神話的鳥

        【鑒賞】:

        唐詩中,最有南方印記的山水,莫過于“橋”了。而橋最多,被寫得最多的,又莫過于蘇州。橋景,不僅是最有特色的蘇州山水,也是蘇南景致最突出、最有個性的地方。在寫蘇州的橋的詩中,張繼的《楓橋夜泊》太有名了,也太詩美了,以致顧頡剛這么說:“山東王子容來游寒山寺,大懊惱,謂受詩人之騙。”

        白居易有詩吟道:“何似姑蘇詩太守,吟詠相繼有三人” (《送劉郎中赴任蘇州》)。唐代三位著名詩人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都在蘇州當過刺史。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而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任上,寫有不少吟哦姑蘇的好詩,其中《正月三日閑行》并不出名,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似乎也不算上乘之作,然而,此詩之美即在一閑字,認真玩味起來,還真的具有經典的意義。如果說張繼的楓橋詩美在一種孤獨情感,而白居易此詩則美在一種閑適狀態。《正月三日閑行》娓娓吟道:

        此詩寫在白居易蘇州刺史任職時。長慶二年七月,白居易自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直到長慶四年五月除太子左庶子返洛陽,僅僅十一個月后,即寶歷元年五月又回江南任蘇州刺史,至白居易離開杭州,就任蘇州刺史,寶歷二年十月,因病罷職。《舊唐書·白居易傳》載云:“時天子荒縱不法,執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復亂。居易累上疏論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可見白居易此次到蘇州任職,與其在朝廷的處境有關。詩人自京城外放,而且是自求外放,在政治上肯定不太適意,且年已半百,但是,因為遠離朝廷是非,遠離正在興起的朋黨之爭,而蘇州則人情融洽,故而詩人的精神狀態也便特別閑適,有他自己的詩為證:“吳中多詩人,亦不少酒酤;高聲詠篇什,大笑飛杯盂。五十未全老,尚可且歡娛;用茲送日月,君以為何如?”(《馬上作》)詩中生動描寫了詩人詩酒適意、唱和酬酢的閑情逸致。正月陽暖,早春時節,氣候宜人,風光格外秀麗,街市特別繁華,故而心情也愈發輕松。于是,才寫罷《錢塘湖春行》(膾炙今人之人口)不久的白居易,便又有了《正月三日閑行》。

        據孟二冬“中唐詩歌年表”考,白居易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除蘇州刺史,時年54歲,五月五日到任;又考,寶歷二年二月,落馬傷足,臥三旬。五月末,以眼病肺傷,請百日長假,九月初,假滿,罷官。十月,發蘇州,與劉禹錫結伴游揚州、楚州。[2]P305-306 故而筆者斷定,《正月三日閑行》詩寫作于寶歷二年正月,白居易時年55歲。孟二冬的.詩歌紀年里列出白居易此一時期諸多的代表作,而《正月三日閑行》卻不在其列,想必孟氏尚未將此詩確認為白居易的力作。

        白居易在蘇州期間比較短暫,似乎還常在病中,其實乃小病大養。白居易曾有《詠慵》詩云:“嘗聞嵇叔夜,一生在慵中。彈琴復鍛鐵,比我未為慵。”一生都在慵懶中的嵇康都不如他慵懶,詩人已經無心長進,心閑而百閑了。故而,此時他的閑適詩的數量大增,而且此時的詩中多“閑”字,連題目也往往以“閑”字作,如《郡中閑獨寄微之及崔湖州》、《閑園獨賞》、《閑臥寄劉同州》、《城東閑游》等。“閑”是他的一種狀態,“閑”也是他的一種情調和境界,因此,我們從“閑”上著眼和發掘,方可真正讀懂此詩,讀懂白居易的此在狀態。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正月三日閑行》鑒賞】相關文章:

      白居易《正月三日閑行》賞析09-01

      白居易《正月三日閑行》原文及賞析11-12

      水仙子樂閑鑒賞02-25

      《寄生草·閑評》鑒賞07-14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詩句鑒賞07-21

      《山行》鑒賞07-16

      《閑行》邵雍閱讀答案及賞析06-18

      曾鞏《閑行》詩文介紹04-22

      蘇軾《滿江紅·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國還朝》古詩鑒賞09-05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午夜福利93波多野结衣 | 亚洲中文在线码日本 | 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制服祙在线 | 日本不卡高清视频v中文字幕 |

        《正月三日閑行》鑒賞

          古詩《正月三日閑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蕩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作品賞析

          【注解】:

          1.黃鸝,坊名。

          2.烏鵲,河名

          3.前日,原來的日子。

          4.鴛鴦,一種古神話的鳥

          【鑒賞】:

          唐詩中,最有南方印記的山水,莫過于“橋”了。而橋最多,被寫得最多的,又莫過于蘇州。橋景,不僅是最有特色的蘇州山水,也是蘇南景致最突出、最有個性的地方。在寫蘇州的橋的詩中,張繼的《楓橋夜泊》太有名了,也太詩美了,以致顧頡剛這么說:“山東王子容來游寒山寺,大懊惱,謂受詩人之騙。”

          白居易有詩吟道:“何似姑蘇詩太守,吟詠相繼有三人” (《送劉郎中赴任蘇州》)。唐代三位著名詩人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都在蘇州當過刺史。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而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白居易在蘇州任上,寫有不少吟哦姑蘇的好詩,其中《正月三日閑行》并不出名,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似乎也不算上乘之作,然而,此詩之美即在一閑字,認真玩味起來,還真的具有經典的意義。如果說張繼的楓橋詩美在一種孤獨情感,而白居易此詩則美在一種閑適狀態。《正月三日閑行》娓娓吟道:

          此詩寫在白居易蘇州刺史任職時。長慶二年七月,白居易自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直到長慶四年五月除太子左庶子返洛陽,僅僅十一個月后,即寶歷元年五月又回江南任蘇州刺史,至白居易離開杭州,就任蘇州刺史,寶歷二年十月,因病罷職。《舊唐書·白居易傳》載云:“時天子荒縱不法,執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復亂。居易累上疏論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可見白居易此次到蘇州任職,與其在朝廷的處境有關。詩人自京城外放,而且是自求外放,在政治上肯定不太適意,且年已半百,但是,因為遠離朝廷是非,遠離正在興起的朋黨之爭,而蘇州則人情融洽,故而詩人的精神狀態也便特別閑適,有他自己的詩為證:“吳中多詩人,亦不少酒酤;高聲詠篇什,大笑飛杯盂。五十未全老,尚可且歡娛;用茲送日月,君以為何如?”(《馬上作》)詩中生動描寫了詩人詩酒適意、唱和酬酢的閑情逸致。正月陽暖,早春時節,氣候宜人,風光格外秀麗,街市特別繁華,故而心情也愈發輕松。于是,才寫罷《錢塘湖春行》(膾炙今人之人口)不久的白居易,便又有了《正月三日閑行》。

          據孟二冬“中唐詩歌年表”考,白居易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除蘇州刺史,時年54歲,五月五日到任;又考,寶歷二年二月,落馬傷足,臥三旬。五月末,以眼病肺傷,請百日長假,九月初,假滿,罷官。十月,發蘇州,與劉禹錫結伴游揚州、楚州。[2]P305-306 故而筆者斷定,《正月三日閑行》詩寫作于寶歷二年正月,白居易時年55歲。孟二冬的.詩歌紀年里列出白居易此一時期諸多的代表作,而《正月三日閑行》卻不在其列,想必孟氏尚未將此詩確認為白居易的力作。

          白居易在蘇州期間比較短暫,似乎還常在病中,其實乃小病大養。白居易曾有《詠慵》詩云:“嘗聞嵇叔夜,一生在慵中。彈琴復鍛鐵,比我未為慵。”一生都在慵懶中的嵇康都不如他慵懶,詩人已經無心長進,心閑而百閑了。故而,此時他的閑適詩的數量大增,而且此時的詩中多“閑”字,連題目也往往以“閑”字作,如《郡中閑獨寄微之及崔湖州》、《閑園獨賞》、《閑臥寄劉同州》、《城東閑游》等。“閑”是他的一種狀態,“閑”也是他的一種情調和境界,因此,我們從“閑”上著眼和發掘,方可真正讀懂此詩,讀懂白居易的此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