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聽彈琴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1-02-26 10:01:22 古籍 我要投稿

      聽彈琴譯文及賞析

      聽彈琴譯文及賞析1

        聽彈琴原文:

      聽彈琴譯文及賞析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聽彈琴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七弦琴奏出清涼的曲調悠揚起伏,細細傾聽就像那滾滾的松濤聲。

        我雖然很喜愛這首古時的曲調,但在今天人們大多已不去彈奏了。

        注釋⑴泠(líng)泠:形容清涼、清淡,也形容聲音清越。絲:一作“弦”。

        ⑵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凄涼。琴曲中有《風入松》的調名。

        ⑶古調:古時的曲調。

        聽彈琴賞析

        此詩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與《全唐詩》均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

        琴是中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泠泠”形容琴聲的清越,逗起“松風寒”三字。“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凄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甚妙。

        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后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生變革,“燕樂”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琵琶起舞換新聲”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畢竟成了“古調”,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贊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的“多”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飗飗青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其中四句就是這首聽琴絕句。“所貴知音難”也正是詩的題旨之所在。“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詩詠聽琴,只不過借此寄托一種孤芳自賞的情操罷了。

      聽彈琴譯文及賞析2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唐代:李白

        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

        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譯文

        清靜的夜里坐在明月下,聽著幽人盧先生彈奏起古琴。

        忽然聽到《悲風》的曲調,又好像是《寒松》的聲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纖手忙亂,《綠水》的音節確實讓人養性清心。

        可惜鐘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樣的知音。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注釋

        閑夜坐明月,一作“閑坐夜明月”。

        釋居月《琴曲譜錄》有《悲風操》、《寒松操》、《白雪操》。《白帖》:《陽春》、《白雪》、《綠水》、《悲風》、《幽蘭》、《別鶴》,并琴曲名。

        鐘期:指鐘子期。《列子·湯問》說,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俞伯牙彈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要表達的內容,鐘于期都能聽出來。

        《風俗通》:俞伯牙方鼓琴,鐘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頃之間,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湯湯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以世無足為知音者也。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賞析

        “閑夜坐明月,幽人彈素琴”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一幅夜里閑坐、明月當空、靜聽幽人彈素琴的落寞景致,為下文“世上無知音”的孤寂惆悵之情作鋪墊,埋伏筆。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聞“悲聲調”,宛若“寒松吟”,喧染悲涼的氛圍,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用擬人手法: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便于作者盡情發揮,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難覓的孤寂真情實感融入詩中,進而達到引人入勝之效果。

        “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此句借用“鐘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緊扣上文,首尾呼應,使結構更為嚴謹,表達出詩人知音難覓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詩中《悲風》、《寒松》、《白雪》、《綠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寫隱士盧子順彈琴的高超的藝術水平,進而發出“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的感嘆。

        這首詩寫聽幽人彈琴,借以慨嘆世無知音。思想情緒未免有些消極,但其中也必定飽含著詩人一生坎坷、歷盡艱難的辛酸痛苦。一首詩中列出四首琴曲名來,可見李白對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寫《淥水》時,言其作用可以“清虛心”,這是李白的一個重要音樂觀點。其所以如此,恐與李白多受老莊思想影響有密切關系。

        從寫作上看,首寫彈琴,中寫琴曲,末寫慨嘆。在寫琴曲時,詩人以《寒松吟》比《悲風》,雖是以琴曲比琴曲,卻又使人能從曲名上想到它們之間的必然聯系,因為“悲”與“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風”與“松”則使人想到松濤,并進而想到樂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風入松》,傳為嵇康所作,“風”與“松”相連,可使人想起這一琴曲。此可見詩人的比喻是如何貼切!再者,“《白雪》亂纖手”一句,詩人不僅以一“亂”字,寫出彈琴動作的特點,而且從《白雪》還可使人想到纖手的白嫩,這樣的配詞,真是妙不可言!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聽彈琴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月夜聽盧子順彈琴》譯文及賞析11-01

      聽彈琴 劉長卿 賞析09-02

      劉長卿 聽彈琴 賞析08-25

      劉長卿《聽彈琴》 賞析11-28

      《聽彈琴》劉長卿賞析11-19

      劉長卿 《聽彈琴》賞析11-18

      劉長卿《聽彈琴》賞析11-10

      《聽彈琴》劉長卿古詩賞析12-30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翻譯及賞析09-04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唐詩原文及賞析10-29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亚洲 | 宅男噜噜69国产精品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 亚洲A∨中文字幕色 | 亚洲日本情欲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