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2-03-10 12:19:10 古籍 我要投稿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斗生活情景。詩人抒發了自己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1

        原文: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早已花白。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賞析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句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于建康、鎮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后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后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斗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么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層長材!扒形疠p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叭祥L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干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這種志愿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2

        書憤二首

        白發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

        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

        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鏡里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

        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爭寶劍寒。

        遠戍十年臨的博,壯圖萬里戰皋蘭。

        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翻譯

        我這白發稀疏的老頭幽住在鏡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報國無門的忠肝義腸。

        遭難的蘇武熬住了十數年吞氈咽雪的風霜,憂憤的張巡面對叛賊恨得把牙齒咬碎嚼光。

        絲絲的春雨飄灑在上林苑的亂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見了洛陽宮的'斷磚破墻。

        我的壯心并沒有同年歲一起衰老消亡,縱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歲月流逝,擋不住鏡里會照出兩鬢禿殘的模樣,自信我的報國紅心卻依然忠貞剛強!

        年老了就該不穿緊身的軍裝,但悲憤常在,還要讓寒光閃閃的寶劍刺向敵人的心臟!

        曾經近十年駐守在遙遠的的博嶺的前哨,還要到萬里皋蘭躍馬橫槍實現我宏偉的理想!

        古往今來征戰的事無休無止地發生在邊遠地方,誰能料到現在卻讓我在這里袖手觀望!

        注釋

        蕭蕭:頭發花白稀疏的樣子。

        澤中:陸游所住三山別業,南為鑒湖,北為大澤(今為蜻蜓湖),故曰。

        鑒:照。

        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支持。

        餐氈:指身居異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春蕪:春草。

        上林苑:秦時宮苑名,在陜西省。泛指皇家園林。當時在淪陷區。

        頹垣:斷墻殘壁。

        洛陽宮:漢時東都洛陽的宮殿。當時在淪陷區。

        鬼雄:鬼中豪杰!毒鸥琛鴼憽罚骸吧砑人蕾馍褚造`,魂魄毅兮為鬼雄!

        寸心:微小的心意。

        衰遲:衰老。

        戎衣:軍衣。

        的博:又作“滴博”,山嶺名,在四川理番縣東南。這里泛指川陜。

        壯圖:宏偉的意圖。

        皋蘭:山名,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南。

        關河:關山河川。

        袖手看:袖手旁觀。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春天,此時陸游73歲,在山陰三山別業。詩人在故鄉領取祠祿,已進入第八個年頭,殺敵報國的情思不時涌動心間。此年開春以后,一連寫下《北望》、《長歌行》、《書志》、《殘夢》等詩篇,而這兩首詩也是作者悲憤無限而創作的作品。

        賞析

        陸游曾說“蓋人之情,悲憤積于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保ā段寄衔募肪硎濉跺}S居士詩序》)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陸游經常在作品中抒發出濃勃深沉的積憤。這兩首所抒發的,“就是塞上長城空自許”,“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憤。

        前一首抒發自己的滿懷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憤懣。其時,詩人年邁力衰,遠離朝廷。他想到,光陰既不待我,衷腸亦無處可訴,只好憑天地來鑒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緊接著,詩人撫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蘇武厄于匈奴,餐氈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亂中,張巡死守睢陽數月,被俘后仍罵敵不止,最后竟嚼齒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減他們二人,有天地可鑒。此聯補足上聯之意。上林苑,漢時舊苑。它和“洛陽宮”,在這里都是用來代指皇宮所在之地。首二聯情緒激昂,一氣直下。這一聯則描寫細膩,對偶精工,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最后一聯一吐胸臆,直點主題,語氣激昂,情緒悲壯,表現了“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詩語)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詩人的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雖然這一首似乎是承接著上一首最后兩句,詩人不得不發出無可奈何的嘆謂。這一篇的首聯和上篇“壯心未與年俱老”句,意思一脈相承,是說對鏡照容,已是兩鬢蒼蒼,但是年華雖逝,而自己的壯心依然熾熱,不減當年。第二聯承上:自己遲暮衰弱,不勝戎衣,但是,悲憤存胸,寶劍在握,寒光閃爍,還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當年之事。那時,他一腔熱血,滿懷激情,為了收回失地,遠戍的博,鏖戰皋蘭。然而,時光流逝,那自古以來的關河無窮之事,在種植身上終于無法實現。當年是壯志凌云,豈料到今日成了一個袖手旁觀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蒼涼,溢于字里行間。這便是后二聯的意境。

        陸游的這兩首《書憤》詩,筆力雄健,氣壯山河,充分地顯示了他詩歌風格特征的一個主要方面。特別是其中表現出來的對國家、民族的每飯不忘、終生難釋的深厚情意,更是陸游整個創作中的精華所在。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3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原文: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

        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

        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

        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早已花白。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

        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相比!

        注釋

       、贂鴳崳菏惆l義憤。書:寫。

        ②早歲:早年,年輕時。

       、蹥馊缟剑褐甘諒褪У氐暮狼閴阎居腥缟皆馈

       、軜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這是追述25年前的兩次抗金勝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下,企圖從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軍擊退。第二年,宋將吳璘從西北前線出擊,收復了大散關。樓船,高大的戰船。瓜州,在今江蘇邗江南大運河入長江處,為江防要地。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西南,是軍事重地。[1]

       、萑祥L城: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塞上長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殺大將檀道濟,檀在死前怒斥“乃壞汝萬里長城”的典故。這里作者用作自比,現比喻收邊御敵的將領。

       、蕹鰩熞槐:指諸葛亮在蜀漢建興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師表》。

        ⑦衰(shuāi)鬢:蒼老的鬢發。

        ⑧空自許:白白地自許

        ⑨堪:能夠。

       、獠匍g:意為可以相提并論。伯仲,原是兄弟長幼的次序,引申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11.樓船:戰艦。

        12.名世:名傳后世

        鑒賞

        本詩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斗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斗情緒。又妙在對仗工整,頓挫鏗鏘,且一氣貫注,組接無痕,以其雄放豪邁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聯。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碑斢⑿蹮o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里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么國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于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郁憤?

        后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復雜的內心世界。

        再看尾聯。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書憤》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陸游《書憤》原文翻譯及賞析01-18

      陸游《書憤》原文及賞析03-03

      陸游《書憤五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12-25

      書憤二首_陸游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陸游《書憤》全詩翻譯及賞析12-30

      陸游《書憤》鑒賞 《書憤》譯文及賞析11-04

      書憤二首_陸游_原文及賞析11-19

      陸游《書憤》原文、注釋、賞析02-10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0-18

      陸游書憤五首其一原文及賞析05-1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 | 午夜网站在线进。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五月婷婷第四色国产 | 中文字幕制服综合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