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時間:2024-12-11 10:19:31 金怡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唐詩吧,唐代儒客文人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詩不僅在中華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還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1

        作品簡介《新安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與《石壕吏》、《潼關吏》統稱“三吏”。全詩可分兩個層次:前十二句記述了軍隊抓丁和骨肉分離的場面,揭示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后十六句筆鋒一轉,對百姓進行開導和勸慰。此詩反映了作者對統治者盡快平息叛亂、實現王朝中興的期望。

        作品原文

        新安吏

        [唐]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作品注釋

       、趴停憾鸥ψ苑Q。新安:地名。

        ⑵點兵:征兵,抓丁。

       、歉贺M。

        ⑷府帖:指征兵的文書,即“軍帖”。

       、纱危阂来。中男:指十八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成丁。這是唐天寶初年兵役制度規定的。

       、式^短。簶O矮小。

        ⑺王城:指東都洛陽。

       、塘尜罚╬īng):形容孤獨伶仃的樣子。

       、桶姿汉铀。

       、窝劭荩嚎薷裳蹨I。

       、咸斓兀喊涤鞒。

        ⑿相州:即鄴城,今河南安陽。

       、沿M意:哪里料到。

       、覛w軍:指唐朝的敗兵。星散營:像星星一樣散亂地扎營。

       、泳图Z:到有糧食的地方就食。

       、耘f京:這里指東都洛陽。

       、蘸荆撼窍轮。不到水:指掘壕很淺。

       、滞鯉燀槪撼⒌能婈犑翘锰谜恼x之師。

       、讚狃B:愛護。

       、仄蜕鋄pú yè]:古代官名,指郭子儀。如父兄:指極愛士卒。

        作品譯文

        我在去新安的路上走過,聽到人聲喧嘩,原來是吏役在村里點名征兵。我便問那些新安里派來的吏役:“新安這個小縣,連年戰爭,還會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嗎?”(又一說為:難道新安這個縣小到沒有成丁的人了嗎?)官吏回答說:“昨夜已有兵府文書下達,規定點選十八歲的中男入伍了!蔽艺f:“啊,這些人還是年齡不大的青年,怎么能讓他們去守衛東都啊?”肥胖的青年大概家境還不壞,他們都有母親來送行。瘦弱的青年大多來自貧戶,他們都孤零零的,無人陪送。時候已到黃昏,河水東流而去,青山下還有送行者的哭聲。我看到如此景象,覺得只好對那些哭泣的人安慰一番,說:“把你們的眼淚收起吧,不要哭壞了眼睛,徒然傷了身體。天地終是一個無情的東西! 官軍進攻相州,本來希望一二天之內就能平定,豈知把敵人的形勢估計錯了,以致打了敗仗,兵士一營一營地潰散了;锸尘驮谂f營壘附近供應,訓練也在東都近郊。要他們做的'工作是掘城壕,也不會深到見水。牧馬也是比較輕的任務。況且這一場戰爭是名正言順的正義戰爭,參加的是討伐叛徒的王師。主將對于兵士,顯然是很關心撫養的。你們送行的家屬不用哭得很傷心,仆射對兵士仁愛得像父兄一樣!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肅宗李亨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并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度使逃歸各自鎮守。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占領洛陽。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這一戰之后,官軍散亡,兵員亟待補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從洛陽回華州,路過新安,看到征兵的情況,寫了這首詩。

        作品鑒賞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這兩句是全篇的總起!翱汀保鸥ψ灾浮R韵乱磺忻鑼懀际菑脑娙恕靶袈匋c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這是杜甫的問話。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定制:男女十六歲為中男,二十一歲為丁。至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又改以十八歲為中男,二十二歲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惫倮艉芙器铮蔡^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官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講王法已經不能發生作用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問:“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衛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也許官吏被問得張口結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官吏不愿跟杜甫啰嗦下去了。這就把官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备倮粢呀洘o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現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之所以父親不來,是因為前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就不用抓孩子了。所以“有母”的言外之意,正是表現了另一番慘景。“瘦男”的“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獨伶俜”三字,更顯得他們無親無靠。懷著無限的痛苦,但卻茫然而無法傾訴,這就是“獨伶俜”三字展現給讀者的情形。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淚站了很久,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像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使讀者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官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本來中男已經走了,他的話不能講給他們聽。這里,既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又像是中男走過以后,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那種發癡發呆的神情,更顯出他茫然的心理。抒發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進行收束。“使眼枯”、“淚縱橫”本來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安灰薜檬寡劬Πl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比缓笤儆谩疤斓亟K無情”來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爭的性質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碧栖娪懛グ彩放衍,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實際上又談不上愛護士卒、撫養分明。另外,所謂戰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良苦。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杜甫在詩中所表現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時又是社會現實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唐朝統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梢哉f,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讀者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鞍姿簴|流,青山猶哭聲”表達了作者對應征的“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

        作品點評

        白居易《與元九書》:李(白)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馀篇……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塞蘆子》、《留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三四十首。

        張戒《歲寒堂詩話》:韓退之之文,得歐公而后發明;陸宣公之議論,陶淵明、柳子厚之詩,得東坡而應發明;子美之詩,得山谷而后發明。后世夏柯楊子云,必愛之矣,誡然誠然。往在桐廬見呂舍人居仁,余曰:“魯直得子美之髓乎?“居仁曰:“然”、……余曰:“……《壯游》《北征》,魯直能之乎?如‘莫自使眼枯,收汝眼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此等句魯直能到乎?”

        高棅《唐詩品匯》:范云:天地無情,而“仆射如父兄”,當時人心可知,朝廷之大體可悲矣。

        鐘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絕短小”、“肥男”、“瘦男”等字,愁苦人讀之失笑(“中男”四句下)。鐘云:“莫自”二字怨甚(“莫自”句下)。譚云:使讀者噤聲(“收汝”四句下)。鐘云:“甚分明”三字,馭眾之言(“托養”句下)。譚云:用意深厚,有美有規(末二句下)。鐘云:讀此語,仆射不得不做好人(同上)。

        王嗣奭《杜臆》:此詩爐錘之妙,五首之最。……“短小”是不成丁者,蓋長大者早已點行而陣亡矣。又就“短小”中,分出肥、瘦、有母、無母、有送、無送。此必真景,而描寫到此,何等細心!……止一“哭”字,猶屬“青山”,而包括許多哭聲,何等筆力,何等蘊籍!……“泣血”與哭異,乃有涕無聲者。臨別則哭,既行則悲、用字斟酌如此。

        許學夷《詩源辨體》:《石壕》、《新安》、《新婚》、《垂老》、《無家》等,敘情若訴,皆苦心精思,盡作者所能,非卒然信筆所能辦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陸時雍曰:善作苦語。

        黃生《杜詩說》:諸篇自制詩題,有千古自命意。六朝人擬樂府,無實事而撰浮詞,皆妄語不情。

        仇兆鰲《杜詩詳注》:張鋌曰:凡公此等詩,不專是刺。蓋兵者兇器,圣人小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已者,則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則慰之哀之。若《兵車行》、前后《出塞》之類,皆刺也,此可已而不已者也;若大《新安吏》之類,則慰也;《石壕吏》之類,則哀也,此不得已而用之者也。

        施閏章《蠖齋詩話》:杜不擬古樂府,用新題紀時事,自是創識。就中《潼關吏》、《新安》、《石壕》、《新婚》、《垂老》、《無家》等篇,妙在痛快,亦傷太盡。

        沈德潛《唐詩別裁》:諸詠身所見聞事,運以古樂府神理,驚心動魄,疑鬼疑神,千古而下,何人更能措手?

        浦起龍《讀杜心解》:《新安吏》,借提鄴城年潰也。統言點兵之事,是首章體。如《石壕》、《新婚》、《垂老》、《無家》等篇,則各舉一事為言矣。

        楊倫《杜詩鏡銓》:軍敗事,敘得渾(“豈意”二句下)。

        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眼枯”二句,沉痛斯極。末二句,婉而多風。

        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張云:昔人謂《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惟子美深得此秘,《三吏》、《三別》尤其至者。

        《王闿運手批唐詩選》:分“肥”、“瘦”好贅以暇(“肥男”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2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注釋:

       、僮ⅲ盒掳玻旱孛。今河南省新安縣。

       、谥心校褐甘藲q以上,二十三歲以下成丁。這是唐天寶初年兵役制度規定的。

       、哿尜罚盒稳莨陋。俜:pīng。

       、芨贺M。次:挨次。

        翻譯:

        有旅客在去新安的路上走過,聽到人聲喧嘩,原來是吏役在村里點名征兵。旅客便問那些新安縣里派來的吏役:新安是個小縣,人口不多,連年戰爭,還會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嗎?吏人回答說:昨夜已有兵府文書下達,規定點選中男入伍了。旅客說:啊,中男還是短小的青年,怎么能讓他們去守衛東都啊?

        肥胖的青年大概家境還不壞,他們都有母親來送行。瘦弱的青年大多來自貧戶,他們都孤零零的,無人陪送。時候已到黃昏,河水東流而去,青山下還有送行者的哭聲。旅客看到如此景象,覺得只好對那些哭泣的人安慰一番。他說:把你們的眼淚收起吧,不要哭壞了眼睛,徒然傷了身體。天地終是一個無情的東西啊!官軍進攻相州,本來希望一二天之內就能平定,豈知把敵人的形勢估計錯了,以致打了敗仗,兵士一營一營地潰散了。

        伙食就在舊營壘附近供應,訓練也在東都近郊。要他們做的工作是掘城壕,也不會深到見水。牧馬也是比較輕的任務。況且這一場戰爭是名正言順的正義戰爭,參加的是討伐叛徒的王師。主將對于兵士,顯然是很關心撫養的。你們送行的家屬不用哭得很傷心,仆射對兵士仁愛得象父兄一樣。

        賞析:

        《新安史》記述了詩人經過新安時的所見所聞所言所感。“三史”、“三別”是詩圣的千古名篇,既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愆,又旗幟鮮明地肯定 平叛戰爭正義的一面,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復雜情感。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郭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并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度使逃歸本鎮。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大肆抽丁拉夫。杜甫這時正由洛陽回華州任所,耳聞目睹了這次慘敗后人民罹難的痛苦情狀,經過藝術提煉,寫成組詩“三吏”、“三別”!缎掳怖簟肥墙M詩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陽西。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边@兩句是全篇的總起!翱汀,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這是杜甫的問話。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至天寶三載(744),又改以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崩艉芙器,也跳過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看來,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看來講王法已經不能發生作用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問:“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衛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也許吏被問得張口結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吏不愿跟杜甫嚕蘇下去了。這就把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备粢呀洘o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現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但為什么父親不來呢?上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還用抓孩子嗎?所以“有母”之言外,正可見另一番慘景!笆菽小敝笆荨币呀腥四坎蝗潭,加上“獨伶俜”三字,更見無親無靠。無限痛苦,茫茫無堪告語,這就是“獨伶俜”三字給人的感受。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象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讀起來叫人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照說中男已經走了,話講給誰聽呢?好象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又象是中男走過以后,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那種發癡發呆的神情,更顯出其茫茫然的心理。照說抒發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收!笆寡劭荨薄ⅰ皽I縱橫”本來似乎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安灰薜檬寡劬Πl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比缓笤儆谩疤斓亟K無情”來加以堵塞!澳、“收”在前,“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好象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照說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爭的性質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唐軍討伐安史叛軍,當然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哪里又能談得上愛護士卒、撫養分明呢?另外,所謂戰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是很苦的。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杜甫在詩中所表現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時又是社會現實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唐朝統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梢哉f,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

        《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3

        《新安吏》作品介紹

        《新安吏》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7卷第31首!缎掳怖簟放c《石壕吏》、《潼關吏》統稱“三吏”。當時,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大肆抽丁拉夫。杜甫這時正由洛陽回華州任所,耳聞目睹了這次慘敗后人民罹難的痛苦情狀,經過藝術提煉,寫成組詩“三吏”、“三別”!缎掳怖簟肥墙M詩的第一首。杜甫在詩中所表現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時又是社會現實本身矛盾的反映。

        《新安吏》原文

        新安吏

        作者:唐·杜甫

        客行新安道①,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②?”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③。”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④。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⑤,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⑥。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安吏》注釋

        ①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縣。

       、诟贺M。

       、鄞危阂来。

       、苤心校褐甘藲q以上、二十三歲以下成丁。這是唐天寶初年兵役制度規定的。

        ⑤伶俜(pīng):形容孤獨。

       、薏坏剿褐妇蚝竞軠\。

        ⑦仆射:指郭子儀。如父兄:指極愛士卒。

       、嘞嘀荩杭础叭朽挸鞘敝班挸恰保窈幽习碴。

       、崤f京:指東都洛陽。

       、饨鑶栃掳怖簦鹤髡邌栃掳怖。此處省略主語“作者”

        《新安吏》譯文

        作者走在新安縣的大路上,聽到新安吏在按戶籍冊點兵。

        作者問新安吏:“難道因新安縣小,壯丁已抽完,才抓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達,并下令說沒有壯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問“抽來的未成年男子實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壯的中男還有母親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戰亂中去世,就變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東流,青山還留著哭聲呢!

        “不要讓眼淚哭干,收住你們縱橫的淚水。

        眼淚哭干了會露出頭骨,但天地終歸是無情的,不能改變這悲痛的安排。

        我們官軍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復其地。

        可是賊心難料,致使官軍潰敗。

        我們就去原先營壘就食,練兵也依憑著洛陽。

        挖掘壕溝也不會深得見水,放牧軍馬的勞役也還算輕。

        何況朝廷官軍是符合正義的,一切必然順利,愛護戰士一目了然。

        送行戰士不要哭得那么悲傷,長官會像父兄一樣關愛你們。”

        《新安吏》創作背景

        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并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度使逃歸各自鎮守。

        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慶緒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陽),肅宗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九個節度使,率步騎二十萬人圍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從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來支援安慶緒,與官軍戰于安陽河北。九節度的軍隊大敗南奔,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占領洛陽。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這一戰之后,官軍散亡,兵員亟待補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從洛陽回華州,路過新安,看到征兵的情況,寫了這首詩。

        《新安吏》賞析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边@兩句是全篇的總起!翱汀,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俊边@是杜甫的問話。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定制:男女十六歲為中男,二十一歲為丁。至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又改以十八歲為中男,二十二歲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惫倮艉芙器,也跳過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官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講王法已經不能發生作用了,于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問:“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衛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也許官吏被問得張口結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官吏不愿跟杜甫啰嗦下去了。這就把官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备倮粢呀洘o話可說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轉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他發現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之所以父親不來,是因為前面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就不用抓孩子了。所以“有母”的言外之意,正是表現了另一番慘景!笆菽小钡摹笆荨币呀腥四坎蝗潭,加上“獨伶俜”三字,更顯得他們無親無靠。懷著無限的痛苦,但卻茫然而無法傾訴,這就是“獨伶俜”三字展現給讀者的情形。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淚站了很久,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像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似幻覺又似真實,使讀者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官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展上起著過渡作用。“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本來中男已經走了,他的話不能講給他們聽。這里,既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里,又像是中男走過以后,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那種發癡發呆的神情,更顯出他茫然的心理。抒發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進行收束!笆寡劭荨、“淚縱橫”本來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安灰薜檬寡劬Πl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比缓笤儆谩疤斓亟K無情”來加以堵塞!澳、“收”在前,“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效果。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爭的性質不同于寫《兵車行》的時候。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面子。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皼r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碧栖娪懛グ彩放衍,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實際上又談不上愛護士卒、撫養分明。另外,所謂戰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良苦。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一方面,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唐朝統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說,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讀者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鞍姿簴|流,青山猶哭聲”表達了作者對應征的“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

      【《新安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的《新安吏》注釋及賞析10-05

      《石壕吏》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21

      杜甫新安吏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8

      《新安吏》杜甫唐詩鑒賞12-03

      杜甫《新安吏》全詩翻譯賞析07-14

      《絕句》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0-26

      《佳人》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02

      《野望》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3

      《白帝》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07

      杜甫《石壕吏》唐詩原文注釋及賞析08-19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 | 欧美视频专区一二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