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周長與面積》三年級下數學教學實錄與反思

      時間:2021-06-19 09:51:2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周長與面積》三年級下數學教學實錄與反思

        【場景一】:

      《周長與面積》三年級下數學教學實錄與反思

        師:老師手里有一根鐵絲,看看可以做什么?

        生:可以圍成一個長方形。

        師:這根鐵絲長24厘米,如果給你,打算怎么圍?可以圍出幾個形狀的長方形?

        生:先圍一半。

        師:(將鐵絲對折),舉著問:這是什么?

        生:一條長加一條寬。

        師:繼續折,折好長方形的兩條長與一條寬,再怎么折?(生示意他再將長的一條邊折過去,正好是一個長方形。

        (師繼續演示,又得到了一個長方形)師問:這些形狀不同的長方形,面積會怎樣?

        生1:它們的周長一樣,面積不一樣大。

        生2:面積應該是一樣大的。

        生3:不管怎么圍,周長一樣,面積也相等。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板書"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也相等。"

        這僅僅只是我們的猜想,究竟對不對?想辦法驗證才行,你有什么辦法來驗證?在小組里說說。

        【反思】:這是新課的引入,很樸實。但細細品味,就不那樣簡單。從老師手里的鐵絲,思考圍長方形的多種可能性,從而引發學生猜想"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會怎么樣?"老師提供有效"刺激物",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是智慧的開端。

        【場景二】:

        師:現在請大家來交流一下,你在方格紙上怎么畫的長方形?

        生1:我畫了三個長方形,長與寬分別是10厘米和2厘米,8厘米和4厘米,7厘米與5厘米(出示圖畫)。我得到的結論是: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相等。

        師:(板書長與寬的長度)看這位同學畫的長方形,與我們圍的長方形一樣嗎?周長符合什么條件?

        生2:周長是24厘米。

        師:通過驗證,剛才的結論"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也相等"是錯的。板書(×)

        我還發現剛才驗證時,很多同學出了問題。驗證不出來,有誰知道?

        生3(不解地):我畫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8和2,還有6和5,所以做不出來。

        師:他所畫的.長方形的周長怎么樣?(不相等,不是24)

        生4:我畫的兩個長方形的面積都是24平方厘米。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是不是有這樣的想法:有了猜想,怎么來驗證呢?

        生5:先要看長方形的周長是不是24厘米。

        師:對,先畫兩個長方形,周長24厘米,再通過計算判斷它們的面積是否相等。那么,有的同學畫2個,有的畫3個,是不是越多越好,你們認為畫幾個?

        生6:我認為畫兩個就可以了。

        師:對,只要舉個反例就行,不必再畫3個、4個、5個。

        【反思】:從猜想到驗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究,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思維對象從鐵絲轉借到"圖畫",從關注圖形形狀的不同,轉向關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面積的大小關系"這正是潘老師設計的精妙之處,學生始終置身于教師為其創設的探究和討論的情景中,興趣盎然,在獨立思考、小組學習中學會傾聽不同意見,綜合比較,作出判斷,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智慧互動。

        【場景三】: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已經知道了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相等。用24厘米的鐵絲,可以圍成多個不同的長方形。那么,在什么情況下,畫出來的長方形面積比較大?有沒有這樣一個規律?如果有,怎么去發現呢?(師出示剛才畫的長方形:長10厘米,寬2厘米)想像一下,還可以怎么畫?

        生:長還可以是11厘米,寬1厘米。

        師:你還能想出多少?請你把這些數據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看看有什么規律。

        學生獨立練習,稍后反饋。

        展示兩份學生作品:

        師:比較一下,你喜歡哪一種?

        生1:我比較喜歡第二種。

        生2:第二種按順序寫,感覺很清楚。

        師:是呀,有序地思考,便于歸類(媒體隨即出示了相應的長方形直觀圖)

        師:仔細看看,什么時候面積最大?有沒有什么規律。從自己的表格里找一找,想好了應該怎么表達,再與同學交流。

        生1:我們小組里發現了:圍的長方形長越長,寬就越短。

        生2:我有這樣一個想法:周長一樣的長方形,越來越方的長方形面積最大。眾笑。(潘老師讓他上臺在屏幕上指了指,才明白他其實指越來越接近的正方形)

        生3:寬越大,面積越大。(很多學生持懷疑態度。)

        生4:長與寬越接近,面積越大。

        師:(指著圖形小結):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長與寬越接近,面積越大。

        那么,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長與寬(相等),面積最大。(老師邊提問邊板書,引起學生有意注意)

        師:周長24厘米的長方形,周長與面積有這樣的規律,那么所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里,都有這樣的規律嗎?怎么來驗證。

        學生任意出題,繼續驗證......

        師:那么,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一定相等嗎?請大家課后自己繼續去猜想并驗證。

        【反思】:從場景二到場景三,學生的思維在不斷跳躍著。一開始很多學生的思考帶著盲目性,無序性,究竟有多少種可能性,往往想一個長,找一個對應的寬。潘教師十分敏感地觀察學生的研究狀況,通過比較,引領學生關注解決問題的有序策略,引導學生掌握這種數學思想方法。課未部分的開放題,層層遞進,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反思】:

        "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促使他們生成智慧和人格。"整節課用一根鐵絲,一張長方形紙,屏幕上只有幾個長方形的直觀圖,圍繞長方形周長與面積的關系,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操作活動.

        一系列操作探究活動,沒有純粹的周長與面積計算練習,實際上在顯性的操作后面,是隱性的復習鞏固練習。學生在畫圖、計算中,熟練掌握了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內在聯系。在經歷"猜想----驗證----結論,從特殊結論推廣到一般結論"的過程中,借助具體可感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習得知識的同時,不斷生成了智慧。

        在"傾聽----喚起---表達---碰撞"中,以教材為載體,不斷創生教材,給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課堂上讓學生學習舉反例的方法,進行數學推理訓練,讓學生比較整理的方法,學習有序思考策略......課堂上出現了真實的問題。

      【《周長與面積》三年級下數學教學實錄與反思】相關文章:

      《周長與面積》教學反思01-05

      圓的周長與面積教學反思11-13

      《面積和周長的對比》教學反思08-10

      圓的周長與面積的練習教學反思08-11

      《面積和周長的對比》教學反思范文02-04

      人教版四上數學《面積和周長的對比》的教學反思10-22

      關于三年數學下冊《周長與面積》教學反思01-05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8-30

      《認識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2-23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香蕉97超级碰碰碰免费公开 |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 | 一级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69网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 | 中文字幕乱倫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