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9 13:30:5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蘋果落地》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12個,會寫8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考慮、多問幾個為什么。

        教材分析

        本課課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現代教育觀念,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是從生活中最細小的地方開始的。

        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對大科學家的故事都很感興趣,教學中可以利用并繼續培養這種興趣,鼓勵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

        公開課教案

        (一)交流資料,談話導入

        1.課前交流 。

        師:同學們,你了解的科學家有哪些?能說一說它們的主要事跡嗎?

        生1:我通過看書,知道了張衡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發明了能預測地震的“地動儀”,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協助下上網查詢了愛迪生的有關資料。愛迪生是著名的發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項發明,我們熟悉的電燈、電影都是他發明的。

        2.激情揭題

        師:(出示牛頓在蘋果樹下深思的幻燈片)發揮你的想象,你認為牛頓在樹下想什么?

        生1:我認為,牛頓是在想怎樣把樹上夠不著的蘋果全都摘下來。

        生2:我認為,牛頓是在想蘋果摘下來以后,怎么運回家?

        生3:牛頓在想蘋果熟了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飛?

        3.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牛頓,一起學習《蘋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師:請同學們自身試讀課文,想一想,怎樣才干把課文讀通順?

        生1: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認字表、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生2:還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讀課文時,要看準了再讀,不能隨便添字,漏字,讀不好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后,開始討論匯報:自身讀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頓遇到好奇的問題善于觀察和考慮,我以后要向牛頓學習。

        2.自主識字 ,合作交流

        (1)現在,老師已經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一套生字卡片。請你們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組中的每一個同學都能把這些生字讀準。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教師巡回,了解各小組活動的情況。

        (3)檢查生字:老師可指名讀生字卡片,也可檢查學習小組認讀生字的整體情況,教師和時評價。

        (4)做游戲鞏固生字。

        具體操作:黑板上畫有一棵蘋果樹,樹上貼著許多蘋果,蘋果的反面藏著生字,學生搶著讀生字并組詞。

        (在識字過程中,“左”和“右”兩個字個別學生區別不開。“秘”和“密”在口頭組詞時有難度,教師應適當點撥,拓寬學生思路,除“秘密”外,“秘”還可以組“秘書”、“秘方”、“秘訣“等。“密”可以組“密碼”、“密切”、“嚴密”等。)

        (三)讀好課文,深化感悟

        1.認識了生字,我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 請自由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后,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生1:蘋果幼稚后落到地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牛頓為什么感到奇怪?

        生2:在牛頓以前,為什么沒有人研究蘋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師,我不明白“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

        生4:“拋開”這個詞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學生自由選擇自身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決。

        4.匯報交流。

        生1:蘋果落地,在我們看來是很正常的現象。牛頓小時候善于觀察和考慮,當他看到蘋果落地時,腦子里發生了疑問。因為能夠發現問題,牛頓經過觀察和研究,才發現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通過看書我還知道,英國科學家瓦特小時候,發現水開以后,壺蓋不停的上下跳動,他對這一問題發生了疑問,長大以后經過研究和試驗,終于發明了蒸汽機。

        生3:在牛頓以前,當然也有蘋果落地的現象,只不過人們把它當成正常的現象,沒有從中發現問題,更談不上研究了。

        生4:通過討論,我們認為“自言自語”是指牛頓跟自身說話。

        5.看了牛頓的表示,對你有什么啟發?(引導學生對好奇的問題或現象,多觀察,多考慮,多問幾個為什么)

        (四)引導質疑,拓展延伸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疑問?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內部有一塊巨大的磁鐵?

        生2:假如地球沒有吸引力,我們會飛走嗎?

        生3:地球有吸引力,為什么不會把太陽、月亮和星星吸過來?

        2.學生能回答的,讓學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讓他們選擇自身喜歡的問題走出課堂,想方法查閱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最勝利的地方是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了,永遠堅持這種神圣的好奇心,誰能說我們班不能出幾個牛頓呢?

        案例點評

        這節課的設計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俗話說:學貴有疑,大疑有大進,小疑有小進。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習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讀書中發現問題、自由選擇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然后交流匯報學習效果。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學習結束,教師又讓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學生的問題已經由課本走向了課外。課結束了,但學生的學習沒有結束,而是開始了新的閱讀和探索。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有關科學家的資料時,要特別說明搜集資料的渠道,注重讓學生掌握方法,運用方法。

        三點建議:

        一是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進行梳理,哪些是比較簡單的,和時解決就行;哪些是有難度的,需要討論解決;還要防止兩種情況:首先是學生提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讓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最終迷失了方向和目標;其次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老師提出的問題是兩張皮,還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二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自主識字的環節調整一下,讓學生在交流已知的基礎上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

        三是小組合作識字的過程教師要加強指導,使小組合作達到應有的實效。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會讀“自言自語”等詞語。

        2、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3、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等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松開手,會怎么樣呢?

        揭示課題:普普通通的蘋果落地現象,卻引發了牛頓的思考,從而發現了世界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板書課題)

        簡介牛頓:牛頓是英國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他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光學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大屏幕出示整篇課文,聽錄音范讀,學生聽讀識字。

        2、課文中出現的字你都認識了嗎?讓我們一起讀讀。(齊讀、開火車讀。)

        3、打開書,翻到《蘋果落地》一課,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分別請四個同學讀。

        (1)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 ;認讀詞語:著名(換詞理解)、科學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 學生點評第二自然段比較長,他不僅讀準了字音,句子也讀得很通順,特別是“習以為常”和“好奇”這兩個次詞讀得最好。“習以為常”是第一次出現在我們學習的課文中,這是一個四字詞語(指導朗讀)需要連讀。“好奇”是單元主題,我們再讀讀這個詞語。把詞語放進句子中,再讀讀句子。“這件事人們都習以為常,他卻感到好奇。”

        (3)第三自然段指名讀;認讀本段詞語;這個自然段里還出現了一個四字詞語“自言自語”什么意思?指導朗讀

        (4)第四自然段指名讀老師總結

        4、帶著問題齊讀課文

        引導過渡問題:誰?通過什么?發現什么?

        三、學習課文,讀出感情。

        1、在平常人眼中蘋果落地是怎樣一種現象?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告訴了我們?找一找

        “習以為常”(板書:習以為常)

        (1)“習以為常”是什么意思?

        (2)人們為什么會以為蘋果落地是習以為常的事?

        (3)千百年來蘋果熟了就會落地,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人們覺得這種現象就是正常的事,也不曾多想過什么。課文中講到的牛頓,他為什么就不習以為常?

        2、學習“好奇”(板書:好奇)

        (1)“好奇”什么意思?

        (2)理解再讀“好奇”

        (3)牛頓好奇什么?

        (4)讀一讀牛頓提出的問題?

        牛頓的好奇讓他在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了問題,也使他比一般的人多了一雙敏銳的眼睛。其實這種問題千百年來一直存在,正是因為牛頓的好奇,讓他成為了發現這個問題的幸運兒。

        3、引出萬有引力定律

        (1)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牛頓是怎么做的?

        (2)牛頓解決蘋果落地這個問題容不容易?你從哪些詞語中發現的?

        重點理解反復專心 終于 (板書:反復專心 終于)

        (3)牛頓經過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終于發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秘密是什么?讀

        (4)這就是有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現在你們讀這個結論時是多么輕松。可是孩子們你們知道嗎?這個舉世矚目的發現卻源于蘋果落地這樣的自然現象中。“萬有引力定律”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例舉生活中的例子)。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點而已,于是人類又有了揭開宇宙神秘面紗的想法,在“萬有引力”指引下,人們發現要沖破地球的引力才能到達宇宙,于是我們用強于地球引力的巨大推力把人造衛星、宇航飛船送上了太空,它們承載著我們人類的'飛天夢想一次次起航,一次次去探索發現。在此我們不得不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四、深化主題,指導寫字。

        牛頓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被譽為“力學之父”。而他這個驚世駭俗的發現卻源于蘋果落地的現象中。下面我們就來寫寫“蘋”和“落”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想孩子們一定有所啟發,喚起了當科學家的愿望,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的經歷也給我們指明了一條路,當一個科學家并不是遙不可及,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去觀察、思考、研究,也許明天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就是今天平凡的你。讓我們再次讀讀這個詞語“好奇”。今天老師就把這個詞語送給你們,希望它能成為你人生的一筆財富。

        板書設計:

        蘋果落地

        習以為常

        好奇 反復 觀察

        專心 研究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終于

        布置作業

        請小朋友們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把你的發現寫下來,用“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句式。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等

        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2-4段,憑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相應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5’)

        1、小朋友都吃過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可是,你看到過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出示課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說說成熟蘋果的樣子。

        2、我們吃的蘋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3、齊讀課題,說說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現了問題,并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2、標上節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三、檢查:(5’)

        1、指名分段讀課文,并正音。

        2、討論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1、那么,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

        2、交流學習:

        1)、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現……

        2)、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說,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3)、朗讀課文第2節。

        4)學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么想,后來,他又是怎么想的?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說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說,指名說一說。

        2)、讀一讀3、4兩節,說說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說說怎么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說的話,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這兩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4’)

        教后感: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圖說話,再分學習小組學習2-5節課文,要求想一想學會了哪些生字,用“——”劃出想的句子,用“~~”劃出怎么做的句子。這樣,分組學習時,目標更明確,效果也較好。學文后,小朋友能體會到牛頓從小愛動腦筋,遇事愛問為什么,并能一直為此努力思考研究,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1-5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幾節課文,學習生字“總、思、考、吸、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6’)

        1、卡片讀生字,并找朋友。

        2、讀一讀2-4節課文,說說主要講了什么?

        3、指導完成作業本題目4,并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10’)

        1、再讀一讀2-4節課文,說說你從這件事中看出牛頓是個怎樣的人/

        2、課文哪一節告訴我們的,自己讀一讀。

        3、為什么說“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呢?

        出示句式說話:1)、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練說,后指名說。

        2)、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3)、練習:因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換一種說法說一說。

        4、牛頓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說明他

        5、學習生字“總”,練習用總要說話。

        牛頓遇到問題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見到老師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業,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業本題目6。

        7、齊讀課文第一節。

        三、學習課文第五節:(10’)

        1、導入:牛頓真會動腦筋,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那蘋果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拋落呢?這個問題你們想過嗎?牛頓想了以后,又怎樣呢?請小朋友讀課文第五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結合指導作業本題目5。

        3、朗讀這一段課文。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4、結合學習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1-5節,說一說你有什么想法?(4’)

        五、復習生字:(10’)

        1、卡片認讀生字,并說一說注意點。

        2、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

        教后感:

        教學時,我重新安排了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學習第一節和第六節。第二課時學習2-5節。同時,在小組學習后交流時,我讓學生回答時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學生興趣較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2、學習課文第六段,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培養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0’)

        1、自由讀一讀1-5節課文,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2、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1)、齊讀第一段。

        師:牛頓從小遇事總要問個為什么,我們也來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通過上一節課,我們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對這句話,我們可以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吸引力?并板書。你們會這樣問嗎?

        2)、出示練習提:蘋果掉下來。蘋果不向天上飛。請小朋友任選一句話練習說話。自由說,指名說。

        3)、誰能說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呢?

        二、學習第六段:(12’)

        1、自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結合學習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齊讀最后一句,誰能給“牛頓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一句提問?

        2)、誰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這個問題?

        牛頓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來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3、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結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現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說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現象。

        5、指導朗讀這一段。

        三、齊讀課文,小結:(8’)

        1、自由讀一讀課文,說說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2、讀一讀課后第五題。師小結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并釋疑。

        四、指導完成作業本:(10’)

        1、抄寫生字,并評議。

        2、讀拼音,寫詞語。

        3、照樣子把詞語分成三類。

        4、書面完成課后題目2、3。

        板書:

        蘋果落地

        普通現象

        看見 想、又想 (提出問題)

        認真思考

        專心研究

        著名科學家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于觀察,勤于鉆研。

        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產生興趣,主動探究。

        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有感情朗讀。

        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好奇心”是多么重要,進而懂得要善于觀察、勤于鉆研的道理,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

        一個蘋果、錄音機、生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松開手,會怎么樣呢?

        學生演示蘋果落地的現象。

        揭示課題:普普通通的蘋果落地現象,卻引發了牛頓的思考,從而發現了世界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板書課題)

        簡介牛頓:牛頓是英國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他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光學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二、老師范讀。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生初讀課文,師巡視指導,注意導優輔差。

        檢查初讀情況:

        重點檢查幾個字的讀音。牛頓、自言自語、拋開、反復、專心、研究。

        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注意糾正。

        小結: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覺得很奇怪。為了弄明白,他反復觀察,專心研究,終于發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指導書寫“世、言”。學生練習書寫。

        理解內容,深入體會。

        過渡導語,朗讀課文。挑選喜歡的段落來讀。讀給同桌聽,讀得好的夸一夸,讀得不好的幫助他。齊讀。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看到蘋果落地,牛頓想了什么?(用直線畫出),做了什么?(用曲線畫出)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匯報交流。

        理解“奇怪、自言自語”,說話造句。

        為什么以前沒人注意的現象牛頓會去注意、去研究?(好奇心是發明的動力)

        比較句子,體會帶點詞的用法。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觀察、研究,發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又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終于發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指導讀出語氣,突出重點詞語。自己練讀——生范讀——指名讀——齊讀。

        總結拓展。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你覺得要向牛頓學習什么?

        師:其實,牛頓小時候,除了數學,其他功課都不好,老師認為他是個差生,但是他勤奮好學、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終于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四人小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了什么奇怪的現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問題嗎?

        交流匯報。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世界上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因為充滿好奇、善于觀察、愛動腦筋而產生的。我相信,不久以后,在座的很多小朋友也會成為偉大的發明家。在這里,洪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本好書——《發明發現的故事》,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多看好書、多觀察、多思考,以后也成為偉大的科學家。

        布置作業

        請小朋友們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把你的發現寫下來,或者畫下來,下節課進行展評、交流。

        教學后記

        本課的一個重點是引導學生像牛頓那樣,對世界充滿好奇、善于觀察、愛動腦筋,課后設置的作業,讓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把自己的發現寫下來、畫下來,有利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13個生字和相關詞語。

        3、正確朗讀課文,學第一自然段,學會用"為什么"提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東西落地的情境嗎?(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

        朋友看到蘋果落地后就從中有了重大發現,這是怎么回事呢?(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確自學要求: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劃出帶生字的詞;給課文段落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

        (1)看卡片認讀生字、正音。

        (2)完成課后習題2,第一讀,連一連。(注意平翹舌)

        (3)新詞教學

        a、學生自提問題。

        B、交流討論:"而"這個詞的運用(讀文理解,仿照說句)

        三、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回答:主要講誰?發生了什么事?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讀課文第一段。

        (1)讀懂句子,理解"動腦筋、遇到"得詞義。

        A、總的告訴我們什么?

        B、說說動腦筋的具體表現。換詞法理解"遇到"的詞義。

        (3)用"總要、為什么"說話。

        2、堂練習: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

        (1)分析例句。

        (2)完成課堂作業3。

        3、再讀課文,說說你有幾個為什么?

        六、鞏固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蘋果落地"這件事的經過,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啟蒙教育。

        2、理解"吸引、現象"等詞語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蘋果落地》,齊讀。

        2、看拼音寫詞語。

        3、(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業,其他學生自己批改。

        4、講明本教時的教學目標.

        二、深入學習第2-5自然段。

        1、看蘋果落地的課件展示,自讀課文思考:牛頓怎么想,怎么做?

        2、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語說的話。

        (1)連起來讀一讀。

        (2)說說自己的理解。

        (3)落實重點詞遇"奇怪、自言自語、拋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頓的問題嗎?

        (1)小小組討論交流。

        (2)一問一答說說內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頓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認真思考、專心研究"的意思。

        5、說說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運用"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讀2-5段。

        三、總結

        1、了解蘋果落地的整個過程,你有何想法?

        2、交流后齊讀課后練習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寫。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2、懂得課文所講述的道理,并指導言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填空。

        (1)蘋果落地時因為_

        (2)牛頓因為_,所以發現了萬有引力。

        二、揭示原因。

        1、個別讀最后一段,小小組討論:學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蘋果落地與成為科學家之間的關系)。

        3、齊讀最后一段。

        三、用詞說句。

        1、出示詞語:動腦筋、遇到、總要、奇怪、認真思考、專心研究。

        2、小小組交流介紹牛頓。

        3、同學評說。

        四、課外作業選擇

        1、抄寫課文總自己喜歡的句子。

        2、說說牛頓小時候的故事。

        4、運用"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問題,自找答案交流。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新偏旁"田",讀寫并理解"自言自語、思考、吸引、現象、世界、著名、科學家"等新詞語的意思。

        2、學會用"為什么"提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了解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學習善于觀察、愛動腦筋、專心研究的科學精神。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蘋果落地》課件設計05-03

      《一個蘋果》教學設計6篇02-10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設計02-17

      教學設計范文03-03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鄉愁》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12-03

      《我是蘋果》的課件設計05-03

      新教學設計!中班語言《小蝸牛看蘋果花》含反思03-07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0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婷婷网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亚洲欧美自拍高清在线观看 | 五月婷日韩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