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時間:2022-06-08 12:48:32 教學(xué)設(shè)計 我要投稿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xué)設(shè)計,教學(xué)設(shè)計把教學(xué)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xué)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xué)效果最優(yōu)化。寫教學(xué)設(shè)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5篇)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1

        教學(xué)目的:

        1、理清文脈,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欣賞作者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4、領(lǐng)悟“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xué)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1、題解

        簡介作者及疏的有關(guān)知識。此處注意要突出介紹作者直言諍諫的勇氣和膽量。

        2、吟詠、品讀課文

        A、教師范讀,要注意讀出語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學(xué)生對文章的興趣。

        B、試讀,邊讀邊正音。

        C、粗讀,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

        D、連讀,整體把握文意。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且讀出感情。

        G、熟讀,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課時

        1、品讀、背誦課文

        在學(xué)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教師和學(xué)生一起理出課文的文脈,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誦課文。

        2、文言知識注釋

        在背誦的過程當中,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做一些注釋說明。

        或者讓學(xué)生找出他們認為難懂的詞語、句子,教師給予解釋。

        3、文言知識訓(xùn)練

        完成課后的字詞練習(xí)。

        4、課外延伸

        政壇上的魏征有善諫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壇、史壇上的魏征。

        《貞觀政要》一書自古以來被奉為帝王學(xué)習(xí)的經(jīng)典,了解一下此書。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2

        教學(xué)目標:

        1、掌握本文的主要觀點和對比論證的方法

        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虛詞的用法

        4、領(lǐng)會突出運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語言形象,說理有力的特點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在封建社會,諷諫帝王往往會招致禍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馬遷受宮刑,便是千古明證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諫、敢諫而名垂青史如果說,《戰(zhàn)國策》中記載的觸龍和鄒忌是委婉而諷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諫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沒有招致禍患,反被唐太宗視為一面明鏡,并以其策治國,出現(xiàn)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為什么會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學(xué)完這篇課文,你自然就會得到答案

        二、作者簡介

        學(xué)生自學(xué)助學(xué)材料,了解魏征熟悉“疏”的含義

        三、題解

        這篇奏疏是魏徵于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當時,經(jīng)過戰(zhàn)后的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得到了發(fā)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對外戰(zhàn)爭連年勝利,邊防鞏固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徵在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慚愧寫了《答魏徵手詔》,稱贊魏徵“誠極忠款,言窮切至”,并說“公之所諫,朕聞過矣當置之幾案,事等弦韋”,表示從諫改過(弦、韋是用以警戒之物)

        本文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lián)綴成文,文理清晰,結(jié)構(gòu)縝密并運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三、初讀課文

        通讀全文,初步預(yù)習(xí),完成下列要求

        1、結(jié)合自學(xué)助學(xué)材料、注釋讀準字音

        2、找出對偶句、排比句、比喻句,分別用單線、小括號和波浪線標注

        3、掌握注釋中重要的字詞,畫出下列句式,并解釋:

        (1)斯亦……也(2)雖……而況……乎

        (3)豈……乎(4)何必……哉

        4、讀準語調(diào)、停頓

        四、講讀分析第一段

        1、補充注釋:

        2、學(xué)生齊讀本段,然后自譯成通順的現(xiàn)代漢語

        3、分析回答問題: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觀點?

        明確: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觀點:(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2)本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

        明確: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常識進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

        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

        (3)第一句中前兩個分句對第三個分句起什么作用?

        明確:前兩個分句說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順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闡明的觀點,也能對觀點起到論證說明的作用

        (4)魏征雖是大膽直諫,但在勸諫中也講究方式方法,言語也中聽,你能說明這樣的特點嗎?

        明確: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勸諫生動形象化;再就是借貶低自己來抬高君主,使對方耳聽直言心悅誠服

        (5)本段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

        明確: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重要性;第二句從反面論述自己的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必要性;第三句從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來闡明不積德義的嚴重后果,進一步論證治理國家,必積德義

        (6)本段可分為幾層?

        明確:本段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至“而況于明哲乎”,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第二層,指出人君“必積其德義”的途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4、板書內(nèi)容,做背誦指導(dǎo)

        五、講讀分析第二段

        1、補充注釋:

        2、齊讀本段,然后自由翻譯全段

        3、分析內(nèi)容

        (1)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歷史教訓(xùn)?

        明確:歷代統(tǒng)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

        (2)作者認為他們這樣的歷史教訓(xùn)原因在“取易守難”嗎?

        明確:不是在于統(tǒng)治者得天下之后“縱情”“傲物”

        (3)作者魏征對以嚴法治國持什么看法?我們現(xiàn)在強調(diào)健全法制,你認為可行嗎?

        明確:魏征對“嚴法治國”既沒有推崇,也沒有反對,只是認為“法制”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根本還在于統(tǒng)治者對天下黎民要竭誠相待我們強調(diào)健全法制,實際也是為了使天下變成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這與魏征主張“竭誠以待”是一致的,那當然是可行的

        (4)作者在本段所闡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對比——善始與善終;竭誠待下與縱情傲物比喻——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6)從本段所述來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這表現(xiàn)在于何處?

        明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揚了皇權(quán)神授論,這與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開

        (7)全段可分為幾層?

        明確:本段也可以分為兩層,前一層至“守之難乎”,概括歷史教訓(xùn),提出取易守難的問題,應(yīng)讀出惋惜的語氣后一層則連用兩個問句來解釋原因,承前啟后,照應(yīng)“居安思危”,又為下文的“十思”張本讀起來應(yīng)慷慨激昂,末兩句應(yīng)兼含深沉

        4、板書內(nèi)容,引導(dǎo)背誦

        六、分析第三段

        1、補充注釋:

        2、分析內(nèi)容:

        (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樣的?

        明確:十思:略;境界:智者盡其謀……垂拱而治

        (2)“十思”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這十思各從哪些角度去談?wù)撝螄溃?/p>

        明確:核心:正己安人

        角度:一二思—戒奢侈;

        三四思—戒驕躁;

        五六思—戒放縱;

        七八思—戒蒙蔽;

        九十思—戒賞罰不公

        (3)“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一句以反問結(jié)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樣的效果?

        明確:作者以反問的形式啟發(fā)太宗,講明了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可以更加堅定他實行開明政治的決心

        (4)本段可分為幾層?

        明確:本段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至“無以怒而濫刑”,闡述了“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后一層,“總此十思”,指出積德義的好處:天下大治

        3、板書內(nèi)容,引導(dǎo)背誦

        “誠能”,表示了作者的殷切希望,同時也總攬“十思”誦讀時要注意預(yù)期的懇切

        “總此十思”兩句,要讀得頓挫鮮明,作總結(jié)

        “則”,有延長音,開啟后文下面則是分述智、勇、仁、信

        “何必”收束全文,意在說明善于用思而后達于思,境界極高要讀得緩緩悠長,回味無窮

        4、“十思”與第一段的觀點有何聯(lián)系?

        (1)“十思”是“積德義”的具體內(nèi)容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提出問題,

        為什么思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分析問題,

        思些什么

        誠能十思,垂拱而治解決問題

        (2)本文現(xiàn)實意義以及拓展

        通過誦讀完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從其中學(xué)到哪些?

        七、總結(jié)全文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進行論證?

        明確: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方法—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2、本文語言有何特點?

        明確:駢散結(jié)合,極富氣勢,華美流暢

        唐代的奏疏,習(xí)慣上都用駢文寫這篇奏疏雖然也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駢散結(jié)合,華美流暢,易于誦讀。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3

        教學(xué)目標

        ①援引和設(shè)喻的論證方法;

        ②作者的論證思路和本文的理論結(jié)構(gòu)。

        教學(xué)重難點

        ①援引內(nèi)容的理解;

        ②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

        ③“十思”的內(nèi)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的把握。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要點

        1.疏通字詞;

        2.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和本文的論證結(jié)構(gòu)。

        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同學(xué)們一定特別熟悉,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什么呢?(納諫)。縱觀貞觀一朝,諍臣如云,而魏征秉性耿直,無所忌諱,堪稱第一人。魏征跟隨太宗十余年,先后陳諫二百多條,言辭切峻,頗中弊端。更為難得的是,他的有些言論疏奏并非一事一時而發(fā),而是高瞻遠矚,充分展示出他的政治遠見。這篇《諫太宗十思疏》作于貞觀十一年,當時,所謂的“貞觀之治”正處于顛峰期,天下大治,而魏征卻提出要居安思危,實在是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

        二、明確目標

        1.借助工具書,疏通字詞;

        2.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三、整體感知

        1.請學(xué)生快速閱讀課文,用鉛筆畫下有疑問的字詞。

        2.本文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中心論點是什么?

        四、重點難點的學(xué)習(xí)與目標完成過程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使學(xué)生掌握以下字詞

        (1)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2)德義:德政與信義。

        (3)明哲:明智的圣人。(4)不勝:不堪。

        (5)景命:大命。(6)殷憂:大憂。道著:道行顯著。

        (7)克:能夠。(8)胡:北方民族;越:南方民族。比喻相距遙遠。

        (9)董:督責(zé)。(10)茍免:茍且免罪。懷仁:懷念仁德。

        (11)奔車朽索:用腐爛的繩索駕馭飛奔的馬車,比喻事情的危險。

        (12)高危:居高位的'危險。謙沖:謙虛。自牧:自己調(diào)養(yǎng)。

        (13)盤游:游樂盤桓,此指打獵。(14)敬終:終了時仍不忘恭敬。

        (15)謬賞:錯誤的賞賜。(16)不言而化:不多言語而百姓受其教化。

        2.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全文三個自然段,自然地分為三段。

        (1)分析第一段。

        ①請一名學(xué)生口頭分析本段內(nèi)容,師生共同完成。

        ②教師小結(jié)

        第一段旗幟鮮明地揭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個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說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說明“積其德義”的重要性。

        補充講解史料:太宗稱帝不久,召集魏征、封德彝等大臣討論如何治國的大政方針。太宗說:“現(xiàn)在處在天下大亂之后,想要治理好國家實在不易。”魏征說:“不然。人民遭受了戰(zhàn)亂之后,治國正容易見效。這比如給饑人吃飯,給渴人喝水,是不費力的事。”封德彝說:“不對。三代之后,風(fēng)氣壞了,所以秦朝要用嚴刑峻法來治理。漢朝也不能恢復(fù)三代用道德、文教來治國。這不是不愿意恢復(fù)三代的德治,而是想恢復(fù),但形勢不許可。”魏征聽丁,針鋒相對地予以駁斥:“德治、法治,在人倡導(dǎo),德治就得出德治的結(jié)果,法治就得出法治的結(jié)果。如果說秦漢時風(fēng)氣已壞,不能變好,那么現(xiàn)在的人早該變成魔鬼丁。”唐太宗贊成魏征的意見,注重德治,所以造成了唐初天下大治,邊地蠻夷都來歸服的局面。該事例說明魏征非常重視“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治國主張以及這個主張的正確性。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zé)任的重大。而要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tǒng)治者創(chuàng)業(yè)后守成的歷史經(jīng)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zhí)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十分強調(diào)地提出這一問題,是很有眼光的。

        (2)分析第二段

        第二段論述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的難易問題,提醒太宗要予以高度重視,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guī)律。這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在這道上疏中尖銳地提出了“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殷憂必竭誠以待下”“竭誠則胡越為一體”,闡述了“善始者實繁”的原因,講的是創(chuàng)業(yè)。“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則闡述了“克終者蓋寡”的原因,講的是守成。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guī)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jié)怨,以失掉人心。“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因為在勝利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而終于丟掉江山者大有人在。“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真是引經(jīng)據(jù)典,苦口婆心。反復(fù)玩味這段文字,一個封建時代的敢于犯顏直諫的忠臣義士的形象,呼之欲出。

        (3)分析前三段

        第三段提出“十思”,系統(tǒng)闡釋“積其德義”的具體內(nèi)容。(展開分析下一課時)

        總結(jié)、擴展

        補充影音材料,對比唐太宗和周厲王對待諫謗的不同態(tài)度。

        附:板書設(shè)計

        諫大宗十思疏

        魏征

        一、提出中心論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二、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

        三、十思積其德義

        作業(yè)布置

        1.熟讀課文;

        2.總結(jié)文章的論證結(jié)構(gòu)。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4

        【教學(xué)目的】

        一、學(xué)習(xí)本文聲情并茂、文質(zhì)兼美、駢散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實詞的義項,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三、背誦全文,歸納成語典故。

        四、學(xué)習(xí)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納下”的治國思想及為人之道。

        【教學(xué)設(shè)想】

        一、教學(xué)時首先了解寫作背景,重點介紹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諍臣’’的關(guān)系。

        二、誦讀課文,理清層次結(jié)構(gòu),體會本文華美流暢的語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誦全文,歸納詞義,落實練習(xí)。

        【教學(xué)時數(shù)】

        三課時。

        【教學(xué)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

        第一課時

        教學(xué)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xué)步驟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xué)家、政治家、史學(xué)家,韌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人內(nèi)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

        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本文《諫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其文風(fēng)影響到宋代歐陽修、蘇軾。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xùn),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fēng),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jīng)過十幾年的治理,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nèi)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多次上疏進諫,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勸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

        二、通讀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內(nèi)容。

        1.注意讀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竄舟\/軍’蔽

        2.對照注釋,粗通文章.自讀五分鐘。

        黜惡謬賞

        要求:把解釋、翻譯困難的句子找出來。(質(zhì)疑)

        3.同學(xué)間互相商量,把疑難問題解決,如有解釋、翻譯不當?shù)牡胤剑蠋熂皶r糾正;個別較難翻譯,同學(xué)問解釋不當?shù)牡胤剑蠋熤攸c講析。

        4.注意句子:

        ①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嚇。譯為:用威風(fēng)怒氣來嚇唬(人們)。

        ②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東西,動詞作名詞。譯為:如果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業(yè)

        ①完成課后練習(xí)二。

        讀熟課文,背下來最佳。

        第二課時

        教學(xué)重點

        一、辨析詞義,歸納義項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學(xué)步驟

        一、齊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xué)背誦

        二、檢查作業(yè),分析課后練習(xí)二。

        1.古今問義相同的有:⑧骨肉,都指親人。

        2.古今詞義有區(qū)別:⑤虛心,文中是實指,“使心虛”,現(xiàn)代漢語抽象化,為美德,謙虛的表現(xiàn)。

        3.古今詞義不同的有:①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樹根,現(xiàn)代漢語用比喻義或引申義。

        ②縱情,文中是“放縱感情”,即“驕傲”之意,現(xiàn)代是“盡情”之意。

        ④以為,文中是“以之為”的省略,是兩個詞,現(xiàn)代是“認為”的意思。

        三、結(jié)合課內(nèi)詞義,復(fù)習(xí)以前知識,做課后練習(xí)三。可以商量,用5分鐘完成,然后請同學(xué)回答,明確:

        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

        2.信:A.誠實;B.信任;C.信用;相信

        3.求:A.追求;B.探求;巳請求;

        4.治:A.治理;B.醫(yī)治;巳懲治追求

        其中A項詞義為課文中義項,其余三項是以前知識,通過歸納.掌握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四、課文內(nèi)容我們已經(jīng)了解,現(xiàn)在請同學(xué)們用最快的時間概括各段大意:

        1.“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重要性。

        2.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

        五、各段在闡明觀點時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強表達效果?

        明確:第一段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用“木長、流遠”,喻國運長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長治久安”,中間用排比來加強語勢。

        第二段用設(shè)問和對比的手法,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即民心重要,能“載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對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全文駢散結(jié)合,語言流暢,表現(xiàn)力強。

        六、作業(yè)

        1.結(jié)合課后練習(xí)一,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xí)四、五。

        第三課時

        教學(xué)重點

        一、背誦全文,結(jié)合課后練習(xí)一,加深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體會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課的成語,總結(jié)全文。

        教學(xué)步驟

        一、背誦課文

        1.個人背誦、集體背誦與部分(段落)背誦、全篇背誦結(jié)合。

        2.用課后練習(xí)一提問,學(xué)生背誦回答。

        二、虛詞的歸納

        1.提問完成課后練習(xí)四,重在翻譯。

        2.歸納虛詞“以”、“哉”、“所”的用法。

        三、找成語,學(xué)典故

        要求同學(xué)們從文中找出成語,不少于三個,并且釋義,教師總結(jié)。

        明確:(1)居安思危:處于安逸的環(huán)境里,要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和困難。(《左傳襄公十一年》)

        (2)載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擁戴統(tǒng)治者,也可以推翻統(tǒng)治者。(《旬子王制》)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書武成》)

        (4)擇善而從(之):挑選其中的好的采納(或采用)。(《論語述而》)

        (5)善始善終: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jié)尾。(《獻書報燕惠王》)

        四、教師總結(jié)

        本文是篇奏疏,雖以進言為務(wù),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并茂,文質(zhì)兼美,文章駢散結(jié)合,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運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動有力。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 篇5

        教學(xué)目的

        1、學(xué)習(xí)作者反復(fù)開導(dǎo)、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詞義和虛詞的用法。

        重點難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重點)

        2.翻譯難懂的語句。(難點)

        教學(xué)課時:

        三課時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初步熟悉課文,疏通字詞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盡忠講諫,結(jié)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征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采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jīng)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征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贊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二、作者·解題

        學(xué)生讀注釋。教師補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諫而名垂史冊。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茍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見敢當面提,當面頂,不口是心非,不看臉色行事。后世一些諍臣,如稱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為楷模。他不僅敢諫,而且善諫。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間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達數(shù)十萬言,大都為太宗采納,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誤。唐初社會能夠出現(xiàn)號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作為諫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勞的。

        題目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疏,是一種文體名,屬于奏疏類。

        三、閱讀課文

        第一次:試讀,正音。邊讀邊正音。已經(jīng)認識的字詞不但要讀準聲調(diào),還要讀清平舌與翹舌、前鼻音與后鼻音,以讀出漢語的美感來。陌生的字詞則邊讀邊看注釋或查閱詞典。

        第二次:朗讀,提名學(xué)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第三次:粗讀,正義。邊讀邊看注釋,以粗知句義;同時邊讀邊揣摩句內(nèi)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教師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xí)二——五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具體學(xué)習(xí)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1、文言現(xiàn)象

        2、完成練習(xí)二——五

        3、難句的翻譯(教師選擇一些難句讓學(xué)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提名朗讀

        2、學(xué)生自由朗讀

        3、思考練習(xí)一

        第一段.開篇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nèi)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比喻說里,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而況于明哲乎?”接著進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責(zé)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使國家常常治久安,就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樣只能是一種妄想。這一段的結(jié)尾,照應(yīng)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從反面論證“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先指出歷史現(xiàn)象:幾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終。然后以“豈……”設(shè)問,引出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時,“殷勤深”,能夠“竭誠以待下”;守天下時,難免得意洋洋,以致“縱情以傲物”。而“竭誠則……為行路”。心態(tài)不同,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jié)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怨不在大……深慎”,這是借鑒古人的論述,將君民關(guān)系比作水舟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振聾發(fā)聵,令人精警。這一段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逐層剖析,清楚有力。雖然全段未見一個“思”字,但是從反面強調(diào)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第三段.回答任何“居安思危”。是全文的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戒奢侈;“念高危”、“懼滿盈”兩條戒驕傲;“了盤游”、“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懼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最后作者說明:總結(jié)“十思”,發(fā)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垂拱而治”。“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老子的“無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不是消極地以不治為治。

        4、聯(lián)系背景說明本文的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私欲,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特別是漸漸忘了隋代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漸漸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就從魏征進《十思疏》的貞觀十一年來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宮殿,多次巡游、打獵。老百姓為了服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大臣進諫,他竟說:“百姓無事則驕,勞役則易使。”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爽快地接受下級的意見。于是,魏征在這一年從三月到七月共四上奏疏,《十思疏》是其中一篇。在這里,魏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即忘記隋代滅亡的教訓(xùn))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以“思”治“忘”,實在是一劑良藥。

        5、學(xué)生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體會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xué)要點:體會語言特點,背誦課文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復(fù)習(xí)

        二、品味語言

        1、思考:語言的特點?

        明確:本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論文。宋以來就受到文選家的重視,但其文學(xué)價值往往被政治價值所掩蓋。作者是初唐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古樸,散文也比較好。和同時的人比較起來,他受六朝以來浮艷文風(fēng)的影響較少。

        唐人奏疏很多,傳誦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陸贄等幾家。

        《十思疏》是一駢體文。唐代奏疏習(xí)慣上都要用駢文寫,就是后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也還用駢文來寫奏章。然而《十思疏》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駢文對偶、排比的形式來表達真情實感,一方面又敢突破駢文的形式束縛,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虛字,如雖、終、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同時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征雖然是有名的史學(xué)家,但是《十思疏》中看不到他作繁復(fù)的引證,看不到典故。只用了兩個淺顯的比喻。這是同當時追求形式的文風(fēng)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敢于沖破落后傳統(tǒng)的束縛,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駢儷風(fēng)氣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初唐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

        語言簡約,整散結(jié)合。整句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意到筆隨,筆力雄健,酣暢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2、自由朗讀,體會語言之美。

        三、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反復(fù)誦讀,我們逐層領(lǐng)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佳作,領(lǐng)悟它、掌握它,對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生。

        四、課堂答疑

        五、誦讀、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諫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徵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遠者[2],必浚其泉源[3];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6],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9]。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10],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11]。竭誠則吳越[12]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3]。雖董之以嚴刑[14],振之以威怒[15],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豈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1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1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18];樂盤游[19],則思三驅(qū)以為度[20];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21];慮壅(yōng)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22];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23]。簡能而任之[24],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26]

        注釋

        [0]長(zhǎng):生長,長成。

        [1]固:使……穩(wěn)固。

        [2]遠:形容詞用作動詞,使……流得遠。

        [3]浚(jùn):疏通,深挖。

        [4]當: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據(jù)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間。語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夠。蓋: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但,則。

        [10]蓋: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別人。物: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吳越:吳國和越國,春秋時兩個敵對的諸侯國。

        [13]行路:路人,陌生人。

        [14]董:督責(zé),監(jiān)督。

        [15]振:通“震”,威嚇。

        [16]作:建造,興建。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事情。

        [17]謙沖:謙虛。沖:虛。自牧:自我約束。牧:養(yǎng)。這里引用了《易經(jīng)》“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居于……之下。

        [19]盤游:娛樂游逸,指從事打獵。

        [20]三驅(qū):出自《易經(jīng)》“王以三驅(qū)”,有兩說:一說狩獵時讓開一面,三面驅(qū)趕,以示好生之德;一說一年以三次田獵為度。

        [21]敬:慎。

        [22]黜:排斥。

        [23]擴大九德的修養(yǎng)。宏:使……光大。茲:此。九德,即指九種美好品德,出自《尚書·臯陶謨》:“寬而栗(莊嚴),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亂(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擾(和順)而毅,直(正直)而溫,簡(簡易、寬大)而廉,剛而塞(充實),彊而義。”

        [24]簡:同“揀”,選拔。

        [25]信者:誠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27]勞神苦思:勞 苦,使動用法,使……勞累,使……辛苦。

        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穩(wěn)固;想要使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樹根不穩(wěn)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厚實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您這)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國家的重要職權(quán),據(jù)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將會推崇皇權(quán)的高峻,永遠保持永無休止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除奢侈而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是砍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遠啊。

        (歷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沒有不處在深切的憂慮之中而治道顯著,功德圓滿之后德行就開始衰微了,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因為處在深重憂患之中,一定竭盡誠心對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縱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別人。竭盡誠心,就會使敵對的勢力(和自己)聯(lián)合,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監(jiān)督人民,用威風(fēng)怒氣來威嚇他們,(人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內(nèi)心里卻不服氣。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眾(的力量);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tǒng)治,這是應(yīng)當深切戒慎的。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這是可以忽視的嗎?如果看見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害怕會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容納千百條河流;喜愛狩獵,就想到用三面捕殺,留一面給它們逃生(不要趕盡殺絕),以此為限度;擔(dān)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dān)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畏懼說壞話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來斥退奸惡小人;施加恩澤,就要考慮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錯誤地獎賞;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憤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地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擴大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們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盡到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傳播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間沒有什么事情(煩心),可以盡享游玩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像松、喬兩位神仙的長壽。(皇上)垂衣拱手(不親自處理政務(wù)),不必多說,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為什么要自己勞神費思,代臣下管理職事,使自己的耳目勞損,使無為而治的方針毀壞呢?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03-08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08-02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07-30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06-10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xué)設(shè)計08-24

      諫太宗十思疏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12-06

      諫太宗十思疏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12-06

      諫太宗十思疏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12-06

      《諫太宗十思疏》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12-06

      《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設(shè)計范文01-0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伊人久久久综合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免播放观看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日本乱码伦电影 | 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第8页在线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