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2-04-24 17:04:3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軟水的區別;

        (2)· 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課題3 水的凈化。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對農村及自來水廠對水的凈化方法的討論與探究,了解凈化水的方法,初步學會過濾這種凈化水的方法;

        (2)· 通過對硬水危害的探討 ,讓學生了解硬水軟化的必要性,并學會區分硬水和軟水。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增強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的欲望;

        (2)· 在課堂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了解硬水、軟水的區別,初步學會過濾和蒸餾的實驗操作技能

        教學準備

        1、準備好一杯渾濁的河水;

        2、準備過濾、蒸餾所用的儀器、藥品以及過濾實驗中代用品;

        3、 準備肥皂水、硬水和軟水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趣導入

        出示一杯混濁的河水,一瓶礦泉水

        從 物質的分類上,這兩種水屬于哪一類物質?里面有哪些物質?

        海水呢?井水呢?自來水呢?

        小結: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含有許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雜質。

        在某些鄉村沒有自來水,只能飲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變成生活用水呢?

        思考回答:屬于混合物

        討論分析河水、礦泉礦泉水等的的組成成分

        創設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物質、事實出發,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

        小組交流組織討論了解原理

        同學們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凈化,化學教案《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課題3 水的凈化》。下面,我們來了解自來水廠是如何凈化水的。請到過自來水廠的同學介紹自來水廠的凈水設備(看圖)

        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大體上是取水→沉淀→過濾→吸附→消毒→配水

        學生介紹自來水廠的凈化設備、凈水的過程。

        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在凈化水的過程中,沉淀、過濾、吸附分別除去什么雜質?

        2、其中過濾這步操作是怎樣進行的?

        沉淀:除去不溶性雜質;

        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

        活動探究鍛煉技能學會方法

        讓我們在實驗過程中體驗水的凈化過程和過濾操作的要點

        1、 向混濁的河水中加入明礬;

        2、 制作過濾器

        3、 過濾

        觀察實驗現象,思考操作要點。

        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動手。

        思考

        加入明礬后靜置,現象如何?

        過濾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是什么?

        可以什么物質代替實驗中的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

        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尋找代用品

        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創新思維。

        經過上述凈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較澄清了,但這水是純凈物嗎?

        出示熱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軟水的概念。

        硬水和軟水如何來區分呢?請你們設計方案

        小結:檢驗硬水和軟水:用肥皂水,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不易產生泡沫 的硬水。

        思考水中的雜質,有沒有去除干凈;

        思考 :水垢形成的原因,了解硬水和軟水的特點。

        根據生活經驗提出各種方案,如可以把水煮沸,洗衣服看泡沫多少等

        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樹立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的觀念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化學問題的探究欲望。

        出示圖片了解硬水的危害。

        有什么辦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鈣、鎂化合物,使硬水變成軟水呢?

        觀看圖片對硬水的危害有一定的認識

        學生考慮并回答:生活中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們剛才所用的軟水是蒸餾水,它是凈化程度較高的水,而蒸餾是重要的實驗操作,它不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雜質,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雜質

        通過實驗來制取蒸餾水

        小結:凈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

        了解蒸餾是凈化程度較高的一種操作

        學會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方法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概念的復習進一步掌握有關物質分類的知識。

        2、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性質的復習進一步掌握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3、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某些化學反應的規律。學會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學會運用酸、堿、鹽溶解性表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4、運用各類物質的性質及相互關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1、物質的分類。

        2、各類物質的通性及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綜合利用本章知識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總結物質的分類、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第二課時:綜合運用本章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方法。

        教學過程

        一、物質的分類

        (提問)請學生小結有關物質的分類(具體見板書設計),并復習有關的。概念。

        (練習)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并將其分類。

        氫氧化鈉、氧化鐵、硫化鋅、鹽酸、硫酸鈉、膽礬、氫氧化銅、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氫鈉、堿式碳酸銅、氫氧化鈣、硫酸亞鐵。

        二、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提問)請依次說出酸、堿有哪些通性?鹽有哪些化學性質?氧化物有哪些化學性質?

        (教師)可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用圖示法找到物質間的相互聯系。(具體見板書設計)

        (練習)請學生對每一個具體反應舉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口述)

        三、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正確書寫金屬跟酸、金屬跟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寫出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

        (4)Zn+HNO3

        (5)Zn+CuSO4

        (6)Ag+ZnSO4

        (7)Cu+AgCl

        (8)Cu+Hg(NO3)2

        (討論)可進行分組討論,并小結置換反應能否發生的條件。

        (小結)

        1、金屬跟酸: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的金屬可置換出酸中的氫,排在氫以后的`金屬則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因此(1)、(2)可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氫氣。而(3)則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硝酸起反應時,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強,一般不生成氫氣。如(4)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鹽: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因此(5)、(8)可以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新的金屬。而(6)的反應中,Ag排在Zn的后面,反應不能發生。(7)的反應不能發生是因為AgCl不溶于水。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3

        教學目標

        1.熟記pH和溶液酸堿度、酸堿性的關系;

        2.會使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區分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度。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溶液的酸堿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1-6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堿度。指示劑只能檢測溶液的酸堿性,而不能檢測溶液的酸堿度。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在0~14之間。

        2.酸性溶液的pH<7;堿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當pH<7時,ph越小,酸性越強;當ph>7時,pH越大,堿性越強。

        【跟蹤練習】

        1.以小組為單位,在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看誰能很快記住酸堿度與pH之間的關系。

        2.某溶液的pH=3,則該溶液呈酸性。蘋果汁的pH在,在蘋果汁中滴入石蕊試液,顯示的顏色是紅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14 =7 =1 =0

        4.將二氧化碳、氧化鈣和氯化鈉分別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1)氧化鈣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藍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紅色。

        (3)氯化鈉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紫色。

        學習指導二: 使用pH試紙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2-6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時,只能精確到個位。

        2.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的方法?(簡記: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讀)

        【小組討論】

        1.測量溶液的酸堿度時,將pH試紙伸入待測溶液中會帶來什么后果?

        2.測量溶液的酸堿度時,將pH試紙潤濕會帶來什么后果?用潤濕的pH試紙檢測酸溶液或堿溶液的酸堿度時,pH會怎樣變化?(用圖表)

        3.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還是使用干燥的pH試紙?

        【教師點撥】

        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這些氣體不能使試紙顯示不同的顏色,只有這些氣體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才能使pH試紙變色,我們才能判斷該氣體是酸性或堿性氣體。所以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

        【跟蹤練習】

        有一食品包裝說明書中注明防腐劑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強,下列對苯甲酸性質的推測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濃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學習指導三:了解溶液的酸堿度有重要的意義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3-6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廚房清潔劑呈堿性,因為里面含有NaOH。廁所清潔劑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堿性,溶質的化學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約為,酸雨的pH<。

        3.相互之間說一說溶液的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跟蹤練習】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堿度進行了測定,他們對每種待測液都做了三次測定,然后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小偶然誤差。

        分析測定結果,發現各類洗發液的pH差別較大,約在7-9之間,護發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學們聯想到洗發、護發的程序,決定探究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

        提出問題: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有什么影響?

        設計實驗(1)收集某人的5束頭發,分別放入不同pH溶液的燒杯中,靜置約30分鐘。(2)將各束頭發取出,用紙巾吸干液體后觀察并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結論:堿性溶液會損傷頭發,中性、酸性溶液對頭發的影響不明顯。

        分析交流:洗發時使用洗發液和護發素的順序是先用洗發液后用護發素,原因是降低堿性洗發液對頭發的傷害。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4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認識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元素。(課標24頁)

        (2)記住并能書寫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課標24頁)

        (3)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課標24頁)

        (4)能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課標24頁)

        (5)形成“化學變化中元素不變”的觀念。(課標24頁)

        2、學情分析

        第三單元學習了前兩節的內容,對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結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化學元素也不是很陌生,同時前面也接觸了幾種物質和構成這些物質的元素。通過學習元素,才能進一步深入學習化學知識,才能對眾多繁雜的物質進行分類,最終實現對分類的物質進行系統研究。

        學生的認知程度還不是很高,對于元素等抽象的概念需要慢慢體會,而不能單純停留在對符號的記憶。

        3、教材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內容。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學時應注意兩者的區別。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59頁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標簽,讓學生了解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熟知常見元素符號的書寫。

        3、通過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難點:元素的概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評價任務】

        元素概念的教學應注意從熟悉的例子切入,通過與原子的對比,歸納出元素的定義,并組織好討論,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元素符號的教學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應分散難點,逐步記憶,減輕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通過教師設置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的同時進行思考,分組進行討論,對比,得出結論,從而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評價時著重從以下3方面進行:

        1、分析常見物質的組成,指出其中相同的元素。列舉出幾種常見的碳原子,分析這幾種碳原子的結構。分析得出具有共同質子數的原子即為元素。(針對目標1)

        2、展示一些食品標簽中的成分,讓學生找出其中表示成分的符號,引導學生認知元素符號的書寫和用途。(針對目標2)

        3、仔細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想一想元素名稱在造字上有什么規律吧?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可以對元素進行簡單的分類。(針對目標3)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導入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導入語:今天已經發現了3000多萬種物質,大家知道它們都由什么組成的嗎?現在已知這些物質由100多種元素組成,那什么是元素呢?學完本課,我想你可以正確回答這個問題了。

        引入課題,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什么是元素。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59頁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標簽,讓學生了解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熟知常見元素符號的書寫。

        3、通過觀察課本附錄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5

        一、設計思路

        本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化學式”這部分內容屬于化學用語教學,在研究物質組成、構成的基礎上用元素符號和數字連接而成的式子即化學式。

        本節內容即是對前一部分知識的總結,同時也為學好化合價打下了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在教學時采取分散法完成該內容的教學,對于化學式的定義較容易理解,因此可將其放在預習中自主學習,為了更好的理解化學式表示的意義,可借助模型,通過形象的事物加深學生的理解以便將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利于突破化學式的意義這個教學重點。對于單質的化學式的書寫方法可通過書寫常見單質的化學式進行分類總結。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化學式及其意義。能用化學式表示一些物質的組成。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物展示,理解化學式及數字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對物質從宏觀到微觀的認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科學的想象力。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化學式的寫法、讀法、意義。

        2、難點:化學式周圍數字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 實物展示啟發、歸納分析

        五、學情分析

        本課題的內容比較抽象,教材首先講述了化學式的概念,以學生最熟悉的純凈物——水為例,介紹了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具有了有關元素符號的知識,用元素符號來表示某種元素,學生興致很高;但是,對于物質能否用專門的符號來表示呢?學生比較茫然,因此通過實物展示以及討論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生更易接受。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展示

        1、寫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號。

        鈉銅鋅鋁鎂鐵 硫磷碳氦氖 氫氧氮氟

        2、請寫出這些物質的化學符號。

        (1)紅磷

        (2)硫

        (3)二氧化碳

        (4)氧氣

        (5)水

        (6)過氧化氫

        (7) 氧化汞

        (8)四氧化三鐵

        (二)課堂探究

        新課導入:同學們剛才寫的這些化學符號像CO2、H2O等就叫化學式,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化學式。

        活動與探究一、化學式的定義:

        師:請同學們結合老師剛才介紹的和教材中83頁1、2自然段內容總結出化學式的定義并完成導學案中的討論

        生:完成導學案中的內容。

        1、 化學式是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2、討論:

        ①任何物質都有化學式嗎?

        ②同種物質可以有不同的化學式嗎?

        3、練習:用你手中的氣球可以表示出哪些物質的化學式?

        活動與探究二、化學式的意義。

        師:回憶元素符號有哪些意義以Fe、O為例。那么化學式有哪些意義呢?以H2O為例看看你能說出幾條?

        生:總結歸納。

        師:請用你手中的氣球表示出水的化學式,看看能否幫到你呢?

        生:總結出化學式的意義。

        化學式能表示:

        ①某種物質

        ②該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

        ③表示某種物質的一個分子

        ④還表示一個分子中原子的構成。

        師:請用球擺出CO2的化學式,并說出有哪些意義。

        生: 回答

        知識補充:Fe、NaCl 這兩個化學式有哪些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活動與探究三、化學式周圍數字的意義。

        師:用你手中的球還能擺出哪些形狀,它們有什么意義呢?

        生:練習,然后擺出H、2H、H2、2H2并說出意義。

        鞏固練習:說出屏幕上顯示的圖示表示什么?

        ①元素符號前邊的數字表示 原子的個數

        ②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 分子的個數

        ③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數字表示 一個分子中該原子的個數。

        ④化學式周圍的數字只要大于1時就只具有 微觀 (填“宏觀”“微觀”)

        活動與探究四、化學式的寫法和讀法。

        給出一些常見的單質引導學生總結其讀法與寫法

        有些單質由原子構成 寫法:用 元素符號 直接表示

        讀法:直接讀出元素名稱。

        由分子構成的單質 寫法:用“Xn”表示

        讀法:元素名稱后一般加“氣”字

        根據HgO、 SO2、 Fe3O4 NaCl KCl 的寫法和讀法總結出化合物的寫法和讀法。

        寫法:氧化物 氧在后 ,金屬左 非金屬右 ,原子個數比為1時“1”省略 讀法: 某化某

        練習:請擺出常見物質的化學式,同桌寫出并讀出該化學式。

        生:完成屏幕上顯示的題。

        (三)課堂小結:

        通過對化學式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四)課堂檢測:

        檢驗一下你真的收獲這些了么?

        完成屏幕上顯示的內容。

        (五)挑戰中考:

        展示近三年的中考題,看看學生是否能挑戰成功

        (六)布置作業:

        “我”的化學式是H2O,向不認識“我”的人介紹一下“我”自己。

        七、板書

        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

        八、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時碰到的一個難點,很重要但難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在保證教學三維目標完成的情況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為了降低初中化學難度,讓學生用氣球擺出常見物質的化學式,這樣更容易表述其意義。

        九、教學點評

        本節課的優點: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點撥引導。應用了自制的教學工具,氣球上標注了元素符號,并用氣球擺出了一些物質的化學式。突破了難點,突出了重點。缺點:設計的內容過多,時間安排上前松后緊。

        學生互動的較多,課堂比較活躍,教師只是起到了引導作用,做到了學生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缺點講解習題時應更深入一些,爭取使大多數學生都能接受。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概念的復習進一步掌握有關物質分類的知識。

        2.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性質的復習進一步掌握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3.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某些化學反應的規律。學會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學會運用酸、堿、鹽溶解性表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4.運用各類物質的性質及相互關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1.物質的分類。

        2.各類物質的通性及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綜合利用本章知識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總結物質的分類、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第二課時:綜合運用本章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方法。

        教學過程

        一、物質的分類

        (提問)請學生小結有關物質的分類(具體見板書設計),并復習有關的概念。

        (練習)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并將其分類。

        氫氧化鈉、氧化鐵、硫化鋅、鹽酸、硫酸鈉、膽礬、氫氧化銅、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氫鈉、堿式碳酸銅、氫氧化鈣、硫酸亞鐵。

        二、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提問)請依次說出酸、堿有哪些通性?鹽有哪些化學性質?氧化物有哪些化學性質?

        (教師)可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用圖示法找到物質間的相互聯系。(具體見板書設計)

        (練習)請學生對每一個具體反應舉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口述)

        三、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正確書寫金屬跟酸、金屬跟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寫出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

        (4)Zn+HNO3

        (5)Zn+CuSO4

        (6)Ag+ZnSO4

        (7)Cu+AgCl

        (8)Cu+Hg(NO3)2

        (討論)可進行分組討論,并小結置換反應能否發生的條件。

        (小結)

        1.金屬跟酸: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的金屬可置換出酸中的氫,排在氫以后的金屬則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因此(1)、(2)可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氫氣。而(3)則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硝酸起反應時,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強,一般不生成氫氣。如(4)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鹽: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因此(5)、(8)可以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新的金屬。而(6)的反應中,Ag排在Zn的后面,反應不能發生。(7)的反應不能發生是因為AgCl不溶于水。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范文集合6篇】相關文章:

      化學實驗試題教學設計10-21

      最新初三化學教學設計04-19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五篇)03-15

      化學課教師教學設計案例02-15

      教學設計范文03-03

      人教版初三化學下冊初中化學物質分類教學設計01-04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2-25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0-29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0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A级在线播放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aⅴ天堂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