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5-10 15:32:52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科學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科學教案匯編5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喜歡玩水,在玩的過程中感知水會流動、水能溶解糖和鹽等特點。

        2.樂意用語言表達所看到的現象。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水會流動的特性。

        2.難點:用語言表達看到的現象。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鹽、石子、沙子等物品。

        四、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于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因此,整個活動必須以幼兒的操作擺弄為主。同時由于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他們很難自覺發現水會流動的特性。所以活動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設法使水的這一特性顯露出來,使幼兒親眼目睹這一現象,這樣幼兒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兒對事物的了解過程要比中大班幼兒長,一次活動不宜安排較多的內容,如水的流動性和水能溶解的東西幼兒往往不能同時都掌握。小班的活動更適宜于在橫向上多展開,縱向發展則不能太快。

        五、活動進程

        操作感知一發現講述一實驗思考

        1.操作感知(個別活動)

        玩水感知水會流動的特性。

        (1)為幼兒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讓幼兒玩水、體會水的流動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東西。

        為

        幼兒提供瓶子和糖、鹽、石子、沙子等物品,讓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糖和鹽被水溶解的現象。

        2.發現講述(小組活動)

        (1)讓幼兒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說說灌水的結果,討論筐里為什么盛不住水。

        (2)讓幼兒用調羹、叉子舀水。然后談談發現了什么現象。討論叉子為什么不能舀水。

        (3)讓幼兒把糖、鹽、沙子、石子分別裝人四個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會發生什么。

        (4)讓幼兒往每個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攪拌,然后觀察瓶內的變化,討論四個瓶子里的東西是不是都不見了。哪些東西仍在瓶子中,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到哪里去了。

        (5)討論水的用途和如何節約用水。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2、體驗共同游戲的愉悅。

        重點難點:

        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體驗共同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教具:實物卡、看圖列算式卡

        2、學具:看圖列算式卡、數字卡、實物卡、記錄卡、看圖分類計數等

        教師活動:

        一、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

        1、碰球游戲師:我們來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戲,我和你合起來是5,嘿嘿,我的2球碰幾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師:我和你合起來是6,嘿嘿,我的4球碰幾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實物卡,復習6的組成,引出6的加法師:看,這張圖片上有幾只小貓啊?

        幼:6只師:上一次啊我們幫這些小貓分過類了,現在我們來動動腦筋,怎么樣用算式表示(請3-4位幼兒)

        二、引出新游戲出示看圖列算式卡,請幼兒操作

        三、分組操作

        1、看圖列算式(實物卡、數字卡)

        2、6的組成卡

        3、看圖分類計數或用算式記錄

        4、看實物用算式記錄

        5、算式接龍

        四、總結評價

        集體驗證部分幼兒的操作卡。

      科學教案 篇3

        第1課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的詞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準備: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1.這個單元我們將開始學習“材料”,板書“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稱?什么物品是用這種材料做的?教師將學生說到的材料一一板書出來。

        2.看看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試著把它們寫在書中的表格中。

        3.交流記錄的情況,看看有沒有出錯。

        4.這些材料在我們身邊應用很廣,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們又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調查表,對于難以判斷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請作出標記。

        5.調查結束后,在小組內討論以下問題:

        ①調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種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種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

        ③哪種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們身邊被廣泛使用著,為什么大量使用它們呢?

        二、觀察描述幾種常見材料的主要特點

        1.我們周圍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種材料組成的,比如一扇門,就使用了木頭、玻璃、金屬等材料,不同的部位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舉例說說你的想法。

        2.四人小組選擇兩種材料討論它們分別有什么主要特點和用途,并記錄下來。

        3.交流各組的記錄情況,有不同意見的及時補充,若認同其他組的觀點,及時將它補充在自己的記錄單上。

        4.請保管好記錄單,下次還要再使用。

        第2課 誰更硬一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韌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索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利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比較材料軟硬的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木頭、紙、金屬和塑料各兩根,鐵、銅、鋁等金屬片各一條,砂紙、玻璃杯、熱水。

        教師準備:電路檢測器、榔頭

        【教學過程】

        一、比較硬度

        1.比較紙和木頭的軟硬,出示紙和木頭,說說它們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紙一折就變形,而木頭不容易折)

        2.比較紙、木頭、金屬的軟硬,再出示金屬一條,這三材料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原先觀察結果,可能會出現方面,那金屬條和木塊誰更硬一些(用壓、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區分它們的軟硬)

        ②提出:判斷一種材料是否比另一種更堅硬,可以用刻劃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種材料表面劃出痕跡,就表示它比較硬,反之則可能硬度相同或較小。

        ③學生嘗試用木頭在金屬上刻劃或金屬在木頭上刻劃,看怎樣做能劃出痕跡。

        3.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的軟硬

        ①如果再給你一種材料:塑料,它們的軟硬又會是怎樣的?(學生猜測)

        ②可以怎樣檢測它們的軟硬?

        ③怎樣做到有序地觀察?(出示書P48的記錄表)

        ④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再適當補充,出示活動題方)

        活動提示:

        ⑴依次選擇其中一種材料,分別去刻劃另兩種材料的平面處。

        ⑵用力適度,并盡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劃時用力大小相同。⑶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不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

        ⑷要求每個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劃傷手指。⑸根據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將木頭、紙、金屬和塑料按硬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哪種材料最硬?

        二、認識金屬

        說說周圍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屬?

        為什么用金屬不用其它材料(根據學生的舉例,出示材料)

      科學教案 篇4

        科學之旅

        ●目標:一、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 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現科學實驗帶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配合。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

        三、進行新

        [師] 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 本圖0.1-1實驗 [演示] 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 [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 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 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 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 這些現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 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材: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2單元----動物之二《蝸牛》

        二、教學要求

        1、培養同學觀察小動物的興趣,培養同學對小動物的親近感。

        2、組織和指導學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

        3、組織和指導同學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蝸牛的身體結構、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認識。鼓勵同學在此基礎上,聯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身的認識。

        4、學會表達交流自身觀察的情況,學習如何整理事實。

        三、勝利之處:

        1、注意同學年齡特點,營造既適合同學年齡特點,又直觀、簡潔的探究學習的情景。充沛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課堂一開始,在每組同學小組桌上,放一只活的蝸牛,使同學一進教室,馬上被這活生生的.蝸牛吸引了,馬上投入到觀察探究中去了。教師只是在小組間巡回指導,鼓勵肯定。

        2、把經歷活動的過程充沛地還給同學,讓同學在個體和集體的觀察、探究、交流等過程中,體驗一系列的直接經驗,體驗觀察過程的基本方法。使同學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有充沛的時間和空間。

        在一節課的課堂中,如何使同學得到完整的觀察和體驗過程呢?在本堂課的活動設計中,我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

        第一步:讓同學一進課堂,馬上投入到自由的觀察活動中,這一步,主要是激發興趣,使同學得到一些零碎的直觀認識,觀察還處于自由,零碎和沒有目的、沒有條理狀態下。為下一步的活動作鋪墊和準備。

        第二步:觀察蝸牛的外形。在同學對探究目標的自由提出和合理選擇后,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蝸牛的餓外形。活動的形式是讓同學用自身的方法,自由觀察,在觀察現象的交流中,整理信息,體驗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得到相互補充和提高。

        第三步:對蝸牛食物的探究。先由同學學習小組討論制定研究方案。后用小組的方案進行觀察和探究,在交流中,比較方法的優劣,使同學發生更深的體驗。

        3、教師真正成為同學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

        在本課活動中,教師沒有大量的提問和敘述,沒有“精彩”的扮演和講解。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同學的探究活動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同學提出研究的目標,和同學一起根據課堂的實際條件選擇合理的餓研究目標,和同學一起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個別指導,引導同學進行觀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促進同學直接經驗的獲得和方法的體驗,并引導同學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更多的新的問題。

        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師的說課稿和同學原有的接受習慣、思維方式、合作形式之間的有效磨合。

        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教師的課堂中的行為,必需從同學學習活動的目標動身,以同學的發展為本。設計的活動與同學原來長期接受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出入,同學一下子很難接受,或者活動不能到位,探究活動的有效性、深入性、廣泛性不夠,直接制約著同學學習活動的效果和長期發展目標的實現。

        2、教師在同學活動過程中的指導如何高效、合理、有節又生動活潑地開展。

        我們長期以來養成了一種思維定勢,認為教師的指導,一定是手把手的指點,既要指點活動的目標,又要指點活動的具體方法;既要指點活動的環節要求,又要指點資料的處置方法,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如何處置教師的指導和同學自我探究過程中生成的對活動的過程、方法的體驗之間的關系,還值得我們深入事件和研究。

        3、教學目標的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研討,知識目標和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在活動中如何落實,落實的途徑和達成度如何掌握,還有待于探索。

      【【實用】科學教案匯編5篇】相關文章:

      【實用】科學教案模板匯編6篇05-09

      【實用】科學教案匯總6篇05-05

      【實用】科學教案匯總5篇05-05

      實用的科學教案6篇05-08

      實用的科學教案三篇05-08

      科學教案模板匯編7篇04-26

      有關科學教案匯編5篇05-08

      科學教案模板匯編六篇05-07

      【精品】科學教案匯編5篇04-28

      【精華】科學教案匯編八篇04-21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免费AV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蜜桃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 日本在线不卡中文字幕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