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科學大班教案

      時間:2022-11-12 12:25:3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大班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大班教案匯編15篇

      科學大班教案1

        設計意圖:

        本課取材于生活中常見現象—在一個容器里加水水位會升高,但是幼兒雖一直能在生活中看到類似現象但不知道其中的原理。經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明白這一物理現象;顒訌膶嶋H出發加強趣味性,有效刺激每一位幼兒在生活中去發現、探索、了解事物的欲望和讓孩子們真正地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這也是針對幼兒這方面知識比較貧乏所提出的。

        思維拓展,通過觀察將兩個質量相等、體積相等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面有什么變化、將兩個重量相等、體積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面有什么變化、將兩個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位有什么變化,讓幼兒在不同條件下觀察,并對現象展開聯想,拓展思維,滲透生活的實際理念,增加幼兒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和對生活的熱愛。

        一起合作,激發潛能。本次活動通過幼兒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增加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體,體積越大水位升得越高。

        2、通過幼兒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增加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培養幼兒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玻璃瓶一個(內裝半瓶水)、玻璃瓶(兩種不同規格)、玻璃彈珠、筆、記錄卡、水桶等

        活動過程:

       。ㄒ唬┱n件引題

        1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并討論怎樣喝到水?

        2課件后半段(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了烏鴉喝水的故事,那你們知道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3驗證并讓幼兒認識水位:真的用這樣的辦法能喝到水嗎?現場演示:讓幼兒往一個裝有水的杯中加入石頭,看水面有什么變化?

        師:有沒有發現這個瓶子上有一條藍色的線,這個是水位線,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線說明烏鴉可以喝到水。

        4師小結:原來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烏鴉就喝到水了。

       。ǘ┨骄康膯栴}:將兩個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位有什么變化?

        首先引出實驗:出示兩瓶水(提示幼兒瓶內裝水的多少作比較師:那老師今天準備了兩瓶水,請你們看看這兩瓶水有什么不一樣?

        然后再讓幼兒探索。

        1幼兒討論:它們都想和水桶里的水做朋友,都說:“我跳進水桶里,水位升的肯定比你高!”請小朋友來猜猜看到底誰會贏?

        2教師出示記錄表

       。ㄕf明實驗記錄的方法:

        師:那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吧!四個小朋友一組,合作完成這個實驗,三個小朋友做實驗,另一個小朋友負責觀察并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等一會兒你們自己商量誰做實驗、誰記錄。

        師:那記錄的小朋友怎么記錄呢?

        師:那我們就采用打“√”的方法,比如說……)

        3幼兒實驗操作,觀察并記錄試驗結果

        4教師小結:統計記錄表(原來它們倆誰也沒贏誰也沒輸,因為它們水位升到了同種顏色的線上……”)

        (三)探究的問題:將兩個重量相等、體積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面有什么變化?

        引出實驗:出示兩瓶水(提示幼兒玻璃瓶的體積大小作比較)然后再讓幼兒探索。

        1.幼兒討論:

        (1)大瓶子放人水桶中,水面上升得高。

        (2)兩個瓶子一樣重,水面上升一樣高。

        2.試一試:幼兒取出體積不一樣、重量相等的瓶子,先后依次放入水桶中,觀察并記錄試驗結果。

        3.小結:統計記錄表(大瓶子放人水桶中,水面上升得高)

       。ㄋ模┗顒友由欤涸谖覀兊纳钪羞有很多的材料,課后請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嘗試一下,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好嗎?

      科學大班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磁鐵的名稱,用過自身發現,知道磁鐵能吸鐵制品。

        2、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思維能力。

        3、體驗活動中的樂趣和成功的樂趣。

        4、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教學準備:

        1、每人一只籃子,備有各種磁鐵、鐵制品(回形針、大頭針、鐵夾子) 和其他的木制品以及塑料制品。

        2、2.大記錄單一張、記號筆。

        3、自制磁鐵玩具(會跳舞的小孩),有關磁鐵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自由探索,通過自身的操作。探索出磁鐵的奧秘。

        1、小朋友,你們桌上每人都有一個籃子東西,請你們去玩玩。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二、認識磁鐵,知道磁鐵的名字。

        1、你發現了什么?

        2、學習“磁鐵”詞語。

        3、帶著問題:什么東西吸得;什么東西不能吸。再讓孩子去玩玩。

        三、 教師和幼兒交流討論,并學習記錄。

        1、磁鐵的好朋友都有誰?并在好朋友的身上打鉤鉤。

       。1) 幼兒討論并回答。

       。2) 幼兒再次自由探索。

       。3) 出示大記錄單,請幼兒用語言記錄磁鐵的好朋友。

       。4) 教師小結。磁鐵能跟鐵做的東西做朋友,只能吸住鐵制作的東西。

        四、 解決問題——動腦筋、想辦法,

        1、創設情境,讓孩子動腦去思考去發現。

       。1) 老奶奶縫衣服時候,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小朋友幫忙想想辦法。

       。2) 漁夫把釣到魚都拴上鐵鉤,放進池塘里養,這是為什么?

        (3) 小紙船上的鐵釘全打翻在大水缸里,小朋友用什么辦法把它撈出來。

        2、欣賞自制磁鐵玩具——會跳舞的小孩。讓孩子進一步了解磁鐵的本領。

        (1) 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探索。

       。2) 引導幼兒去玩玩,去探索。(感覺好奇)

        (3) 討論小結小孩為什么會跳舞。(磁鐵的奧妙)

        五、愉快的輕松地看幻燈結束。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其他更多用途,幻燈片內容包括門吸、起重電磁鐵、電磁鐵、磁力火車、磁力畫寫板、文具盒、等。

      科學大班教案3

        設計思路: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前后左右分辨不清,為了讓幼兒正確分清左右等方向,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中運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墊子,從生活中獲取材料,運用地雷陣圖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玩中學,快樂地學!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前、后、左、右的方位指令行動,并學習用語言方式描述路徑。

        2.理解游戲玩法,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泡沫墊(黃、咖啡色)、大箭頭一個、埋雷圖兩張,彩色長繩兩條、白色磁性板兩塊。

        活動過程:

        一、 理解箭頭

        1.提問:在什么地方見過箭頭?它有什么用?

        小結:在商場、公園、幼兒園等很多地方都能看見箭頭,它能告訴我們方向。

        2.嘗試按箭頭指令跳格子。

        二、穿越地雷陣

       。ㄒ唬┰囃嬗螒

        玩法:兩隊各派三名隊員,在自己的陣地上,找一個黃格子站好,看箭頭聽指令跳格子,每次只能跳一格。

        提問:誰有什么好辦法,能分清左右呢?

        小結:拿筷子,拿筆的手通常是右手,這些小竅門你能幫助我們分清左右的。

        (二)第一、二次游戲

        玩法:每隊派兩名小兵從起點出發,向終點前進。途中不能踩到地雷。

        小結:在遇到地雷不能向前跳的時候,可以向左或者向右跳,但是不能掉出地毯。

       。ㄈ 第三次游戲

        玩法:每隊各派一名小士兵去對方陣地擺地雷圖;游戲開始,每隊派一人跳格子,其余小士兵發指令幫助本隊士兵通過地雷陣,先到終點的為勝。

        規則:兩隊輪流一個接一個的為自己隊發指令。

        小結:指令發的清楚正確,才可能走得又快又安全。

        三、延伸:幼兒自己嘗試埋地雷

        分享:哪一條路最近?用繩子丈量的方法。

      科學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樂意用語言講述自己看到的自然風光。

        2、能講述東西巖的奇異特征。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東西巖的圖片,向長輩打聽東西巖的特征。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導入

        T:你們喜歡去什么地方玩?

        你還知道哪些好玩的地方?

        2、參觀東西巖的景區。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景點。(可以從東西巖的圖片、從長輩打聽到的東西巖的特征去判斷。)

       。2)教師介紹各個景點的名稱。

        3、教師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東西巖。

        T:這些景點你記住了哪些?

        分別有什么特點?

        4、教師小結

        解釋與分析:

        幼兒平時跟父母去東西巖的機會不多,即使會也不能詳細了解各個景點的名稱,集體外出參觀為幼兒提供了講述、交流、表達的機會。這樣,既讓孩子陶冶了情操,又讓孩子領略自然風光的神奇。

      科學大班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現肥皂的外形特處和用途。

        2. 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司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 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 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藥皂、嬰兒皂每組一份。2. 臟手絹若干,臉盆四只。

        3. 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 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征,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 請小朋友試著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味道。

        2. 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司進行嘗試。

        3. 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介紹給大家。

        4. 師生共同部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二)、 嘗試二:洗手間

        1. 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臟了,你們能把它變干凈嗎?

        2. 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 討論:肥皂的用途。

        4. 總結。

        (三)、 嘗試三:游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并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科學大班教案6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鼓勵孩子對生活中有關力的現象進行探究,讓他們親歷活動,探究科學的秘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表達方式。本活動就是較典型的讓孩子探究力學現象的實驗課。摩擦現象孩子都看到過,也都感受過,但孩子不一定能覺察到。本活動從現象入手,從宏觀出發,引導孩子認識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產生需要的條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的摩擦和摩擦力的現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2、體驗探索發現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感知摩擦和摩擦力的現象。

        活動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活動準備:塑料管、PPT、實驗操作材料等。

        活動過程:

        拔河比賽

        導入活動

        意圖:通過拔河比賽,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師出示一根塑料管請兩位力量懸殊的幼兒進行兩次對比拔河比賽(一次塑料管一端涂洗潔精,一次不涂)

        2、師:兩次比賽,第一次,大個子失敗了,第二次卻勝利了,是什么幫了大個子的忙?

        3、小結:原來是手和棍子之間的力在變化,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其中的奧秘。好嗎?

        感受摩擦力

        尋找摩擦力

        意圖: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條件,從生活中尋找摩擦力。

        1、師生實驗感受摩擦現象

        手移動的時候,和桌面接觸,感到比較費力的現象就叫摩擦現象,桌面阻礙手掌向前移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產生

        接觸——運動

        3、舉例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課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

        4、小結:摩擦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也經常陪伴在我們身邊。

        設疑探究

        實驗驗證

        意圖: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課件展示兩種生活現象)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現象1:當你推箱子時,為什么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重量有關;

        2:為什么下雪天汽車的車輪裹上鐵鏈?——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幼兒實驗驗證。

        4、交流探究結果:你們的發現說明了什么?

        5、小結: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物體越重,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意圖:通過課件展示,拓展幼兒敢于摩擦力的相關經驗

        拓展經驗

        活動延伸

        1、摩擦力無處不在,它有可愛的一面,也有不可愛的一面。(課件演示)

        2、介紹兩個關于摩擦力的小實驗“你拉得動嗎?”、“筷子提米”。(備選)

      科學大班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2.技能目標:學會探究不同布料性能的方法,促進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發展。

        3.認知目標:初步感知不同布料有不同的作用。

        二、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通過自己操作感受科學實驗的樂趣并產生探究欲望。

        2.難點:掌握探究不同布料作用的方法。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棉布、毛料、錦綸(舊稱尼龍)、皮革;實驗用小吸管、小實驗記錄表。

        2.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各種不同的面料。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懸念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老師出示魔法袋,讓小朋友摸一摸魔法袋里的東西并說一說是什么。(魔法袋里裝有媽媽的衣服)

        (二)活動展開

        1.教師出示不同材料的衣服,請幼兒介紹一下衣服布料。

        (1)教師拿出小朋友們從家里帶來的媽媽的.衣服,請小朋友們上前摸一摸。

        (2)請小朋友分組討論:這些衣服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為什么媽媽的衣柜里有這么多不同面料的衣服?它們摸起來感覺一樣嗎?

        2.教師分發實驗材料及記錄表,交代記錄表記錄方式及實驗要求,幼兒進行實驗并記錄

        (1)教師出示不同的面料,請幼兒討論猜測誰更吸汗誰更保暖,并將猜想結果記錄在實驗表上。

        (2)教師交代實驗要求后,幼兒分組實驗作觀察并記錄。實驗方法及要求:吸汗性小組在各種質地不同的面料上地上睡,觀察那種容易吸水;保暖性小組活動前教師分別用棉布、毛料、錦綸、皮革包裹一杯熱水,幼兒通過觸摸、感受進行總結。注意不要把誰都弄到地上;觸摸裝熱水的杯子時小心一點。

        棉布毛料錦綸皮革

        猜想

        實驗結果

        3.幼兒分享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1)請個別幼兒代表小組分享所觀察到的結果

        (2)教師小結:棉布:柔和貼身、吸汗性好,適合貼身穿。毛料:手感柔軟,保暖性強,適合秋冬季節穿。皮革:保暖適合春秋穿。

        (三)活動結束

        游戲結束:當老師形容天氣情況的時,幼兒快速說出應該選擇穿什么面料的衣服。

        五、活動延伸

        教師引導幼兒來到美工區域進行美術創作,畫出自己喜歡的衣服。

      科學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

        2.知道四季樹木的變化。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樹葉、樹枝、樹皮、樹根及不透明的袋子一個。

        2.音頻材料散《文落葉》

        活動過程:

        1.問候引出課題;

        2.出示神秘筆袋,先讓幼兒猜猜筆袋里面裝有什么,然后叫幾個小朋友上臺展示出袋子里的東西;

        3.教師引導幼兒想想我們的身體各個部位相當于大樹的什么部位;

        4.幼兒表演大樹;

        5.引入四季樹葉的變化,帶著問題欣賞散文《落葉》;

        6.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四季樹葉都有什么變化;

        7.幼兒表演(把自己想象成一顆樹)。

        活動延伸:

        1.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樹;

        2.家長可帶幼兒去戶外觀察大樹。

        教學反思:

        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樹,給孩子們展示個各種各樣的樹葉,讓他們能大概得分清樹葉的名稱,知道樹葉四季的變化,馬路上的樹和公園里的有什么不同,知道這些行道樹的功能,并且扮演了各種樹的姿態,及他們不同的造型,被人們當衣架晾衣服時的不開心,知道保護樹木。

        小百科:樹木是一種高大的木本組織植物, 由“枝”和“桿”還有“葉”呈現,可存活幾十年。

      科學大班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發現蔬菜豎切、橫切時會呈現不同的形態。

        2.能細心觀察、大膽猜想,樂于用語言表達、繪畫記錄自己的發現。

        教學準備:

        1.教具:各種蔬菜圖片、切面圖,實物蔬菜,投影儀

        2.學具:人手一張記錄紙,蔬菜切面圖片,實物(番茄、蘿卜、卷心菜、青椒、黃瓜)。

        3.一段“找朋友”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蔬菜,看看都有些什么?(番茄、茄子、卷心菜、青椒、黃瓜)

        2.如果我要把黃瓜分成兩半,可以怎么切?切后會是什么樣子的?

        二、觀察感知:比較番茄的兩種切面形態,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觀察黃瓜豎切面

        “︱”這個符號表示把黃瓜豎起來切,大家看看切開后是什么形狀?里面藏著什么?他們是怎么排列的?

        小結:我們看到切開后黃瓜面上有籽和果肉,這面叫“切面”。

        2.觀察黃瓜橫切面

        1)除了從上往下切,還什么不同的切法?同時記錄“一”

        2)如果把黃瓜橫著切會出現什么樣的切面?會和豎切面一樣嗎?(教師根據幼兒猜想記錄橫切面的形態)

        3)誰猜得對?還是切開來看看,根據幼兒描述教師畫簡筆畫,重點引導幼兒看籽的排列。

        3.比較豎切面和橫切面的不同

        豎切和橫切出來的切面一樣嗎?哪里不一樣?(輪廓、籽的排列)

        三、分組探索不同的蔬菜的切面形態

        1.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蔬菜,每人選擇一樣看看它的豎切面、橫切面的什么樣子,然后用畫畫的方式記錄在表格里。

        2.切開蔬菜觀察,每人在表格里記錄自己的發現。

        5.交流觀察結果。

        四、游戲:配對找朋友

        1.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配對找朋友”的游戲。請拿出椅子下的圖片,看看是什么蔬菜的切面,然后找到他的另一半,一起把圖片貼在相應的表格里。

        2.在音樂下,每人找一蔬菜切面進行配對。

        3.講評

        你們找的是什么蔬菜?它是怎么切得切開的樣子怎樣的?

        4.結束

      科學大班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秋天的樹,知道幾種常見樹的名稱,感受樹與季節發生著同步的變化。

        2.學習用簡單的圖示記錄自己發現的樹的不同特征,感受樹的多樣性。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幼兒觀察桂花樹、橘子樹、玉蘭樹、梧桐樹。

        1.提問:你認識這些樹?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說說這事一些什么樣的樹?它們的葉子各是什么樣的?(如桂花樹枝頭墜滿小小的桂花;橘子樹屆滿了果實,玉蘭樹長著綠綠的葉子,梧桐樹樹葉變黃了等)

        2.秋天到了,你發現這些樹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從樹的開花、結果、落葉這一明顯的變化角度來進行描述)

        3.你還知道關于這些樹的特別的秘密嗎?(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樹有先長葉再開花、先開花再長葉之分)

        二、幼兒觀察《小朋友的書 秋天多美好》第16-17頁的畫面。

        1.提問:這些樹你認識嗎?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你是用什么辦法認識它的?

        2.這些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兒進入樹林,在尋找認識樹的過程中,鞏固對各種樹的名稱和特征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幾種樹葉,問:"這些樹葉分別是從哪棵樹上落下來的?你能將這些樹葉送回到樹媽媽的身邊嗎?找到后站在這棵樹媽媽旁邊。"

        2.幼兒說出判斷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這片樹葉就是這顆樹媽媽的寶寶呢?(引導幼兒從樹葉的形狀等特征來判斷、推理)

        3.觀察樹媽媽:這顆樹媽媽長什么樣?(引導幼兒按整體外觀、樹干、樹枝、樹冠、樹葉的順序觀察)

        4.給樹媽媽制作名稱標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說出樹媽媽的名字。老師在小卡片上寫名稱,并掛到樹上。

        5.游戲"摸摸ⅹⅹ跑回來",鞏固對樹的認識。

        幼兒聚集在教師身邊,教師說出一種樹的名稱,讓幼兒跑去找,找到桂花樹后摸摸樹干跑回來,看哪個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帶回幼兒園。

        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教師收集幼兒對樹感興趣的問題,指導幼兒將有關樹的問題用圖畫的形式畫出來,張貼在主題墻上。

        五、繪畫:我眼中的樹。

        1.幼兒繪畫。

        2.分享交流,感受樹的多樣性。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我結合主題和幼兒一起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我們一起從教室出發,一路走一路看,和著春天的氣息,孩子們對這次親臨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公園,我們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羅漢松,看到了柏樹,看到了梅樹……在幼兒的作品中,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種各樣的樹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王伊諾小朋友一個內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樹畫成了一個俏姑娘,有著長長的辮子,隨著風在左右擺動,因為在她眼里柳樹姑娘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儀的桃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紅的,黃的,紫的……因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歡的。

        小百科:樹木是木本植物的總稱,有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之分,樹木主要是種子植物,蕨類植物中只有樹蕨為樹木,中國約有8000種樹木。分為榕樹;楊樹;柳樹;柏樹等。

      科學大班教案11

        教學目標:

        1、感知電腦傳遞信息的特點,體驗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方便。

        2、激發幼兒對電腦等科技產品進行研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1、電腦幼兒、學習軟件若干。

        2、教學掛圖《電腦》。

        3、《科學》下P.18~19。

        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腦。

        1、帶領幼兒到電腦室,請幼兒說出電腦主要部件的名稱。

        2、討論:電腦能干什么?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介紹電腦的用途。

        3、用教學掛圖,教師結合幼兒知道的電腦的用途,豐富他們對電腦的認識。

        二、感知電腦傳遞信息的特點。

        1、帶幼兒上網瀏覽,在操作中發現電腦傳遞信息速度快、內容廣、信息量大等特點。

        2、觀看畫冊《信息的使者-電腦》,進一步認識電腦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電腦。

        教師帶幼兒用電腦進行繪畫、玩游戲,體驗使用電腦的樂趣。

      科學大班教案12

        一、活動目的:

        1. 初步了解簡單的統計的方法,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 敢于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并能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 引導幼兒用繪畫和簡單的圖表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發現。

        二、活動準備:

        1. 4個小貨架、商品若干(如文具類:水彩筆、鉛筆、寫字板、膠泥;餐具:杯子、盤子、碗、勺子;食品類:糖果、面包、樂百氏奶、牛奶;水果類:蘋果、梨、香蕉、柚子;數量在10以內,分裝于籃子里)。

        2. 幼兒人手一份:游戲棒、三角片、圓片一籃(數量分別在10以內)、水彩筆、白紙1張、統計表1、統計表2人手一張張、夾板一張、統計員標志牌一塊。

        3. 磁性黑板1張,大統計表1張;新年小舞臺場景布置(中國結1個、燈籠8個、娃娃2個、腰鼓4個);新年老人1名,禮物若干;

        三、活動過程:

       。ㄒ唬、嘗試,探索統計的方法

        設置懸念,以神秘客人讓老師考考小朋友引題。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紙上記下自己籃子里的游戲棒、三角片和圓片的數量,嘗試統計的方法。

        師:(用神秘的口吻)小朋友,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有一位你們非常非常喜歡的客人要來和你們玩,想不想知道是誰呀?我先不告訴你們,不過,他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看你們能不能將籃子里的各種物品的數量點數清楚并用又整齊有清楚的好辦法記錄在白紙上。然后他就會來和我們玩的,想不想見到他呀?那我們就趕快行動吧。

        (二)、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

       。1)、交流與討論: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下來的?并一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有圖畫記錄、圖畫加數字記錄等),教師適當評價幼兒記錄方式的優缺點。最后展示表格記錄,說明表格記錄的優點(整齊、明確、容易比較多少)

       。ㄈ、游戲:小小統計員

       。1)、請幼兒分組為新年老人的小小超市整理貨物并在畫有物品簡圖的統計表上(見統計表1)記錄貨架上各種貨物的數量。

        師:好了,我們已經完成了這位神秘的客人的任務,我們一起數1,2,3,他就會來的。他是誰呀?

        新年老人:小朋友們很能干,真會想辦法。我正準備開一個小小超市呢,小朋友,我剛進購了這么多的貨,你們能幫幫我嗎?幫我整理并統計一下這些貨物吧。

        師:小朋友們愿不愿呀?那我們分組行動吧。我們一定要幫新年老人的貨物擺得整整齊齊的,記錄的清清除楚的。

        (2)、幼兒分組檢查記錄的結果。

        (3)、每組派一名幼兒向新年老人匯報記錄的結果。

       。4)、教師小結。新年老人給幼兒頒發“小小統計員”的標志。

       。ㄋ模、情景游戲:統計新年小舞臺的物品

        (1)、請幼兒數一數,記一記舞臺上各種物品的數量,鼓勵幼兒自己大膽設計物品標記并用表格統計出來。向新年老人匯報記錄結果。

        師:新年老人邀請請小朋友參觀新年小舞臺,走,我們看看去,有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如果我們要記錄可以怎么畫?我們干脆把它統計下來。

       。2)、幼兒在空白統計表(見統計表2)內自由統計舞臺布景的種類與數量。

       。ㄎ澹⑿履昀先朔职l禮物;顒咏Y束。

        活動自評:在引導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我力圖打破以往的幼兒數學學習以看和聽為主,而操作大多是為了驗證老師傳授的知識;打破孩子們意識中“教師是知識的來源”、“教師是真理的化身”,讓孩子們通過動手動腦,面對真實,與真實接觸,探索解決問題,真正接觸到數學知識。在幼兒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力圖讓幼兒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并且親自實踐,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顒又杏變旱姆e極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復體驗了統計的樂趣和意義。

        附統計表1(水果組)如下: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學大班教案13

        活動設計背景

        活動組織時正是柳城蔬果成熟的季節,小朋友雖然吃過了各種水果蔬菜,但是都是教師洗好了的,為了增進幼兒的知識,并且班上有部分幼兒對物體放入水中后會產生什么樣的現象感興趣,因而我組織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3、增進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沉、浮

        活動準備

        1、實物蘋果、香蕉、梨、番茄、茄子、青椒若干

        2、盆子、水、小毛巾

        3、自制記錄卡、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手指游戲:乒乓球

        二、認一認,猜一猜

        1、認識教師準備有的所有水果蔬菜。

        2、讓幼兒猜一猜將過放到水里會有什么樣的現象。教師取一樣水果做實驗,并將實驗前后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畫好的記錄卡內。

        三、試一試

        1、介紹↑、↓、實驗記錄卡

        2、實驗操作。讓幼兒分組操作并做好實驗結果的記錄。

        四、結果展示和小結

        教師將所有的蔬果都放到水里做實驗

        五、結束

        讓幼兒回家試試一些常見的蔬果放到水中出現的現象。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能夠按照我的流程進行,活動目標基本達到,幼兒的興趣都很高,都樂于參與到試驗活動當中,但是也存在不足。

        一是我對班上孩子的能力還把握得不夠好,在介紹上下牽頭時,只是和幼兒說了箭頭的名字,沒有教畫法;

        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說得不夠詳細;

        三是準備材料不夠充分,因為在之前沒有試驗過蔬果,導致幼兒試驗用的蔬果都是浮著的,沒有沉下去的蔬果;此外,在對蔬果沉浮現象的解釋上也不夠。

      科學大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物體的倆種狀態 固體 液體;

        2、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區分液體和固體,知道液體和固體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

        1、把教室的一個角打扮成超市的樣子,里面投放食物【醋、醬油、礦泉水、油、石頭、木塊、蘋果、梨、積木、餅干、面包、蠟燭、糖、鹽】

        2、人均紙、筆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物體的倆種狀態——液體 固體。

        A、小朋友,今天天氣好不好?老師帶你們去我們學校的超市走走吧!【聽音樂進入活動室的區角部分】

        教師有意拿瓶水,讓幼兒觀察水的形態,晃一晃它會流動,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所以只能裝在瓶子里,它倒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狀。

        教師又有一拿了一箱積木,取出一塊來,摸一摸,捏一捏,讓幼兒仔細觀察,積木各自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狀,大小也不會變化。

        B、教師小結:有一定形狀還有一定大小【大小不會變的】這種物體叫做固體。它們的狀態叫做固態。如;石頭、梨、金屬。沒有一定形狀【形狀會改變】。有一定的大小這種物體叫液體,它們的狀態叫液態。如:水、酒精、油。

        2、區分液體和固體。

        A、小朋友我們幫幼兒園的超市重新理理貨吧!將是固體的物品放在左邊的貨架上,將是液體的物品放在右邊的貨架上。

        B、鑒別對錯,將其中理好的一部分讓幼兒辯別是固體還是液體,并將擺錯的確認后,教師加以重擺,鞏固幼兒對液體與固體的區分

        3、了解固體和液體可以相互轉化。

        小朋友有些東西常溫下是固體,經過高溫會變成液體。我們買些實物回活動室試驗一下吧!韭犚魳纷刈约旱奈恢。

        A、試驗一:將蠟燭點燃,然后傾斜滴在紙上會變成水成了液體。

        小結:常溫下蠟燭是固體,經過高溫熔化變成液體,滴下后溫度又恢復到常溫,所以蠟燭液體又變成了固體。

        B、試驗二:將糖倒入溫水中晃一晃,糖會全部化在水中變成糖水,變成液體。

        小結:糖是固體通過放入溫水它會熔化到溫水中成了液體。

        C、試驗三:拿一根雪糕在教室中放一段時間后變成了雪糕水成了液體,提問幼兒將這些雪糕水放入冰箱中又會變成什么?

        小結:雪糕在冷凍的狀態下它是固體,在常溫下它就會變成液體。

        活動延伸:

        小朋友有時固體可以變成液體,液體可變成固體,快把你知道的畫下來吧!

      科學大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七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操作圖

        活動過程:

       。ㄒ唬┱勗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老師:森林里的小動物要搬新家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以“小動物住新房”活動,學習7以內的序數。

        1、給房子做門牌

        a、用第幾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顏色的房子分別在第幾座

        b、做門牌卡:紅房子在第一座,用數字幾表示?(把數字貼在房頂上)

        c、用同樣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門牌卡。

        2、進一步鞏固序數詞第一至第七。

        請小動物住到新家里了,小豬住什么顏色的房子,為什么?(拿鑰匙“1”的住一號房子)用同樣的方法,請他動物住到新家里。

        教師小結:原來數數不但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從右到左。

        (三)給小動物送禮物

        教師:小動物都搬進了新家,我們給小動物做個窗簾當禮物送給它們吧。

        要求: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四組不同的材料,你們可以自己挑選七種材料來裝飾窗簾,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做好窗簾,并且把它貼到這個大房子上。

        1、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窗簾做好后,教師檢驗(注意幼兒數的排序)

        教師小結: 原來數數不但可以從上往下數,也可以從下往上數。

        (四)學習用第幾層第幾間的形式表述物體的位置。

        1、情境引入 激發幼兒對門牌的已有經驗

        2、出示森林賓館圖以及門牌,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來幫忙找房間。

        3、了解門卡號碼的作用:

        賓館一共有1、2、3、4、5五層樓;每層樓有1、2、3、4,四個房間。

        4、請幼兒找出203,504房間

        教師小結:我們把最底下的層叫做第一層,把最左邊的間叫做第一間,所以一般來說我們編門牌的方法是:從下往上,從左往右,第一個數字表示層,最后一個數字表示間,中間用0隔開,樓房的門牌號就是101、102、201、202

        5、幼兒操作:分組幫忙做門牌

        6、教師黑板檢驗、評價

        活動反思:

        幼兒園活動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學游戲化,教具形象化、生動化。對于認識7以內的序數,大多數孩子都對它有著感性的認識。這次活動我結合幼兒的這種感性認識,整個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設計了動物搬家,按動物的出場順序排隊,按自己的想法給動物找房子等環節。讓幼兒在這些環節,強化這種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比較,老師的引導,把這種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綱要》中要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兒童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原則,就要求我們教師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改變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兒童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引導幼兒自主學習。整個活動創設情境以游戲貫穿始終,引導幼兒學習數學,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松、愉快地獲得粗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我體會到: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一日活動中,一定要轉變觀念,努力貫徹《綱要》精神,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科學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大班教案11-10

      科學大班教案03-05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06-14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1-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磁鐵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_大班科學教案07-01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文字幕一二区二三 | 亚洲人成人一区在线观看 |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 夜夜夜久久久综合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视频 |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