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只要有夢就不會丟了方向,只要明確了目標便會乘上飛往成功的熱氣球。下面便是YJBYS的小編為大家找到的勵志文章:困難從未消失,而我們一直在前行。希望能給大家以鼓勵!
我們遇到過很多曾讓我們感覺熱血沸騰的東西,比如:英語、跑步、早起、寫作、演講、社群、編程、元學習、比特幣、知識創業、創建微信公眾號、財務自由……
而且,周圍有那么多的人在熱火朝天地學習,每天都能目睹許多人在這些方面不斷地進步。裹挾在這樣的氛圍,難免讓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動,甚至,有些焦慮。
于是,我們都有分別嘗試過上述其中的幾項內容。有的可能進行得不錯,有的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是,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曾有過類似的感受:
做某件事情時,仿佛身后被綁了根橡皮繩。剛開始前進時,動力大,橡皮繩的拉力也小,前進得還算順利。但是越往前,拉力越大,每前進一分,都困難重重。最后,我們精疲力盡,橡皮繩的彈力把我們拉回到了起點。等我們休息后,恢復了精力,又重新感受到前方美好的愿景的鼓舞,再次啟動一輪新的征程,然后又重新遇到阻力不斷加大的情況,又被彈回起點,如此循環……
寫到這里,你想起的是自己的哪個項目?寫作?英語?創建微信公眾號?
但是,即使是那些已經中斷了有一段時間的項目,有哪一個不是我們曾經努力掙扎過幾次的?
當然,也有的項目,不僅僅是中斷,而是嘗試幾次,甚至是一開始,我們就自覺與它無緣的。比如,編程、創建微信公眾號、比特幣、知識創業……于是,我們會說:
這些事情真的是特別好,我也相信只要持續去做,肯定會有收獲。但是,我的情況跟別人不一樣,我太忙了/我不是理科的/我沒有任何基礎/我思維跟不上/我不具備某某條件……所以,雖然它很好,但是可能并不是最適合我的路……
于是,因為覺得這個事情不適合自己,跟自己沒關系,最后,就真的變得跟自己沒有關系了。于是,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的成長與收獲,在羨慕之余,我們還是會感到一些焦慮。
這個局面怎么破?
坦白說,我跟所有人一樣,在進行上述的每一個項目時,越往深處走,遇到的阻力、要解決的障礙就越多。我說的不是某一個,而是“每一個”,包括不少人認為我還比較擅長的寫作。
我在新生大學微信公眾號發過幾篇文章:《如何成為高品質的勤奮者》、《三劑良方,讓你更持久——屌絲的堅持不懈之道》、《學得太慢,是一種罪》,這幾篇文章的閱讀量還可以。于是,不少人覺得我寫作屬于寫得比較好的人。
在共同前進的路上,有的小伙伴有時候會羨慕地對我說:啥時候我能像你一樣文思如泉涌,思路清晰,一氣呵成啊。
關于如何提升寫作能力,我們都知道,沒有人一開始就能寫得很好。但是,只要你不斷堅持,你就能越寫越好。事實的確是這樣的,所以你會覺得我的回答是這樣的么:
你只要不斷堅持地寫,最終你會進入思路無比清晰,文思如泉涌的狀態的。
我的答案是:沒有,我從未進入過那種思路無比清晰,文思如泉涌,一氣呵成的狀態。沒有,從來沒有。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是這樣的狀態。但是,在我的身上,這樣的狀態極少發生,而且,大多是在寫一些非嚴肅的作品的時候。
有些同學會以為我坐在電腦前的時候,腦子里面已經有了一篇邏輯清晰、論證嚴密的文章,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敲下來而已。
真實的情況是:你們看到的任何一篇文章,我開始寫的時候,都不知道它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更多的時候,我是有了幾個很粗糙的要點,腦子一片混亂,各種觀念飄忽不定,這時候,我開始坐下來寫。
腦子一片混亂時,是啟動寫作的最好時機。如果腦子空空如也,證明輸入還不夠,啟動得太早了;如果腦子思路無比清晰,說明已經思考了很久了,啟動得太晚了。
在寫的時候,我經常卡殼,沒有思路。這一點,并沒有隨著我的寫作經驗的提升而有什么不同。然后,我先把我能想到的點給記錄下來。丟在那里,晾一會。過一兩天,再繼續琢磨。然后,不斷修補,不斷完善。最后,一篇文章成型了。
如果把這篇文章,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丟給我看,我或許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個思路挺好的,我怎么就想不到呢!甚至,我會認為這文章完全是另外一個人寫的。
我舉這個例子,想說明的是:
困難從未消失,它一直存在。困難也不是專屬于新手階段,我們遇到的困難,并不會隨著經驗的增加越來越少。相反,挑戰會越來越多……
這就好像演講焦慮,在擁有這么多場的演講經驗后,每次演講前的準備,在上場前的一刻,我依然會感到緊張。
我們的整個人生的難度系數就是不斷增加的。幼年時無憂無慮,孩童期馬上面臨學業的壓力,滿以為上大學了就能過自在日子了,卻迎來了工作,然后馬上要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運營。
可是,我們的社會,卻習慣用一種虛假的承諾來激勵我們:只要等到某個時間節點,所有的困難就都消失了,只有輕松和愉悅。我們高中時,老師會說,等到上了大學就好了;談戀愛,都以為找了個好對象就萬事大吉了,沒想到經營一段關系比找對象困難多了;具體到寫作,可能很多人以為,只要到達某個地步,就文思如泉涌了……
這些都是人生的幻覺,真實的人生更像是打完一個小boss,馬上迎來一個大boss……
僅僅是知道我們面臨著與你一樣的困難,這可能就已經能帶來一些安慰:你并不孤獨,我們都一樣。我的工作也很忙,而且小孩不到一歲,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在很多的方面也都是零基礎……
但是,更多的困難挑戰并不一定意味著更差的結果。其中的關鍵在于是否有足夠的應對能力。我剛畢業時,總覺得公司的那些大佬之所以看起來這么氣定神閑,是因為臟活累活都讓我們這些一線的員工干了,大佬在后面摘果子就行了,所以輕松。后來,隨著職位的升遷,我卻發現事情是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只是與剛畢業時的青澀相比,自己卻多了一份游刃有余。
有經驗者之所以能做得更好,并不是他們遇到的困難變少了,而僅僅是他們更有與困難共舞的經驗。困難一直存在,只是他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困難相處。
在遇到困難阻力時,我主要的經驗是兩點。一是不斷默念這句話來提醒自己:先完成從0到1。
譬如,在寫文章寫不出來,思路不清晰時,往往有一股沖動:想把思路想得很清楚了再來寫。甚至,自暴自棄地不寫。事實是,思路往往是在寫的過程中才能理清楚的,單純想是想不清楚的。
默念先完成從0到1,就是提醒自己:先不管我寫得有多稀爛,先寫出來吧,后面再不斷完善。同時,從0到1也意味著,先把最最核心的部分做出來,加快進度。譬如,做PPT時,就不要做一頁就美化一頁了……
第二點經驗,就是確保自己一直在路上。
啟動一件事情后,我們有時候會放緩節奏,比如太忙了導致分身乏術,有時候又會加快節奏。不過,雖然我們可以調整節奏,甚至有時候會中斷一段時間。但是,在這場馬拉松中,只要我們沒有走下賽道,就依然有參賽資格。如果走下賽道,這事情可能就真的跟自己沒有關系了……
我就是使用這兩點在不斷推動自己前進的。比如,這兩三個月反反復復地在打磨一個課程,變更了好幾個版本。再比如,我終于還是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當然,面臨所有公眾號剛開始起步時一模一樣的困難。
或許,未來的某天,這些事情會發展得很好。但是,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立此存證,以激勵后來者:你看,我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么好的……
困難從未消失,而我們一直在前行,讓我們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