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麗 chenxiulili@163.com
靈感是人類創造活動中的一種綜合性的突發的高級精神現象,是人的一種普遍而新穎的心理機能呈現出來的最佳思維狀態,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思維形象與基本狀態。靈感往往能突破關鍵性的問題,使興奮的選擇性泛化得到加強,造成神經聯系的突發性通知,使思維空前活躍。如歷史故事中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表現出他在剎那間由靈感而煥發出的聰明才智。
語文學習中特別是在寫作活動中靈感這種亢奮精神狀態經常出現。靈感和文學創作是一對孿生姐妹,凡有妙筆生花處,無不閃爍著靈感美麗的火花。它“來之不竭,去不可止”(陸機《文賦》),令人“豁然貫通”“頃刻頓悟”,筆走龍蛇,猶如神助,行云流水,一瀉千里,瞬間便留下神來之筆,甚或傳世之作。眾所周知,世界文學寶庫中有很多名篇就是妙手偶得的結果,“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主。”郭沫若在創作《鳳凰涅 》時,由于長期醞釀,突然靈感像潮水一樣襲來,他“伏在枕上用鉛筆只是火速地寫,全身都有點作寒作冷,牙關打戰”“詩意陣陣襲來”;報紙上偶獲的一篇消息,催動了茅盾《春蠶》的誕生;路旁一株牛蒡,讓列夫托爾斯泰聯想到哈吉 穆拉特(《哈吉穆拉特》)的性格……
錢學森曾指出:“如果我們掌握了靈感學呢?那么創造力將普遍地、極大地提高”,而且“人人都成了‘天才’。”語文教學中要培養這種“天才”,就必須對學生進行靈感開發,寫作中“神思綿綿”、“妙筆生花”正是這種頓悟的表現。中學階段,特別是后期,學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已成為他們的創造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就意味著對中學生進行與創造活動緊密相聯的靈感培養是可能的。但靈感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絕非天賦神賜、神秘莫測,只有通過一定的渠道,才能夠把中學生的作文靈感培養和激發出來。
第一、教學是培養中學生作文靈感的最直接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感想象,準確把握作品特點,以激發學生的靈感。尤其是啟發式教學,它的懸想質疑以趣引人,以撥啟人,會給學生的作文插上飛翔的雙翼,是打開學生思維的一把金鑰匙。相反,那種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不僅無助于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反而是扼殺學生靈感的天敵。由于學生們知識能力所限,在表情達意、篇章構思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因此課堂作文前的提示和指導也極為重要,教師恰到好處的幾個詞句的提示,一兩個“拋磚引玉”式的事例,就會引發學生的情感,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相反,那種題目一書,揮臂讓寫的作法,只能讓學生產生畏懼感,使其對作文幾敬而遠之。
第二、指導學生勤于讀書、勤于思考,由于靈感“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畢叢談談文》),因而沒有廣博的知識(生活知識及書本知識),思辨力便難于“飛騰起來”。魯迅作《狂人日記》、峻青作《秋色賦》、李準寫《不能走那條路》都是從其他讀物上有所“領悟”的。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才有收獲,尤其是名篇佳作,其藝術造詣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只有讀才能體會,才能豐富自己。一般地說,機遇或靈感與“淺陋”和生澀無緣,只有豐富知識倉庫的“底貨”,多讀勤思,才會“厚積薄發”,才會“積之愈厚,發之愈佳”
第三、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把握情感的能力。靈感來源于生活,因此需要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捕捉創作靈感,所以我要求每個學生 都有一個練筆本,這個本子要像李賀的“錦囊“一樣,隨身攜帶,不離左右。在這個本子上,學生可以自由書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靈感的火花一旦閃現,學生就可信筆寫來,久之很多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積少便可成多,教師也能從學生的隨筆中發現了許多哲理深刻,情感真摯的美文佳句。天津市13中學生田曉菲12歲便有詩集出版,其詩作的妙語警句美麗動人,時時折射出靈感的光芒。
第四、在時間環境允許的平常作文時,教師指導學生在最佳時間、最佳環境、最佳精神狀態完成作文。
1、動手作文的時候,最好能有一段相對完整的時間。古人作文講究“一氣呵成”,魯迅也曾說“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出關的“關”》)“凝神結想”是緊張而活潑的精神活動,有時這種活動,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巴爾扎克說:“在這些苦思苦想的廢寢忘食的時刻里,任何人世間的牽掛,任何出自于金錢的考慮,都不在他們心上了,他們忘掉了一切。”中學生作文多在千字以下,如果時間太零碎,便很難真正集中精神,進入“規定情境”,若是零敲碎打,補綴成文,勢必影響到文氣的貫通,作文便難于鮮活流動,更談不上到靈感的產生。因此,可提醒學生找找自己頭腦最清醒,記憶最活躍,精力最充沛,工效最顯著的用腦“最佳時間”,在此時駕馭靈感這匹拉犁的馬,進行作文“最佳耕耘”,以取得最佳收獲。
2、盡管造成最佳“思維態勢”的關鍵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維力的緊張、活躍,但中學生由于其生理、心理因素,紛亂嘈雜的環境還是會讓他們分心。因此,應當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一個幽靜、便當的作文環境,以便不受外界干擾,思想集中。
3、創造力是多種因素的一個綜合,而身體的健康,休息的充分,精力的充沛,頭腦的清醒,則正是基礎或“后盾”。體質欠佳,頭昏腦脹,精力不支時,最好不要去完成作文。只有進入自我感覺良好的最佳精神狀態,才能摒除雜念,心專志一,才能聚精會神,入手其中。只有進入作文所規定的“情境”,靈感才會悄然光臨,作文才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實踐證明,靈感教學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們提高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作文成績也會因之有明顯的進步。
[談中學生作文靈感的培養(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人生心靈感悟的句子
6.路過這里心靈感慨萬千散文
8.談“死亡”話題
9.《談讀書》課件
10.《談生命》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