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勿施于人
高二(10)班 羅翠萍
指導老師:曾凡梅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或許常常會注意到或碰到,有的人人際關系甚是好,朋友無處不存;而有的人人際關系緊張,與同學之間總是摩擦不斷。
這是為什么呢?我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有的人懂得:己所“欲”,勿施于人,即凡事要懂得換位思考,不要由于自己的主觀情感與臆斷而將自己所喜愛的強加在他們身上而未考慮過別人的感受。
與此緊密相關的事例,大可羅列
如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而強迫子女去學習一些自己認為甚是有益的事物。如學鋼琴、學繪畫、學書法。但卻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與興趣所在,一味地將他(她)們的自由時間強傾注于這些特長上,而結果卻不亦樂觀。孩子們不僅有的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有的產生逆反行為,讓父母們頗為擔憂,雖然我們深知,父母們做這些都是為了子女好,是深愛自己的子女的緣故,但這種表達愛的方式難道不是頗有不妥嗎?正如一個中學生所寫:“如此父愛,讓我難以隨。由此,我對父親的感情不禁變為愛四分,恨六分。”
可親的父母們,難道你們希望自己的兒女對自己心存恨意嗎?難道你們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女不能快樂的成長嗎?那就隱藏起一部份你們“過份的愛”,讓孩子們快樂地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飛翔,而不要給予過多的“束縛”與“牽絆”。
這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例子,讓我們再看看其它的某些事例吧!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烽火戲諸侯”這一成語,其中的那位君王為了博得自己的愛妃一笑,而上演出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結果導致國破身滅。這不難道也是一件“己所欲,而施于人”的事例嗎?從中,我們難道不能得到些許啟示嗎?
凡事,不要過于在乎自己的主觀認識與情感而做了錯誤的判斷。
“己所欲,勿施于人”會讓我們成為一個人際關系良好的人,要知道,交際能力在當今社會是人們所必須具備的良好能力之一。
“己所欲,勿施于人”讓我成為一個有智慧、穩重的人,那樣,我們的人生將因此而受益。
讓我們學會“己所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孔乙己教案
2.安分守己的同義詞
10.安分守己的反義詞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