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過:“修改文章的權利,首先應屬于作者本人。”啟功先生曾在他的《上課須知》①第六條中也指出:“批發作文,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改多了他們也不看。” 《新課標》更是倡導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經驗和理論在這個問題上不謀而合,共同提醒和要求我們必須從包辦代替,精批細改的“單一”模式中走出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體驗和能力成長為目的,把作文評改的優先權還給學生,采用互動評改的方式。教師要想在作文教學上走出新路,走出活路,就必須把作文評改這個環節納入到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把學生自改和互評作文作為作文訓練的必要內容。
就互動評改而言,方式上有個人互改和分組評改兩種;應以分組評改為佳,一般3-5人一組,確定一個組長。時段上分課外和課內兩種;一般以課內為宜,因為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評改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宣講動員、方法指導、標準展示、紀律要求、示范評改等工作必須做在學生評改之前。為了便于規范書寫和評改,在文面形式上,我按高考作文卷模式印制了活頁作文紙,每次每人發給一張。在多年的實踐中,就互動評改的過程,我總結了“互動評改五步法”。
一改語言。可以鼓動學生進行“挑刺”比賽,對典型性的語病進行整理、歸納,然后師生共同會診、修改。在對諸如“我們長大要報銷祖國”“他身陷囹圄仍不墜青樓之志”“母親眼中吐出了兩串晶瑩的淚”“他(老師)幾乎每天上課時臉上都是一張冷酷的臉”“還有形形色色沒有形狀的東西”“我愛山也愛水,因此我更愛山水”“對于小時候的我的爸爸總是對我嚴加管教”“媽媽說我是私(獨)生子”“父母把我一把屎一把屁地喂養大”等不乏諧趣的“精典”病句的修改中,不單只帶來了笑聲,活躍了氣氛,增添了興趣,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同學們與語病作“斗爭”的自覺意識。
二評技巧。由教師點名或小組推薦的同學對所改習作就選材、立意、構思、表達等方面的技巧作口頭評價,教師對習作和評析行為作出點評,引導作者和評改者雙方及至全體的評改能力在動態中得以提高。接著指導學生把小組推薦的習作(不只是佳作)與近似的課文或范文進行對照,重點比照寫作技法的運用;習作中只要有一點突出、一點相扣即可。在名家范文這個標尺之下,學生能明顯地發現自己習作的優點或不足。這樣做,既增強了同學們寫作的信心,又明確了改進的方向;既提升了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和其它范文的理解,可謂是一舉兩得。寫作是一門藝術,寫作技法的掌握和運用是關鍵;所以這個環節是必要的。
三作評判。包括評分和評語。評分采用高考評分標準,即由“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中的“語言”“表達”“特征”三個部分組成,各占20分,滿分60分。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提高對文章的評判能力,又可以積累他們的基本寫作知識,便于規范訓練。有了以上的工作,學生對所改習作下個評語已經不是什么困難的事了。在這個環節上我做到了,一不給學生過多的束縛,二充分信任并鼓勵學生多寫。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已明顯地感覺到大多學生對文章的評判能力并不亞于其寫作能力;學生對此也普遍地感興趣,有個別同學所寫評語在字數上甚至超過了所改習作;寫評語已經成為自己跟他人交流寫作經驗和技巧的主要方式了,書面寫作的訓練量自然也創造性地增加了。
四填“報表”。為了鞏固互動評改的成果,也為了讓同學向老師匯報評改的情況,我制作了一份“互動作文評改記錄表”,每次評改課每人下發一張,評改結束時填寫。下邊舉一成表為例:
題 目 男孩的心聲 作 者 趙鑫
等 級 5+17+15=37 評 者 厚莉莉
評 語 摘 要 結構較完整;語言通順,較有文采;有真情實感,但中心偏離題意。
經
驗
交
流 我能從你的文章中讀出“男孩”的煩惱、憂愁和對友誼的渴望。我以一個批閱者的身分說句“公道話”--這篇文章有不少“敗筆”;但文章所表達的真摯感情讓人動容,語句也有不少精妙之處。作文時通常我寫不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現在才發覺,只要用了心,什么都可以做到。相信你的文章會更加成熟起來的!大家共同期待著!
佳 句 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短暫的旅途中卻演繹著許多美好的故事;當你歇息于一個驛站,它們便成了你甜蜜的回憶。
語 病 從此在我的內心深處出現了幾分黑色交叉(?)的港彎(灣)。
此表填完后先附在作文上,以供在重新修改時作為參照,最后由老師統一收回裝訂。這是一筆重要的“財富”,老師不僅可以通過它全面了解學生的寫作和評改情況,及時反饋、指導;而且是以后矯正教學行為,合理、科學設計課堂的重要依據。
五要“回爐”。即學生在評改者的意見和教師指點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自己的習作,重新加工。在修改和標記的方法上教師要作出統一要求,以便于老師瀏覽和對照抽查。最后把學生作文裝訂成冊,連同“評改表”一起下發傳閱。
互動作文評改大大消除了學生對作文寫作的畏難情緒,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作文訓練的熱情,使學生能夠在自覺的狀態下盡快地提升寫作能力;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的合精神,磨礪了寫作意志。當然,教師必須要有計劃,要有訓練系列,要充分發揮組織、指導、督促、檢查的職能;絕不能抱著只為自己“減負”的心態,把擔子撂給學生,自己去做“甩手掌柜”。
注釋:
①參見《光明日報》2006年8月22日第5版李強《經世之師,修身之范》。
地址:甘肅省華亭縣第一學
郵編;744100
電話:0933-3275501
Email:xin.ping.ok@163.com
[互動評改作文五步法(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晚會互動主持詞
5.激勵團隊互動語錄
7.幼兒英語互動課件
10.初中心理說課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