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評論 2001-03-23 谷力
如果說互聯網給人類生活帶來一場革命,那么教師、學生以及整個社會都在期盼“教育”能在這場革命中脫胎換骨。私塾的學生是有限的,學校的圍墻是有限的,互聯網給了人們對教育“無限”的渴望。在E-learning全新教育理念的昭示下,一些熟悉互聯網、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教師率先行動起來,在互聯網上建立他們的教學、交流平臺,率先試驗并體味著網絡鏈接教育的美妙感覺。
一、 從一個到一千個--教師個人網站發(fā)展尋蹤
我國的教師個人網站是與互聯網整體范圍意義上的“個人網站”同時登陸的,與一些“大型”綜合教育網站相比,他們的建設幾乎同時或者成為先導。有必要說明的是,教師個人網站與教師的個人教育網站是不同的概念。有的教師個人網站內容只是教師自己的愛好,如“網頁制作”“音樂MP3”“動畫精品”“游戲”“軟件”等等,跟教育沒有直接關系,這一類與互聯網上其它社會人士的“個人網站”沒什么分別。而教師的個人教育網站又不同,其選題范圍在于教育,內容與他的職業(yè)--教師,與他的工作--教育息息相關,是網絡與教育鏈接的一個個節(jié)點。如“史海泛舟”“新概念高中物理”“飛翔物理” “教育先鋒”“袁老師課堂”“數學金豆”等教師個人網站,對于我這樣的年輕教師和一些學生來講,在互聯網的宇宙中,他們是那么親切,那么光亮閃閃。
據我所知,《史海泛舟》算得上是公布最早的教師個人網站,97年底以一塊“中學歷史教師的個人主頁”招牌推出,在互聯網上引起不少的注意。花匠(http://sq.k12.com.cn/~gardener)主頁是一個中學物理教師在1998年9月建立的,到1999年,惟存教育(http://sq.k12.com.cn/~being)、高中數學教學(http://sq.k12.com.cn/~shuxue)、戈壁園丁(http://sq.k12.com.cn/~zhukehong)、LD語文熱線(http://sq.k12.com.cn/~likegang)等一些教師個人網站相繼建立,總的來說,1997-1999年初我國第一批教師個人網站登陸互聯網,大概有10個左右,這一階段教師個人網站只能說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 。
與現實世界千千萬萬的教師與大教育背景相比,在互聯網寬廣絢麗的世界中,他們幾個人顯得“另類”與“孤獨”。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批建設教師個人網站的并不是計算機教師,而是一些擔任歷史、地理、數學、物理、語文等學科教學的教師,他們都是計算機和互聯網愛好者,在學科教學中勤于思索鉆研,是較早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并努力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各科課程整合的先行者。
1999后半年,互聯網在中國 “突飛猛進”,網絡教育理想更是讓蕓蕓師生充滿向往。在這兩年教師個人網站也漸成 “氣候”。僅就K12教育網上的鏈接而言,4490個教育網站中30%是教師個人網站,而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增長。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計算機……中小學各個學科幾乎全部涉及。雖然每個教師版主的出發(fā)點都是“教育”與“交流”,但不同的經驗與擅長使每個網站都是“匠心獨具”,都是絕對的“教師個性化教育平臺”。
二、 資源個性化--教師個人網站的美麗 “瓶頸”
沒有校園圍墻,沒有時空阻隔,高級教師與年輕教師、名校老師與普校學生之間隨時隨地的學習交流,個人教育網站的教師版主們希望網絡能讓他們實現這一切。所謂“術業(yè)有專攻”,對于教師個人網站而言,學科是個性的第一要素。幾乎每一個教師個人網站都有明確的學科定位,教師自己掌握的學科教學資源構成他們個人主頁的主要內容。盡管每個教師的個人網站網頁風格、欄目設置都各不相同,但每一個教師個人網站個性化最突出的都是他的“資源”,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五大板塊:教學課件、教研論文、教案、學科相關資料、試題。
其中課件、教案、論文以版主原創(chuàng)、制作為主,是屬于絕對“個性化資源”的一部分,最有借鑒和交流的價值。還有一部分是版主平時搜集所得,屬于教學參考資料,跟教學聯系緊密,也是教師們上網查詢交流的重要內容。因為這一部分主要來源于他們自己的教學實踐,是他們自己的教學積累與經驗之談。而且,教師個性化資源多還是少,常常就決定了這個教師個人網站的優(yōu)劣。
從教師個人網站的內容模式看,他們每一個都選定一個教育研究方向或教學方向,向著縱深發(fā)展,對他們來講最重要的不是廣博,做得“好”首先要做得 “精”。這是他們的魅力。
然而,“個性化”往往會制造出“單薄狹隘”的陷阱。
教師個人網站的斑竹有如下特征:一線教師或教育科研機構研究者。因為他們日常的教學研究非常繁重,所以他們的網站工作都是“業(yè)余”的。這并不是說他們網站建設能力與技術水平比專業(yè)人士差,然而一個人時間和精力上的限制卻是不小的困難與麻煩,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教師個人網站發(fā)展的“瓶頸問題”:
一是內容有限、更新慢。有的教師在上傳了幾個課件、幾篇論文、幾篇試題之后便很少更新,點擊其中的欄目頻道,還常常“找不到該頁”,有的欄目稱為“庫”,實際上只是斑竹與他的同事、朋友的幾篇文章。除極少數教師個人網站,一個月更新兩次已經算是多的了。如“孩子王”是一個體育教師的站點,但可惜除了首頁只有一個頁面,登著不知是誰的幾張照,首頁的更新日期寫著“2000年09月07日,星期四”實在是讓人失望, 給人一種白白浪費“孩子王”名稱的感覺。就是因為這個好名字,在K12的訪問量分析報告中顯示,已經有65453人次登陸這個主頁。2000年8月峰值是7827,以后便是每況愈下。
資源是互聯網的生命,如果沒有獨特而深厚的資源作依托,一些教師個人網站便會只落得一個“中學物理”“語文教學”……的空名。
二是交流功能強而教育功能弱。因為受教師個人網站內容限制,訪客老師多,學生少,因為對課件、論文、教案感興趣的是教師而不是學生。“袁老師課堂”是一個中學英語高級教師建的站點。但網站內容也只限收集一些語法、閱讀、詞匯、練習,本來倒是有一個“你問我答(FAQ)”的鏈接設置,但可惜又接不上。這樣就斷送了這個網站最有價值的東西。雖然許多教師也設立“疑難問答”等欄目,但實際登陸的學生很有限。
當然也有特殊的,如南通吳建國老師的《新概念高中物理》(http://haina.k12.net.cn),網站中“課件、專題論述、質疑、解題、真知灼見、走近科學家、廣角”等每個欄目、每篇文章都詳盡、具體而且有針對性、實用性,教師能與之交流,學生能得到啟發(fā)。版主吳老師告訴我,網站初建前半年,他每周都更新一次,所以每個欄目都積累了一些內容。網站開通一年來,訪問量達17043人次。即便這樣,他還是說自己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一些全國各地共同教物理的老師。由此可見,教師們個人網站的定位主要在教師間互通有無的“交流”,但是個人掌握資料貧乏、個人知識有限這些問題又把教師的個人網站推入困窘之境。
除內容外,“物質條件”制約也是影響教師個人網站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隨著Internet的發(fā)展,許多邊遠地區(qū)的教師們也開始跨入這個門檻,但相對他們每個月幾百塊錢的經濟收入來說,很不容易。而且為了圓自己網絡的遙遙之夢,很多教師用的是老掉牙的設備制作網站。互相交流時一個農村中學的教師版主說:“我們學校只有一臺老掉牙的486。但我借債買了臺機子供自己學習,現在我又想在網上傳播知識,但是現在我的月工資只有384元,我很擔心,我的《史鑒》(主頁)將會夭折”。這個老師在堅持了幾個月之后,只好忍痛割愛。互聯網的冬天,許多大公司都熬不過去,老師們更是無奈。
三、優(yōu)秀教師個人網站點評
向你介紹一些我去過的教師個人的優(yōu)秀網站。
1、惟存教育http://being.k12.net.cn 版主Being喜歡《數字化生存》這本書。主頁設計黑白分明,昭示著版主的美學情趣。像他的網站名稱一樣,內容“專題探索”“理性思考”“探究學習”“另類視野”等等都充滿了哲學意味。他的欄目他的網站不是基于某一學科,而是專門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性很強,但實際指導意義更強。因為他網站上的理論就是他的研究實踐論文。現實中他在學校試驗,與同行組織學生們進行網上研究式學習;網站的文章就是研究性學習的成果記錄,還有日常自己的學習思考。登錄他的網站,就會充分感受惟存教育的理念: “行知行”。
惟存網站最有價值的是探討網絡教育原創(chuàng)論文和實際課例研究。同時,版主Being日常更新維護率很高,他在數字化生存中探索,并把每一份“新得”與大家共享。
2、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http://www.ruian.com/~yrw/,版主昵稱老狼,實際他只是一個1997年參加工作的年輕中學語文教師,建站不久竟收集語文課件270個, 教學文摘1430篇,美文929篇,語文教案506篇,值得語文教師們一看。他號稱自己的網站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個人語文網站,超大規(guī)模語文教案庫、課件庫 論文庫”,可能有點夸張,但以一個老師的力量能收集到如此多的學科相關資源,也算是很可觀了。站長公告中寫著一條:“‘教學文摘’文章總數于2000年11月8日19時突破千篇大關,老狼熱淚盈眶”。但是,一個教師個人網站,勢單力薄,資源再多也做不過專業(yè)性的大網站。而且,如果網站只有Copy來的東西,含金量不會特別高。其實重要的還是版主自己原創(chuàng)文章,及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整理材料。在老狼的精心維護下,他的網站人氣越來越旺,已經結交了不少同行,并且創(chuàng)建了像K12教育網“網上投稿”似的平臺,讓網友們一起參加建設。他的學科論壇也有不少教師捧場,我猜每新加入的支持者,老狼都會很興奮,因為這證明他的資源是有價值的。
3、飛翔物理(fxwl.yeah.net),版主熱愛物理,就像熱愛網絡,他喜歡在網上沖浪,更希望物理知識能跟著網絡一起飛翔。不知這位版主貴姓,但他肯定是一位CAI高手,因為他制作的課件不僅具有專業(yè)水準,而且還有信奉一套“課件理論”。他站上的資源就“量”而言不算多,但其 “一線性”和“實踐性”卻很有價值。
實際上,教師個人網站應該是實現網絡教育自主化、自在化、個性化的典型,那種“課件+教案+論文+試題”的模式必須改進和完善。此外,由一些教師個人網站斑竹發(fā)起成立的“教育新世紀--教育網站聯盟” http://a21ct.k12.net.cn/,這是一個教師個人網站的大家庭,一個快樂的大本營。把各個學科的教師個人教育網站“串聯”起來,大家互相補充,集中一線教師資源的優(yōu)勢,也能彌補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的缺陷。
4、素材精品屋 這是一位教師建立的大型素材圖片站,圖片總量十六萬多。包括:風光攝影、動畫、漫畫、卡通、線條、花邊等。與其他教師網站不同的是他沒有教案、題庫、課件等,專一提供“素材”--課件素材。當然,對熱衷CAI的老師們來講,這可就是一個寶地。大多數教師進入此網站主要是為制作課件收集查找圖片、動畫資料。在K12教育網站瀏覽量排行榜上連續(xù)幾個月高居第一位,截至發(fā)稿前,總訪問數3466615人次 , 平均日訪問量達7140,它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5、憩心林( http://here.k12.net.cn),它就好像喧鬧城市中的一座茶室,清馨典雅,茶室的周圍是碧綠的竹林,幽靜深邃。林主經營這座“茶室”,每一來訪的學生都是茶室的主人。這里有準備好的資源,設計好的問題,學生可以潛心學習。問題出現時,就會得到林主的指引,不會迷失方向。每個問題,都是引路的蜜蜂,帶著學習者去發(fā)現知識。當語文教學遭遇網絡,也許給學生海洋他們會被淹死,但我們可以給他們湖泊,現訓練好他們游泳的能力。“憩心林”林主就提供這樣一個網絡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林主在探索,學生也在探索,網站記錄下他們共同的研究成果。
與“憩心林”相似的教師個人網站還有“習客”(http://www.seekercn.com/),它也是教師與學生利用Internet學習、研究的過程中一起建設的。網絡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個真正的組織者,網站則是訪問者進行網絡學習的工具與網絡學習的成果。隨著參加學習的人數增加,網站內容也會把“雪球”越滾越大。這兩個教師個人網站都在嘗試“網絡環(huán)境下互動學習”的課題,呈現了另一種教師個人網站模式。
最后,我要引用一位教授的“名言”,因為這句話在很多教師個人網站版主的口中傳頌:“在今天日新月異發(fā)展著的信息技術中早已蘊含著我們需要去領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發(fā)我們的教育想象力,而不是教育理念提供了信息技術發(fā)揮的方向。”
[教師個人網站,Internet上的教育先鋒]相關文章:
4.
5.
6.
7.教師教育名言格言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