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漢南一中 張大勇
有了教,有了學,也就有了考。考試作為檢查教學效果、鑒選人才的有效手段,其存在應該是十分正常的,其被研究也是十分正常的,問題在于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筆者以為,在這些基本問題上,當下的考試研究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一些危險傾向。
一、占卜主義愈演愈烈。照一般理解,考試研究的重心應瞄準如何使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科學化、人性化,但當下的考試研究卻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發生了某種異化。稍作留心,便會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歲末年初,眾多語文期刊(不管是老牌名刊,還是刊林新秀)紛紛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高考特輯”,在宣傳攻勢中這些“特輯”被描繪成即用即靈的“三步倒”,刊物會特別強調“特輯”由資深專家領銜,有時還有意無意地透露某某曾是高考命題組成員,言外之意昭然;有的刊物更絕,干脆如數家珍地抖落猜中上一年高考題若干,然后將猜中之題并分數一一照錄,以示有憑有據。以上種種表明,考試研究正滑向庸俗化,正淪落為占卜學。為猜題,刊物絞盡腦汁,各顯神通;為猜題,教師常癡迷某位命題負責人一星半點的言論,甚至還要聯系其性格、癖好和輿論導向等作通盤審視;而一旦猜中,即如范進中了舉,“十年教壇無人間,一朝中題天下聞”。2002年某省一位身處山區一隅的同行,因猜中高考作文題而疾速走紅,其介紹猜題經驗的文章“非無心使然,乃有心使之然”標題就透露某種玄機。社會輿論對愈演愈烈的猜題之風似乎還持一種欣賞的態度。2002年7月8日,高考還未結束,某省幾家大報同時在顯著位置報道“某報猜中高考題多少分,成為高考大贏家”。
某些報刊、某些名家或是猜題的始作俑者,或為猜題推波助瀾,盡管打著“研究考試,服務考生”金字招牌,骨子里卻是為了一己之私。“特輯”之類,除了干擾正常的復習備考、加重考生投機心理和課業負擔外,別無益處。廣大師生對猜題也要多一分理性,“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遑論瞬息萬變的思維。即便真的猜中了,也只是猜中了文本而已,而同一文本命題的角度可以千變萬化,語文的魅力與靈性也正在于此,故而所謂“猜中了”也只是猜中了形,而非神;換言之,即便面對的是曾見過的題,也不一定意味高分,相反思維定勢或心理暗示有時會誘導考生用趨同思維應對已悄然變化了的題目,另一種情形是易導致從眾思維。“我拿猜題賭明天”,但到頭來常常是雞飛蛋打,極易將考生引入兇險境地。
二、實用主義大行其道。“水到渠成”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復習備考,但總有人耐不住寂寞,下不得深水,希望能有一條終南捷徑,于是我們就會看到這樣的景象:與林林種種的“黃岡班”、“清華班”相伴,“高考秘笈”“高考點點通”“應考方略’“降考十八招”等復習資料鋪天蓋地。這類資料的最大賣點是破解高考,把脈支招:先將歷年高考題一一破譯,然后替來年算命,最后授以“短、平、快,于上手”的破解之道。讓人感慨的是,這類資料對付高考還一度奏效。臨近高考,各種標榜“內部動向”“全真消息”的研討會、信息發布會更是頻繁舉行,應者云集。近幾年,流布高考信息的時間愈提愈早。2002年末,有關2003年高考命題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人心浮動,以至于今年年初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官員出面辟謠,人們才恍然2003年高考命題尚未開始。
眾多師生深陷“解題技巧”“秘笈指津”其間,拋綱棄本,皓首窮年,夢想能淘到對付高考的致勝法寶,除了心態越來越浮躁,所得幾何?有一點必須要認識到,今天的高考已走向“能力立意”,它需要技術,但更需要實力。實力才是硬道理。
評估考試研究,首先要問一問考試研究的方向,其次要問一問考試研究帶來了什么;如果考試研究帶來的僅僅是投機和實用,那么,我們寧可不要這樣的研究。
三、文牘主義泛濫成災。不少考試研究方面的專家堪稱高產,文章一篇一篇地發,專著一本一本地出,鴻篇巨制,洋洋灑灑,動輒數萬言數十萬言。觀者常有疑問:考試有這么復雜嗎;即使考試有這么復雜,文章有必要寫得這么復雜嗎。要知道,考試研究的職能便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呀。讀者乘興而來,一看陣勢便嚇住了,硬著頭皮讀下去,結果卻被魯迅先生不幸言中:你不說我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涂。“冗繁削盡賽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絕不僅僅是作畫之道。文章簡不下來,可能是水平方面的問題,或者研究尚欠火候,但更大的可能是態度問題,一些研究者存心不讓文章簡下來。
部分研究者不但善于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還善于把熟悉的事情陌生化。某位名師經常在報刊上縱論高考,此公長于將心理學、文藝學、考試學等最新成果嫁接于高考研究,諸如“意象群”“情商”“焦慮度”“維度”等可以懂不可以懂的名詞術語經常見諸其文,把本來云山霧罩高考弄得更加神秘兮兮。如此炒作只會給心理負荷本已極重的一線師生又投下濃重的心理陰影。
革除以上考試研究的弊端其實并不難,只需做到兩點:第一,既然是研究,就要遵守公認的游戲規則一一求實、嚴謹、精準、負責;其次研究者要恪守職業道德。只有這樣,考試研究才能避免歧途,直入正道。
作者郵箱: zhangdy69@tom.com
[憂思當下考試研究(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
3.當下的力量讀后感
5.經典美文:珍惜當下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