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題記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塞翁失馬”的故事只是一個故事,但是這個故事中含有一個非常大的道理--得與失總是同時存在的。
當你答應別人一些事時,也許有一些困難讓你難以實現若言,這時你會毫不猶豫地要堅持到底,哪怕最后自己無能為力,因此我們會失去一些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它,但我們會得到一些經驗教訓,同樣也會得到他人的肯定,因為我們盡力了。
當一些人為金錢、權勢所迷惑,而去做一些腐敗的事,當然,他會得到一時之利,但長此久已,他的良心會受到譴責,失去了作為一個人必備的素質--誠信與道德,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最終使自己處在社會的夾縫中,虛度一生。
得到的并不一定是完美的,同時,失去的也并不是缺憾的,得到與失去是相互存在的,并不是孤立的。
抗金英雄失去的是自己的性命,但他得到的是千萬人民的歌頌與敬仰;文天祥寧死不屈,慷慨就義,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得到人民的認同與贊賞;司馬遷為寫真正的《史記》而慘遭宮刑,他失去了尊嚴,但他得到人民的佩服;林則徐虎門銷煙而遭貶官,他失去了榮華富貴,但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相反那些茍且偷生之輩,一時間也許會得到一點,但他們失去的是得到的幾十倍,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幾萬倍。
秦檜為了金銀財寶而陷害岳飛,他失去了道德,遭后人的不齒與唾棄;一代昏君周幽王為博得美人一笑而放狼煙,從而失去了萬里江山與千秋基業……
人們在生活中往往過多的談論自己付出多少,而往往很少涉及到自己得到多少,這樣往往使自己不能高興起來,我們應該把自己的付出縮小一下,把自己的得到放大一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快樂,才能高興。
其實得與失是一樣的,你在這一刻得到,那么在另一刻你同樣會失去。
朋友們,請記住:上帝在關掉你一扇門時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廣饒縣第一中學 王明 馬建鵬
王明
[其實一樣(粵教版高一必修學生習作)]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