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必須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惠東縣平山中學 曾憲林
【關鍵詞】作文教學 提高能力 思想認識 感悟生活
【內容提要】針對中學生作文整體水平不盡人意的狀況,作文教學要提
高學生作文的水平,必須首先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感悟生活的能
力。這應從三個方面著手:1堅持作文與做人的統一;2培養學生辨證的
分辨是非,評判真假、善惡、美丑的能力;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文章是寫作主體對其自身、他人及其社會生活的反映和評判。這其中,涉及到寫作主體的反映和評判的正確深刻與否、能力高下之分的問題,亦即他的思想認識水平、感悟生活的能力問題,用寫作術語來說,就是提煉主題、挖掘主題的問題。細心的老師常常會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不錯,但總令人感覺到缺少一股勁,一股力,或者提煉、挖掘的主題有失偏頗,不到點子上, 或是人云亦云, 缺乏創新。什么原因?“點明主旨”“深化主題”的方法,在閱讀分析課文和作文指導時,老師講過,學生也容易掌握,問題是點明“什么”,深化“什么”,學生不知道,只模糊的覺得這個人這件事值得寫。這固然與學生的語言表達相關,但首先是與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感悟生活的能力問題緊密相連的。這源于中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還缺乏辨證的看問題,分析問題缺乏深刻性、完整性,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定型,還缺乏敏銳的洞察力所致。
有教師提出學生最感苦惱的是沒有材料可寫,或曰不知寫什么好,必須首先解決學生的作文素材即“無米之炊”的問題。仔細分析研究,我們會發現,當今的學生不是生活在“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之中,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家庭、社會、學校,電視、書刊、因特網,均是學生了解認識外界人事的渠道,他們接觸、認識、運用新生事物的速度比你想象的還要快,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的觸角所伸展到的領域是成人也不能完全企及的,生活不可謂不豐富。其次,“不知寫什么好”的背后更深層的問題是什么?不是與學生的是否有所感悟及感悟的能力,是否有真知灼見有關嗎?再次,教師本身有沒有問題?是否放開學生手腳,是否倡導鼓勵學生自由寫作,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從設題到指導是否給了學生太多的束縛?
所以, 作文教學必須首先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1、堅持作文與做人相統一。文章是寫作主體整個人的反映,尤其是他的思想、情感、人格,所謂“文章即人”。人做好了,文章的質量才有最根本的保證。難以想象,一個不辨真假善惡美丑的人,能把文章真正寫好。“人高則文高,人俗則文俗。”文章要感染人、教育人、啟迪人,取決于寫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力量,教學生作文,必須教學生做人,堅持作文與做人的統一。這一點,葉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出過。近年來,已引起愈來愈多的有識之士所重視。魏書生老師教學生堅持“德育長跑”是個很好的范例。筆者充分利用做班主任的有利條件,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在各種場合,靈活而有機的滲透品德教育,陶冶學生的心靈,鑄造學生的人格:對集體--樂于奉獻,對師長--熱愛尊重,對同學--團結互助,做事--勤懇負責,做人--光明磊落。發現學生做好事,做壞事或犯了錯誤,都讓學生寫成作文,進行自我剖析、自我教育和培養人格力量,并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做人”,“寫作文就是寫生活,寫人生”的道理。在批閱作文中,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便鼓勵學生,贊揚學生。教師在這方面要有明確的意識,要有一顆敏銳的心。這樣做,不僅僅是教學生作文,而且是為社會培養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人,這比每周一節的班會課的說教生動得多,有效得多,好上一萬倍!
2、培養學生辨證的分辨是非,評判真假、善惡、美丑的能力。學生在文章中反映出來的思想認識水平低表現在還不能辨證的認識事物以及抓不準事物的關鍵和實質,缺乏分辨是非,評判真假、善惡、美丑的能力。這方面,我著重從兩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能力:一是引導教育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積極熱情的參預生活--因為只有熱愛、關注、參預生活的人,才有真切的體驗,才能設身處地的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分析并有所感悟,才有可能提高分辨評判能力; 二是選擇課文及課外的一些文章,發掘其評判因素,讓學生評判。以及每逢雙周在班上設立一節“評判課”,把家庭、學校、社會上發生的有評判價值的人事,包括學生作文反映的人事拿來在課堂上評判。評判時,讓學生自由的發表看法,各抒已見,讓學生心靈、思想進行碰撞。如一同學寫《嘗試》只寫了他如何準備演講比賽,比賽場上如何演講,其間心理活動的描寫不乏細致生動,但作者通過“嘗試演講”感悟到什么?或者讀者從中得到什么啟悟?可惜作者沒有點明。后來,我拿到班上讓同學們評判,通過啟發討論,還是這位同學寫出了“人生道路上的成功,無不源于嘗試!嘗試可能會失敗,但是,嘗試永遠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這樣富含哲理的句子。有這點睛一筆,文章亮起來了,活起來了!這樣經過反復的訓練,你會為學生的進步,會為學生思想心靈迸發出的火花而欣喜,而感動。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感悟生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他的思維能力,或者是否掌握了一套思考的方法。方法正確,有助于學生一針見血的抓住事物的本質。不僅如此,作文的其它方面如詳略的處理,段落結構的安排,甚至一些語言的表達也關聯著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也是創新的前提!通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個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作文的質量,已被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所重視,這方面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如江蘇省特級教師高萬祥發表于《語文教學通訊》(20009)中的《讓作文成為培育智慧的生命活動》就談到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性思維,超常思維的培養,很值得借鑒。再如,針對“學生寫議論文不能深化議論”這一弊病,筆者是這樣沒計的:
首先,從一些課文的復習與知識短文《議論要有條有理》中,分別歸納出議論文寫作的兩種常用的構思方法:橫向開拓,縱向開掘;并指出前者著重在于“全”(可訓練發散性思維),后者著重講究“深”。
再從一些文章如《懷疑與學問》和《想和做》中,引導歸結出“深化議論”的一般思路是:是什么--為什么(層層深入)--怎么樣。
然后,又從《月餅消費要講文明》、《呼喚生命教育》、《善良》等文章中,啟發引導概括出思考方法上的具體特征:
由表及里 人的思想品質、世界觀;
由淺入深 步步推進 事物的本質、規律;
由小到大 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盛;
由輕至重 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由現象至本質 層層深入 (范圍的擴大、危害的加深、
意義的深遠、作用的增強)。
明確以上有關要點后,再布置課堂練習,進行具體的指導性訓練。
類似于上述這樣的訓練,經過反復歷練,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是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的。
2005年3月寫作
本文發表于《廣東基礎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曾憲林
[作文教學必須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2.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10.最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