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七下語文文言文譯文:傷仲永、木蘭詩、孫權勸學、口技(語文版七年級下冊)

      發(fā)布時間:2016-3-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七下語文文言文譯文

      《傷仲永》

      譯文

        金溪縣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yè)。仲永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紙、墨、筆、硯等),有一天他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很詫異,從鄰家借來書寫工具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為詩取了題目。這首詩的意思是贍養(yǎng)父母、與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傳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這件事感到奇怪,漸漸地,同縣的人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父親,有的人花錢請方仲永作詩。他的父親以此認為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也已經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里見到了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可是,他寫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回答說:“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遠勝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常人,是因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那樣天生聰明,像這樣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普通人,現在那些天生就不聰明,本來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句解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對此感到驚奇,就向鄰居借書寫工具來給仲永。 

        2.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譯:并且在詩(后)題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結宗族作為主旨。 

        3.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讓他寫詩,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縣的人感到驚奇,紛紛把他的父親以賓客之禮相待,有的人用錢幣求取仲永的詩。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與前時所聽到的相稱了。 

        7.泯然眾人矣!(倒裝句) 

        譯:(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 

        8.還自揚州(狀語后置) 

        譯:從揚州回來。 

        9.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譯:(他的父親)從鄰居家借來書寫工具給他,他立刻寫了四句詩。 

        10.卒之為眾人。 

        譯:最終成為普通的人。 

      詞語

      1.傷:哀傷,嘆息     2.金溪:地名,現在江西金溪 

      3.民:平民百姓       4.世:世代       5.隸:屬于 

      6.耕:耕田           7.生:生長到     8.年:歲 

      9.未:不;沒有      10.嘗:曾經      11.識:認識 

      12書具: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等)。 13.忽:忽然 

      14.啼:出聲地哭      15.求:要    16.異:對……感到詫異(意動用法) 

      17.焉:他,代指仲永 18.借旁近:就近借來。旁近,附近,這里指鄰居 

      19.與:給           20.即:立即,立刻      21.書:書寫,寫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為:題寫 

      25.名:名字        26.其:這             27.以:把 

      28.養(yǎng):奉養(yǎng),贍養(yǎng)   29.收族:團結宗族。收:聚,團結 

      30.為:當做,作為   31.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32.傳:傳送         33.一:全      34.觀:觀看 

      35.自:從          36.是:此       37.指:指定 

      38.作:寫作        39.立:立刻     40.就:完成 

      41.其:代詞,代指這首詩      42.文:文采      43.理:道理 

      44.皆:都        45.可:值得        46.觀:觀賞 

      47.者:……的地方(方面)     48.邑人:同(鄉(xiāng))縣的人 

      49.奇:對……感到驚奇(奇怪)(意動用法) 50.之:代指仲永的才華 

      51.稍稍:漸漸      54.賓客:這里是以賓客之禮相待的意思,賓,本文的意思是狀語(名詞作動詞) 

      52.其:他的,代仲永的    53.或:有的人       54.以:用 

      55.乞:求取            56.之:它,代仲永的詩 

      57.利其然: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利,認為……有利可圖。其,這。然,這樣。       58.日:每天     59.扳:通“攀”,牽,引  

      60.環(huán):四處,到處        61.謁:拜訪    62.使:讓 

      63.余:第一人稱代詞,我    64.聞:聽說,聽聞 

      65.之:它,代這件事   66. 從:跟隨   67.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親

      71. 還:返回     72.于:在      73.令:讓       74.作:寫 

      76.稱:相當   77.前時之聞:以前的名聲。時,時候。之,的。聞,傳聞。 

      78.自:從    79.復:又,再     80.問:詢問 

      81.泯然眾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眾人,常人。(注:不可解釋為完全) 

      82.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83.之:介于主謂之間,助詞無義。 

      84.通:通達        85.悟:聰慧         86.受:接受 

      87.之:它,代通悟   88.天:先天。      89.之:它,代天資。

      89.賢:勝過;超過    90.于:比。        91.材:同“才”,才能。 

      92.遠:差距大。     93.卒:最終。      94.之:音節(jié)助詞,不譯。  

      95.為:成為。       96.則:那么。      97.其:他,代仲永。 

      98.于:被。        99.者:不譯。 

      100.不至:沒有達到要求。.至:達到。 

      101.彼其:他。 102.如:像。 103此:這樣。 

      104.其:不譯。 105.賢:才能。  106.之:它,代后天教育。 

      107.且:尚且。 108.今:現在。 

      109.夫:發(fā)語詞,不譯;有版本譯為:那些(音讀fú)。  110.固:本來。 

      111得:能夠。 112.而:假設關系。 113已:停止。 

      114.耶:表示反問,相當于“嗎”、“呢”。 115.通悟:通達聰慧。

      虛詞用法 一詞多義

        “之” 

        1. 忽啼求之--代詞,書寫工具。 

        2. 借旁近與之--人稱代詞,他,仲永。 

        3. 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代詞,仲永寫的詩。 

        4. 邑人奇之--代詞,他,仲永。 

        5. 或以錢幣乞之--代詞,仲永的詩。 

        6. 余聞之也久--代詞,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見之--代詞,他,仲永。 

        8. 不能稱前時之聞--助詞,的。 

        9. 受之天--代詞,通悟。 

        10. 受之人--兼詞,之于。 

        11.卒之為眾人--助詞,不譯。 

        “于” 

        1、環(huán)謁于邑人--到,介詞 

        2、于舅家見之--介詞,在。 

        3、賢于材人遠矣--介詞,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詞,被,引出動作的對象。 

      自 并自為其名:自己    還自揚州:從。 

      聞 余聞之久也 --動詞,聽說 不能稱前時之聞 --名詞,名聲 

      然 父利其然也 --代詞,這樣 

      泯然眾人矣 --形容詞詞尾 ......的樣子 

      詞類活用

      意動用法 

      異--對…感到詫異。     奇--對…感到驚奇。 

      賓客--以賓客之禮對待。 利--認為…有利可圖。 

      傷--對…感到哀傷。 

      名詞作狀語 日--每天 

      古今異義: 

      1是: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自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今為判斷詞。 

      2.或:古義不定代詞,有的,eg:或以錢幣乞之;今義為或許。 

      3.文理:古義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今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4.眾人:平常人,eg:許多人,大家 

      5.稍稍:漸漸 eg:稍微 

      通假字    扳:通“攀”,牽,引    材:通“才”,才能。 

      古今異義稍稍 眾人 

      古意:漸漸。 平常人。 今義:略微。 人很多。

      《木蘭詩》

      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么?問木蘭在惦記什么?(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天晚上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guī)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愿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zhàn)。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zhàn),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zhàn)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余。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fā),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注釋1. 唧唧(jī jī):紡織機的聲音 2. 當戶(dāng hù):對著門。 

      3. 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fā)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憶:思念,惦記 

      6. 軍帖(tiě):征兵的文書。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區(qū)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8. 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9.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10. 愿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11.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12. 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13. 辭:離開,辭行。    14. 濺濺(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15. 旦:早晨。        16. 但聞:只聽見 

      17. 胡騎(jì):胡人的戰(zhàn)馬。 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18. 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20.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戎機:指戰(zhàn)爭。 

      21.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22.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23.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25. 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26. 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余。 

      27.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30. 愿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將:助詞,不譯。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37. 著(zhuó):通假字 通“著”,穿。 

      38. 云鬢(bìn):像云那樣的鬢發(fā),形容好看的頭發(fā)。 

      39. 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 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0.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瞇著眼。 

      41.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后意譯為同行的人。 

      43. 行:讀háng。 44. 傍(bàng)地走:貼著地面并排跑。 

        

      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 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粘貼。 

      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⑤戶:古義為門,木蘭當戶織;今義人家、門第。 

      ⑥迷離:古義為瞇著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義為虛數多,今義數詞,十二。 

      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愿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愿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為市鞍馬;b希望,e.g.:愿馳千里足。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么。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zhàn)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成語:撲朔迷離 

      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現指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于辨別。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愿為市鞍馬。(愿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愿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么?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zhàn),歷經數年,有的戰(zhàn)死,有的活下來凱旋。 

      ④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當著窗戶對著鏡子整理頭發(fā)和貼上裝飾。

      文章修辭

      互文交錯 

      (1)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2)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復沓 

      (1)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頂真(頂針) 

      (1)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4)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 

      排比 

      (1)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2)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比喻 (1)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張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設問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對偶 

      (1)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2)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4)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5)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反問 (1)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孫權勸學》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的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志氣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朗讀節(jié)奏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文言知識    詞語翻譯

      1、初:當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于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國號吳,不久遷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稱帝。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卿:古代君對臣或長輩對晚輩的愛稱。 5、今:現在。 

      6、涂:同“途”。當途掌事:當涂,當道,即當權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異議:當涂:地名)。 7、辭:推托。 

      8、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9、孤:古時候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11、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2、但:只,僅。  

      13、涉獵:粗略地閱讀 

      14、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時候。 

      17、過:到;到達。     18、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9、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20、非復:不再是。 

      21、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2、但:只,僅。 

      23、孰若:誰比的上;誰像(我)。孰:誰,若:比的上。 

      24、就:從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27、何:為什么。 28、呂蒙:東吳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人 

      29、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于“罷了”。 30、始:開始。 

      31、與:和。    32、論議:談論,商議。    33、大:非常,十分。 

      34、驚:驚奇。   35、今:現在。   36、者:用在時間詞后面,無翻譯。 

      37、復:再。      38、即:就。    39、拜:拜見。  

      40、待:等待。   4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昵的稱呼;在吳下時的沒有文學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語氣詞。    46、乎:啊。表感嘆語氣。 

      47、以:用     48、見事:認清事物 

      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 

      一詞多義    當: 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涂掌事(動詞:正)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古今異義詞

      辭 古義:推脫。(蒙辭以軍中多務) 今義:美好的詞語。 

      治 古義:研究 今義:治理 

      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以及。 

      過  古義:到。(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經過。 

      更 古義: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義:更加。 

      但  古義:只。(但當涉獵)  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 

      博士 古義:當時掌管經學的學官。(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學位名稱。 

      往事  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大  古義:很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孤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就   古義:從事(文中)   今義:就 

      文章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tài)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做。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7) 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8)勸人要講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10)只要發(fā)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yè),學有所成。 

        11)與《傷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別三日。 

        吳下阿蒙,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口技》

      原文翻譯

        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繞而坐。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屏風里面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敢大聲說話的人。 

        遠遠地聽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的叫聲,接著就有婦女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妻子撫慰孩子喂奶,孩子含著乳頭哭,婦女又哼著唱著哄他。另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里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含著乳頭的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斥責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絕妙的效果都有了。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看,微露笑容,默默地贊嘆,認為妙極了。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呼嚕聲響起來了,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拍一會停一會。隱隱約約聽到有老鼠活動的聲音,盆子、器皿翻倒傾斜了,婦女在睡夢中發(fā)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下來,漸漸坐正。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狂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fā)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任何的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發(fā)抖,幾乎想要搶先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風往里一看,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字詞注釋: 

      京:國都,京城。   善:擅長,善于。 

      口技:雜技的一種。用口腔發(fā)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 

      會:適逢,正趕上。   宴:舉行宴會。 

      廳事:大廳,客廳。   施:設置,安放。 

      屏障:指屏風、圍帳一類用來隔斷視線的東西。 

      撫尺:藝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罷了。 

      團坐:相聚而坐。團,聚集、集合。   少頃:一會兒。 

      但:只   下:拍。   嘩:喧嘩。   囈語:說夢話 

      但聞:只聽見。   坐:通“座”,座位。 

      寂然:靜悄悄的樣子。   深巷:很長的巷子。 

      深:很長的意思。   犬吠:狗叫(聲)   遙:遠遠地。 

      驚覺欠伸:驚醒后打哈欠,伸懶腰。欠伸:打哈欠,伸懶腰。 

      囈語:說夢話。   既而:不久,緊接著。   啼:大聲哭。 

      撫:撫摸,安慰。   乳:喂奶。   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 

      絮絮:連續(xù)不斷地說話   當是時:在這時候。   初:剛,剛開始。 

      叱:大聲呵斥。   一時:同一時候。   齊發(fā):一齊出現。 

      眾妙畢備:各種妙處都具備,意思是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畢:全、都。備:具備。   無不:沒有一個不,否定加否定表肯定。 

      伸頸:伸長脖子。   側目:斜眼旁視,伸頸、側目都是形容聽得入神。 

      默嘆:默默地贊嘆。   以為:認為。   妙絕:奇妙極了。 

      未幾: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嚕。 

      微聞:隱約地聽到。   作作索索:擬聲詞,老鼠活動的聲音。 

      盆器:指盆一類的盛物的器皿。   傾側:傾斜翻倒。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時間副詞,據《詞源》釋為“隨即”,這里是漸漸。 

      正坐:端正坐的姿勢。   忽:忽然,突然。   火起:起火,失火。 

      齊:一齊。   俄而:一會兒。 中間(jiàn):其中夾雜著。間:夾雜。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擬聲詞。 

      火爆聲:烈火燃燒物品爆裂的聲音。   齊作:一齊出現。 

      曳屋許許(hǔhǔ)聲:(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曳:拉。許許:擬聲詞。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不具備的。形容聲音之雜。   雖: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   名:說出。 

      于:在。   是:這。   變色:面色改變。   離席:離開座位。 

      奮袖出臂:揚起袖子,露出手臂。   出:露出。   股:大腿。 

      戰(zhàn)戰(zhàn):打哆嗦,打戰(zhàn)。   幾:幾乎。   先走:搶先逃跑。 

      群響畢絕:各種聲音全都沒有了。   撤屏:撤去屏風。 

      一詞多義

        1.坐:眾賓團坐(坐下) 滿坐寂然(通“座”,座位) 

        2.乳:婦撫兒乳(喂奶) 兒含乳啼(乳頭) 

        3.而:既而兒醒(表時間副詞的詞尾,不譯) 婦拍而嗚之(連詞,表并列) 

        4.妙:眾妙畢備(妙處) 以為妙絕(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6.絕:以為妙絕(極) 群響畢絕(停止) 

        7 備:眾妙畢備(具備) 

        8.發(fā):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發(fā)出) 

      通假字 

      滿坐寂然(“坐”同“座”,座位。句意:全場靜悄悄的。) 

      古今異義

      1。會,古:適逢 今:會議   2。但,古:只 今:轉折連詞,但是 

      3。稍,古:漸漸 今:稍微   4。間,古:夾雜 今:事物兩端之間 

      5。股,古:大腿 今:量詞    6。走,古:跑 今:行走 

      7。是,古:這,那 今:判斷動詞   8. 雖,古:即使 今:雖然 

      9。善,古:擅長 今:善良 

      詞類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擅長。句意:京城里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處也(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說出。句意:不能說清其中一個地方。) 

      3、會賓客大宴(宴:名詞活用為動詞,舉行宴會。句意:正趕上一家擺酒席大請賓客。) 

      4、遙聞深巷中犬吠(遙:形容詞活用為狀語,遠遠地。) 

      5、婦撫兒乳(乳:名詞活用為動詞,喂奶。) 

      6、婦手拍兒聲(手:名詞活用為狀語,用手。) 

      7、眾妙畢備(妙: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妙處) 

        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特殊句式

        倒裝句:會賓客大宴(賓語前置句:“會大宴賓客”句意:正趕上一家擺酒席大請賓客。) 

      時間量詞

      1.表示突然發(fā)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fā)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fā)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fā)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fā)生:俄而 少頃 未幾 

      表示時間的詞語     1.少頃 2.既而 3.當是時 4.一時 

      5.未幾 6.忽 7.俄而 8.忽然 9.未幾 

      解析

        第一部分 

        (1)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以及開演前的氣氛。這部分是下文記敘精彩表演的鋪墊。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開篇,介紹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總說,即全文意在說明這位“善口技者”的技藝之“善”擅長。“會賓客大宴”,點明口技表演者獻技的時間和事由:這場口技表演是在一次“賓客大宴”之時;因是“大宴”,故有此盛舉。“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點和簡單設施,說明這是一個臨時演出場所,地方不大。再根據這次表演內容的特點,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將簡單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以示別無他物,口技藝人的表演主要憑的是他的“口”。最后以“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點染表演即將開始時全場肅穆緊張的氣氛。這部分除一個“善”字外,對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贊詞,卻處處為其高超技藝張本,造成很強的懸念,使讀者料想必有一場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2-4)寫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這部分是全文的主體,描寫口技藝人所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fā)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第一層(2),寫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驚醒的情形,以及賓客對口技表演的由衷贊嘆。 

        口技表演由遠遠聽到從深巷中傳來的犬吠聲開始。然后以一個四口之家作為想像中的“舞臺”,使聽眾的注意力由外景轉入內景。先寫“婦人驚覺欠伸”,聽到犬吠聲而醒來,這就拉開了一家人深夜被驚醒的帷幕。再寫“其夫囈語”,畫面逐漸清晰。又由于“欠伸”“囈語”驚動了幼兒,幼兒“大啼”。至此帷幕大開,相繼出現許多聲響:丈夫被吵醒,大兒也被吵醒,于是“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打破深夜的靜謐,使口技表演達到第一個高潮。 

        第二層(3),寫表演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以及賓客的情緒變化。 

        先寫丈夫的“聲”,并伴以婦人的拍兒聲,“漸拍漸止”,給人以時間緩慢推移而聲音漸弱的感覺。接著以老鼠跑動偷食、“盆器傾側”的聲音,婦人夢中的咳嗽聲,表示夜靜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這一層,表現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由前一個高潮落入低潮,并為下一個高潮蓄勢。 

        第三層(4),寫表演一場突然而至的大火災的情形,以及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tài)、動作。 

        開始用類似畫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節(jié)奏。接著寫這個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變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氣氛驟然變化。然后內景轉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表現人們的驚恐萬狀,再以“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表現火勢的猛烈和火場的紛亂,又以“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極言聲音之雜亂、逼真。至此,口技表演達到了第二個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5)寫表演結束時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僅“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與首段相呼應,說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剛才的精彩表演的確是從“口”中發(fā)出的。 

        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令人嘆服.作者筆下的這場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燕子

      [七下語文文言文譯文:傷仲永、木蘭詩、孫權勸學、口技(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文言文《口技》譯文及注釋

      2.文言文《傷仲永》的譯文及注釋

      3.文言文《傷仲永》譯文及注釋

      4.語文七下木蘭詩原文

      5.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6.《口技》文言文譯文及注釋

      7.文言文《孫權勸學》譯文及賞析

      8.文言文《孫權勸學》譯文及注釋

      9.初一語文下冊《口技》課件

      10.七年級下冊木蘭詩譯文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 | 亚洲国产第一视频不卡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色五月欧洲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