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生活在別處日記

      時間:2021-06-28 19:22:11 日記 我要投稿

      生活在別處日記

        從結婚筑巢那一日算起,已有十幾年的歷史。細算起來,這十多年里,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是生活在別處:求學、出差、旅游……偌大一個中國,除了臺灣和西藏,差不多都跑到了。上月出差去杭州,在十梓街頭的小書攤上得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渴求已久,回到旅店便翻閱起來。

      生活在別處日記

        既然人在姑蘇,就先讀那篇《白發蘇州》。目光所至,只見一個老得令人窒息的數字迎面撲來:蘇州城過了自己2500周年的生日!在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的背景下,作者寫蘇州的委屈與度量,寫蘇州的柔軟與堅挺,寫蘇州的寧謐與艷麗。作者的.沉重,在文章末尾化為一個“突然的害怕”:害怕從蘇州小巷的門庭內,走出一位長髯老者或是一位時髦青年……

        昨天剛去游了寒山寺,那一點“濤聲依舊”的溫馨,被《白發蘇州》的蒼涼與沉重,擠壓得一干二凈。

        余先生“文化苦旅”的諸多“景點”,筆者都光顧過,而且也有“苦”的感覺。稍有不同的是,筆者的“苦”,還包括一些“形而下”的:擠硬座車,住廉價店,乃至于風餐露宿,甚至于單路藍縷(在青海的草原上還真的坐過柴車)。當然,旅途中的種種艱辛,給游子的文化朝圣,平添了幾分尋覓的凄苦和漂泊的悲槍。這也是一種文化和文化人之“苦”吧。

        文化人總是活得很“累”,尤其是當他們“生活在別處”時。因為這別處的生活,最能吸引他們的,并非是那些旖旎的風光或怪異的民俗,而是藏而不露的文化意蘊。歷史與當下的拷問,藝術與哲學的焦慮,折著文化漂泊者的靈魂,并在他們的軀體中“疴結”為一種文化人格。當他們將這種文化人格移情于山水名物時,他們是無論如何也輕松不起來的。

        南昌郊外,有青云譜的幽靜和八大山人那笑之哭之的書畫。獨自品嘗時,卻要去耽優那些“不太懂朱聾的游人”,是怎樣“常常過著一種缺少藝術激動的生活”。

        故鄉老屋,盛滿了親人團聚的歡欣和衣錦還鄉的愜意。卻要去打聽兒時女同學的下落,去哀嘆中國農村婦女“永遠奔馳在輪回的悲劇”。

        三峽覽勝,與神女默然相對,不是很有詩意?卻要去痛苦地反省“神女”一詞如何“由瑰麗走向淫邪”,去悲哀地叩間為何“一個人

      【生活在別處日記】相關文章:

      《生活在別處》05-01

      生活在別處12-08

      生活在別處生活隨筆02-20

      生活在別處散文02-03

      生活不在別處散文11-12

      生活始終在別處的散文10-13

      生活在別處的散文02-03

      生活不在別處詩歌07-02

      生活不在別處美文07-05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 亚洲成aⅴ人网站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