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華】五柳先生傳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柳先生傳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上午好!我是清水中學的參賽代表,很榮幸能在這里為大家解說我的一堂課,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給予批評和指導。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22課《五柳先生傳》。下面我將從教材、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流程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五柳先生傳》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傳。文章篇幅精短,僅208字,就從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教學中應設法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討論氛圍。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讀五柳先生獨特個性。
二、說目標。
課標要求,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在多層次誦讀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為此我設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白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⑵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
2、過程與方法:
采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師巧加點撥,讓學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狀況、性格方面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說教學重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而我把本課的重點定為: 一是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說教學難點:語文學習是以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熏陶為主的。《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 有益啟示”為了引導學生整合資料、與文本對話,我設想通過探究《五柳先生傳》是不是陶淵明的自傳這一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閱讀體驗來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這就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誦讀:第一層次,范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聽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誦讀,加深理解。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運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并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客觀辨證地認識事物的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由《桃花源記》導入新課,引出陶淵明,目的是讓學生溫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淵明。并思考陶淵明筆下的五柳先生是個怎樣的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和熱情。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分為四個層次:
1、作者介紹。(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著名詩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園詩,故有“田園詩人”之稱。其詩多描寫自然風光,表達對田園的熱愛,揭露官場的黑暗。
2、檢查預習情況:
給下列字注音:
嗜(shì)輒(zhé)吝(lìn)褐(hè)
簞(dān)汲(jí)儔(chóu)觴(shāng)
3、聽錄音學生朗讀。目的是給學生渲染一種優美的意境,聽完錄音,教師指導文言文的讀法。即根據詞語的意義把握句子的節奏,根據教師的讀法指導讓學生練讀。
4、指名讀課文、正音。
第三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合作翻譯課文,教師總結重點字詞。
在這里我首先對課文前幾句做一翻譯,然后安排學生合作翻譯課文,讓學生邊自由讀邊將文中不懂的詞句找出來,向大家質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來完成,困難教大的由老師指點。借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空間。
第四環節,合作探究,品析課文。
我主要通過設計五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完成,從而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與方法目標。首先總結“不”是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個“不”字都能體現“五柳先生”的品質,再引導學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態度,然后提出四個問題。
1、全文有九處用到了“不”字?找出來,說說它們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實為不愿說,而非“不知”“不詳”,可見先生的淡泊寧靜)
(2)不慕榮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忘懷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遠,可見先生胸襟開闊)
(4)不能常得 不蔽風日(安然自若,不為境所困,樂觀開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無意,可見先生耿直率真)
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寫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為了自得其樂,表現了先生開朗的性格。)
4、生活條件如此惡劣,作者為何還能“晏如也”?全國人民都要學習他這種精神嗎?(不為境所困,樂觀開朗)
5、何為“贊”?贊語中的那一句話和“傳”中的語句照應?對作者的這種性格,該怎樣看待?(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與“傳”中的“不慕榮利”相照應,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
第五環節,小結五柳先生個人檔案。
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我打破了傳統的板書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對五柳先生的性格特點做了一個總結,便于學生記憶
第六環節,設計課外延伸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陶淵明有更深的認識,尤其更進一步理解作者那種歸隱山林,悠閑自得的生活態度,從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第七環節:總結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作者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對這堂課的拙見,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謝謝大家!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 篇2
大家好,這次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二語文第三冊《五柳先生傳》,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在本冊書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且《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內涵深刻,所以作為重點內容來學習。
本文的教學目標
1、 識托名自傳的獨特寫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鮮明的寫法
2、 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3、 背誦全文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1,難點是學習目標2。
我采用的教學手段有實物投影,錄音。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思路的,教法啟法誘導式,分層教學,學法為討論式,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常言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鑒賞水平。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第一環節,才藝展示,簡介陶淵明背誦其詩《歸園田居》(目的,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導入新課)導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關于陶淵明我們并不陌生,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陶淵明的作品,《五柳先生傳》讓我們再次走近陶淵明,了解陶淵明,同時向學生介紹傳這種文體知識,明確本文是以史傳的形式寫得一篇自傳,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分傳文,贊語兩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淵明。使學生對本文結構有大致了解,
第二環節,采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1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①聽課文錄音,(全面感知課文內容)②學生自讀課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語音正確,語句通順,不讀斷句,找疑難點)(意在讓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詞語和句段含義)③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詞句找出來,向大家置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在這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五柳先生的呢,由學生邊讀邊匯報,即“名號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志趣”,(板書)
②默讀課文,參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小組討論后匯報,,最后師生總結,(他是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完成板書)
③這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呢,同學們齊讀課文贊語部分,(在這里問題環環相扣,結合指名讀默讀,齊讀,加深學生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④為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贊語部分的哪句話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快速跳讀課文,找出來,找出后再次提問,本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追求慕華富貴者大有人在,而我們的五柳先生卻不慕即作者陶淵明,卻不慕不汲汲,你對此舉有何認識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淵明你會怎么做中,小組討論后匯報,得出兩種結論,一是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極避世,不能勇于面對現實,教師總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三層次的誦讀:品味意境。陶淵明的作品以其語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鮮明而著稱,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比賽, (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為了檢測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分層次設計了三道練習題。
第一題(基礎題)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傳》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詩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為自己作傳。
1、 第二題(能力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 因以為號
② 親舊知其如此
③ 短褐穿結
④ 造飲輒盡
第三題(潛能發揮題)小練筆:根據本文所學的知識為自己作傳。
第四個環節:小結:學生自我匯報后由教師總結
第五個環節:布置作業:背誦全文
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大綱中有文言文背誦推薦篇目20篇。《與朱元思書》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單元提示中要求“熟讀并背誦課文,讀出一點語氣來”。《與朱元思書》是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的吳均寫給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富春江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后確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時,文中也表現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根據以上內容和要求,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感知理解課文內容;2、熟讀背誦全文;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背誦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為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標導學法”。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學的活動首先要確定好準確適度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成功的愉悅感。因此,在引入課題后,即出示教學目標,在其引導下,分步實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課時內力求達到背誦,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而誦讀能力的訓練又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朗讀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字詞句熟悉,朗讀時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品味、鑒賞、記憶、積累。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課題、作者、教學目標、讀文后字音詞義的檢測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和結構,插入了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讀文思考、標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圈點批注的`學習習慣;為了解決重難點,選取了大量的圖片并進行了超級鏈接,使畫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助學生記憶,這樣,運用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的教學設備(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由學過的寫景文引起學生的回憶,導入新課。明確指出本文又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畫面,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學習的期待。
第二步,初讀感知課文。本文是一篇自讀篇目,文下的注釋比較詳細,因此沒有必要對課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先讓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要求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結合文下的字、詞、句釋義理解課文,讀后對重點字音和詞義進行檢測,因為有了檢測,學生的自讀也有了著落。
第三步,誦讀課文。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名試讀,在肯定學生收獲的前提下,教師指導并進行范讀,明確讀此類寫景抒情的文章語調一定要舒緩,注意每一小節間的停頓,在每種景物出現后留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后學生再讀課文并結合屏幕提示的問題思考、標劃。
第四步,討論交流問題答案,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相關內容,文中寫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決,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也隨著清晰地展示了出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把握。這為學生背誦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五步,結合一幅幅優美的圖片,分散難點,引導學生分步記憶文章內容,如,在引導背誦第一節時,選擇了一幅山水畫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來游去,學生結合畫面,想象作者坐著小船飽覽“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同時,引導學生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畫卷。然后,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為學生描繪這一幅幅畫卷,學生對文中的語句相應地進行朗讀、記憶。
第六步,結合圖片的綜合展示,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進行齊背,達成目標。
第七步,在悅耳的音樂聲中,為學生展示美麗的風景圖片,幫助他們達到從感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境界,以達到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設計,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讀、討論、交流,多媒體的輔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 篇3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 《五柳先生傳》。下面我將從教材、目標、教學方法、學情,教學流程五大方面來對本課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五柳先生傳》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傳。 文章篇幅精短,從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二、說目標。
課標要求,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在多層次誦讀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為此我設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誦讀,識記文言文字詞音、形、義,能夠掃清文字障礙,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內容,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文言知識,形成學習、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分層三步讀書法,即通過初讀—品讀—誦讀的程序,采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師巧加點撥,讓學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狀況、性格方面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陶淵明“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精神風貌;教會學生辨證認識事物的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學文言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就是讀,因而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誦讀:第一層次,初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品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誦讀,加深理解。 在此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運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并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而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一、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四、說學情
根據學生實際,應注意安排好預習環節,關鍵是字詞的掌握。提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題目,要求他們自己利用工具書及資料,解決字詞難點。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落實詞、特殊用法、句子,分門別類,便于學生掌握。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教師描述《桃花源記》與《歸園田居》里的景物,讓學生猜,引出陶淵明,再讓學生齊背學過的他的《歸園田居》,目的是讓學生溫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淵明。并思考陶淵明筆下的五柳先生是個怎樣的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和熱情。
(二)采用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
第一,初讀,正音,疏通文意。
1、聽錄音范讀,要求學生和自己預讀的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準確把握句子的字音和節奏。
2、指名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正音明節奏。
3、自主學習,落實雙基,理解文意。
使學生自己完成預習題目,目的是使他們自己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邊自由讀邊將文中不懂的詞句找出來,向大家質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來完成,困難教大的由老師指點。借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
第二,品讀,探究文理。
1、合作討論,全體參與,讓課堂“活”起來。
學生可以四人一組,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討論四個問題:文中哪些語句從哪些方面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寫文章,目的是什么?這四個問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結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積累的陶淵明的有關知識,就可以對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2、啟迪想象,啟發情感,培養審美情感。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思維達到一個活躍的高度,激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安排了“面對面”活動,讓學生假設陶淵明跨越了千年來到了我們面前,說出你想對他說的話。這讓課堂活躍起來,同學們積極發言。在此基礎上,再提出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如果陶淵明活在我們今天,就生活在我們的社會里,他會怎樣?會有何變化?請大膽發揮想象。這一問題能充分調動他們的興趣,發散他們的思維。
第三,誦讀,加深理解。
積累背誦經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個人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試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背誦,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作業
1、背誦全文,并把課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2、課下整理筆記,試著用書信的方式給陶淵明寫一封信,暢談自己的感想。
(四)板書
本文重點從性格、愛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因此,我的板書如下: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性格:閑靜少言 不慕名利-----隱者心情 愛好:好讀書 不求甚解-----讀書悅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達 著文章 忘懷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貧 宴如也------- 安貧樂道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相關文章:
五柳先生傳02-28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08-17
《五柳先生傳》教案10-22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09-06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10-08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08-28
五柳先生傳的教案07-13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09-04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10-06
五柳先生傳反思【經典】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