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保護膝蓋的跑步知識

      時間:2024-09-24 02:07:2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保護膝蓋的跑步知識

        跑步是一種熱門的健身活動,然而在跑步的時候會對膝蓋產生一定的沖擊力,從而可能使膝蓋受傷。要避免跑步造成的膝蓋受傷,就需要提高肌肉和骨骼的強度,減少摩擦和沖擊力。

      保護膝蓋的跑步知識

        加強肌肉訓練

        腿部,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強壯能夠對膝關節提供相應的保護。尤其是正面的股四頭肌和擴筋膜張肌。股四頭肌強壯,能夠減少落地時對髕骨和半月板的沖擊,很多膝蓋正面痛都是由此引起的。而擴筋膜張肌與髂脛束有關,很多膝蓋外緣疼痛也是髂脛束問題。

        練習大腿肌肉有很多種方式,比如箭步蹲,深蹲,爬樓梯,靠墻靜蹲。而靠墻靜蹲由于是靜態動作,膝關節無收放,沖擊較小。因此是很多跑者腿部肌肉訓練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在訓練過程中不要一開始就追求靜蹲時間和強度。注意姿勢的標準,比如不要彎腰,要保持髖骨的穩定,要將膝蓋放在腳踝的垂直上方等。保證整個腿部的排列正確。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訓練時對膝蓋的額外壓力。

        降低跑步的速度

        高速度的跑步可能會對膝蓋帶來更大的沖擊力,而且腿部落地的時候會過于豎直,膝關節因為彎曲較少而使肌肉緩沖作用減弱,于是膝蓋直接承受了沖擊力。所以有的人雖然每天跑的距離不長,但是由于速度太快,也出現了膝蓋受傷的情況。

        注意跑步姿勢

        跑步的時候應該盡量使腳踝的位置落在膝蓋正下方或偏后一點,這樣當膝蓋彎曲的時候能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此外,盡量用前腳掌落地,重心在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如果偏離這個受力點都會增加對膝蓋的沖擊。最后還要保持身體平衡,不要左搖右擺,不應該過度向前邁步或者擺臂幅度太大,膝蓋的正面能承受最多壓力,搖擺太多會改變重心的位置,導致膝蓋承受更多的沖擊力。

        控制跑量

        關于跑量的遞增量有不同說法,比如每周不超過10%,或是5%。但是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極大,而且跑量基數也不同,單純用百分比來控制只是一個統計學上的結果,并不非常合理。因此每次跑步時的感受非常重要。這種感覺就是肌肉和身體的疲倦程度。

        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在跑量遞增的賽前時期,先要感知一下跑與上周同樣的跑量是否更輕松,如果是的話,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點感到無法控制跑姿時都應該停下來。如果并不感覺比上周更輕松,則不要選擇增加跑量。在連續增加跑量或是高強度訓練進行3-4周后,要設計1周的間隔周,將跑量減至最高峰的70%左右,進行充分的恢復和休息。之后再繼續增加跑量和訓練強度。

        而對于新手來說,雙周增加一次跑量更為合理。相當于一周提高,一周鞏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關注身體,跑到覺得落地變重,或是膝部感覺有壓力時馬上停下來。

        減少速度訓練

        同等跑量的情況下,更高的速度意味著更大的沖擊力,對膝蓋傷害的可能更大。同時更高的速度,跑姿就會變形,為了拉大步伐,提高速度。不自覺的腿部在落地時沒有任何彎曲,喪失了通過關節彎曲時的肌肉緩沖能力,而將沖擊力直接傳給了膝蓋。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個月,跑量很少的情況下受傷的原因。跑量雖然只有每天2,3km。但是急速盡自己的全力猛跑,在肌肉保護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就用巨大的沖擊力將膝蓋弄傷了。 對于長跑和耐力跑來說,即使一個有經驗的跑者,速度訓練量一般也不會超過總訓練量的10%。而且每周一般只有一次的間歇速度訓練。而初跑者根本不用安排速度訓練。甚至可以開玩笑的認為在馬拉松成績3小時30以外的跑者都無需進行速度訓練。只要合理的累積訓練量,安排好休息成績就會穩步提高。

        這些因素相互影響,不能說某一個是決定性因素。肌肉的保護性與對膝蓋的沖擊性處于一個相互抵消的狀態。提升跑量和速度必須謹慎,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身體可以承受的前提才加量。隨著水平的提高,訓練里程越來越多,也跑的越來越快。必須要改善跑步姿勢和加強腿部的肌肉能力。

        另外還有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

        赤足跑鞋還是保護跑鞋。赤足跑鞋本身不能保護膝蓋,也不能加強肌肉。但是正是由于沒有任何保護機制,因此對身體本身的刺激更為強烈,能夠在同等訓練量或是同等速度情況下給肌肉更多刺激,讓肌肉更快速的變強。但是前提依然是要超過沖擊力,一旦沖擊力過強還是會有損傷。赤足跑鞋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的跑姿,讓人更多的利用前掌,這是比較符合對膝蓋沖擊力小的跑姿。但正確跑姿不止只有前掌著地這一個點,因此穿赤足跑鞋不能直接徹底糾正跑姿。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保護膝蓋的跑步知識】相關文章:

      每天跳繩會傷膝蓋嗎10-30

      [經典]跑步的作文01-08

      跑步的作文07-22

      (經典)跑步的作文09-26

      化學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知識點02-29

      跑步的感覺作文12-10

      【合集】跑步的作文12-18

      寫跑步的作文09-15

      (精華)跑步的作文09-17

      關于跑步的作文07-18

      免费领课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欧美在线你懂的观看 |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在线观看1024精品国产 | 久久国产综合91 | 婷婷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保護膝蓋的跑步知識

          跑步是一種熱門的健身活動,然而在跑步的時候會對膝蓋產生一定的沖擊力,從而可能使膝蓋受傷。要避免跑步造成的膝蓋受傷,就需要提高肌肉和骨骼的強度,減少摩擦和沖擊力。

        保護膝蓋的跑步知識

          加強肌肉訓練

          腿部,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強壯能夠對膝關節提供相應的保護。尤其是正面的股四頭肌和擴筋膜張肌。股四頭肌強壯,能夠減少落地時對髕骨和半月板的沖擊,很多膝蓋正面痛都是由此引起的。而擴筋膜張肌與髂脛束有關,很多膝蓋外緣疼痛也是髂脛束問題。

          練習大腿肌肉有很多種方式,比如箭步蹲,深蹲,爬樓梯,靠墻靜蹲。而靠墻靜蹲由于是靜態動作,膝關節無收放,沖擊較小。因此是很多跑者腿部肌肉訓練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在訓練過程中不要一開始就追求靜蹲時間和強度。注意姿勢的標準,比如不要彎腰,要保持髖骨的穩定,要將膝蓋放在腳踝的垂直上方等。保證整個腿部的排列正確。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訓練時對膝蓋的額外壓力。

          降低跑步的速度

          高速度的跑步可能會對膝蓋帶來更大的沖擊力,而且腿部落地的時候會過于豎直,膝關節因為彎曲較少而使肌肉緩沖作用減弱,于是膝蓋直接承受了沖擊力。所以有的人雖然每天跑的距離不長,但是由于速度太快,也出現了膝蓋受傷的情況。

          注意跑步姿勢

          跑步的時候應該盡量使腳踝的位置落在膝蓋正下方或偏后一點,這樣當膝蓋彎曲的時候能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此外,盡量用前腳掌落地,重心在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如果偏離這個受力點都會增加對膝蓋的沖擊。最后還要保持身體平衡,不要左搖右擺,不應該過度向前邁步或者擺臂幅度太大,膝蓋的正面能承受最多壓力,搖擺太多會改變重心的位置,導致膝蓋承受更多的沖擊力。

          控制跑量

          關于跑量的遞增量有不同說法,比如每周不超過10%,或是5%。但是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極大,而且跑量基數也不同,單純用百分比來控制只是一個統計學上的結果,并不非常合理。因此每次跑步時的感受非常重要。這種感覺就是肌肉和身體的疲倦程度。

          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在跑量遞增的賽前時期,先要感知一下跑與上周同樣的跑量是否更輕松,如果是的話,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點感到無法控制跑姿時都應該停下來。如果并不感覺比上周更輕松,則不要選擇增加跑量。在連續增加跑量或是高強度訓練進行3-4周后,要設計1周的間隔周,將跑量減至最高峰的70%左右,進行充分的恢復和休息。之后再繼續增加跑量和訓練強度。

          而對于新手來說,雙周增加一次跑量更為合理。相當于一周提高,一周鞏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關注身體,跑到覺得落地變重,或是膝部感覺有壓力時馬上停下來。

          減少速度訓練

          同等跑量的情況下,更高的速度意味著更大的沖擊力,對膝蓋傷害的可能更大。同時更高的速度,跑姿就會變形,為了拉大步伐,提高速度。不自覺的腿部在落地時沒有任何彎曲,喪失了通過關節彎曲時的肌肉緩沖能力,而將沖擊力直接傳給了膝蓋。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個月,跑量很少的情況下受傷的原因。跑量雖然只有每天2,3km。但是急速盡自己的全力猛跑,在肌肉保護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就用巨大的沖擊力將膝蓋弄傷了。 對于長跑和耐力跑來說,即使一個有經驗的跑者,速度訓練量一般也不會超過總訓練量的10%。而且每周一般只有一次的間歇速度訓練。而初跑者根本不用安排速度訓練。甚至可以開玩笑的認為在馬拉松成績3小時30以外的跑者都無需進行速度訓練。只要合理的累積訓練量,安排好休息成績就會穩步提高。

          這些因素相互影響,不能說某一個是決定性因素。肌肉的保護性與對膝蓋的沖擊性處于一個相互抵消的狀態。提升跑量和速度必須謹慎,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身體可以承受的前提才加量。隨著水平的提高,訓練里程越來越多,也跑的越來越快。必須要改善跑步姿勢和加強腿部的肌肉能力。

          另外還有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

          赤足跑鞋還是保護跑鞋。赤足跑鞋本身不能保護膝蓋,也不能加強肌肉。但是正是由于沒有任何保護機制,因此對身體本身的刺激更為強烈,能夠在同等訓練量或是同等速度情況下給肌肉更多刺激,讓肌肉更快速的變強。但是前提依然是要超過沖擊力,一旦沖擊力過強還是會有損傷。赤足跑鞋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的跑姿,讓人更多的利用前掌,這是比較符合對膝蓋沖擊力小的跑姿。但正確跑姿不止只有前掌著地這一個點,因此穿赤足跑鞋不能直接徹底糾正跑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