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劉過詞作鑒賞
●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
劉過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
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
憶故將軍,淚如傾。
說當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偽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鑒臨,一片心。
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
袞珮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劉過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劉過在寧宗嘉泰四年(1024)四游漢沔(今武漢)時所作。這首憑吊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詞,熱烈贊揚了岳飛為南宋王朝的中興所作的奉功偉績和他“精忠報國”的愛國品質,表達了對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強烈鞭達;詞人不光為英雄一哭,更是為了寄希望于當時的寧宗皇帝,激勵和鼓舞長期受到壓抑的主戰派將領抗敵御侮的決心,實現社稷一統的宿愿。
“岳鄂王”即岳飛,他二十歲投軍衛國英勇抗金,立過赫赫戰功。高宗時為秦檜所害。孝宗時昭雪,為其建廟于鄂(今武昌)。寧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
開篇兩句,作者避直就曲,以問代贊,顯得語氣肯定,氣勢雄邁。意謂:高宗中興時代,只有岳飛堪當諸將之杰,萬人之英。以下四句寫緬懷之思!吧聿菝,人雖死”,是說岳飛出身寒微,英雄已長逝難追!半m”字關涉兩句,并預示了下面語意的轉折。
岳飛雖為草莽之臣,離開人間已六十多年,但“氣填膺,尚如生”,英雄已死而英靈不滅,忠憤之氣依然填膺,凜凜風神猶如生前。接著寫英雄的一生經歷。
“年少起河朔”,指岳飛年青時就在中原黃河以北從軍抗金,為國驅馳!肮瓋墒,指其當時膂力過人,能開兩石之弓如西楚霸王之“力拔山兮氣蓋世!睉{著這忠義肝膽,一身神力,他手提三尺寶劍(“劍三尺”),縱橫疆場,戰無不勝,功無不克,為國家立下赫赫功績:“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這三句為了押韻,順序有所顛倒。實際上,紹興四年(1134),岳飛收復了襄陽府等六處州郡,第二年就鎮壓了聚集在洞庭湖的楊么農民起義軍。此后四年,才先后收復虢州(今河南靈寶)、洛京(今河南洛陽)、東虢(今河南滎陽)一帶大片失地的。岳飛乘勝進軍朱仙鎮,大敗金軍主力,離汴京(今開封)只有四十五里,故說“北望帝京”。岳飛正要“直搗黃龍府(金人老巢),與諸君痛飲”之際,可朝廷卻令岳飛班師回朝,不僅使英雄“十年之力,廢于一旦”,而且在風波亭慘遭殺身之禍!敖仆谩眱删浔闶菍τ⑿蹓阎疚闯晟硐人赖臒o限痛惜,更是對權奸加害無辜忠臣良將的強烈控訴。古人曾以“狡兔死,良犬烹”比喻國君的寡恩少情,然而現在“狡兔依然在”,就“良犬先烹”,豈不更加可憤可恨!“過舊時營壘”四句,寫人民對岳飛的懷念!斑^”,指詞人自身的過訪:“舊時營壘”,指岳飛當年駐扎過的地方!扒G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是講荊鄂地區存活下來的百姓,每當憶及岳將軍的忠心為國和無辜冤死,無不淚流如注。
下闋承“良犬先烹”而來。過片兩句,像是正對著英雄的塑像傾訴,撫慰他那悲痛的心靈:說起當年將軍功業毀棄、蒙受奇冤之事,我知道您一定怨恨到了極點。緊接著兩句“偽耶真”的反詰,有力地駁斥了秦檜陷害岳飛所謂“不奉詔”的莫須有的罪名!俺加凶铩彼木,是對高宗的微辭:臣子是謀反有罪,還是一片丹心為國,只要您陛下圣明,是完全可以洞察明辨的。言外之意:由于您陛下“不圣”,未能辨明真偽,而釀成了這千古冤案。其實,宋高宗之所以要殺掉岳飛,一是怕岳飛打敗金以后,迎回在“靖康恥”中被金人擄去的徽、欽二帝,因為一國不能有二主;二是怕岳飛勢力強大后無法控制,造成武漢專權的局面。所以在迫害岳飛的過程中,高宗是主使,但臣子不能對皇帝直斥,所以用隱微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劉過詞作鑒賞】相關文章:
《六州歌頭》劉辰翁詞作鑒賞07-31
《西江月》劉過詞作鑒賞09-04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古詞鑒賞06-07
岳王廟作文11-20
《柳梢青·送盧梅坡》劉過詞作鑒賞07-17
參觀岳王廟作文11-18
游岳王廟作文05-30
游岳王廟作文09-01
《山花子》劉辰翁詞作鑒賞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