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塊特別的石頭學案 (S版四年級上冊)

      發(fā)布時間:2017-1-1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課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zhí)著求索的可貴品質(zhì)。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nèi)容有順序地寫具體的。

      3.幫助學生學會認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理解文中的生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nèi)容有順序地寫具體的。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生字,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同桌互相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3.分節(jié)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三、質(zhì)疑解難

      1.結(jié)合資料袋中的內(nèi)容介紹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學生針對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疑。

      (1)對預習認真,能主動、正確解疑的同學給予表揚。

      (2)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jīng)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zhì)較多或全部為石質(zhì)的隕星。

      第四紀:地質(zhì)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qū)廣泛地發(fā)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3)完整地齊讀課文。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李四光小時候?qū)亦l(xiāng)的一塊巨石產(chǎn)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

      四、讀一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從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寫在空花籃上。

      五、作業(yè)  朗讀課文,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zhì)疑:

      老師板書,學生口頭填空:一(塊)石頭,一塊(特別的)石頭。

      “特別”是什么意思?

      二、學文探究:

      1.這塊石頭特別在哪里?讀課文有關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說說它的特別之處。)

      2.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產(chǎn)生了疑問:“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呢?”反復讀句子,練習讀出語氣。

      3.李四光為了解開這個問題,都問了誰?結(jié)果怎樣?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4.學生匯報:

      (1)“石頭從哪里來的?本來就有的唄!”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滿意。

      看插圖。練習讀出語氣:小朋友們認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陳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進一步思考,仍不滿意。

      5.“真是打破沙鍋問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開這個謎題。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讀讀這些詞句,想想你有什么體會?

       (看插圖,李四光回家鄉(xiāng)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三、總結(jié)升華:

      1.孤零零的巨石聯(lián)系著千萬年前地質(zhì)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fā)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蘊含著巨大價值。所以李四光成為我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

      2.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李四光取得這個成果靠的是什么?

      四、課外拓展:

      1.許多在科學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從小就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探索,最后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回去找找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學們也懷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22 地圖上的發(fā)現(xiàn)

      教學要求:

      1.指導默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nèi)容和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zhí)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2.引導學生認識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重點:指導默讀課文,發(fā)現(xiàn)大陸漂移的過程,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zhí)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難點:

      大體了解課文內(nèi)容和文章的敘述順序。理解有關地理知識。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同桌互相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3.分節(jié)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二、質(zhì)疑解難

      1.結(jié)合資料袋中的內(nèi)容介紹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納。

      2.借助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

      3、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

      (2).觀察生字字形,指導寫字:“適”“存”的結(jié)構(gòu)、筆順;“置”下面是三橫;“崖”下面是兩個“土”。

      3、理解詞語。

      4、學生針對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疑。

      5.學生完整齊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

       (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fā)現(xiàn)提出“大陸漂移說”的事。)

      三、觀看世界地圖,了解地理概況。大洲、大洋的名稱、位置。

      四、讀一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從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寫在空花籃上。

      五、朗讀課文,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地圖,觀察地圖上的南美洲的東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板書:地圖上的發(fā)現(xiàn)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瀏覽全文,回憶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三、學生質(zhì)疑,師生梳理問題。

      1.魏格納是怎樣提出“大陸漂移說”的?

      2.科學家怎樣證明這一假說的?

      四、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學習理解課文。

      1.自讀1、2自然段。思考:魏格納是怎樣提出“大陸漂移說”的?

      “經(jīng)過仔細觀察,他進一步發(fā)現(xiàn),世界各大洲的邊緣,雖然像鋸齒一樣參差不齊,卻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參差不齊?

      2.可是,這只是一個“假說”。“假說”是什么意思?

      3.科學家怎樣證明這一假說的?默讀4-7自然段。

      (1)南極洲找到的煤塊上有植物生長的痕跡和大量的動植物化石。這說明2億年前的南極洲不是現(xiàn)在的冰雪覆蓋,而是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4、讀句子,體會“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過程。

      5.指名讀第七自然段。多媒體課件演示“大陸漂移說”

      6.齊讀最后一段。

      人們沒有忘記魏格納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再讀最后一句,你能說說原因嗎?

      五、總結(jié)全文:魏格納的重大發(fā)現(xiàn)靠的是什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zhí)著精神。)

      六、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課后繼續(xù)搜集“大陸漂移說”的有關資料。

      23 新型玻璃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迅速發(fā)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為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2.了解課文中所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誰見過玻璃?你能說說玻璃有什么作用嗎?

      教師板書:“新型”  “新型”是什么意思?“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二)教師范讀課文。

      1.學生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用筆畫下來。

      (1)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2)夾絲玻璃;(3)變色玻璃;(4)吸熱玻璃;(5)吸音玻璃。

      2.這幾種新型玻璃,課文是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中介紹的?

      3.第6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三)指導分段。

      (四)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

      (五)作業(yè)。

      1.寫生字、詞。

      2.練習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迅速發(fā)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通過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二)講讀課文。

      1.認識“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的特點、作用。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特點:玻璃中夾一層金屬絲網(wǎng)。絲網(wǎng)接電源,跟自動報警器相連。  作用:防盜。

      (2)在學生理解了“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繼續(xù)讓學生思考:“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有什么用途?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自由讀)

      (“博物館可以采用,銀行可以采用,珠寶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圖紙、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思考:這句話中用了幾個“可以”說明了什么?

      (這句話用了3個“可以”一個“也可以”,說明“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用途很廣泛。)

      (6)引導學生看課文開頭。指名讀課文前三句。這三句講的什么?

      (警察破獲一起企圖劃破玻璃盜竊展品的案件,而報警的卻是玻璃。)

      (7)思考: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好處:

      ①引人讀興。

      ②為后文寫“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的作用和用途埋下了伏筆。

      2.總結(jié)學習方法。

      教師和學生一起回憶第一段的學習方法:①讀課文;②想問題;③劃句子;④談理解;⑤看開頭;⑥朗讀課文。

      3.按照總結(jié)出的學習方法4人一小組學習第二、――五段。

      4.小組匯報后,教師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三)總結(jié)全文

       

      24 ﹡人類的“老師”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fā),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yǎng)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fā),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yǎng)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分小組朗讀課文在小組內(nèi)評議,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讀幾遍。

      3、同學們剛才讀得真熱鬧,誰愿意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指名分節(jié)朗讀)

      4、課文讀到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誰愿意來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種種生物(板書)

      齊讀最后一句(你是從文中的哪句話了解的?)

      三、精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交流討論

      2.集體交流

      讀懂并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三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1)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xiàn)象得到啟示,發(fā)明了潛水艇。

      (2)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fā)明了飛機。

      (3)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師根據(jù)“薄殼結(jié)構(gòu)”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6)人們模仿貝殼制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四、奇思妙想1 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啟發(fā)?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

      2 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語文百花園六

      教學目標:

      能夠用詞語接龍的方法積累詞語;運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方法,自己獨立閱讀短文回答問題;了解種筆的發(fā)明及的演變過程,能夠按要求根據(jù)自己收集的資料把“筆的演變”介紹清楚。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圖片:看,這是語文百花園。讓我們開始語海暢游吧!

      1、詞語接龍:

      (1)自己讀例子:藕斷絲連--連綿不絕--絕處逢生……

      輕易而舉--舉一反三--三長兩短……

      微不足道--道聽途說--說三道四……

      (2)小組內(nèi)練習:1、2小組3、4小組5、6小組分別進行一組練習。

      2、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1)自己讀例子:小船遠去了。

      (輕快的)小船(漸漸地)遠去了。

      對比讀這兩句話,看看第二句話補充了哪些內(nèi)容?(什么樣的小船?怎樣地遠去了?)

      (2)自己先獨立做練習并寫到書上,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

      二、積少成多:

      (1)出示:讀讀背背的詞語和名言警句。

      (2)自己讀一讀這些詞語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書)

      (3)師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導背誦:自己讀背--同桌互背--教師抽查。

      三、閱讀平臺

      (1)指名讀短文,全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人們從鼴鼠打洞得到啟示,建造了地下鐵道,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2)默讀短文,想一想人們從鼴鼠打洞得到什么啟發(fā),建造了地下鐵道?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方便?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你還能說出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哪些許多方便嗎?

      (4)讀了這篇短文你還有哪些收獲?(如:我們?nèi)祟愅梢詮钠渌锬抢铽@得啟示。)

      四、作業(yè)  抄寫成語、名言警句

         

      [一塊特別的石頭學案 (S版四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s版搭石課件

      2.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3.語文s版開天辟地教案

      4.語文S版窮人課件

      5.語文s版搭石課件

      6.語文S版《神鳥》教學課件

      7.語文s版下冊教學計劃

      8.s版程門立雪教學課件

      9.語文s版珍珠鳥課件

      10.s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伊久线香蕉观新综合在线动漫 | 伊人狼人久久青青草原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 日本性爱视频网址 | 亚洲AV日韩AV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