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橋》設計思路及框架
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講述了一群蠟筆娃娃由開始的爭吵到聽從建議合作畫畫,感受到集體的力量之后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基于同組老師們所談到的童話故事的特點及對文本的解讀,基于本課的特點、本課的學習目標及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我個人覺得這篇課文可以由兩個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1、認讀生字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聯系生活,品讀感悟。通過學習課文1~5自然段,知道“爭吵”的含義,明白蠟筆娃娃們是因為都認為自己的本領最大而爭吵。為什么把這部分安排在第一課時呢?我是這樣考慮的:首先這篇童話故事內涵深刻,情節富于變化,篇幅相對而言比較長,內容較多。如果放在一個課時,加上生字的教學,怕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其次這一部分正好刻畫了蠟筆娃娃們驕傲自大的形象。他們思想的轉變是從第六自然段聽了紫娃娃的勸告建議后,通過合作畫畫,才從中領悟到集體的力量,做人要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3、學習部分生字“娃”、“膚”、“吵”、“忠”。
第二課時:(接下來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框架。)
(一)激發興趣,復習導入,創設情境。
課堂開始,要從蠟筆娃娃的情景中導入。我們可以用童話般的語言的話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次課我們認識了一群可愛的蠟筆娃娃,想和他們交朋友嗎?”然后出示課文中的詞語,如“爭吵、搶著、傲慢、忠厚”開火讀、齊讀。通過讀這些表現蠟筆娃娃的行為及特點詞語將蠟筆娃娃們不同的形象初步描繪在孩子們的腦中。通過讀一讀或演一演課文1~5自然段,再現蠟筆娃娃們爭吵的情境,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們引入到一群蠟筆娃娃們都認為自己的本領大而爭論不休的情境,此時孩子們的眼前便會浮現出了紅娃娃的自高自大,黃娃娃的迫不及待、藍娃娃的傲慢形象。創設情境的同時也為下面的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做了鋪墊。
(二)聯系生活實際,讀中感悟第六自然段,體會紫娃娃的忠厚。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要起到橋梁的作用。
在學生充分閱讀本段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的對話情節:“聽了他們的爭吵,紫娃娃說了什么?”“從紫娃娃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你覺得紫娃娃是一個怎樣的娃娃?”
爭吵可不是什么新鮮事兒,班級里每天都有發生著。通過與紫娃娃的對話,喚起學生的內心感受,讓學生思想的火花與文本發生碰撞,從而知道做一個文明人不應該與他人發生爭吵;在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要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的內心建立起一定的生活常識。
(三)圖文結合,讀中感悟,深化體驗,體會合作的意義。學習第八至十三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是我們本課的重點,不僅文字美、顏色美、景物美、整幅畫更美。那如何讓這些美景在孩子們的腦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為蠟筆娃娃們共同的畫作而驚嘆不已呢?
遵循低年段閱讀特點,我個人認為可以采用由詞到句,由句到段,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在整個過程如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語言美、畫美、認識到集體的力量是很大的?
在一段優美的語言文字表達中,精彩點往往就在部分重點詞上表現出來。抓住重點詞有的放矢的引導讀、悟,可摒棄繁瑣的分析。
在教學這部分時,為了使學生感受到畫面的美麗,可以從描寫景物的詞開始。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勾勾畫畫好方法。”在學生初次讀完第八自然段后,讓學生自己動筆畫出文中的景物及描寫景物顏色的詞組。再把所有的詞組合起來讀一讀,對這些景物及顏色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知道在這幅畫中有:藍藍的天、紅太陽、青山、白色的飄帶、花紅柳綠、一望無際的麥田、金色的麥浪。
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性、具體性,認識事物從感知開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利用直觀教學手段,來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利用課件直觀美麗的畫面,用富有童趣的語言,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蠟筆娃娃的畫中。按以下三步來完成本段的教學。1、通過整體感知第八自然段后,圖文結合依次出現蠟筆娃娃們畫的景物,“藍藍的天、紅太陽、青山”,“白色的飄帶、花紅柳綠”,“一望無際的麥田、金色的麥浪”,通過指名讀、評價讀、比賽讀等方式充分讀,讀出事物的美。2、在感受到單個的景物美之后,再把蠟筆娃娃們畫的景物物結合起來。出示句子“藍藍的天上掛著紅太陽,陽光下的青山格外美麗;小溪象白色的飄帶,溪邊花紅柳綠;山下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麥田里翻滾著金色的麥浪。”引導學生圖文結合,反復朗讀,讓學生與蠟筆娃娃們產生共鳴,由衷的發出贊嘆:“啊,真是美極了!”3、孤立的景物連起來,慢慢地形成畫面,逐步的深入學生心中。再讓學生展開討論:“如果只有一個蠟筆娃娃,他能畫出這么美麗的圖畫嗎?” 通過對比,體驗到“集體的力量竟有這么大!”
蠟筆娃娃們領悟到合作的意義,集體的力量大之后,共同畫下了一道彩虹。教學到十二自然段時,我個人認為還得抓住這個點,通過提問“這道美麗的彩虹是誰呢?”通過討論,再次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生活中要做一個學會欣賞他人的人,會與人合作的人。
在整個過程當中,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
(四)自主識記生字,指導書寫生字。“厚、麥、支、架”
[《友誼橋》教學設計 (鄂教版二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友誼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