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教學充滿生活氣息
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
1、訪一訪,認知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的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書籍,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成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一些老紅軍,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環境的惡劣,深刻理解彭德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
2、演一演,再現生活。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而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帶著三個孩子專程前來中國看望聶將軍的情景。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對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學一學,體驗生活。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陽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談心。如果僅限于玩味語言文字,可能學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給學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學生回家后在課文描繪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這段文字的感悟定會像品茶那樣,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無窮。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作 者:孫慶龍
審稿人:李傳家
[讓語文教學充滿生活氣息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2.音樂教師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教師數學隨筆
5.教師工作隨筆
8.美術教師隨筆
9.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隨筆
10.語文教學隨筆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