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宏
教學要求: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 通過典型的事例,了解到詹天佑是怎樣的一個人。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練筆:以"他是一個……的人"為中心句寫一個片斷。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
2、 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杰出工程師詹天佑的典型事跡。
2、 通過典型事例,了解到詹天佑是怎樣的一個人。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課文是以什么來命題的?我們還學過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題的課文?這些課文有什么特點?根據經驗你猜想一下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促進新舊知識聯系,滲透命題方法,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2、指讀課文,結合正音,檢查字詞情況。交流自學情況,把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講給同位聽。
3、交流課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關資料。
(溝通課內外聯系,豐富知識積累,幫助理解人物及課文內容)
二、 簡介人物,多媒體出示詹天佑畫像。
三、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作者是通過哪些典型事例來表現他是杰出的工程師的?在這些事例中,同學們最想先學的是哪一部分呢?
四、 精講訓練:(根據學生選學部分安排教學順序)
(一) 導學第6自然段
1、 學生自由朗讀第6自然段。
2、 質疑問難。
3、 整理歸類。
(二) 組織自學
1、 出示提綱
① 設計線路時,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難?
② 詹天佑根據山勢設計了怎樣的線路?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
③ 火車是怎樣爬坡的?
④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的什么品質?
2、 生獨立思考,師巡視輔導。
(三) 引導討論,合作交流。
1、 小組討論。
2、 小組選代表學生在全班交流并評議學習結果。
(四) 、小結學習方法(相機出示課件,直觀地展示火車上山的方法,解決學生的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的難點。)
(五) 運用學法,自學第五自然段。
1、 生質疑問難,師整理提出自學提綱。
① 在開鑿隧道時,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難?
② 什么叫兩端開鑿法和中部鑿井法?畫出簡圖。并想想為什么要用這兩種不同的開鑿方法?
③ 從這件事中你可以看出詹天佑的什么品質?
2、 生自學,師巡視輔導。
3、 選學生代表當老師,檢查交流自學效果。 (教師相機出示靜態的開鑿示意圖,鞏固教學重點。)
(六) 導學第四自然段:
1、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找畫重點句子。
勘測線路中,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難? 他是怎么說的? 他是怎么做的? 他是怎么想的?用"___ "畫出來。
局部研讀:
那么詹天佑在鐵路修筑的過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難呢?(請學生從書上找相應句子回答,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貝多芬的《命運》,老師低沉緩慢地讀屏幕上的文字):
因為袁世凱奪取了清朝的政權,當了臨時皇帝,形勢急轉直下:資金短缺,鐵路修筑被迫中斷;
帝國主義乘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
鐵路要經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眾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于讓鐵路從墓墻外通過。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鐵路的好友,有的墜落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
2. 看完了這幾段讓人動容的文字,再來讀讀這句話,你一定有別樣的觸動。自讀詹天佑心里想的話。
3. 音樂聲中反復讀這句話:
師:因為資金短缺,鐵路修筑暫時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這是中國人……”
師:帝國主義者一直不放棄奪取鐵路修筑權的野心,暗中阻撓,這時,詹天佑想:
生:“這是中國人……”
師:面對皇親國戚橫加干涉,無理取鬧,詹天佑想:
生(齊):“這是……”
師:親友離開,女婿遭綁架,女兒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生(齊):“這是……”
4.同學們,詹天佑不但自己經常這樣想的,他也經常這樣勉勵他身旁的工作人員:(指名學生讀:遇到困難,他總是勉勵工程人員:“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五、創意表達,拓展思維。
1、教師激情引發: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2)、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消息后,會有怎樣的表現?
2、為了紀念那段難忘的歷史,河北省政府在張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銅像。(出示大屏幕--詹天佑銅像揭幕儀式的照片。)銅像高兩米,重一點五噸。詹天佑神情堅毅、目光堅定,眺望著遠方。當時,有1300多位群眾參加了揭幕儀式,大家想象一下,會有哪些人參加這樣的揭幕儀式? 盡管,我們沒有能親眼目睹這感人的一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想象,彌補我們的遺憾。孩子們,假如這一天,你親眼目睹了銅像揭幕,我想,你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話兒對詹天佑說。(音樂漸起《沉思曲》)
3、學生在音樂聲中進行說話訓練。
4、聽著大家的發言,老師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腦子里,出現得最多的畫面,是電影《詹天佑》中的一個片斷。1919年,詹天佑拖著重病之軀,登上長城,深情地說(師朗誦):“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深入挖掘文章內容,創設新的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意與激情的表現里,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
六、布置作業。"以他是……的人"為總起句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17、詹天佑
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經常勉勵始終堅持 (學生畫示意圖) (教師畫示意圖)
詹天佑》教學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執教了這篇課文之后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于“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边@句話,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二、對于教學難點的處理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教師采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與偉大。
三、創設情境的這個環節,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教師語言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銅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六、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盡管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為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內容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那部分內容”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簽式的詞語。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是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的一條捷徑。
作者郵箱: hong147188@sina.com
[詹天佑(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詹天佑的課件
2.《詹天佑》課件
3.詹天佑課件設計
4.詹天佑教學課件
5.17課詹天佑課件
7.人教版詹天佑課件
10.詹天佑課件完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