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孩子的眼睛

      發布時間:2017-1-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語文,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精華,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廣闊的視野構成了該學科獨特的人文氣息與強烈的吸引力,但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并不這么想,語文在他們的眼睛里是什么樣的?語文教學正在不斷進行改革,但是以前改革的目的更多的是對學科體系自我的完善,以往的教學對人的關注是比較疏忽的,缺乏對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學習感受、學習過程、接受知識的年齡心理特征、學習情感的關注。是學體本位的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按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而不是按照學習者的需求。我們的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是從成人的角度、從教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制定方案,我們是否可以聽聽孩子的聲音,從孩子的眼睛看看我們的語文教學。丁丁手記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的隨筆,窺一斑以見全豹,從孩子的點滴感受中搜尋孩子的需求。 

      丁丁手記(之一) 

      語文課像魔鏡 

      每個學期初,我領到新課本的時候,都很高興。特別是語文課本,我恨不能一口氣把那些課文都看一遍,它們有的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有的帶我去了一個美麗的地方,讀課文很有意思。這個學期我正好上第九冊,第九冊里有好幾篇有意思的課文,我讀了好幾遍,《盧溝橋的獅子》我就讀了好幾遍,看著書上的插圖,我一遍又一遍想像那些大的、小的、長吼的、低頭的、玩耍的獅子,我想起在動物園看見的猴子,他們也是各種各樣,不過他們是活生生的動物,而這些獅子卻是石刻的。我要是能親眼看看、摸摸該有多好。《可愛的草塘》更是令人神往,翠綠的草地,那么好玩兒的捉魚、打野雞、打野狍子的游戲。我真的想去那個地方玩,春天、夏天、冬天都去一次。還有好多課文我也喜歡。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些有意思的課文,一到老師講解的時候就特別沒勁,每一課都是一些詞語、分段,回答課后的問題,抄寫課文。《盧溝橋的獅子》第二段我抄了不下五遍,第一遍我還能想到獅子們的模樣;第二遍我就只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字和詞;第三遍我討厭寫《盧溝橋的獅子》的人,干嘛要寫這么多的獅子,害得我抄寫這么多字;第四遍我真想把那些獅子都摳掉,省得我看見它們就生氣。我還得抄第五遍,我都快煩死了。《可愛的草塘》再也不可愛了,原來它也不過是一堆詞語、一堆問題。為什么語文課像魔鏡,再有意思的東西被它一照,就剩下可惡的、干巴巴的骨頭,獅子沒了、草塘不可愛了。我想不通。 

      我討厭語文課,我不想讓它破壞我讀書的快樂,誰有一個好辦法,能告訴我嗎? 

        

      丁丁手記(之二)      

      老師:今天我不想寫作文 

        

      今天學校開運動會,一年也就這一次。天氣這么好,不冷也不熱,前幾天天一直是陰沉沉的,好像老師生氣時的臉,今天卻突然放晴了,露出了笑臉,藍藍的天沒有一絲的云。老師,你為什么不也露出笑臉。 

      昨天放學的時候,你就布置我們要寫現場作文,今天更陰著臉(我的感覺)要我們中午寫一篇作文,同學們一片唉、唉聲,你沒聽到嗎? 

      如果沒有作文,運動會的這天該是多么快樂,不用坐在教室上課,自由自在地跑一跑、跳一跳,給同學們加加油,和別的班拼一拼。可惜呀,作文把這些都變的沒味道了,想起作文,所有的玩兒的都被罩在作文的小筐里,不再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老師,我不寫作文行嗎?讓我們好好玩兒一下,等運動會開完了,我們再寫。有意思的事情,過后也會記得,沒興趣的東西,現場寫也沒勁。老師,我還想問你,你沒布置的作業我想做可以嗎?你布置的作業,我覺得沒必要做,我可以不做嗎?比如今天的作文,比如每天抄寫的課文? 

      老師,給我們一點信任行嗎? 

      丁丁手記(之三) 

      兩篇周記的命運 

      我們每周都要寫周記,老師要求記錄一周發生的一件事。下面是我的一篇周記。 

      《勞動可恥嗎?》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都教育我勞動最光榮,因為我們吃的穿的都是別人的勞動成果。上了學,老師也教導我們,勞動最光榮,因此勞動在我的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但是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對勞動發生了懷疑,勞動可恥嗎? 

      今天早上我上學遲了一會兒,被老師“罰掃”,我頂著同學們譏笑的目光掃地,掃地是一種勞動,掃地成了懲罰我的手段,讓我在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來。“罰掃”也讓本該值日的同學失去了勞動的機會,他們還很高興。勞動可恥嗎?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想。 

      老師言傳“勞動最光榮”,身教的時候卻讓我感到勞動是可恥的,我覺得老師在“罰掃”的同時,褻瀆了勞動,勞動是光榮的,勞動不應該是懲罰人的手段。 

      星期一,我把周記交給老師,老師卻黑著臉讓我把它撕了,重寫。我真的很傷心,但我是個小孩。我只能重寫。下面是我重寫的周記: 

      《不抓老鼠的貓》 

      一只叫咪咪的小貓為了練習抓住老鼠,整天練習跑、跳、撲、逮。練得四條腿發軟,身子挺累的。一天咪咪在動物廣場聽到一則香料誘鼠的報道,高興得心花怒放。 

      咪咪到處收集香料,那香味可好聞了,只要撒一點,就可以飄得滿街滿院。老鼠們聞到誘惑力極強的香味兒,情不自禁地走出洞,都被咪咪吃掉了。 

      從此以后,咪咪一肚子餓,就撒一點香料,老鼠們傻乎乎地跟著香味走,結果就給咪咪逮住了。 

      可最近一連三天,都不見老鼠的影子。原來鼠王下了命令:不準兒孫們出去。 

      咪咪五六天沒有吃東西,餓暈了。 

      當主人救醒它時,咪咪才知道自己不該丟掉老祖宗的捕鼠法。 

      老師給我的這篇周記打“優”。 

      第一篇我很用心寫,是我的感受和看法。第二篇我是為了老師的檢查,所以寫一些想象的東西,這樣比較安全,不會被老師罰。這周我該寫什么? 

      丁丁手記(之四) 

      復習的煩惱 

      每個學期期末都要復習,體育、音樂、美術等科目都讓位了,整天就上語文、數學、英語,真煩人。語文復習尤其煩,我們每天都要做各種各樣的復習卷,看拼音寫詞語(整整一大張,足足有200個詞語);生字組詞(幾乎全冊的生字都要組詞);寫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詞語造句;給詞語排順序;閱讀短文,寫出段義;給短文加標點;每天抄寫課文;抄寫已經做過的練習冊的題。上課時做題,回家后做題。 

      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的就是這一堆煩瑣的詞語、句子排列的各種各樣的試題,我搞不懂,是不是會做這些題,語文就好,做錯了,就沒學好。我從上二年級開始就給學過的詞語找近義詞、反義詞,現在五年級了,還在給詞語找近義詞、反義詞,有些詞語是很難找的,比如“擺弄”的反義詞,“清清楚楚”的近義詞等等。我不知道為什么要給詞語找近、反義詞,難道讀文章的時候看到“感激”要想到“感謝”,但如果你把句子中的詞語換成近義詞,常常會感覺用詞不當。寫文章的時候要想到一個詞的反義?我不知道,老師只是讓我們找出來,好像學語文就要這樣,有沒有用并不重要。 

      語文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用了很多時間,就是為了這些詞語、句子、段義加起來就是語文?語文也太沒意思了,難怪好多同學不喜歡。 

        

      孩子的眼睛里,語文、語文課并不可愛、可親、可近;人文性如此強的學科變的如此枯燥、乏味,是我們教育的失敗。當然,一個孩子的感受不足以說明問題,筆者曾在一所小學作了一個簡單的抽樣調查,四、五年級各選一個班,隨機各抽取10人,其中不喜歡語文的13人占65%,原因有“沒意思”、“老抄詞語、課文,很煩”、“教材老套,不感興趣”、“不喜歡語文老師”、“不想寫作文,沒東西可寫”……;3人不太喜歡,除上述原因外,還有“覺得學了沒用”;4人較喜歡,原因有“喜歡語文老師”、“有的課文很有意思,比如《雪猴》”、“讀課文可以增長知識”、“喜歡回答問題時,被老師表揚”……。應該說抽樣的結果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語文學科不太吸引人在意料之中,但不喜歡語文人數之眾出乎意料;語文學科的教材、教學需改進的地方很多在意料之中,但孩子們不喜歡語文的原因,語文之外的因素之多出乎意料。總而言之,孩子們眼中的語文缺乏生機、靈性、激情,學生缺少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缺少自己品味、判斷、智力增進帶來的快感。在學語文的過程中,孩子們經常面帶難色地“吞咽”未加“咀嚼”的知識。通過孩子的眼睛,我們體會孩子的渴求: 

        

      讓小鳥自在飛翔、小獅子自由玩耍 

      閱讀以閱讀的目的和形式不同,分為理解性閱讀、積累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評價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等等。小學生的閱讀主要以積累與理解為主。不論成人與孩子在閱讀時,都會感受閱讀過程帶來的愉悅和樂趣,通過觀察語言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人們在閱讀時依托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文章內在的完整、靈動,其間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會給閱讀者美好的感受。 

      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的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常常以講讀的形式肢解原文,以幫助學生理解為借口,設置了許多瑣碎的教學環節,有人戲稱為“一本教材一支筆,先分段落后釋義,中心思想字、詞、句,學生不辨東和西”。在丁丁手記中我們也看到丁丁的煩惱,本來非常可愛的石獅子,在老師一次次簡單、重復的講解與作業要求下,變的面目可憎,我們的閱讀教學不僅沒有幫助孩子進一步體會、領略課文的語言美、內容美、意境美,反而損害了文章內在的靈動和學生在閱讀時的個人體驗。一篇完整的美文,在老師的講解下,演變成許多問題、一些生詞、語句、段落篇章,孩子們每人手上都有一本與教材配套的練習冊,在這本練習冊里,一篇課文就是從詞語到句子、分段訓練的習題,孩子們學完一課、一個單元都要做一些這樣的題來檢驗學習效果。似乎課文的作用就是為了抽象出這些習題(嗚呼,本末倒置)。孩子們學習的語文更多的是失去豐富情感、內涵,失卻語言憑借的抽象知識。過分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征,前幾年過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觀點是語文學科人文價值、人文底蘊流失的根本原因,我想也是學生對語文課厭倦的根本原因。 

      我曾帶一盤特級教師支玉恒教學《太陽》一課的錄像帶回家(《太陽》是四年級下學期第八冊的一篇科學小論文),當時正在上二年級的兒子看得津津有味,一口氣看完了兩節錄像課,之后還要求我把《太陽》一文找出來給他看。問他,“你為什么喜歡?”他說:“真有意思,他們上課真自由。”甚至嫉妒地說:“他們為什么有這樣的老師?”孩子們之所以喜歡支玉恒老師的課,有一點很重要,支老師的課堂給孩子愉悅感:獲得老師尊重的愉悅;積極思維之后獲得知識的愉悅;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獲得思想啟迪的愉悅。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獲得如沐春風的審美樂趣。兒子上四年級的時候,特別期待上《太陽》一課,等到上完了,卻大失所望,“真沒意思”是他全部的感受,而《太陽》也再不是他喜愛的課文。“語文是一只可愛的小鳥,可老師的手里卻拿著解剖刀”。 

       

      [孩子的眼睛]相關文章:

      1.認識眼睛的課件

      2.陪孩子的句子

      3.中班保護眼睛的活動教案

      4.永生的眼睛教學課件

      5.中班愛護眼睛教案

      6.永生的眼睛 教學課件

      7.眼睛和眼鏡課件

      8.形容男子眼睛的句子

      9.保護眼睛活動教案

      10.答案是眼睛的謎語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 | 五月天丁香小婷婷 | 久久精品男人资源 |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語文,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精華,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廣闊的視野構成了該學科獨特的人文氣息與強烈的吸引力,但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并不這么想,語文在他們的眼睛里是什么樣的?語文教學正在不斷進行改革,但是以前改革的目的更多的是對學科體系自我的完善,以往的教學對人的關注是比較疏忽的,缺乏對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學習感受、學習過程、接受知識的年齡心理特征、學習情感的關注。是學體本位的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按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而不是按照學習者的需求。我們的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是從成人的角度、從教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制定方案,我們是否可以聽聽孩子的聲音,從孩子的眼睛看看我們的語文教學。丁丁手記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的隨筆,窺一斑以見全豹,從孩子的點滴感受中搜尋孩子的需求。 

        丁丁手記(之一) 

        語文課像魔鏡 

        每個學期初,我領到新課本的時候,都很高興。特別是語文課本,我恨不能一口氣把那些課文都看一遍,它們有的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有的帶我去了一個美麗的地方,讀課文很有意思。這個學期我正好上第九冊,第九冊里有好幾篇有意思的課文,我讀了好幾遍,《盧溝橋的獅子》我就讀了好幾遍,看著書上的插圖,我一遍又一遍想像那些大的、小的、長吼的、低頭的、玩耍的獅子,我想起在動物園看見的猴子,他們也是各種各樣,不過他們是活生生的動物,而這些獅子卻是石刻的。我要是能親眼看看、摸摸該有多好。《可愛的草塘》更是令人神往,翠綠的草地,那么好玩兒的捉魚、打野雞、打野狍子的游戲。我真的想去那個地方玩,春天、夏天、冬天都去一次。還有好多課文我也喜歡。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些有意思的課文,一到老師講解的時候就特別沒勁,每一課都是一些詞語、分段,回答課后的問題,抄寫課文。《盧溝橋的獅子》第二段我抄了不下五遍,第一遍我還能想到獅子們的模樣;第二遍我就只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字和詞;第三遍我討厭寫《盧溝橋的獅子》的人,干嘛要寫這么多的獅子,害得我抄寫這么多字;第四遍我真想把那些獅子都摳掉,省得我看見它們就生氣。我還得抄第五遍,我都快煩死了。《可愛的草塘》再也不可愛了,原來它也不過是一堆詞語、一堆問題。為什么語文課像魔鏡,再有意思的東西被它一照,就剩下可惡的、干巴巴的骨頭,獅子沒了、草塘不可愛了。我想不通。 

        我討厭語文課,我不想讓它破壞我讀書的快樂,誰有一個好辦法,能告訴我嗎? 

          

        丁丁手記(之二)      

        老師:今天我不想寫作文 

          

        今天學校開運動會,一年也就這一次。天氣這么好,不冷也不熱,前幾天天一直是陰沉沉的,好像老師生氣時的臉,今天卻突然放晴了,露出了笑臉,藍藍的天沒有一絲的云。老師,你為什么不也露出笑臉。 

        昨天放學的時候,你就布置我們要寫現場作文,今天更陰著臉(我的感覺)要我們中午寫一篇作文,同學們一片唉、唉聲,你沒聽到嗎? 

        如果沒有作文,運動會的這天該是多么快樂,不用坐在教室上課,自由自在地跑一跑、跳一跳,給同學們加加油,和別的班拼一拼。可惜呀,作文把這些都變的沒味道了,想起作文,所有的玩兒的都被罩在作文的小筐里,不再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老師,我不寫作文行嗎?讓我們好好玩兒一下,等運動會開完了,我們再寫。有意思的事情,過后也會記得,沒興趣的東西,現場寫也沒勁。老師,我還想問你,你沒布置的作業我想做可以嗎?你布置的作業,我覺得沒必要做,我可以不做嗎?比如今天的作文,比如每天抄寫的課文? 

        老師,給我們一點信任行嗎? 

        丁丁手記(之三) 

        兩篇周記的命運 

        我們每周都要寫周記,老師要求記錄一周發生的一件事。下面是我的一篇周記。 

        《勞動可恥嗎?》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都教育我勞動最光榮,因為我們吃的穿的都是別人的勞動成果。上了學,老師也教導我們,勞動最光榮,因此勞動在我的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但是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對勞動發生了懷疑,勞動可恥嗎? 

        今天早上我上學遲了一會兒,被老師“罰掃”,我頂著同學們譏笑的目光掃地,掃地是一種勞動,掃地成了懲罰我的手段,讓我在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來。“罰掃”也讓本該值日的同學失去了勞動的機會,他們還很高興。勞動可恥嗎?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想。 

        老師言傳“勞動最光榮”,身教的時候卻讓我感到勞動是可恥的,我覺得老師在“罰掃”的同時,褻瀆了勞動,勞動是光榮的,勞動不應該是懲罰人的手段。 

        星期一,我把周記交給老師,老師卻黑著臉讓我把它撕了,重寫。我真的很傷心,但我是個小孩。我只能重寫。下面是我重寫的周記: 

        《不抓老鼠的貓》 

        一只叫咪咪的小貓為了練習抓住老鼠,整天練習跑、跳、撲、逮。練得四條腿發軟,身子挺累的。一天咪咪在動物廣場聽到一則香料誘鼠的報道,高興得心花怒放。 

        咪咪到處收集香料,那香味可好聞了,只要撒一點,就可以飄得滿街滿院。老鼠們聞到誘惑力極強的香味兒,情不自禁地走出洞,都被咪咪吃掉了。 

        從此以后,咪咪一肚子餓,就撒一點香料,老鼠們傻乎乎地跟著香味走,結果就給咪咪逮住了。 

        可最近一連三天,都不見老鼠的影子。原來鼠王下了命令:不準兒孫們出去。 

        咪咪五六天沒有吃東西,餓暈了。 

        當主人救醒它時,咪咪才知道自己不該丟掉老祖宗的捕鼠法。 

        老師給我的這篇周記打“優”。 

        第一篇我很用心寫,是我的感受和看法。第二篇我是為了老師的檢查,所以寫一些想象的東西,這樣比較安全,不會被老師罰。這周我該寫什么? 

        丁丁手記(之四) 

        復習的煩惱 

        每個學期期末都要復習,體育、音樂、美術等科目都讓位了,整天就上語文、數學、英語,真煩人。語文復習尤其煩,我們每天都要做各種各樣的復習卷,看拼音寫詞語(整整一大張,足足有200個詞語);生字組詞(幾乎全冊的生字都要組詞);寫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詞語造句;給詞語排順序;閱讀短文,寫出段義;給短文加標點;每天抄寫課文;抄寫已經做過的練習冊的題。上課時做題,回家后做題。 

        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的就是這一堆煩瑣的詞語、句子排列的各種各樣的試題,我搞不懂,是不是會做這些題,語文就好,做錯了,就沒學好。我從上二年級開始就給學過的詞語找近義詞、反義詞,現在五年級了,還在給詞語找近義詞、反義詞,有些詞語是很難找的,比如“擺弄”的反義詞,“清清楚楚”的近義詞等等。我不知道為什么要給詞語找近、反義詞,難道讀文章的時候看到“感激”要想到“感謝”,但如果你把句子中的詞語換成近義詞,常常會感覺用詞不當。寫文章的時候要想到一個詞的反義?我不知道,老師只是讓我們找出來,好像學語文就要這樣,有沒有用并不重要。 

        語文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用了很多時間,就是為了這些詞語、句子、段義加起來就是語文?語文也太沒意思了,難怪好多同學不喜歡。 

          

        孩子的眼睛里,語文、語文課并不可愛、可親、可近;人文性如此強的學科變的如此枯燥、乏味,是我們教育的失敗。當然,一個孩子的感受不足以說明問題,筆者曾在一所小學作了一個簡單的抽樣調查,四、五年級各選一個班,隨機各抽取10人,其中不喜歡語文的13人占65%,原因有“沒意思”、“老抄詞語、課文,很煩”、“教材老套,不感興趣”、“不喜歡語文老師”、“不想寫作文,沒東西可寫”……;3人不太喜歡,除上述原因外,還有“覺得學了沒用”;4人較喜歡,原因有“喜歡語文老師”、“有的課文很有意思,比如《雪猴》”、“讀課文可以增長知識”、“喜歡回答問題時,被老師表揚”……。應該說抽樣的結果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語文學科不太吸引人在意料之中,但不喜歡語文人數之眾出乎意料;語文學科的教材、教學需改進的地方很多在意料之中,但孩子們不喜歡語文的原因,語文之外的因素之多出乎意料。總而言之,孩子們眼中的語文缺乏生機、靈性、激情,學生缺少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缺少自己品味、判斷、智力增進帶來的快感。在學語文的過程中,孩子們經常面帶難色地“吞咽”未加“咀嚼”的知識。通過孩子的眼睛,我們體會孩子的渴求: 

          

        讓小鳥自在飛翔、小獅子自由玩耍 

        閱讀以閱讀的目的和形式不同,分為理解性閱讀、積累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評價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等等。小學生的閱讀主要以積累與理解為主。不論成人與孩子在閱讀時,都會感受閱讀過程帶來的愉悅和樂趣,通過觀察語言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人們在閱讀時依托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文章內在的完整、靈動,其間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會給閱讀者美好的感受。 

        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的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常常以講讀的形式肢解原文,以幫助學生理解為借口,設置了許多瑣碎的教學環節,有人戲稱為“一本教材一支筆,先分段落后釋義,中心思想字、詞、句,學生不辨東和西”。在丁丁手記中我們也看到丁丁的煩惱,本來非常可愛的石獅子,在老師一次次簡單、重復的講解與作業要求下,變的面目可憎,我們的閱讀教學不僅沒有幫助孩子進一步體會、領略課文的語言美、內容美、意境美,反而損害了文章內在的靈動和學生在閱讀時的個人體驗。一篇完整的美文,在老師的講解下,演變成許多問題、一些生詞、語句、段落篇章,孩子們每人手上都有一本與教材配套的練習冊,在這本練習冊里,一篇課文就是從詞語到句子、分段訓練的習題,孩子們學完一課、一個單元都要做一些這樣的題來檢驗學習效果。似乎課文的作用就是為了抽象出這些習題(嗚呼,本末倒置)。孩子們學習的語文更多的是失去豐富情感、內涵,失卻語言憑借的抽象知識。過分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征,前幾年過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觀點是語文學科人文價值、人文底蘊流失的根本原因,我想也是學生對語文課厭倦的根本原因。 

        我曾帶一盤特級教師支玉恒教學《太陽》一課的錄像帶回家(《太陽》是四年級下學期第八冊的一篇科學小論文),當時正在上二年級的兒子看得津津有味,一口氣看完了兩節錄像課,之后還要求我把《太陽》一文找出來給他看。問他,“你為什么喜歡?”他說:“真有意思,他們上課真自由。”甚至嫉妒地說:“他們為什么有這樣的老師?”孩子們之所以喜歡支玉恒老師的課,有一點很重要,支老師的課堂給孩子愉悅感:獲得老師尊重的愉悅;積極思維之后獲得知識的愉悅;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獲得思想啟迪的愉悅。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獲得如沐春風的審美樂趣。兒子上四年級的時候,特別期待上《太陽》一課,等到上完了,卻大失所望,“真沒意思”是他全部的感受,而《太陽》也再不是他喜愛的課文。“語文是一只可愛的小鳥,可老師的手里卻拿著解剖刀”。 

         

        [孩子的眼睛]相關文章:

        1.認識眼睛的課件

        2.陪孩子的句子

        3.中班保護眼睛的活動教案

        4.永生的眼睛教學課件

        5.中班愛護眼睛教案

        6.永生的眼睛 教學課件

        7.眼睛和眼鏡課件

        8.形容男子眼睛的句子

        9.保護眼睛活動教案

        10.答案是眼睛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