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01-07 09:56:12 總結 我要投稿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tǒng)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1

        1——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shù)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2——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元素正價由堿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1.原子結構:如:的質子數(shù)與質量數(shù),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A.周期序數(shù)=電子層數(shù)

        B.原子序數(shù)=質子數(shù)

        C.主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元素的正價數(shù)

        D.主族非金屬元素的負化合價數(shù)=8-主族序數(shù)

        E.周期表結構

        (2)元素周期律(重點)

        A.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難點)

        a.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氫的難易或與氫化合的難易及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b.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或酸性強弱

        c.單質的還原性或氧化性的強弱

        (注意:單質與相應離子的性質的變化規(guī)律相反)

        B.元素性質隨周期和族的變化規(guī)律

        a.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變弱

        b.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c.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d.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C.第三周期元素的變化規(guī)律和堿金屬族和鹵族元素的變化規(guī)律(包括物理、化學性質)

        D.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規(guī)律:

        a.原子與原子b.原子與其離子c.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

        (3)元素周期律的應用(重難點)

        A.“位,構,性”三者之間的關系

        a.原子結構決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結構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c.以位置推測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

        B.預測新元素及其性質

        3.化學鍵(重點)

        (1)離子鍵:

        A.相關概念:

        B.離子化合物:大多數(shù)鹽、強堿、典型金屬氧化物

        C.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價鍵:

        A.相關概念:

        B.共價化合物:只有非金屬的化合物(除了銨鹽)

        C.共價化合物形成過程的電子式的表示(難點)

        (NH3,CH4,CO2,HClO,H2O2)

        D極性鍵與非極性鍵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2

        1.化學能與熱能

        (1)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2)化學反應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決定因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a.吸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b.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3)化學反應的一大特征:化學反應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

        練習: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色火焰,在反應中,破壞1molH-H鍵消耗的能量為Q1kJ,破壞1molO=O鍵消耗的能量為Q2kJ,形成1molH-O鍵釋放的能量為Q3kJ。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B)

        A.2Q1+Q2>4Q3B.2Q1+Q2<4Q3

        C.Q1+Q2

        (4)常見的放熱反應:

        A.所有燃燒反應;B.中和反應;C.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D.活潑金屬跟水或酸反應;

        E.物質的緩慢氧化

        (5)常見的吸熱反應:

        A.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

        氯化銨與八水合氫氧化鋇的反應。

        (6)中和熱:(重點)

        A.概念:稀的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液態(tài))時所釋放的熱量。

        2.化學能與電能

        (1)原電池(重點)

        A.概念:

        B.工作原理:

        a.負極: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

        b.正極: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發(fā)生還原反應

        C.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關鍵是能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能形成原電池

        a.有兩種活潑性不同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導體作電極

        b.電極均插入同一電解質溶液

        c.兩電極相連(直接或間接)形成閉合回路

        D.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

        a.負極:電子流出的電極(較活潑的金屬),金屬化合價升高

        b.正極:電子流入的電極(較不活潑的金屬、石墨等):元素化合價降低

        E.金屬活潑性的判斷:

        a.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b.原電池的負極(電子流出的電極,質量減少的電極)的金屬更活潑;

        c.原電池的正極(電子流入的電極,質量不變或增加的電極,冒氣泡的電極)為較不活潑金屬

        F.原電池的電極反應:(難點)

        a.負極反應:X-ne=Xn-

        b.正極反應:溶液中的陽離子得電子的還原反應

        (2)原電池的設計:(難點)

        根據(jù)電池反應設計原電池:(三部分+導線)

        A.負極為失電子的金屬(即化合價升高的物質)

        B.正極為比負極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

        C.電解質溶液含有反應中得電子的陽離子(即化合價降低的物質)

        (3)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A.不純的金屬(或合金)在電解質溶液中的腐蝕,關鍵形成了原電池,加速了金屬腐蝕

        B.金屬腐蝕的防護:

        a.改變金屬內部組成結構,可以增強金屬耐腐蝕的能力。如:不銹鋼。

        b.在金屬表面覆蓋一層保護層,以斷絕金屬與外界物質接觸,達到耐腐蝕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電鍍金屬、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電化學保護法:

        犧牲活潑金屬保護法,外加電流保護法

        (4)發(fā)展中的化學電源

        A.干電池(鋅錳電池)

        a.負極:Zn-2e-=Zn2+

        b.參與正極反應的是MnO2和NH4+

        B.充電電池

        a.鉛蓄電池:

        鉛蓄電池充電和放電的總化學方程式

        放電時電極反應:

        負極:Pb+SO42--2e-=PbSO4

        正極:PbO2+4H++SO42-+2e-=PbSO4+2H2O

        b.氫氧燃料電池:它是一種高效、不污染環(huán)境的發(fā)電裝置。它的電極材料一般為活性電極,具有很強的催化活性,如鉑電極,活性炭電極等。

        總反應:2H2+O2=2H2O

        電極反應為(電解質溶液為KOH溶液)

        負極:2H2+4OH--4e-→4H2O

        正極:O2+2H2O+4e-→4OH-

        3.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

        (1)化學反應速率

        A.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B.計算(重點)

        a.簡單計算

        b.已知物質的量n的變化或者質量m的變化,轉化成物質的量濃度c的變化后再求反應速率v

        c.化學反應速率之比=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據(jù)此計算:

        已知反應方程和某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求另一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

        已知反應中各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應方程。

        d.比較不同條件下同一反應的反應速率

        關鍵:找同一參照物,比較同一物質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轉化成同一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重點)

        A.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反應物自身的性質(內因)

        B.外因:

        a.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b.升高溫度(任何反應,無論吸熱還是放熱),加快反應速率

        c.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

        d.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加快

        e.固體表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f.光、反應物的狀態(tài)、溶劑等

        (3)化學反應的限度

        A.可逆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B.絕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學反應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學反應,不同的條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稱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簡稱化學平衡,這就是可逆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

        b.化學平衡的曲線:

        c.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

        ↓

        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

        ↓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怎樣判斷一個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1)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2)反應物與生成物濃度不再改變;

        (3)混合體系中各組分的質量分數(shù)不再發(fā)生變化;

        (4)條件變,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發(fā)生變化。

        化學平衡的特點:逆、等、動、定、變、同。

        【典型例題】

        例1.在密閉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在一定條件下開始反應,在達到平衡時,18O存在于(D)

        A.只存在于氧氣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O2中都有可能存在

        例2.下列各項中,可以說明2HIH2+I2(g)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DE)

        A.單位時間內,生成nmolH2的同時生成nmolHI

        B.一個H—H鍵斷裂的同時,有2個H—I鍵斷裂

        C.溫度和體積一定時,容器內壓強不再變化

        D.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某一生成物濃度不再變化

        E.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

        F.條件一定,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

        化學平衡移動原因:v正≠v逆

        v正>v逆正向v正.

        濃度: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正向移動反之

        壓強:其他條件不變,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發(fā)生變化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反之…

        溫度: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反之…

        催化劑:縮短到達平衡的.時間,但平衡的移動無影響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將向著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發(fā)生移動。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3

        (1)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1>非極性分子:從整個分子看,分子里電荷的分布是對稱的。如:①只由非極性鍵構成的同種元素的雙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極性鍵構成,空間構型對稱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極性鍵非極性鍵都有的:CH2=CH2、CH≡CH。

        (2)共價鍵的極性和分子極性的關系:

        兩者研究對象不同,鍵的極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極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兩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鍵的極性研究的是共用電子對的偏離與偏向,而分子的極性研究的是分子中電荷分布是否均勻。非極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極性鍵,也可能含有非極性鍵,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極性鍵,非金屬單質F2、N2、P4、S8等只含有非極性鍵,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極性鍵,可能含有非極性鍵,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

        ①單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學鍵,故沒有極性分子或非極性分子之說,如He、Ne等。

        ②雙原子分子:若含極性鍵,就是極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極性鍵,就是非極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極性鍵結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鍵在空間的排列位置決定分子的極性。若分子中的電荷分布均勻,即排列位置對稱,則為非極性分子,如BF3、CH4等。若分子中的電荷分布不均勻,即排列位置不對稱,則為極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據(jù)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層價電子是否全部參與形成了同樣的共價鍵。(或A是否達價)

        (4)相似相溶原理

        ①相似相溶原理:極性分子易溶于極性溶劑,非極性分子易溶于非極性溶劑。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適用范圍:“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極性相似。

        ③如果存在氫鍵,則溶劑和溶質之間的氫鍵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無氫鍵相互作用的溶質在有氫鍵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較小。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4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結構決定:原子核外的能層數(shù)決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價電子總數(shù)決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電子層構型和周期的劃分

        周期是指能層(電子層)相同,按照能級組電子數(shù)依次增多的順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橫行為一個周期,周期表共有七個周期。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除稀有氣體外),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2)原子的電子構型和族的劃分

        族是指價電子數(shù)相同(外圍電子排布相同),按照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加的順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列為一個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個列,十六個族。同主族周期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3)原子的電子構型和元素的分區(qū)

        按電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劃分成5個區(qū),分別為s區(qū)、p區(qū)、d區(qū)、f區(qū)和ds區(qū),除ds區(qū)外,區(qū)的名稱來自按構造原理最后填入電子的能級的符號。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質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遞增發(fā)生周期性的遞變,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主要體現(xiàn)在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第一電離能、電負性等的周期性變化。元素性質的周期性來源于原子外電子層構型的周期性。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5

        (1)原子構造原理是電子排入軌道的順序,構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

        (2)原子構造原理是書寫基態(tài)原子電子排布式的依據(jù),也是繪制基態(tài)原子軌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據(jù)之一。

        (3)不同能層的能級有交錯現(xiàn)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軌道的能量關系是:ns<(n-2)f<(n-1)d

        (4)能級組序數(shù)對應著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數(shù),能級組原子軌道所容納電子數(shù)目對應著每個周期的元素數(shù)目。

        根據(jù)構造原理,在多電子原子的電子排布中:各能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為2n2;最外層不超過8個電子;次外層不超過18個電子;倒數(shù)第三層不超過32個電子。

        (5)基態(tài)和激發(fā)態(tài)

        ①基態(tài):最低能量狀態(tài)。處于最低能量狀態(tài)的原子稱為基態(tài)原子。

        ②激發(fā)態(tài):較高能量狀態(tài)(相對基態(tài)而言)。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吸收能量后,電子躍遷至較高能級時的狀態(tài)。處于激發(fā)態(tài)的原子稱為激發(fā)態(tài)原子。

        ③原子光譜:不同元素的原子發(fā)生電子躍遷時會吸收(基態(tài)→激發(fā)態(tài))和放出(激發(fā)態(tài)→較低激發(fā)態(tài)或基態(tài))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產生不同的光譜——原子光譜(吸收光譜和發(fā)射光譜)。利用光譜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譜線鑒定元素。

      【高二化學選修三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01-06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05-04

      高二選修6英語作文11-04

      高二選修7英語作文11-04

      高二選修七英語作文11-04

      言情詞三首(粵教版高二選修)12-15

      高二英語選修教學設計范文12-28

      高二地理選修教案12-13

      《將進酒》高二選修教學設計12-30

      初三化學復習知識點的歸納總結11-30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特黄少妇60分钟在线观看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AV电影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五月天轻轻草骚女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