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

      時間:2024-08-15 09:17:10 思穎 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大全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公式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一、速度公式

        火車過橋(洞)時通過的路程s=L橋+L車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與水之間狀態發生變化時m水=m冰 ρ水>ρ冰 v水<v冰

        同一個容器裝滿不同的液體時,不同液體的體積相等,密度大的質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體積V空=V總-V實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題目未交待時g取9.8N/kg)

        同一物體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桿平衡條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動滑輪公式

        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1/2(G動+G物)s=2h

        六、滑輪組公式

        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1/n(G動+G物)s=nh

        七、壓強公式(普適)

        P=F/S固體平放時F=G=mg

        S的國際主單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八、液體壓強公式P=ρgh

        液體壓力公式F=PS=ρghS

        規則物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壓力差法)

        (2)F浮=G-F (視重法)

        (3)F浮=G (漂浮、懸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體舉高時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舉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總-W額

        十三、總功公式

        W總=FS(S=nh)W總=W有/ηW總= W有+W額 W總=P總t

        十四、機械效率公式

        η=W有/W總 η=P有/ P總

        (在滑輪組中η=G/Fn)

        (1)η=G/ nF(豎直方向)

        (2)η=G/(G+G動) (豎直方向不計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熱學部分

        十五、熱學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熱:Q吸=Cm(t-t0)=CmΔt

        2.放熱:Q放=Cm(t0-t)=CmΔt

        3.熱值:q=Q/m

        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熱平衡方程:Q放=Q吸

        6.熱力學溫度:T=t+273K

        7.燃料燃燒放熱公式Q吸=mq或Q吸=Vq(適用于天然氣等)

        電學部分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

        (2)Q=UIt=Pt=UQ電量=U2t/R (純電阻公式)

        5.串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UIt=Pt=UQ (普適公式)

        (5)W=I2Rt=U2t/R (純電阻公式)

        (6)U1/U2=R1/R2 (分壓公式)

        (7)P1/P2=R1/R2

        6.并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電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電功:

        (1)W=UIt=Pt=UQ (普適公式)

        (2)W=I2Rt=U2t/R (純電阻公式)

        9.電功率:

        (1)P=W/t=UI (普適公式)

        (2)P=I 2R=U2/R (純電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聲速:V=340m/s (15℃)

        3.人耳區分回聲:≥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標準大氣壓值:760毫米水銀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點:0℃

        8.水的沸點:100℃

        9.水的比熱容:C=4.2×103J/(kg·℃)

        10.元電荷:e=1.6×10-19C

        11.一節干電池電壓:1.5V

        12.一節鉛蓄電池電壓:2V

        13.對于人體的安全電壓:≤36V(不高于36V)

        14.動力電路的電壓:380V

        15.家庭電路電壓:220V

        16.單位換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初中物理知識點

        電學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規定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

        2、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

        3.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安全電壓應不高于36V,家庭電路電壓220V。

        4.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溫度越高電阻越小)。

        5.能導電的物體是導體,不能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條件下導體和絕緣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7.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8.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9.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0.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U/I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UI。

        11.串聯電路中:電壓、電功、電功率、電熱與電阻成正比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功、電功率、電熱與電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13.開關應連接在用電器和火線之間.兩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燈泡比“220V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15.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并聯的,多并一個用電器,總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總功率增大。

        16.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保險絲熔斷,產生的原因有兩個:①短路②總功率過大。

        17.磁體自由靜止時指南的一端是南極(S極),指北的一段是北極(N極)。磁體外部磁感線由N極出發,回到S極。

        18.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20.磁場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②該點磁感線的切線方向。

        21.奧斯特試驗證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電生磁、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磁生電、發電機)。

        22.電流越大,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有鐵心比無鐵心磁性要強的多)。

        23.電磁繼電器的特點: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自動控制)。

        24.發電機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制成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法拉第)。

        25.電動機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這一現象制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6.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②切割磁感線。

        27.磁場是真實存在的,磁感線是假想的。

        28.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有力的作用。

        光學

        29.白光是復色光,由各種色光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1.光是電磁波,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光速:c=3×108m/s=3×105km/s(電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光的反射現象(人照鏡子、水中倒影)。

        34.光的折射現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彎折、水中的物體、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色散)。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說反射再說入射(平面鏡成像也說“像與物┅”的順序)。

        36.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于鏡對稱(左右對調,上下一致)像與物大小相等。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實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實像倒立,虛像正立,物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實像,小孔成像成實像,實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現在光屏上。

        39、放大鏡、平面鏡、水中倒影是虛像,虛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40.凸透鏡(遠視眼鏡、老花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近視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如果換到像的位置,像也換到物的位置。

        42.在光的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鏡一倍焦距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44.眼睛的結構和照相機的結構類似。

        45.凸透鏡成像實驗前要調共軸: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鏡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熱學

        46.熔化、汽化、升華過程吸熱,凝固、液化、凝華過程放熱。

        47.晶體和非晶體主要區別是晶體有固定熔點,而非晶體沒有。

        48.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放熱溫度不一定降低(晶體凝固)。

        49、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大,因為溫度是內能的標志;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

        50、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小,但溫度不一定降低。

        51.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①液體表面積的大小②液體的溫度③液體表面附近空氣流動速度。

        52.水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會根據圖象判斷)。

        53.霧、露、“白氣”是液化;霜、窗花是凝華;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是升華。

        54.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息的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55.分子間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時存在);分子間有空隙。

        56.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等效的)。

        57.沿海地區早晚、四季溫差較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暖氣供水、發動機的冷卻系統)。

        58.熱機的做功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壓縮沖程是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59.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60.熱值、密度、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屬性。

        61.兩塊相同的煤,甲燃燒的充分,乙燃燒的不充分,甲的熱值大(錯)。

        62.固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有斥力(木棒很難被拉伸,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63.蒸發只能發生在液體的表面,而沸騰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

        力學

        64.誤差不是錯誤,誤差不可避免,錯誤可以避免。

        65.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杠桿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調,右偏左調”。

        66.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不同)。

        67.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68.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氣體。

        69.樂音三要素:①音調(聲音的高低)②響度(聲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70.防治噪聲三個環節:①聲源處②傳輸路徑中③人耳處。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72.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①使物體發生形變②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73.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是否改變的兩種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個改變,或都改變,運動狀態改變②如果物體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運動狀態改變。

        74.彈簧測力計是根據拉力越大,彈簧的形變量就越大這一原理制成的。

        75.彈簧測力計不能倒著使用。

        7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77.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個力,可能小于其中一個力,可能等于其中一個力。

        78.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給B的力、B給A的力。

        80.慣性現象:(車突然啟動人向后仰、跳遠時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離開腳后向前運動、運動員沖過終點不能立刻停下來,甩掉手上的水)。

        81.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可能靜止也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82.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83.連通器兩側液面相平的條件:①同一液體②液體靜止。

        84.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85.大氣壓現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86.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里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87.大氣壓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氣壓高沸點高;氣壓低沸點低。

        88.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適用于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ρ氣gV排也適用于氣體)。

        90.潛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變的,它就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下潛、上浮和懸浮的。

        91.密度計放在任何液體中其浮力都不變,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數上小下大。

        92.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飛機起飛就是利用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大小關系.但“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快”這句話是正確的。

        94.使用機械能省力或省距離(不能同時省),但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機械效率小于1)。

        95.有用功多,機械效率高(錯),額外功少,機械效率高(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機械效率高(對)。

        96.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越重,機械效率越高(重物不變,減輕動滑輪的重也能提高機械效率)。

        97、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時,彈簧測力計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時讀數。

        98.降落傘勻速下落時機械能不變(錯),考察機械能變化時,劃出速度、高度的變化。

        99.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阻力(錯,推力等于阻力)。

        100.司機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

        歐姆定律

        1、I=U/R(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電流處處相等)

        3、U=U1+U2+…+Un(串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

        4、I=I1+I2+…+In(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干路上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5、U=U1=U2=…=Un(并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都等于電源電壓)

        力學

        1、誤差不是錯誤,誤差不可避免,錯誤可以避免。

        2、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杠桿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調,右偏左調”。

        3、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不同)。

        4、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5、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快,其次是液體,氣體。

        機械能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

        2.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4.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5.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6.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7.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8.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

        9.比熱(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10.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就相同。

        11.比熱的單位是:J/(kg?℃),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12.水的比熱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13.熱量的計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0是初始溫度;t是后來的溫度。

        ②Q放=cm(t0-t)=cm△t降

        熱學

        1、熔化、汽化、升華過程吸熱,凝固、液化、凝華過程放熱。

        2、晶體和非晶體主要區別是晶體有固定熔點,而非晶體沒有。

        3、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放熱溫度不一定降低(晶體凝固)。

        4、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大,因為溫度是內能的標志;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

        5、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小,但溫度不一定降低。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2、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

        質量密度初中物理知識點

        1、質量: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質量的單位:千克(主單位),克,噸,毫克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2、測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天平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3、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1放平)

        (2)把游碼撥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2拔零)

        (3)調節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此時橫梁水平(調節螺母使平衡)

        (4)物體放在左天平盤上,用鑷子夾取砝碼放在右天平盤內(物放左、碼放右)

        (5)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調節游碼使平衡)

        4、天平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2)砝碼要用鑷子夾取,并輕拿輕放。

        (3)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潔。

        (4)不要把潮濕的物體或化學xx品直接放在天平盤內

        (5)不要把砝碼弄臟弄濕,以免銹蝕。

        5、在測量物體質量時小質量的物體要用測多知少法。

        6、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質量/體積ρ=m/v;密度的單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

        一、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單位:xx單位制:主單位kg,常用單位:tgmg

        對質量的感xx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一個蘋果約150g

        一頭大象約6t一只雞約2kg

        3、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xx。

        4、測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臺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也可用xx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⑵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個字:水平臺上,游碼歸零,橫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橫梁平衡。具體如下:

        ①“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③“調”: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項:a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潔。

        ⑶方法:a、直接測量:固體的質量b、特殊測量:液體的質量、微小質量。

        二、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ρ=m/v;變形:v=ρ/m;m=ρ/v

        3、單位:xx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v成正比;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xx。

        ⑵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體積成反比;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質量成正比。

        5、圖象:左圖所示:ρxx>ρ乙

        6、測體積——量筒(量杯)

        ⑴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⑵使用方法:

        “看”:單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臺上。

        “讀”: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測固體的密度:

        原理:ρ=m/v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采用排液法測量,這里采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8、測液體密度:

        ⑴原理:ρ=m/v

        ⑵方法:

        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④得出液體的密度ρ=(m1—m2)/v

        9、密度的應用:

        ⑴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xx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

        ⑵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

        ⑶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⑷判斷空心實心。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11-08

      初中物理功率公式總結04-22

      初中物理電功公式總結01-04

      初三的物理公式電學公式總結人教版03-19

      高二物理公式總結01-26

      初三物理公式總結06-18

      物理常見的力公式總結01-17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01-27

      高中物理部分公式總結11-10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婷婷五点开心六月综合基地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婷婷 |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 | 色桃花亚洲天堂视频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