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針對這一特點,在班導師王主任的指導下,我們組織了一次班會,先由同學們進行自我介紹,然后王主任給同學們介紹了本專業的學習和就業情況,讓學生知悉在校期間的有關內容:
(1)大學期間所學課程及其進度安排;
(2)學生必須通過的英語、計算機考級何時舉行;
(3)為了適應社會、提高技能,學生可以參加哪些職業資格考試。
(4)明確每學年需重點突破的方面是什么。
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不斷向這一目標邁進,而不是在黑暗中盲目摸索。抓住“過渡期”這個契機做好引導,應該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監督和管理。大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自學的比重相對較大,需要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掌握同學們本學期的課程安排,不定期的到課堂上點名,不讓同學們養成一種曠課,遲到,早退的壞習慣。
2) 每兩周進行一次英語單詞測試。考查同學們近兩周內所學的英語單詞,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重視。
3) 每周定時的組織班干部會議,反映一周內班級的學習及生活情況。
總之,在我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年里,在學院領導和班導師王主任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和同學們共同經歷著轉變,我是從一個學生轉變為老師,他們是從高中的被動學習轉變為大學的主動學習和獨立生活,
師生交往, 不僅包括以傳授知整理提供識為中介的教育關系, 也包括以認知、情感和行為等心理因素的交流和溝通為基礎的具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心理關系。大學生的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決定了他們不需要管教型的老師, 而希望能有一位與自己平等相待、坦誠相見、彼此尊重的班主任。“介乎師友之間、成為知心朋友”, 我想應該是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班主任的默默期望。我們可以通過體現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使學生產生信服感與威信上的認同, 贏得學生的尊重, 使同學們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與各種建議, 從而也會為班主任的工作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在這一年里,我一直在努力地摸索與同學們相處的方式,在摸索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