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3-06-24 22:20:28 古籍 我要投稿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通用14篇)

        梅花的話語是:“凌霜斗雪,迎春開放,風(fēng)骨俊傲,不趨榮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梅花原文、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通用14篇)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1

        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西園清夜片塵無。一天云破碎,兩樹玉扶疏。

        誰擫昭華吹古調(diào),散花便滿衣裾。只疑幽夢在清都。星稀河影轉(zhuǎn),霜重月華孤。

        注釋

        藉草:以草薦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華:即玉管。

        古調(diào):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注釋

        藉草:以草薦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昭華:即玉管。古調(diào):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賞析

        此詞借賞梅抒寫愛國情懷。上片寫月夜對酒賞梅,是實景。下片寫忽聽《梅花落》,不禁夢繞清都,是虛景。張孝祥詞以雄奇奔放稱,風(fēng)格近蘇軾。但此詞卻清幽含蓄,雖婉約名家亦不能過;而寄意收復(fù)中原,情真調(diào)高。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2

        原文: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dú)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fēng)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fēng)飚,徒有霜華無霜質(zhì)。

        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贊許感嘆。

        你為什么單單贊賞梅花?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jié)果實。

        而雜樹只能在春風(fēng)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fēng)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zhì)。

        注釋

        中庭:庭院中。

        咨嗟:嘆息聲。

        君:指上句"偏為梅咨嗟"的詩人。

        其:指梅花。

        作花:開花。

        作實:結(jié)實。

        爾:指雜樹。

        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霜質(zhì):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huán)境的本質(zhì)。

        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這里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征意義。雜樹,“亦指世間悠悠者流”。即一般無節(jié)操的土大夫,梅,指節(jié)操高尚的'曠達(dá)賢土。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詩人最贊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

        下面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 “問君何獨(dú)然?。這句是假托雜樹的問話:你為什么單單贊賞梅花呢?詩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fēng)媚春曰,念爾零落逐寒風(fēng),徒有霜華無霜質(zhì)。”“念其。之。其。謂梅花;“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為,因梅花不畏嚴(yán)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jié)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fēng)中搖曳,桂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fēng)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zhì)。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并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說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贊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鑒別,強(qiáng)化,可謂相得益彰。

        本詩主要是托諷之辭,采用雜言,音節(jié)頓挫激揚(yáng),富于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xiàn)了詩人鮮明的態(tài)度。這與作者個人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tǒng)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zhì)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jié)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dá)之士的贊揚(yáng)。這里還包含著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quán)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qiáng)烈的個性,明陜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3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biāo)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還含著白雪;梅花美麗孤傲,即使要入畫,都會擔(dān)心難畫的傳神。

        花香中別有韻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聽那哀怨的笛聲,病軀倚著梅枝獨(dú)看這風(fēng)景。

        北風(fēng)如果理解我憐悔之意,就請不要輕易的摧殘它。

        注釋

        萼(è):花萼,萼片的總稱。由若干萼片組成,一般呈綠色,保護(hù)花芽。

        雪:指白色梅花。

        孤標(biāo):獨(dú)立的標(biāo)識,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朔(shuò):北方。

        賞析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biāo)畫本難。”此句寫“冷”。只是“數(shù)萼”,方顯冷清。詩人家中必?zé)o高朋滿座。無朋無友,遺我一人,隱隱花開,淡淡看來。在詩壇眾多的.詠梅詩中,林逋《山園小梅》云:“眾芳搖落獨(dú)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齊己《早梅》云:“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dú)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熱鬧,獨(dú)不似崔道融詠梅詩的“冷清”“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復(fù)寫花香。關(guān)于這一點齊己的《早梅》詩和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也與之如出一轍。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復(fù)寫花香。齊詩林詩亦然。齊詩云:風(fēng)遞幽香出,禽竊素艷來。林詩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三者意境則各不相同。崔詩清。香為清香,以清替寒。齊詩雖有一幽字,其境不覺其幽,唯覺流暢而已。林詩著一趣字,所謂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則是。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此句愁。于花香之后,寫花事。李益《從軍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風(fēng)寒,橫笛遍吹行路難。律然《落梅》云: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橫笛是特指,故和愁聽。齊詩無此寫人之句。林詩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不離其雅趣。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見其凋殘。此寫花愿。齊詩云: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望春臺。就花寫花,不似崔詩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詩至上句已畢。

        崔道融四句詩,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無伴,心亦無寄。偶見之?dāng)?shù)萼梅花,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律然《落梅》全詩云:和風(fēng)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云。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意境與崔詩較近。然此為落梅,正當(dāng)有嘆惋之意。崔道融寫初發(fā)之梅,清寒遠(yuǎn)甚于此,可想見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4

        梅花

        陳亮〔宋代〕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譯文

        稀稀落落地梅樹枝條歪歪輕斜地掛滿那潔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條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著斑斑點點的雪花在陽光照射下閃著晶瑩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綻開放了,這使得想要在春天競吐芳香的種種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來的信息傳遞出去,又怎么會害怕被厚厚的積雪所深深埋藏呢!請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傷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讓主宰春天的神東君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讓開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傷曲調(diào)而過早地凋謝。

        注釋

        疏:稀疏,稀落。玉瘦:點:閃著,泛著。休:莫,不要。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全曲主調(diào)出現(xiàn)三次,故稱三弄。東君:司春之神。主張:當(dāng)令,作主,主宰春天。

        賞析

        稀疏的梅樹枝條橫斜著,潔白如玉,剛勁有力;花萼上點綴著顆顆雪珠,反射出晶瑩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開了,競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來的信息傳遞,又哪怕那雪壓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復(fù)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為春神正在主宰著人間。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嚴(yán)冬阻擋不了春天到來的腳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xì)庀ⅲ宽灀P(yáng)了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詩人以頌贊梅花的口吻來寄托自己的愛國思想。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玉笛不要再吹奏那傷感的“梅花三弄”曲調(diào)了,春神就要來到人間,主宰大地。表達(dá)了詩人愛梅、惜梅之情,請東君為梅花作主,讓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讓梅花凋謝。

        陳亮一生極力主張抗金,反對投降,有著強(qiáng)烈的愛國精神。《梅花》一詩,表達(dá)了他的愛國之志,對抗金的勝利、國家的前途,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詩是詩人情感發(fā)展的產(chǎn)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擋不了在春天陽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壯成長,那么,投降派的種種茍且的言論又怎能阻擋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jìn)呢?進(jìn)一步以頌贊梅花的挺然獨(dú)立來表達(dá)對投降派的強(qiáng)烈譴責(zé),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戰(zhàn),反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5

        詠紅梅花得“梅”字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注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逞艷”

        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jié)過后,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

        “丹藥”的“丹”雙關(guān)義就是紅。“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rèn)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jié)。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dāng)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注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逞艷”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于蘇軾《定風(fēng)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jié)過后,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于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誤吞”句:說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guān)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fēng)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rèn)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jié)。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dāng)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賞析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dāng)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fēng)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fēng)結(jié)習(xí),客觀上反映了當(dāng)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yīng)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lián)句作詩不應(yīng)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lián)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bǔ)筆,借此機(jī)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dá)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tài),可見其自恃節(jié)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huán)境教養(yǎng)所造成的。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6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fēng)界見梅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裛裛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yuǎn)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翻譯

        梅花開滿了路邊,亭亭而立,花容艷麗;未到時節(jié)就開放了,散發(fā)著濃郁的芳香。

        嫦娥與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樣子;青霄玉女之冷峭勝過了嚴(yán)霜。

        手中空握滿把的梅花,卻不知寄往何方;與梅花傷心離別的時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憤欲絕。

        梅花為了誰造成了過早開花,而不等到報春才開花,成為舊歷新年時的香花呢?

        注釋

        匝路亭亭艷:匝路,圍繞著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樣子。

        非時裛裛香:非時,不合時宜,農(nóng)歷十,一月不是開花的時節(jié),梅花卻開了,所以說“非時”;裛裛,氣味郁盛的樣子。

        素娥惟與月:素娥,嫦娥;惟與,只給。

        青女:霜神。

        贈遠(yuǎn)虛盈手:贈遠(yuǎn),折梅寄贈遠(yuǎn)方的親朋;虛,空;盈手,滿手。

        傷離適斷腸:傷離,因為離別而感傷;適,正。

        早秀:早開花。十一月中旬開的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為迎接新年而開花芬芳。

        鑒賞

        “匝路亭亭艷,非時裛裛香。”一開頭就奇峰突起,呈現(xiàn)異彩。裛裛,香氣盛貌。雖然梅樹亭亭直立,花容清麗,無奈傍路而開,長得不是地方。雖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氣沁人,可是梅花過早地在十一月中旬開放,便顯得很不適時宜。這正是“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作者的感情通過詠梅來表達(dá)。作者的品格才華,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艷”、“裛裛香”。作者牽涉到牛李黨爭中去,從而受到排擠,以及長期在過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處非其地。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二句清怨凄楚,別開意境。同是月下賞梅,作者沒有發(fā)出“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贊嘆,把梅花比作風(fēng)姿姣好的美人;也沒有抒寫“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一類的頌詞,贊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獨(dú)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與月”,繼而又指責(zé)“青女”的“不饒霜”。原來在作者眼里,嫦娥讓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給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沒有梅花,她也會讓月色皎潔的。嫦娥只是贊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顯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凍來摧折梅花,所以她決不會因為梅花開放而寬恕一點,少下些霜。一種難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與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寫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達(dá)到飽和。突然筆鋒一轉(zhuǎn),對著梅花,懷念起朋友來了:“贈遠(yuǎn)虛盈手,傷離適斷腸。”想折一把梅花來贈給遠(yuǎn)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滿把的梅花也沒有什么用。連寄一枝梅花都辦不到,更覺得和朋友離別的可悲,所以就哀傷欲絕,愁腸寸斷了。“傷離”句一語雙關(guān),既含和朋友離別而斷腸,又含跟梅花離別而斷腸,這就更加蘊(yùn)蓄雋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這里表達(dá)了他對梅花的悲痛,這種悲痛正是對自身遭遇的悲痛。聯(lián)系到詩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賞識,請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兒嫁給他。王茂元屬于李德裕黨,這就觸怒了牛僧孺黨。在牛黨得勢時,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夠進(jìn)入朝廷,貢獻(xiàn)他的才學(xué),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來而過早開放一樣。這一結(jié),就把自傷身世的感情同開頭呼應(yīng),加強(qiáng)了全篇的感情力量。詠物詩的最高境界是“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zhuǎn);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來描繪,委婉地再現(xiàn)其形象;同時,也曲折地傳達(dá)出內(nèi)心的感情。這首詩正是這樣。梅花是一定時空中盛開的梅花,移用別處不得。與之同時,又將詩人的身世從側(cè)面描繪出來。兩者融合得紋絲合縫,看不出一點拼湊的痕跡,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現(xiàn)。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7

        原文:

        梅花

        明代:宸濠翠妃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譯文: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用繡花針刺破紙糊的窗戶,引入梅花的一線清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螞蟻也知道春色正好,倒拖著梅花花瓣上了東墻。

        注釋: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lóu)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螻蟻:螞蟻。

        賞析:

        翠妃的這一首詠梅花詩很有名氣,古來詠梅之作不計其數(shù),而這篇詠梅詩,別出心裁。

        詩人在室內(nèi)窗前從捅破的窗紙的孔洞觀看梅花,并且先是細(xì)膩地描寫梅花的'香味縷縷如線,真是未見梅花,先聞其香。

        后面又寫到螻蟻拖著梅花瓣兒,爬上東墻,這個細(xì)節(jié)令人覺得充滿生活情趣,從而透露出詩人對于梅花的喜愛,對于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之情。

        “刺破””“引透”“倒拖”幾字,恰似一個個小小細(xì)膩的片段,把春色之濃之嫵媚,以及對春的向往,表達(dá)的淋漓盡致。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8

        原文:

        梅花

        宋代:張道洽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shù)枝開。

        絕知南雪羞相并,欲嫁東風(fēng)恥自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譯文: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shù)枝開。

        走到荒林的盡頭,只見一條布滿青苔的小路,通向竹林深處,那里數(shù)枝梅花傲然開放。

        絕知南雪羞相并,欲嫁東風(fēng)恥自媒。

        盡管花色潔白,它卻羞于與向陽的白雪為伍。它本想與春風(fēng)結(jié)伴,迎風(fēng)展瓣又恥于自我為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長在野橋旁邊的梅花呵,你好像只愿意接受月光的恩惠。寒谷中,只要根還在,到了春天你依然會抽枝吐蕊。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我酒醉之后,不忍心睡在庭前梅樹之下,是害怕春風(fēng)突然吹落花瓣,讓我觸目傷懷灑淚。

        注釋: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shù)枝開。

        徑:狹窄的.道路。苔:苔蘚植物,綠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絕知南雪羞(xiū)相并,欲嫁東風(fēng)恥自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恐:害怕。

        賞析:

        詩人著意突出梅花之品節(jié),而不是突出其形之美。梅花不慕盛春之榮華,不畏霜雪,也不步他花之后塵,獨(dú)自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開放。

        詩歌為突出梅的高尚品節(jié),從三層意義上進(jìn)行對比描寫:

        一是開放于“竹梢深處”,荒林、苔蘚之類更烘托出梅之清高風(fēng)格;

        二是與南雪相比,與桃杏眾花相比,南雪易于消融,而梅花卻不易凋謝,梅花也不像桃杏眾花那樣,輕易委身于東風(fēng);

        三是以其生長環(huán)境之惡劣、冷寞烘托其品節(jié),即使在野橋邊、寒谷中,它也能顯示自己頑強(qiáng)的生命力。

        此詩托物寓志,借梅花抒發(fā)自己真實情感。在張道洽的所有梅花詩中,確為上乘之作。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9

        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翻譯

        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yán)寒獨(dú)自盛開。

        遠(yuǎn)遠(yuǎn)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注釋

        凌寒:冒著嚴(yán)寒。

        遙:遠(yuǎn)遠(yuǎn)地。

        知:知道。

        為:因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此詩語言樸素,對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繪,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墻角數(shù)枝梅”,“墻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墻角"這個環(huán)境突出了數(shù)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所處環(huán)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tài)度。

        “凌寒獨(dú)自開”,“獨(dú)自”,語意剛強(qiáng),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xiàn)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yuǎn)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dú)具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yuǎn)遠(yuǎn)望去十分純凈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dú)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氣譙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墻角,沖破嚴(yán)寒靜靜開放,遠(yuǎn)遠(yuǎn)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10

        西江月·梅花

        宋代: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譯文及注釋

        玉骨那愁瘴(zhàng)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遣(qiǎn)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 同:幺)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tài)有著神仙般的風(fēng)致。海仙經(jīng)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稱。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冰姿:淡雅的姿態(tài)。仙風(fēng):神仙的風(fēng)致。芳叢:叢生的繁花。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素面翻嫌粉涴(wò),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翻嫌 一作:常嫌)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涴:沾污,弄臟。唇紅:喻紅色的梅花。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tài)有神仙的風(fēng)姿。海仙經(jīng)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注釋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稱。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后,有六株梅……(豐)嘆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冰姿:淡雅的姿態(tài)。

        仙風(fēng):神仙的風(fēng)致。

        芳叢:叢生的繁花。

        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涴(wò):沾污,弄臟。

        唇紅:喻紅色的梅花。

        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賞析

        此詞當(dāng)為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紅,高情逐云,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fēng)情幽致。上闋通過贊揚(yáng)嶺南梅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來歌贊朝云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下闋通過贊美梅花的艷麗多姿來寫朝云天生麗質(zhì),進(jìn)而感謝朝云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并點明悼亡之旨。全詞詠梅,又懷人,立意脫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diào)哀婉,情韻悠長,為蘇軾婉約詞中的佳作。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fēng)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fēng)致。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艷態(tài),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jīng)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shù)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fēng)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游目騁情。面對著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曉云”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里的“曉云”,可以認(rèn)為是朝云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yùn)藉,言近旨遠(yuǎn),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托,其中蘊(yùn)有對朝云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yuǎn),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jié)句,斯為絕妙。”以這一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藝術(shù)技巧的精湛。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11

        原文:

        梅花

        清代:汪中

        孤館寒梅發(fā),春風(fēng)款款來。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譯文:

        孤館寒梅發(fā),春風(fēng)款款來。

        孤寂的客館中,寒梅開始綻放,春風(fēng)腳步徐緩地來到樹下。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此時故鄉(xiāng)的園中花已經(jīng)開了又凋謝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獨(dú)開。

        注釋:

        孤館寒梅發(fā),春風(fēng)款款來。

        孤館:孤寂的客舍或旅館。發(fā):開放。款款:徐緩的樣子。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江上:一本作“江樹”。

        賞析:

        這是一首鄉(xiāng)情詩,寫作者因在客地見梅花而牽惹起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

        此詩以故園和客館梅花開放的早遲不同,表現(xiàn)出客居異地的孤凄和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懷念。詩首句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照理說自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態(tài)卻不甚佳妙,表現(xiàn)出的是“孤”,是“寒”,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詩曰“孤館”,表明詩人是做客他鄉(xiāng),館居異地。出于一種水是家鄉(xiāng)美、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感情。詩人甚至覺得客館的春風(fēng)也來得特別遲,它是款款而來,姍姍而至,大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夕陽暮”那種難耐的孤凄。以上兩句寫客地見梅,不言鄉(xiāng)思而鄉(xiāng)思自濃,不寫鄉(xiāng)愁而鄉(xiāng)愁自現(xiàn)。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

        接下來兩句寫懷念故鄉(xiāng)。“故園花落盡”,是說故鄉(xiāng)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里的“花”承首句的“梅”,當(dāng)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就顯得與事實不符。汪中故鄉(xiāng)在江蘇揚(yáng)州,江南春天雖早,亦不至于百花凋殘而客館寒梅始花。這一句以故鄉(xiāng)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jìn)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xiāng)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這一句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突出表現(xiàn)出“哪里都沒有家鄉(xiāng)好”這種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心態(tài),抒發(fā)了熱愛家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汪中這首詩,從題材上說并無新穎之處,只不過是一首極為普通的鄉(xiāng)情詩。但從藝術(shù)上看,卻能以極平淡之語表現(xiàn)最濃烈之情。以梅花寫鄉(xiāng)情,為人熟悉的還有陸凱《贈范曄詩》和王維《雜詩三首·其二》,這兩首與此詩粗略的比較,就可發(fā)現(xiàn),前兩首有點像一出獨(dú)幕劇,都有兩人物出現(xiàn)在詩中,陸凱詩托語驛使代問朋友,王維詩是迫不及待地問訊故鄉(xiāng)來客家中情況,而汪中此詩則是獨(dú)白,沒有對象在訴說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那種做客他鄉(xiāng)的孤苦之情也就更加溢于言表。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12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古詩簡介

        《昭君怨·梅花》是南宋詞人鄭域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描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tài),較富有詩意。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huán)境,與前面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相互映發(fā),形成一種優(yōu)美恬靜的境界。這首詞以詠梅為題材,采用了比興手法,表現(xiàn)出了一種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頗有發(fā)人深思的地方。

        翻譯

        說它是花,春天卻未到來,說它是雪,卻幽香無比。傍著竹林,探出一根枝條,在鄉(xiāng)村的農(nóng)舍綻放。

        無論在竹籬茅舍的貧寒之地,還是在玉堂瓊廳的富貴場所。栽種地不同,但一樣開出純正高潔的花朵。

        注釋

        ⑴昭(zhāo)君怨: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zhuǎn),上下片同。

        ⑵道:說。

        ⑶來:語助詞。

        ⑷竹籬茅舍:這里指貧寒人家。

        ⑸玉堂瓊(qióng)榭(xiè):這里指富貴人家。榭,建筑在高土臺上的房子。

        ⑹一般:一樣。

        賞析

        宋人張炎說:“詩難于詠物,詞為尤難。體認(rèn)稍真。則物而不暢;模寫差遠(yuǎn),則晦而不明。”“一看意思,全在結(jié)句。”以詞貴在神似與形似之間,它只抓住臘梅的`特點,稍加點染,重在傳神寫意,與張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風(fēng)格質(zhì)樸無華,落筆似不經(jīng)意,小中見大,弦外有音,堪稱佳作。

        楊慎說此詞“興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隱喻,如同《文心雕龍·諧隱》所說:“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在宋人詠物詞中,這是一種常用的手法。像林逋的詠草詞《點絳唇》、史達(dá)祖的詠春雨詞《綺羅香》和詠燕詞《雙雙燕》,他們盡管寫得細(xì)膩傳神,但從頭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這類詞讀起來頗似猜謎語,但謎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寫的景物卻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體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詞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樣的手法,它不正面點破“梅”字,而是從開花的時間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較:說它是花么,春天還未到;說它是雪呢,卻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臘月里開花,后者表明它顏色潔白,不言臘梅而臘梅自在。從語言結(jié)構(gòu)來看,則是每句之內(nèi),自問自答,音節(jié)上自然舒展而略帶頓挫,如“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涵泳之中,別有一番情趣。

        以“雪”“香”二字詠梅,始于南朝蘇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后人詠梅,不離此二字。王安石《梅花》詩云:“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似與蘇詩辯論。陸游《梅花絕句》云:“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丟了香字,只談雪字。晁補(bǔ)之詞《鹽角兒》則抓住香雪二字,盡量發(fā)揮:“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至盧梅坡《雪梅二首》詩則認(rèn)為各有所長:“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此詞好似也參加這一辯論,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個條件,即開花時間,似乎是作者的獨(dú)創(chuàng)。

        上片三、四兩句,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tài),較富有詩意。“竹外一枝斜”,語本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齋閑覽》評東坡此句云:“語雖平易,然頗得梅之幽獨(dú)閑靜之趣。”曹組《驀山溪·梅》詞中也寫過:“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卻把思路引到杜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來,離開了梅花。此詞沒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為典所囿,一氣呵成,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為襯托,以梅花為主體,在猗猗綠竹的掩映之中,一樹寒梅,疏影橫斜,閑靜幽獨(dú),勝境超然。而且以竹節(jié)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個短語,非但在音節(jié)上倩靈活脫,和諧優(yōu)雅而且使整個畫面有了支點,流露出不識人間煙火者的生活氣息。

        詞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huán)境。原來山野之中這戶人家居處十分簡樸,數(shù)間茅舍,圍以疏籬。這境界與前面所寫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發(fā):前者偏于虛,后者趨向?qū)崱K闪艘环N優(yōu)美的恬靜的境界,引人入勝,容易令人產(chǎn)生“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聯(lián)想。而“冷落竹籬茅舍”之后,接著寫“富貴玉堂瓊榭”,意在說明栽于竹籬茅舍之梅,與栽于玉堂瓊榭之梅,地雖不同,開則無異。詞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開一層,然亦有所本。李邴《漢宮春》詠梅詞云:“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相比起來,李詞以情韻佳,此詞則以哲理勝。它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梅花純潔而又傲岸的品質(zhì),體現(xiàn)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詠梅詩詞相比,思想又得到了進(jìn)一步升華。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13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王旭[元代]

        兩種風(fēng)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xì)看不是雪無香,天風(fēng)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譯文

        兩種風(fēng)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風(fēng)花的花瓣,仔細(xì)一看不是雪,因為雪無香氣,風(fēng)吧香氣吹得四散。雖然色彩一樣,形狀相似,但是有一個高出一等,雪花不像風(fēng)花薄。風(fēng)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簾幕下低飛。

        注釋

        風(fēng)流:風(fēng)度、標(biāo)格。一&制作:意指雪和風(fēng)都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萼:花萼,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韻關(guān)系用“萼”字)。細(xì)看不是雪無香:仔細(xì)一看,不是雪花,因為雪花沒有香氣。著(zhāo):等次。薄(báo):厚度小的。散彩:放射出光彩。簾:窗帷。最后兩句說:風(fēng)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簾幕下低飛。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之的,運(yùn)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的一開篇,就是指點江山、直抒胸臆。與眾不同的是,他不是只詠雪或只詠有,而是”開兩朵、兩朵俱美。一會是一個平臺上的比較,一會是各自舞臺上的輝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結(jié)長。從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闋的結(jié)構(gòu)是一致的:一二句,先立主旨、總領(lǐng)全段;三四五句,以鮮明意象,比較二者異同;把這異同的典型特征,完全袒露在作者筆下、袒露在讀者眼前;其中的對比手法,恰好也照應(yīng)了主旨。這樣的結(jié)構(gòu)意圖,就是抓住雪與有的同與不同:上闋的“全似”,下闋的“不似”,這就全面的比較了兩種風(fēng)流。

        從段落到全篇,這首的大體可以分出起承轉(zhuǎn)合的結(jié)構(gòu)特征。起:兩種風(fēng)流,一家制作。承:雪”全似有”萼。細(xì)看不是雪雪香,天風(fēng)吹得香零落。轉(zhuǎn):雖是一般,惟高一著。合:雪”不似有”薄。有”散彩向空山,雪”隨意穿簾幕。

        具體看來,有雪爭春,同樣風(fēng)流,這就是不可避免的有與雪的不同。不過,異中尋同,的人偏要說“雪”全似有”萼”。這里,雪”與有”同在雪”仿佛就是有”的”瓣。是啊,有”的美麗,在于不僅有形,而且有香。雪”有有之形,于是就輸了一段香的人的智慧,就在于豐富的想象力。風(fēng)流,像風(fēng)一樣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間萬物的最佳典范。作者在有與雪的映襯中,明知雪”有弱點,但卻把她的弱點,放在險惡的處境中,想象為是狂風(fēng)奪去了雪”能與有”媲美的資格,這是極其高明的想象力,正是這樣的想象,既說明了“全似”中的真實距離,也說明了這確實情有可原。這既是替雪”找托的,又是進(jìn)一步展示了有”的.風(fēng)采。

        這基礎(chǔ)上,作者歸納說,雪有的風(fēng)流看似一樣,但有”其實更高一著。前面是雪”與有”異中之同,這里是二者終有高下、畢竟不同的現(xiàn)實狀態(tài)。“雪”不似有”薄”,一個“薄”字,意味深長。按古代漢語,薄通泊,淡薄即淡泊,這是一解;另一解則是薄的本義,薄即草木叢生。是啊,雪是水氣的精華,而有”是草木的精華、百”的精華、生命的精華,不愧是”中之”。結(jié)以,雪”的“不似”,表現(xiàn)了略遜一籌。是啊,有”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彩,裝點向草木凋零、萬”俱謝的雪山;雪”雖雪生命,卻依然善解人意的飛向人們的身邊。

        這就是的人最重要的比較。兩種美麗的”朵,一是有”,她挑戰(zhàn)著寒冷的世界,以自身的豪氣,呼喚著天地中生命的色彩、呼喚著天地中美麗的春天,也呼喚著天地中美麗的百”;另一是雪”,她把單調(diào)的冬天變成飛”濺玉的世界,這就是異中有同。那雪與有各展結(jié)長,只要都是一流,又何必在意第一第二呢。這就是美麗的雪”,不卑不亢,絕雪對有”的嫉妒,只有與有”的互補(bǔ)。即使不得第一,絕不與第一對立。這就是雪”,甘做背景、甘做配角,恬淡中顯示雪”的美麗。

        可見,的中有雪并舉,映襯之妙、擬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讓有與雪剛?cè)嵯酀?jì)、共迎春光。其中那個“薄”字,引出了太多的爭議:其一,薄字取貶義時,即意指雪”比有”更薄一點。其二,用作褒義時,作為和嚴(yán)冬戰(zhàn)斗的寵兒,怎么能比雪”更厚呢?然而的人不會取“薄”字的貶義,因為那與的人筆下的“風(fēng)流”形象太不相稱。用一個不恰當(dāng)?shù)谋扔鳎渌纱蚧ⅲ荒苁俏渌纱蜇垼H低斗嚴(yán)冬的“戰(zhàn)友”,實際就是貶低自己。因此薄字在此的為第二種說法,這也就是把“薄”理解成褒義的最好依據(jù)。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14

        原文:

        梅花

        明代:宸濠翠妃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譯文: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用繡花針刺破紙糊的窗戶,引入梅花的一線清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螞蟻也知道春色正好,倒拖著梅花花瓣上了東墻。

        注釋: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lóu)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螻蟻:螞蟻。

        賞析:

        翠妃的這一首詠梅花詩很有名氣,古來詠梅之作不計其數(shù),而這篇詠梅詩,別出心裁。

        詩人在室內(nèi)窗前從捅破的窗紙的孔洞觀看梅花,并且先是細(xì)膩地描寫梅花的`香味縷縷如線,真是未見梅花,先聞其香。

        后面又寫到螻蟻拖著梅花瓣兒,爬上東墻,這個細(xì)節(jié)令人覺得充滿生活情趣,從而透露出詩人對于梅花的喜愛,對于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之情。

        “刺破””“引透”“倒拖”幾字,恰似一個個小小細(xì)膩的片段,把春色之濃之嫵媚,以及對春的向往,表達(dá)的淋漓盡致。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07-03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

      梅花絕句原文翻譯賞析07-06

      梅花落原文翻譯及賞析07-06

      梅花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2-05

      《梅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22

      《梅花 / 梅》原文、翻譯、賞析10-16

      【推薦】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3-29

      梅花原文翻譯及賞析【薦】03-29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尤物国产综合精品91在线 | 最新国自产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字幕 | 久久高清性色生活片 |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