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科學教案《光和影》

      時間:2023-03-07 14:55:49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光和影》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光和影》,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光和影》

      科學教案《光和影》1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戶外做操時,我忽然發現站在第二排的張煜程小朋友一會兒蹲下,一會兒站起來,雙手在胸前來回擺動,根本就不是在做操。我剛要提醒他,只見他又停了下來,一會兒看看地面,一會兒看看小手,原來他在玩影子。我沒有制止他,他一直專注地玩到做操結束。做完操,我把原來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為踩影子游戲。孩子們發現了許多有關影子的秘密,由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有關影子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下面這個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條件、影子變大變小、日晷等經驗),通過猜測、記錄上午9點下午3點之問,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律,進一步探索太陽、人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能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難點: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6、猜測下午的影子在哪兒。

        記錄12點影子的時候,請幼兒再次猜測推斷下午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又由小逐漸變大,而且左右影子對稱)然后逐一進行驗證。

        7、根據記錄結果,幼兒自己規律。

        記錄完影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果,自己出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律: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太陽越高,影子越小;太陽與人重疊時,影子最小。而且還發現了9點與15點的影子一樣大、10點與14點的影子一樣大、11點與13點的影子一樣大,左右對稱。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一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影子,總是提醒老師:“范老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

        活動前,當教師提出“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了7種答案,都說自己是正確的。正因為答案出現的分歧比較大,想實驗的愿望就越強烈,都想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9點影子出現時,大家都驚訝了,“啊!原來影子在這呀!”在猜測10點影子時,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斷出下一個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爭議。12點時,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測,“以后影子是什么樣?”有人說長,有人說短,王郡桐小朋友說:“1點時你不就知道了嗎”。中午1點我請沒睡的i名幼兒上樓畫了影子。起床后,周岐傷心地哭了,“老師,為什么不叫我?”當大家看到1點的影子后,一下推斷出以后每個時間段影子的位置了。

        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每隔一小時,孩子們就畫一次影子。記錄全過程后,不用老師做任何講解,孩子們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結論:上午9點影子最大,以后越來越小。中午12點,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點后影子逐漸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著,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則相反。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變化規律。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教師的觀察很重要,只有教師敏銳的觀察,才能捕捉到有價值的東西。做操時,教師觀察到了一名幼兒玩手影,從而生成了主題活動;玩踩影子游戲時,觀察到了每個幼兒發現的秘密,從而生成了多個探究點(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兩個物體變成一個影子等);從畫影子中,觀察到了幼兒對太陽、人、影子的模糊認識,從而引發了下一個活動——太陽、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兒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后又發現了幼兒對影子大小的興趣,從而又引發了在實驗室探究影子變大變小的活動。總之,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2、活動中的不足:

        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啟發性,只是表面性的提問,例如,“9點的影子在哪兒?”“10點的影子在哪兒?”同時,每小節活動之后及活動的最后教師沒有進行性的提升。

        主要內容:

        1、“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并通過踩影子活動把個人的興趣點激發成全班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了一系列活動,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展方向。活動的開始主要以幼兒的表現為依據,收集幼兒的信息如踩影子時,幼兒發現了重疊的影子、彎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設計活動,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動幼兒都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活動的最后,教師沒幼兒提升認知水平,不能使幼兒從經驗水平上升為概念水平。

        綜合評析: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畫自己的“日晷”成為加深幼兒對此問題認識的一個很好的載體。當老師第一次讓幼兒猜“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了7種答案,而且幼兒都認為自己正確;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猜想與驗證,幼兒逐漸地發現了太陽位置與影子大小、位置的關系。

        從幼兒的表現來看,一整天談論的話題就是影子;總是提醒教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也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周岐因中午沒有叫他上樓畫影子,傷心地哭,看來幼兒確實喜歡這一活動。

        在呈現個人反思與小組合作反思中,有一個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光和影”是一個系列活動(主題活動),反思是呈現對其中一個活動有效性的反思,還是對系列活動之間關系邏輯性的反思?由于,經常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因此無論是個人反思還是小組合作反思都顯得有些雜亂。建議:對于這樣的系列活動,可以沿著活動的有效性與活動問的邏輯性(系統性)兩條線展開不同層面的反思,以幫助教師更清晰系列活動到底應該怎么搞。

      科學教案《光和影》2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影子的產生和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影子產生的條件:光、遮擋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6、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間的關系。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教學思路】

        從生活現象出發,引出相關概念,然后通過活動探究規律,最后用規律解釋現象,同時深化對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厘米高的小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游戲嗎?你們會做什么樣的手影?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游戲需要什么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說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會說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生影子。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總結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后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么,可以到講臺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匯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生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準備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大組匯報:通過匯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些發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光物體寫出來,然后在自己能發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小組活動。

        匯報、總結: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不僅自己能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影子的特點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現嗎?

        下面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活動一 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師示范并演示實驗和記錄方法。

        活動二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活動三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總結:

        (1)、光源的位置發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 長短都會發生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范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志。

        三、鞏固運用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1、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發生了什么變化?

        2、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影子發生了什么變化?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科學教案《光和影》3

        教材分析

        《光和影》這篇課文內容的安排是從手影游戲開始引出影子的產生需要什么條件,進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幾個特點。同時讓學生認識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及產生影子需要什么條件這一活動導入。

        第二部分:聯系實際說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過三個實驗,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狀變化的特點。

        第四部分:簡單介紹投影的運用。

        學情分析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喜愛游戲及動手實驗的特點,應按教科書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不同彩色粉筆分別記錄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據影子進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之間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體的那種物質。

        2、影子的形成條件: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3、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所發出的光。

        4、影子的特點: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狀

        5、投影:光源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物體的影子。如我們教室里的實物投影儀。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2、分組進行光和影的三個實驗。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點。

        4、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過程要用直觀的演示及實驗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電筒、大號電池(作遮擋物)各八只,4開圖畫白紙24張,紅、黃、藍彩色粉筆各八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

        3、通過閉眼活動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認識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1、打開實物投影儀。

        2、用手在投影儀及黑板中間作各種手影。

        3、讓學生認識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個條件。

        三、進行影子特點的三個實驗

        1、把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分發實驗器材。

        2、說明三個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放下窗簾、準備工作。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歸納影子位置、大小、形狀的特點。

        四、鞏固運用

        打開投影儀做游戲,驗證我們發現的影子變化規律:

        1、改變光源位置,影子有什么變化。

        2、改變遮擋物在光源間的距離,影子有什么變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側面的變化。

        4 、投影是用移動光源遠近進行物體大小變化。

        五、課外延伸: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科學教案《光和影》4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知光和影的關系。

        2、 在游戲中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陽光的天氣;報紙、雨傘等。

        活動過程:

        一、 我和影子做游戲

        1、 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有一面墻的寬闊場地,教師邊做動作邊說“奇怪奇怪真奇觀,我動它也動,我停它也停”,引導幼兒觀察墻面影子的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2、 鼓勵幼兒對著墻做各種喜歡動作,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 影子不見了

        1、 帶領幼兒回到活動室,提問:⑴我們剛才和誰做游戲的?它還在嗎?

        ⑵為什么不見了?

        2、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光和影的關系。

        三、 找影子

        1、 帶領幼兒來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體的影子。

        2、 畫一畫:請幼兒在地面上畫畫自己找的影子。

        四、 游戲:影子躲起來了

        請幼兒自選報紙、雨傘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

        五、 延伸活動

        請幼兒想想,影子除了太陽下有,還有什么時候會出現?

        活動反思:

        “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了活動。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展方向。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科學教案《光和影》5

        活動意圖: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6、猜測下午的影子在哪兒。

        記錄12點影子的時候,請幼兒再次猜測推斷下午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又由小逐漸變大,而且左右影子對稱)然后逐一進行驗證。

        7、根據記錄結果,幼兒自己總結規律。

        記錄完影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果,自己總結出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律: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太陽越高,影子越小;太陽與人重疊時,影子最小。而且還發現了9點與15點的影子一樣大、10點與14點的影子一樣大、11點與13點的影子一樣大,左右對稱。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一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影子,總是提醒老師:“范老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

        活動前,當教師提出“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了7種答案,都說自己是正確的。正因為答案出現的分歧比較大,想實驗的愿望就越強烈,都想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9點影子出現時,大家都驚訝了,“啊!原來影子在這呀!”在猜測10點影子時,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斷出下一個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爭議。12點時,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測,“以后影子是什么樣?”有人說長,有人說短,王郡桐小朋友說:“1點時你不就知道了嗎”。中午1點我請沒睡的i名幼兒上樓畫了影子。起床后,周岐傷心地哭了,“老師,為什么不叫我?”當大家看到1點的影子后,一下推斷出以后每個時間段影子的位置了。

        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每隔一小時,孩子們就畫一次影子。記錄全過程后,不用老師做任何講解,孩子們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結論:上午9點影子最大,以后越來越小。中午12點,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點后影子逐漸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著,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則相反。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變化規律。

        太陽與影子觀察記錄表(一)

        太陽與影子記錄表(二)

        研究太陽、影子、日晷

        活動反思:

        “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了活動。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展方向。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不足之處:

        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啟發性,只是表面性的提問,例如,“9點的影子在哪兒?”“10點的影子在哪兒?”同時,每小節活動之后及活動的最后教師沒有進行總結性的提升。

      科學教案《光和影》6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引導語: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知道些什么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1光和影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科學教案《光和影》】相關文章:

      大班光和影科學教案06-22

      大班光和影科學教案08-25

      大班科學教案:光和影02-04

      科學教案《光和影》(精選7篇)06-02

      大班科學教案光和影教案11-30

      大班光和影科學教案2篇08-29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光和影》06-11

      大班科學教案光和影(精選14篇)10-11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光和影》08-23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一区vr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久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福利 |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不 | 中国AV免费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