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創新教育的支點--知識教育與能力教育的統一
人們都說:“能力比知識重要”。能力又何以重要?回答是:解決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創造新知識。這正是創新教育的基本目的。若僅就知識的創新而言,則所謂“能力”其實就是用已知的知識創造新知識的能力,科學能力尤其如此。
因此,知識創新能力教育本質上就是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統一。這種統一在教育實踐中實現得越充分,創新教育的預期目的就完成得越好。就我國當前人才能力的現狀和科教興國的迫切需求之間的矛盾來看,創新教育的任務緊迫而又重大。
科學技術的歷史和方法學的一個重要教益是,知識和能力的統一是導致知識創新的必要條件。把科學技術發展中知識創新的認識發生過程依教育學原理移植到創新教育中,正是最好的“啟發式”教育,這種啟發式教育恰恰又是把知識與能力相統一的近乎理想的方式。
啟發式教育的本質在于:它通過啟發知識來啟發創新。其基本形式有:啟發問題、啟發猜想、啟發概括。它們也正是科學認識在知識與能力的互動統一中發展的基本形式。
1、啟發問題。科學技術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步,因為科學問題總是發生在已知與未知的交界處,并用已知向未知提問的方式使未知世界的某處能被認識所觸及。于是,問題的解決便必然意味著某種知識的創新。為此,前提就是發現問題并正確地表達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新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我們過去的教育所訓練的主要是解決現成問題的、被動的、“應答式”的能力,過份強調這種訓練,必然導致對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主動精神的壓抑,也就無形中削弱了這種創新能力的激勵和培養。然而,這恰是人推動科學技術取得實質性進步的最活躍、最主動的因素之一。所以,結合知識教育,以科學技術的歷史和方法學中具有啟發性的內容來培養人的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教育與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也是教學內容自身“創新”研究的重要課題。
2、啟發猜想。科學知識本身是嚴謹、精確的,這是歷來為我們的傳統教育所稱道并嚴格要求的。但與此同時我們卻又忽視了知識創新中更加重要的另一面,即自由精神。其實,絕大多數科學知識在獲得嚴格和公認的形式前,都曾有一醞釀、推測和猜想的過程,以嚴謹和精密著稱的數理科學也不例外。著名數學教育家G波利亞說:“……數學的創造過程與其他任何知識的創造過程是一樣的。在證明一個數學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測這個定理的內容,在你完全做出詳細的證明之前,你先得推測證明的思路。”的確,一切新知識被創造以前,先得有一個對其內容的猜測過程,這個猜測是充分自由、大膽的。它所依據的不是嚴密的邏輯推理而是基于已知知識所牽動的科學想象、聯想和直覺。這些想象、聯想和直覺發生于已知知識,因而有科學性;直接超越已知知識,因而有創新性,雖無邏輯約束因而未必可靠,卻又是引起一切嚴格的推理和驗證的前提。
3、啟發概括。用盡可能少的知識更深刻地表達盡可能多的知識就是科學概括。它使知識在積累中不斷被選擇、提煉或淘汰,使已知知識不斷以更普遍的形式而更新。概括精神是西方的重要科學傳統之一,是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理性動力,還深刻影響到西方的科學教育思想。著名數學家和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精辟地指出:“概括的精神應當統治大學,……大學的職能就在于使你能夠為原理而擺脫細節。”概括是對一個科學技術領域把對全體細節的認識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知識教育與能力教育統一]相關文章:
2.教育基礎知識試題
7.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能力考點: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