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文言文的斷句與標點

      時間:2023-05-27 02:30:46 曉怡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文言文的斷句與標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文言文的斷句與標點,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文言文的斷句與標點

        (1)、找名詞(代詞),定句讀。和現代漢語一樣, 文言文中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

        (2)、看虛詞,定句讀。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標志。尤其是語氣詞和一些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如:夫、蓋、凡、竊、清、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歟、焉、哉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干、為、而、則等連詞常用在句中。根據這一特點,找出虛詞就有助于句讀。

        (3)、找頂真,定句讀。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賓語的詞,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語。例如:“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王充《訂鬼》)根據這一特點,我們也可以確定句讀。

        (4)、據排偶,定句讀。一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

        (5)、依總分,定句讀。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 據此也可以進行斷句。

        (6)、對話、引文定句讀。文言文中對話、引用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7)、察反復,定句讀。反復,特別是間隔反復, 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復,這也為斷句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拓展:文言文斷句常用技巧

        一、什么是“斷句”?

        先從“句讀”談起。

        “句讀”一詞最早見于漢代何休的《公羊傳解詁序》,又稱句逗、句投(du)、句度(du)、句斷。關于什么是“句讀”,前人的說法不一。其中,元代黃公紹的觀點最令人信服。他在《韻會舉要》一書中指出:“凡經書成文語絕處,謂之句;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也就是說,“句”是句末的停頓,而“讀”則是句中的停頓。

        由此看來,我們所說的“斷句”,應該指的是對句意停頓的判斷,而不是文句誦讀上的停頓。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誤解和曲解的現象仍然存在。這是一位語文教師在公開發(fā)表的論文中所用的示例:“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這顯然是將“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中的“誦讀上的停頓”混同于“句意停頓”了。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語絕處”不加以停頓,那么就會使句意發(fā)生扭曲和變化。請看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兩處斷句:①“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必修三);②“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史記>選讀》)。第①句的意思是“趙王認為藺相如是賢能的大夫,出使他國而能不被諸侯侮辱”;而第②句似乎應該翻譯為“趙王認為,賢能的大夫能出使他國而不被諸侯侮辱”。這兩句譯文的含義相差很大。顯然,從上下文的關系來看,第①句的斷句才是正確的。

        二、斷句的基本原則

        ⑴總原則:是否需要“斷句”,決定于句子的語氣。

        如上文所述,在整句或分句的結尾處要自然斷句。因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語氣完備的地方。斷句與句子的長短沒有直接的關系。例如,“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項羽本紀》)。

        以下幾點雖是特例,但都和“語氣”有關:

        ⑵主語較長時,其后要斷句。

        例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傳》)。

        ⑶句首狀語后要斷句。

        例如,“久之/荊柯未有行意”(《刺客列傳》);再如,“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屈原列傳》)。

        ⑷即使主語較短,但當出現表示提頓的詞語(如“者”)時,其后要斷句。

        例如:“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項羽本紀》)。

        ⑸句中出現標示語氣延長的詞語(如“也”)時,其后要斷句。

        例如,“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遙游》)。

        ⑹對話的提示語(如“曰”)后,要斷句。

        例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

        ⑺主謂倒裝時,中間要斷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⑻獨立成分前后,應該斷句。

        例如,“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孔子世家》);另如,“於/鯀哉”(《尚書》)

        ⑼詞與詞之間并列時,不必斷句;但短語之間并列時,中間有較大的停頓,兩者之間則需要斷句。

        例如,“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蘭亭集序》。這一句中“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內部則不必斷句。

        三、斷句的基本方法

        簡要地說,斷句的方法是:

        ⑴整體把握語段含意;

        ⑵盡量分清語段的層次;

        ⑶從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斷,前后延伸;

        ⑷用翻譯的方式驗證句子間是否意思連貫。

        斷句的步驟也大體如此。下面是筆者從網絡上搜索到的一則斷句訓練題。文后的注釋是原題所附。斷句示例如下:

        用斜線(/)為材料中畫線的文句斷句。

        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橫波之石廉利①侔②劍戟舟上下失勢破碎淪溺者往往有之縣廓無居民官無丞尉夾江荒茅篁竹之間小吏十余家皆鳥言夷面。始至,言語不通,畫地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賦,奉期約。是以賓客游從之士,無所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歲矣。

        [注]節(jié)選自韓愈《送區(qū)冊序》①廉利:鋒利;②侔:如同

        解題的方法與步驟演示:

        ⑴整體把握語段含意——準確斷句的前提。

        根據末句“愈待罪于斯,且半歲矣”,可以判斷:寫作本文時韓愈已被貶官陽山;選文開頭“陽山,天下之窮處也”一句中的“窮處”應該是“偏遠的地方”的意思;畫線的文字具體描繪的就是陽山的“窮”。

        ⑵分清語段的層次——準確斷句的基礎。

        從畫線文字中的“陸”、“江”、“縣廓”等字眼來看,為了顯示陽山地處偏遠,作者寫兩個層次的內容:地理環(huán)境(“陸”、“江”)和人居狀況(“縣廓”、“……之間”)。

        ⑶從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斷——準確斷句的關鍵。

        首先,從注釋的暗示入手,根據語法關系,我們可以找出這樣一個句子:“橫波之石廉利侔劍戟”。接下來處理前半部分文字。如前所述,這部分文字寫地理環(huán)境,又可分“陸”、“江”兩個小層次,再考慮到“丘陵之險”、“虎豹之虞”句式齊整的特點,我們可以這樣斷句:“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悍急”。后半部分文字的處理方法大體相同,此處從略。

        ⑷通過譯文進一步驗證——準確斷句的保證。

        事實上,只有斷句正確,才能使譯文語意連貫、語氣暢通、上下文和諧渾整。所以,通過大體翻譯原文,我們可以進一步驗證斷句的準確度。

        【附】參考答案: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橫波之石廉利侔劍戟/舟上下失勢/破碎淪溺者往往有之/縣廓無居民/官無丞尉/夾江荒茅篁竹之間/小吏十余家/皆鳥言夷面

        四、斷句的常用技巧

        準確斷句的最大技巧是增強文言文閱讀的能力,特別是要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但古人卻能夠幾無障礙地閱讀書籍。這對我們應該有所啟示。

        從解題角度來說,在斷句過程中,我們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標志”:

        ㈠句末語氣詞

        管敏義先生在《句讀考》中指出:“由于古書不施句讀,所以運用大量虛詞來幫助斷句;反之,由于大量虛詞的運用,又為古書不加句讀提供了條件。”有的學者甚至提出了“漢語中的虛詞就是標點符號”的觀點。這些論述提示我們,文言斷句首先要注意句中的虛詞。

        句末語氣詞標示著句子或分句的結束,對我們斷句的幫助最大。使用頻率最高的句末語氣詞有以下8個:

        ⑴也——可以表示判斷、肯定、解釋、感嘆、推測、疑問、祈使等語氣。

        例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

        ⑵矣——可以表示強調、感嘆、推測、祈使等語氣。

        例如:“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詩經》)

        ⑶耳——通常可以表示限制、肯定語氣。

        例如:“且吾所為者極難耳/……”(《刺客列傳》)

        ⑷焉——表示加強、停頓、疑問等語氣。

        例如:“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莊子》)

        ⑸乎——表示反問、疑問、揣度、贊嘆等語氣。

        例如:“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⑹邪/耶——表示疑問、反問、感嘆等語氣。

        例如:“公以為吳興兵/是邪/非邪/”(《史記》)

        ⑺哉——表示感嘆、強化、揣度、反問、疑問等語氣。

        例如:“而此獨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

        ⑻與/歟——表示詢問、揣度、反問、感嘆等語氣。

        例如:“為甘肥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孟子》)

        另外,有些句末語氣詞之間經常連用,用于強化語氣。比較常見的有:

        ⑼而已:“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種樹郭橐駝傳》)

        ⑽而已矣:“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

        ⑾乎哉:“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

        ⑿也哉:“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⒀則已、則已矣:“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逍遙游》)

        ⒁者也:“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㈡句首虛詞

        利用句末語氣詞可以確定句子的“訖”,利用句首虛詞則可以確定句子的“起”。句首虛詞的斷句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使用頻率最高的句首語氣詞是“夫”、“蓋”。

        ⑴夫:“/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⑵蓋:“/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賦》)

        一些固定短語也常常用于句首。常見的有:

        ⑶于是:“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⑷然則:“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⑸無乃:“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

        ⑹是以、是故:“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陳情表》)

        ⑺以是、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游褒禪山記》)

        ㈢單獨使用的嘆詞

        在漢語語法中,這一類詞語常被劃分為“獨立結構”,與常規(guī)的句子剝離開來。因而,這些單獨使用的嘆詞可以作為一種斷句的憑借。例如:

        ⑴嗚呼:“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師說》)

        ⑵嗟夫、嗟乎:“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本紀》)

        ⑶噫、噫嘻:“噫嘻/悲哉”(《秋聲賦》)

        ㈣句式——對偶和排比

        對偶和排比句的句式齊整,我們可以從這個特點入手進行斷句。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

        ⑴對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⑵排比:“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孟子》)

        ㈤其它

        例如,⑴借助文體特點;⑵考慮語法搭配;⑶留心凝固結構;等等。本文不再一一贅述。每個人的文言功底和閱讀習慣都有所不同,我們應該學會在閱讀實踐中不斷總結,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辦法和技巧。

      【文言文的斷句與標點】相關文章:

      怎樣給文言文斷句09-24

      文言文斷句方法06-29

      文言文斷句步驟方法09-21

      文言文斷句翻譯練習11-07

      文言文斷句技巧與方法06-27

      文言文斷句常用技巧08-11

      文言文斷句技巧指南09-27

      文言文斷句復習要點集錦09-24

      文言文判斷句類型09-06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另类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日韩亚洲欧美国产动漫在线观看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