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1-06 22:24:58 夏杰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精選20篇)

        上學期間,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精選2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精選20篇)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

        1、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在串聯、并聯電路的中的規律:(☆☆☆☆☆)

        電流:◆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I=I1=I2

        ◆并聯電路中總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I=I1+I2

        2=并聯電路分流,該支路電流的分配與各支路電阻成反比。即:I1I1R1=I2R22R1IR電壓:◆串聯電路中總電壓(電源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U=U1+U2

        R1串聯電路分壓,各用電器分得的電壓與自身電阻成正比。即:U1U2=R2◆并聯電路中各支路電壓和電源電壓相等。U=U1=U2

        電阻:◆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傠娮枰热魏我粋串聯分電阻阻值都要大。

        (總電阻越串越大)R=R1+R2

        ◆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分電阻的倒數和。總電阻要比任何一個并聯分電阻阻值都要小。(總電阻越并越。㏑=R1R2/R1+R2(上乘下加)或: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的電阻倒數之和。即:

        ◆如果n個阻值都為R0的電阻串聯則總電阻R=nR0◆如果n個阻值都為R0的電阻并聯則總電阻R=R0/n

        電功:◆串聯電路:總電功等于各個用電器的電功之和。即:W總=W1+W2+Wn電流通過各個用電器所做的電功跟各用電器的電阻成正比,即:W1=R1221R總111=R++RR12n◆因此幾個電阻連接起來使用,要使總電阻變小就并聯;要使總電阻變大就串聯。

        WR◆并聯電路:總電功等于各個用電器的電功之和。即:W總=W1+W2+Wn2=電流通過各支路在相同時間內所做的電功跟該支路的電阻成反比。即:W1R21WR電功率:◆串聯電路:總電功率等于各個用電器實際電功率之和。即:P總=P1+P2+PnR1P1P2=R2各個用電器的實際電功率與各用電器的電阻成正比,即:

        ◆并聯電路:總電功率等于各個用電器的電功率之和。即:P總=P1+P2+Pn2=R1各支路用電器的實際電功率與各個支路的電阻成反比。即:P12PR

        2、公式:(☆☆☆☆☆)

        ◆電流(A):I=U/R(電流隨著電壓,電阻變)

        ◆電壓(V):U=IR(電壓不隨電流變。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

        ◆電阻(Ω):R=U/I(對于此公式不能說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電阻與電流、電壓沒有關系。只與本身材料,橫截面積,長度,溫度有關)◆電能(J):W=UIt,W=Pt(此二式是普適公式)W=I2Rt,W=U2t/R(適用于純電阻電路中)KW.h也是電能的單位俗稱度。1KW.h=3.6×106J

        ◆電熱(J):Q=I2Rt(普適公式)在純電阻電路中(消耗電能全部用來產生熱量的電路),Q=W。所以在純電阻電路中算電熱可通過算電能來實現。注意:接有電動機的電路不是純電阻電路,在這樣的電路中計算只能用普適公式。

        ◆電功率(W):P=UI,P=W/t(此二式是普適公式)P=I2R,P=U2/R(適用于純電阻電路中)

        3、根據燈泡額定電壓(U額)和額定功率(P額)能進行的計算:(☆☆☆☆)正常工作時的電流:I額=P額/U額

        燈的電阻:R=U額2/P額

        如果已知燈兩端的實際電壓是

        U實,則燈的實際功率是:

        P實=U實2/R,如果U實/U額=a/b那么P實=(a/b)2P額

        串聯電路的電阻有分壓的作用且分壓的大小與電阻的阻值成正比。U1/U2=R1/R2

        電能,電功率,電熱在串聯電路中的分配也是一樣的。

        并聯電路的電阻有分流的作用且分流的大小與電阻的阻值成反比。I1/I2=R2/R1

        電能,電功率,電熱在并聯電路中的分配也是一樣的。

        4、生活中的用電:(☆☆☆)

        家庭電路的連接:入戶線首先要接的是電能表,然后是總開關再是保險,這三者順序不能錯?刂齐姛舻拈_關應和電燈串聯,且開關要接在火線上,接螺旋套燈座時,應將螺旋套接在零線上。三孔插座要按“左零右火上接地”的接法去接。家庭電路中的用電器間,插座間,用電器和插座間都是并聯的。

        保險絲要接在火線上。不可用過粗的保險絲,也不可用鐵絲銅絲代替保險絲。保險絲的特點是:電阻大,熔點低。家庭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其金屬外殼一定要接地,這樣當三腳插頭插在三孔插座里時,把用電部分接入電路的同時,也把金屬外殼與大地相連,防觸電。

        區別零火線要用試電筆。使用時,手要接觸筆尾金屬體,但切不可接觸筆前端金屬體。火線可使試電筆的氖管發光,這時有電流流過人體,但電流太小對人體無害。

        5、安全用電知識:(☆☆☆)

        人體的安全電壓是不高于36V。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動力電壓是380V。

        只有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了火線且有電流流過人體,人才會觸電。安全用電的原則是: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觸電急救:首先切斷電源或用一根絕緣棒將電線挑開,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發生電火災時,務必在切斷電源后,才能潑水搶救。

        如果家庭電路出現了燒保險的現象,就表明了家庭電路的總電流過大了。其原因有二:一是短路;二是家庭電路的總功率過大了。

        6、電能知識要點:(☆☆☆)

        消耗電能的多少可以用電能表來測量。它是以KW.h為單位的。表盤上:“220V”表示該電能表應該在220V的電路中使用!10(20)A”表示這個電能表的標定電流是10A,額定最大電流是20A。“50Hz”是說

        這個電能表應該在50赫的交流電路中使用。3000r/KW.h是指接在電能表上的用電器,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能表的轉盤就轉3000r。讀電能表的示數時,我們要注意最后一個數字,它是小數點后的數字。一段時間消耗的電能等于這段時間結束時讀數-這段時間開始時讀數。

        根據“3000r/KW.h”字樣能進行的計算:

        如果告訴我們轉數為n那我們可以計算消耗的電能:W=1KW.h/3000r(1轉消耗的電能)乘以n如果再告訴我們時間為t我們可以計算這段時間的電功率:P=W/t(要注意單位是否配套:此時W取KW.h為單位;t取h為單位計算較方便)

        7、電功率知識要點:(☆☆☆☆)

        電功率是描述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據W=Pt我們可以知道不能說電功率大,消耗的電能就多,還與時間有關系)

        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額定功率:用電器額定電壓下的電功率

        用電器的電功率與用電器兩端的電壓是有關系的。不同的實際電壓對應著不同的實際功率。但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額定功率是唯一的,不變的。

        如果告訴你此時用電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們可以知道:此時用電器的實際電壓就等于其額定電壓,其實際功率就等于其額定功率。

        燈泡的亮度取決于燈泡的實際電功率。實際電功率越大,燈泡就越亮。生活中的用電器,電功率達到1000W的有:電爐,電熱水器,微波爐,空調。

        在做測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時,在測額定功率時,一定要讓電壓表測小燈的電壓且示數為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讓電流表測小燈泡的電流且示數為其額定電流,這樣用公式P=UI計算出的才是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

        實驗時,如果出現燈不亮,電流表沒示數,電壓表有示數且較大的.現象,則電路故障一定是和電壓表并聯的小燈斷路了。

        測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燈泡的實際功率與燈泡兩端的實際電壓有關。不同的實際電壓對應著不同的實際電功率。因此在此實驗中,電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在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由于電阻與電壓,電流無關,是個定值,所以燈的電阻最后可通過求平均值來確定。在此實驗中每次算的電阻值可能會不一樣,導致電阻改變的是燈絲的溫度,不是電流,電壓。而此實驗可得到的結論也就是:電阻與溫度有關。

        8、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注意事項:(☆☆☆☆)

        電壓表:測誰的電壓就和誰并聯電流要正接線進,負接線出選對量程

        電流表:測誰的電流就和誰串聯電流要正接線進,負接線出選對量程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

        1)看所選的量程2)依所選量程確定分度值3)數小格。

        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接線調誰的電流就和誰串聯

        閉合開關前要把滑片滑至阻值最大處

        滑動變阻器的作用:調流、調壓;保護電路。注意:它不能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

        滑動變阻器的原理:移動滑片,通過改變接入電路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大小,進而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

        9、電與磁的復習要點:(☆☆☆)

        一、磁現象:磁體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的兩端磁性最強,中間磁性最弱。因此每一個磁體都有兩個磁極。懸吊的小磁針自由靜止時,指南的一端叫南極;指北的一端叫北極。因此說磁體有指南北的性質。(南極指南,北極指北)磁體還有吸鐵的性質:吸引鐵、鈷、鎳等物質。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磁懸浮列車就是利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的原理實現懸浮的。

        二、磁場:磁體的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實現的。磁場的基本性質就是對放在它里面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

        磁場的方向:磁場中,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

        1、磁場是真實存在的,但磁感線是假想的,因此磁感線要用虛線畫

        2、磁體外部,磁感線總是從N極出來回到S極

        3、磁感線上任何一點的箭頭方向都和該點小磁針靜止時N極指向一致與該點磁場方向也一致

        4、磁感線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但都是閉合的,既不會相交也不會中斷,是立體分布的

        5、磁感線的疏密表示了磁場的強弱。

        地磁場:地磁兩極與地理兩極相反但不重合,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注意:地球的外部磁感線是從地磁北極出來回到地磁南極的。

        三、電生磁:奧斯特實驗證明了通電導線(電流)的周圍存在著磁場,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

        電流磁效應的應用(奧斯特實驗的應用):電磁鐵以及以電磁鐵為主要結構的元件或器械。如:電磁繼電器、揚聲器、聽筒(相當于揚聲器)、電磁起重機等。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一樣。但通電螺線管的磁極與電流的方向有關,當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改變時,螺線管的N、S極對調。

        螺線管的磁極可以通過小磁針靜止時的N、S極指向來確定,也可以通過安培定則來確定。(用右手四指彎向和電流方向一樣)

        四、電磁鐵:插有鐵芯的螺線管。

        電磁鐵的工作原理: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和通電螺線管中插有鐵芯后磁性增強的原理工作。電磁鐵的優點:1、通電有磁性,斷電無磁性2、磁性強弱可以控制3、N、S可通過改變電流方向來控制。

        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那些因素有關:跟電流大小,有無鐵芯,和線圈匝數有關。電流越大磁性越強;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有鐵芯比沒鐵芯磁性強。

        五、電磁繼電器揚聲器:

        繼電器:利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的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電路的裝置。

        電磁繼電器: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其主要結構有:電磁鐵、銜鐵、簧片、觸點。其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兩部分組成。

        電磁繼電器工作原理:當低壓控制電路接通時,電磁鐵具有磁性,吸引銜鐵,使動觸點和靜觸點接觸,高壓工作電路接通。當低壓控制電路斷開時,電磁鐵失去磁性,簧片將銜鐵拉回,切斷高壓工作電路。

       。ㄔ跀⑹鲭姶爬^電器工作過程時首先要說低壓電路的工作與否,然后一定要說清電磁鐵有無磁性,對銜鐵的作用,引起高壓電路的工作與否。)

        揚聲器:揚聲器通交流電時才會發聲。磁極間的相互作用使紙盆振動發聲。六、電動機:

        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此實驗的顯著器材是電源(要給導線通電)。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且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磁感線方向有關。電流方向與磁感線方向二者變其一則力的方向變,二者皆變則力的方向不變。

        電動機:依據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的作用原理制成。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動機換向器的作用:在線圈轉過平衡位置時自動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使線圈繼續轉動下去。(否則線圈將會轉回平衡位置)

        七、磁生電:

        法拉第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電磁感應實驗最顯著的器材是:電流表(用來檢測是否有電流產生)。電磁感應現象: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1、導體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2、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斜切也行)

        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變其一感應電流方向變,二者皆變感應電流方向不變。

        發電機:1、原理:電磁感應現象2、能量轉化: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交流電:大小、方向隨時間發生周期性變化的電流。我國交流電的頻率是50Hz。

        10、信息的傳遞復習要點(☆☆☆)

        一、電話:由聽筒(聽筒中有電磁鐵)和話筒組成。自己的話筒與對方的聽筒是串聯的。電話是靠電流傳遞信息的。需要電話交換機轉接。

        二、電磁波的海洋

        電磁波的產生:導線中電流的迅速變化就會在空間激起電磁波。關閉冰箱或電視時,收音機會“咔咔”響,就是電路通斷時發出的電磁波被收音機接受而形成的。

        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3.0x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電磁波的波長,波速與頻率的關系是:波速=波長x頻率。注意單位:波長:m波速:m/s頻率:Hz

        不同的電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樣的即波速是個定值,因此電磁波頻率越大,波長越短。用于廣播,電視,移動電話的電磁波叫無線電波。各種光也是電磁波。

        微波爐是靠微波(電磁波)工作的。爐門有金屬網是因為金屬能反射微波,可防止過量的微波泄漏。(過量電磁波輻射對人體有害)

        電磁波的應用領域有:微波爐、醫學上的X射線透視、紫外線消毒、無線電通信、雷達飛機的電磁波導航等。頻率相同的電磁波會相互干擾,因此有些地方禁用手機。

        三、廣播,電視,移動通信

        移動電話是靠電磁波來實現信息傳遞的。要靠基地臺轉接。四、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

        通信的四種方式: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唯思達教育20xx年中考專題復習

        衛星通信:實現全球通信,只需在地球的周圍均勻分布3顆同步衛星。光纖通信:利用激光在一條特殊的管道里經多次反射進行傳播的通信方式。光纖通信特點:容量大,不受電磁波干擾,通信質量好,保密性好。

        例題:1、圖5是電冰箱的簡化電路圖.圖中M是電冰箱壓縮機用的電動機,L是電冰箱內的照明燈.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照明燈L與電動機M串聯B.關上冰箱門時,S1自動閉合,使得照明燈L熄滅

        C.開關S1、S2都閉合時,照明燈L與電動機M并聯

        圖D.冰箱內溫度降低到設定溫度時,S2自動斷開,電動機M停止工作

        2、如圖6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和燈絲的電阻均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示數變大,燈L變亮B.電流表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變小,燈L變暗C.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不變,燈L變亮D.電壓表示數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變大,燈L變暗圖

        3、將兩個定值電阻并聯在電壓為U的電源兩端,R1消耗的功率為P1,R2消耗的功率為2P1.把這兩個定值電阻串聯在電壓為

        3U的電源兩端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21P1.29P14A.R1兩端的電壓升高B.R2消耗的功率為

        C.通過R2的電流變大D.兩個電阻消耗的總功率為

        4、圖7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燈泡L標有“6V3w”字樣。當S閉合,S1、S2斷開,滑片P從b端滑中點時,電流表的示數變化了0.1A,此時電壓表的示數為6V;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變,閉合S1、S2,電流表的示數又變化了2A。則電源電壓和定值電阻R0的阻值分別為

        5、某電熱毯只有一個擋位,使用不方便。小明想用一電阻絲作發熱體與其串聯,將它改造成有兩個擋位的電熱毯。已知原電熱毯的額定電壓為220V,為了測定它的額定功率,小明把它與一個標有“220V25W”燈泡串聯在家庭電路中(如圖22所示),電壓表的示數為176V。(電源電壓恒為220V,不考慮溫度對電阻阻值的影響)

        求:(1)原電熱毯的額定功率多大?

       。2)為了使改造后的電熱毯(如圖23所示)在低溫擋位時的總發熱功率為原電熱毯額定功率的五分之三,小明需一個阻值多大的電阻絲?(保留一位小數)

       。3)改造后的電熱毯,在低溫擋位時工作10min,R0消耗多少電能?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2

        電功率知識點一:電能

        1、電燈泡把電能轉變為光能,電動機把電能轉變為動能,電熱器把電能轉變為熱(內能)。電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而來,也可以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量。

        發電廠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用電器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能的計量

       。1)電能用W表示,常用單位是千瓦時(KWh),在物理學中能量的通用單位是焦耳(J),簡稱焦。1KWh = 3.6 x106J。

       。2)電能表是測量一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少的儀器。

        A、220V是指這個電能表應該在220V的電路中使用;

        B、10(20)A指這個電能表的額定電流為10安,在短時間內最大電流不超過20安;

        C、50Hz指這個電能表在50赫茲的交流電路中使用;

        D、600revs/KWh指這個電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時的`電能,轉盤轉過600轉

        電功率知識點二:電功率

        1、電功率是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常用單位有千瓦(KW)。1KW = 103W

        2、電功率的定義也可以理解為:用電器在1秒內消耗的電能。

        公式:P = W/t 推導:W = P t t = W /P

        在使用時,單位要統一,單位有兩種可用:

        (1)、電功率用瓦(W),電能用焦耳(J),時間用秒(S);

        (2)、電功率用千瓦(KW),電能用千瓦時(KWh,度),時間用小時(h)

        3、1千瓦時是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4、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或者說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功率),叫做額定功率。額定功率對應的是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實際功率對應的是實際電壓和實際電流;一個用電器它的額定電壓(功率)是唯一的,而它的實際電壓(功率)可以有無數個。

        5、電功率的測量P = UI

        電功率與電壓、電流的關系公式: P = U I 單位:電功率用瓦(W),電流用安(A),電壓用伏(V)。

        公式推導:

        根據 I=U/R P=UI 得:P = UI = U U/R=U2/R 即P = U2/R

        根據 U=I R P=UI 得:P = UI = IRI = I2 R 即P = I2 R

        W=Pt= UI t =I2Rt= U2/R t

        電功率知識點三: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伏安法測燈泡的額定功率:

       、僭恚篜=UI

       、陔娐穲D(與用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相同)

       、鬯鑳x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池組、開關、小燈泡、導線。

       、軐嶒災康模簻y定小燈泡在三種不同電壓下的電功率:

        ⑤實驗結論:

        當U實.〉U額 時 P實〉P額 發光較亮

        當U實.=U額 時 P實=P額 發光正常

        當U實.

        對于同一小燈泡來說,燈泡的亮度由燈泡的實際功率決定,其實際功率隨著它兩端電壓的變化而變化。實際電壓越大,燈泡的實際功率越大;只有在額定電壓下它才能正常發光,此時的實際功率等于額定功率。

        電功率知識點四:電與熱

        1、電流的熱效應

        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轉化成熱,這個現象叫做電流的熱效應。

        2、焦耳定律 計算公式:Q = I2Rt (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 Q=W=Pt=UIt= U2t/R=I2Rt

        3、利用電熱:電熱水器、電飯鍋、電熨斗

        防止電熱:電視機的后蓋有很多孔,電動機的翼狀散熱片

        4.電熱器優點:清潔衛生沒有污染、熱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調節溫度。

        電功率知識點五:電功率和安全用電

        1、家庭電路電流過大原因:短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2、保險絲的作用

        ①保險絲是由電阻率較大、熔點較低的鉛銻合金制作的。

        ②保險絲保險原理:當電流過大時,它由于溫度升高而熔斷,切斷電路,起到保護的作用。

        電功率知識點六:生活用電常識

        1、家庭電路的組成

        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進戶線(火線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插座、燈座、開關、用電器。

        家庭電路的連接:各種用電器是并聯接入電路的,插座與燈座是并聯的,控制各用電器工作的開關與電器是串聯的。

        2、火線和零線

        用試電筆可以判斷哪條是火線。

        3、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

        正常情況下,用電器通過火線、零線和供電系統中的電源構成閉合電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觸了火線,電流經過人體流入大地,漏電保護器就會迅速切斷電流,對人身起到保護作用。

        4、兩種類型的觸電

        ①人體同時接觸火線和零線,人體、導線和電網中的供電設備構成了閉合電路。

       、谌梭w同時接觸火線和大地,人體、導線、大地和電網中的供電設備構成了閉合電路。

        5、觸電的急救

        如果發生了觸電事故,要立即切斷電源。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3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 ⑵直線運動

       、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四、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五、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4

        物理導體與絕緣體

        說明1 本知識點的重點是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和異同。

        說明2 本知識點的難點是導體和絕緣體的不同。

        說明3 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和兩者的區別,知道二者并無絕對界限。

        說明4 本知識點的預備知識點是電流的形成。

        說明5 本知識點主要講述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和異同,它是研究電學重要的知識點。

        核心知識

        規則1: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酸、堿、鹽的水溶液等都是導體。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絕緣體。

        規則2:導體和絕緣體的用途

        好的導體和絕緣體都是重要的電工材料,電線芯線用金屬來做,因為金屬是導體,容易導電;電線芯線外面包上一層橡膠或塑料,因為它們是絕緣體,能夠防止漏電

        規則3: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界限

        表示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排列順序,可見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而且在一般情況下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當條件改變時就可能導電。例如,玻璃是相當好的絕緣體,但如果給玻璃加熱,使它達到紅熾狀態,它就變成導體了。

        規則4:導體和絕緣體的機理

        絕緣體中,電荷幾乎都束縛在原子的范圍之內,不能自由移動,也就是說,電荷不能從絕緣體的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的地方 初中語文,所以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相反,導體中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電荷能從導體的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的地方,所以導體容易導電。

        突破物理“三重門” 期末輕松得高分

        對于生來說,作為新增學科,從入門到沖擊優秀 初中數學,需要經過三重門。第一重門是聲光熱。第二重門是力學。第三重門是電學。

        第一次入門,是上學期的物理入門。也可以理解為是聲光熱的入門。在聲光熱等過程中,同學們的主要是以感性為主。很多時候只要做好感性的認識,略加上一些理性的分析,就可以明白這部分的大體精髓。

        第二重門是力學。力學對于同學們來說,區別于聲光熱的'根本特點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同學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狀態,轉向以理性思維為主的學習。如果說在第一重門的時候,同學們的成績普遍都很高,并且差距比較小。很難體現每個同學的真實實力.那么到了第二重門的時候差距將明顯拉大,也將會是同學們快速提升自己脫穎而出的關鍵時期。

        第三重門是電學。電學是一門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科。對于孩子的理解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入門的電路分析,對很多同學來說,入門較為困難。電學后期的綜合計算也將會是同學們沖刺優秀的攔路虎之一。

        由于三重門的本身特點,第一重門聲光熱入門較容易。所以同學們容易在意識形成物理拿分容易的感覺。而實際上物理的真正入門是在力學及電學。對于同學們來說,三重門的意義各有所在。聲光熱的入門同學們要務必做好初二上學期的期末,爭取。因為等到下學期的四輪將主要針對的是力電部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爭取初二上學期物理期末。源于初二下學期的力電部分的難度,需要同學們做好準備,積極應對!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5

        1、合力的概念

        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蛘哒f,如果一個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那么,能夠代替那兩個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兩個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等于兩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方向相同

        3、伽利略斜面實驗:

       、湃螌嶒炐≤嚩紡男泵骓敹嘶碌哪康氖牵罕WC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荣た坡孕泵鎸嶒灥淖吭街幉皇菍嶒灡旧,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4、牛頓第一定律:

       、排nD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普f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5、慣性:

       、哦x: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普f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6、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為“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7、平衡狀態: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8、二力平衡: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9、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四字概括“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10、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11、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不受力物體運動狀態靜止勻速運動說明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運動狀態合力為0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運動快慢改變運動方向改變運動狀態改變

        12、應用: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要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畫圖時注意:

       、傧犬嬛亓θ缓罂次矬w與那些物體接觸,就可能受到這些物體的作用力

        ②畫圖時還要考慮物體運動狀態。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6

        壓力

        1.壓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總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在具體的問題中,壓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關.這里必須要明確的是,我們不能有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錯誤認識。

        2.壓力和重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產生壓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僅僅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壓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在豎直方向處于平衡狀態時,它對水平面產生的壓力在數值上才等于物體的重力。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1、調整它們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線(光具座不用);2、調整它們,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質 應用

        u > 2f f<υ<2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實像 (實像大小轉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實像 幻燈機

        u = f 不成像 (像的虛實轉折點)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一焦(點)分虛實,二焦(距)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口決二: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注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注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眼睛和眼鏡

        眼睛:眼睛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號傳輸給大腦?催h處物體時,睫狀肌放松,晶狀體比較。ń咕嚅L,偏折弱)。看近處物體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比較厚(焦距短,偏折強)。

        近視的表現: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近視的原因: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長,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

        近視的矯治:佩戴凹透鏡。

        遠視的表現: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遠視的原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后。

        遠視的矯治:佩戴凸透鏡。

        眼鏡的度數:100×焦距的倒數( )。

        照相機和投影儀

        照相機:

        1、鏡頭是凸透鏡;

        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

        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卷、屏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7

        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稱為“速率”。

        速度

        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質量 V:體積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歸納總結:物理學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時速度,而通常所說的火車、飛機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

        中考物理知識點:透鏡

        關于物理中透鏡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中考物理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

        下面是對物理中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內容講解,需要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1、調整它們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線(光具座不用);2、調整它們,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質 應用

        u > 2f f<υ<2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實像 (實像大小轉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實像 幻燈機

        u = f 不成像 (像的`虛實轉折點)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一焦(點)分虛實,二焦(距)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口決二: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注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注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上面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考試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識點:眼睛和眼鏡

        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是對眼睛和眼鏡內容的知識學習哦,供大家參考。

        眼睛和眼鏡

        眼睛:眼睛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號傳輸給大腦。看遠處物體時,睫狀肌放松,晶狀體比較。ń咕嚅L,偏折弱)?唇幬矬w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比較厚(焦距短,偏折強)。

        近視的表現: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近視的原因: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長,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

        近視的矯治:佩戴凹透鏡。

        遠視的表現: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遠視的原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后。

        遠視的矯治:佩戴凸透鏡。

        眼鏡的度數:100×焦距的倒數( )。

        上面對眼睛和眼鏡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物理知識,爭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識點:照相機和投影儀

        下面是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的內容知識講解,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照相機和投影儀

        照相機:

        1、鏡頭是凸透鏡;

        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

        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卷、屏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以上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識點:顯微鏡和望遠鏡

        同學們對顯微鏡和望遠鏡很熟悉吧,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們在物理中的應用。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8

        第六章物質的物理屬性

        1、什么叫做質量?答: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質量的物理量符號是m.

        2、質量的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是什么?如何換算?

        答: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千克的單位符號是kg。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實驗室常用什么器材測量物體的質量?答:實驗室里常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4、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

        1、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

        2、然后,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線處,再調節橫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3、測量物體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移動游碼在標尺上的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線;此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與標尺示數值之和,即為所測物體的質量。

        使用托盤天平時注意事項:

        1、首先要認真觀察天平的最大測量值(稱量)和標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往右盤里加減砝碼時應輕拿輕放;

        2、天平與砝碼應保持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品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盤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碼。

        5、為什么說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答: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物質狀態和地理位的改變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6、若被測物體的質量小于標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該如何測量?

        答:可采測多算少法(累積法)進行測量。(如郵票、大頭針等m=m總/n)

        7、常見物體質量的大約數值是什么?

        答:一張郵票:50mg;一個成人:50kg;一只蘋果:140g;一元硬幣:10g;一只雞:1.5kg;一只雞蛋:50g;一頭大象:6t

        8、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與物質的種類有什么關系?

        答:同種物質的不同實心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質的不同實心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質的密度?計算式及單位是什么?

        答: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質量/體積。ρ=m/V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密度的國際單位是:千克/米,單位符號是:kg/m其它單位有:克/厘米(g/cm)、千克/分米(kg/dm)

        單位換算關系是:1g/cm=10kg/m1g/cm=1kg/dm

        10、水的密度及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水的密度為:ρ水=10kg/m=1.0g/cm其物理意義:1米水的質量為10千克。

        11、為什么說密度是物質的物理屬性?

        答:密度是物質的物理屬性是因為同種物質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

        12、ρ=m/V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1)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不變,是定值(但溫度、物態、壓強等條件變化時,物質的密度也會發生變化)同種物質的密度不隨物體的質量、體積的變化而變化,但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2)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變化的。質量一定時,密度與體積成反比;體積一定時,密度與質量成比。

        13、密度有哪些應用?

        答:(1)ρ=m/V測量和計算密度鑒別物質的種類;

       。2)m=ρV計算質量

       。3)V=m/ρ計算體積。

        14、量筒(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讀數?

        答:量筒(量杯)用來直接測量液體的體積和間接測量固體的體積。測量前應觀察(1)分度值(2)最大測量值。讀數時,視線應與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俯視時讀數值偏大,仰視時讀數偏小。

        15、量筒(量杯)間接測量固體體積的方法是什么?

        答:(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1、能使固體全部浸沒,2、放入固體后液面不能超過量筒的最大測量值)的水V1;

       。2)用細線系住固體沿量筒壁輕輕下落到量筒底部,讀數為V2;

       。3)則固體的體積為V固=V2-V1。

        上述方法為排水法。若固體溶于水則需要用薄膜包上或用排沙法;若固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則用針壓法或捆綁法。

        16、體積、面積、長度的物理量符號及單位有哪些?

        答:體積物理量符號:V,國際單位:米(m)。體積其它單位及換算關系為:1m=10dm,1dm=10cm3,1m=10cm1dm=1升(L),1L=10毫升(mL),1cm=1mL面積的物理量符號:S,國際單位:米(m)。

        其它單位及換算:1m=10dm,1m=10mm,1m=10cm17、密度表上的信息有哪些?

        答:(1)水的密度ρ水=10千克/米

        (2)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可能相同。ρ冰=ρ蠟=ρ植物油=0.9×10kg/m

        ρ酒精=ρ煤油=0.8×10kg/m

       。3)同種物質的密度在狀態改變時也發生改變

       。4)固體、液體的密度比氣體密度大。

        18、什么叫硬度?物質的物理屬性有哪些?

        答:物質軟硬程度的特性叫做物質的硬度。物質的物理屬性有:狀態、密度、比熱、硬度、透明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彈性、塑性(范性)、韌性、顏色等。

        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

        1、分子模型理論的內容是什么?

        答: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間有空隙。分子是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顆粒。

        2、原子由什么組成?原子核由什么組成?

        答:任何物質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原子核。

        3、電子是誰發現的?其意義是什么?

        答:電子的發現,說明原子是可分的,這種粒子帶負電,是自然界最小的帶電體,該粒子是湯姆遜發現的。

        4、原子結構如何描述?

        答:(1)來自原子內部帶負電的微粒叫做電子。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

       。2)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3)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在通常情況下,原子呈不帶電的中性狀態。

        5、“摩擦起電”的原理是什么?

        答:“摩擦起電”是依靠摩擦而使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帶正電,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同時帶上了等量異種電荷!澳Σ疗痣姟笔窃趦蓚不同種物質間進行的。“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

        6、分子由什么組成?

        答: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構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組成的分子組成單質分子。

        7、發現質子和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學家是誰?

        答:發現質子的是盧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學家是盧瑟福。

        8、發現中子的和提出夸克的分別是誰?

        答:發現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蓋爾曼。

        9、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是什么?答: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0、一般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多少?答:一般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米。

        11、宇宙是一個怎樣的天體結構系統?

        答: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達1000億個。

        12、緊靠銀河系的星系是什么星系?

        答:仙女星系,它距離我們超過200萬光年。

        13、“量天尺”的兩個單位是什么?

        答:光年和天文單位1光年(l.y.)=9.461×10米(m)。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AU)。1AU=1.496×10米(m)。

        11

        14、遠古時代,人們根據自己的視覺感受,得出了“天圓地方”的宇宙形狀。為此,建立了什么學說?答:托密勒的“地心說”學說。

        15、人類是如何認識宇宙的?

        答: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由近及遠的。人類早就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中國古代的敦煌星圖,繪制于約公元705年。16世紀后,哥白尼創立了“日心說”。

        16、誰創立了萬有引力理論?答:牛頓

        17、科學家借助什么系統對天體、天體系統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答:望遠鏡系統

        18、20xx年10月,我國第一位航天員乘神舟五號飛船遨游太空,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他是誰?答:楊利偉

        19、宇宙起源于什么?

        答:關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學家都認定:宇宙誕生于距今約150億年的一次大爆炸。

        20、譜線“紅移”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答:星系在遠離我們而去。

        21、什么叫太陽系?

        答:太陽及其九大行星及無數衛星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

        第八章力

        1、什么叫形變?形變有哪兩種形式?

        答: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形變分為彈性形變和范性形變。

        能夠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當物體發生形變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范性形變。

        2、什么叫彈力?常見的彈力有哪幾種形式?

        答:彈力是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力。拉力、壓力、支持力等都是彈力。

        3、形變與外力的關系是什么?答: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

        4、什么叫測力計?其原理是什么?答: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測力計是根據作用

        在物體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的性質制成的。

        5、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什么?

        答:物理實驗中經常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它是根據在一定范圍內,彈簧伸長與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6、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彈簧、秤鉤、指針和刻度盤組成。

        7、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么?答:牛頓,簡稱牛,單位符號是N。1N的大小相當于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8、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⑴必須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使用時不能測量超過量程的力;

        ⑵測量前還要觀察測力計的分度值,了解刻度值的大;

       、切U泓c,將彈簧測力計按所需的位放好,檢查指針是否還在零刻線處,若不在,應調零。

       、葴y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觀察時,視線應與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盤垂直;

       、捎涗浗Y果時,要記錄數據,還要注明單位。

        9、什么叫彈性勢能?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其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材料自身的性能有關,

        10、什么叫重力勢能?答: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其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被舉的高度有關。

        11、什么叫勢能?答: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統稱為勢能。

        12、什么叫重力?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簡稱為物重。

        13、重力與物體的形狀、位和質量的有沒有關系?

        答: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與物體的位有關,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14、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的關系是什么?

        答: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兩者之間的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G=mg。

        15、表達式G=mg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g=9.8N/kg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牛。

        16、重力的方向如何?答: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根據這一原理可以制成重垂線檢查墻壁是否豎直、平面是否水平。

        17、重力和質量有何區別和聯系?答:物理量關系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定義到的力叫做重力符號區隨在地球上位的改變而變方向計算式別國際單位測量工具聯系牛彈簧測力計G=mg千克天平G=mgm=ρV豎直向下沒有方向大小化改變而改變不隨物體所處位的Gm叫做物體的質量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18、什么叫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和摩擦力?

        答:物體將要運動時,接觸面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做靜摩擦力,物體在滑動過程中,接觸面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物體在滾動過程中,接觸面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做滾動摩擦力。當物體將要運動或運動時,受到的阻礙運動的力統稱為摩擦力。

        19、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答: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且接觸面粗糙、有壓力的作用、物體將要運動或已經運動。

        20、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實驗中,物體如何運動?

        答: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水平桌面上的物體,使其勻速直線滑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滑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條件)

        2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關系是什么?

        `答: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和接觸面積的大小等因素無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關系是: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2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分離接觸面和變滑動為滾動。其中分離接觸面的方法有加潤滑油、氣墊和磁懸浮。

        2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變滾動為滑動。

        24、什么叫力?

        答: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作用叫做力,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其中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另一個物體則是受力物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相互作用中,其中一個物體既是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

        25、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答:力使物體的形狀、體積發生改變和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表現為運動速度改變、運動方向改變、運動方向和速度共同發生改變。當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時,可以判斷物體受到力的作用。

        26、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有關。

        27、什么叫力的示意圖?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有什么區別?

        答: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叫做力的示意圖。在物理學中有一種定量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圖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共同點是都要標出力的大小、作用點和表示方向的箭頭,重要區別是力的圖示要有表示力的大小的標度。

        28、為什么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壓強和浮力

        1、什么叫壓力?

        答: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叫做壓力。

        2、壓力的方向如何確定?答:垂直作用于物體的受力表面。

        3、壓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壓力是彈力的一種形式,壓力是由于物體形變而產生的。

        4、壓力與重力的關系是什么?

        答:壓力與重力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有些情況下,壓力是由物體的重力產生的,壓力的大小可以大于物體的重力,也可以等于物體的重力,還可以小于物體的重力;在有些情況下,壓力與重力無關。

        5、壓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表示?

        答:壓強;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6、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關系是什么?

        答: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兩個因素有關。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7、什么叫壓強?

        答: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

        8、壓強的計算公式是什么?答: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9、壓強的單位是什么?

        答: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力的單位是牛,受力面積的單位是米,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帕是個很小的單位。

        10、一張報紙平攤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大約是多少?答:0.5Pa

        11、增大壓強的方法是什么?答: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12、減小壓強的方法是什么?答: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13、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液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動性。

        14、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規律的工具是什么?在結構上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答:壓強計結構上主要由U形管和裝有橡皮膜的金屬盒組成。

        15、100Pa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表示物體1平方米的受力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00牛。

        16、液體壓強的特點是什么?

        答:(1)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璧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在液體內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都相等;

        (4)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液體內部的壓強的大小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17、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是什么?答:p=hρg

        18、液體壓強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答:與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的深度越深,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

        越大。

        19、氣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氣體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動性。

        20、能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是什么實驗?

        答:是德國馬德堡市的市長奧托〃格里克做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21、能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其它實驗還有哪些?答:瓶吞雞蛋實驗、覆杯實驗等。

        22、最早測出大氣壓的實驗是什么?

        答:是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做的托里拆利實驗。

        23、標準大氣壓的值是多少?

        答:標準大氣壓的值相當于76cm(0.76m)(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通常把

        1.0×10Pa的大氣壓叫做標準大氣壓。

        24、一個標準大氣壓能支持多少米高的水柱?答:約10米

        25、大氣壓變化的規律有哪些?

        答:大氣壓與高度和天氣等因素有關。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大氣壓冬高夏低,晴

        高陰低。在20xxm的高度內,高度上升12m,氣壓降低133Pa,即降低1mm高水銀柱的壓強。

        26、液體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是什么?

        答:液體的沸點隨液面上的氣壓的增大而升高,減小而降低。

        27、高壓鍋的原理是什么?

        答:由于鍋蓋的密閉性和加壓閥的作用,使鍋內的氣體壓強能達到兩個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升到120℃,使食物更易煮熟。

        28、什么叫氣壓計?氣壓計有哪些類型?

        答:測量氣壓的工具叫做氣壓計。氣壓計主要有水銀氣壓計和金屬盒氣壓計兩種形式。金屬盒氣壓計也叫無液氣壓計。

        29、什么叫做流體?

        答:通常把液體和氣體稱為流體,因為它們都具有流動性。

        30、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是什么?答:流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

        31、什么叫浮力?

        答: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的力稱為浮力。

        32、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33、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是什么?

        答: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34、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則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35、浮力計算公式有哪些?

        答:(1)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2)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壓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3)稱重法測浮力F浮=G-F

       。4)漂浮或懸浮的平衡條件F浮=G物

        第十章力與運動

        1、通過改變什么關系可以控制物體的浮沉?

        答:可以通過改變重力和浮力的大小來控制物體的浮與沉。

        2、體的浮沉條件是什么?

        答:(1)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浮力大于重力(F。綠物),則物體上;

       。2)當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則物體懸浮在液體中;

       。3)當浮力小于重力F。糋物,則物體下沉

        3、物體的漂浮條件是什么?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F。紾物4、如何通過物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關系判斷物體的浮沉?

        答:對于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

       。1)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ρ物<ρ液,則物體上浮,靜止時到漂。

       。2)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ρ物=ρ液),則物浮體懸浮在液體中;

       。3)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ρ物>ρ液),則物體下沉,靜止時沉底。

        5、改變物體浮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改變物體自身重力;

       。2)改變液體的密度;

        (3)改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6、什么叫做懸浮?答: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時,既不下沉也不上浮,可以靜止在液體中的任何位,這種狀態稱為懸浮。

        7、打撈沉船的方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答:浮筒法;原理是:浮筒下沉---增大排水體積---用壓縮空氣將水排出,減小重力---重力小于浮力,沉船上浮。

        8、什么叫密度計?其原理是什么?其刻度特點是什么?

        答: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叫做密度計。原理:利用漂浮條件來工作?潭忍攸c:上小下大、上疏下密、刻度不均勻?潭葦抵凳牵阂后w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比值。

        9、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過改變自重實現浮沉。水艙進水,重力大于浮力,潛水艇下潛;水下航行時,浮力等于重力,潛水艇懸浮;水艙排水,浮力大于重力,潛水艇上浮。

        10、氣球和飛艇的原理是什么?

        答:氣球和飛艇的升降主要靠改變它們所受浮力的大小及自重來實現的。球和飛艇的氣囊內充有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它們利用空氣的浮力工作。11、使密度大的物體漂浮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將物體做成空心,增大排水體積,從而增大浮力。(輪船就是用這個原理制成的。)(輪船的工作原理是:漂浮條件)

        12、什么叫排水量?答:排水量是指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輪船在長江與大海中航行時,排水量不變)

        13、什么叫平衡狀態?答: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說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14、什么叫平衡力?

        答: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幾個力稱做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為零)

        15、什么叫二力平衡?

        答: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時,就稱做二力平衡。

        16、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答:當作用在同一物體的兩個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時,兩個力彼此平衡。

        17、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答: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8、為什么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要使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滾下?答:目的是為了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的起點獲得相同的初速度。19、牛頓第一定律如何形成?

        答: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對大量的實驗事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經過總結和推理而獲得。牛頓第一定律雖不能通過實驗直接驗證,但大量事實證明它是正確的。

        20、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揭示了力與運動之間的規律。

        21、什么叫慣性?答:物體具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叫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慣性僅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與物體的運動速度、運動狀態和是否受力無關。原來靜止的物體要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2、力與運動的關系是什么?

        答: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就會發生改變。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9

        第一章 聲現象知識歸納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8. 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有:聲吶、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的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筑等。它主要產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制造的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第二章 光現象知識歸納

        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

        5.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6.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7.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鏡成像特點:(1)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 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11.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12.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第三章 透鏡知識歸納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2.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照相機:原理;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

        幻燈機: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實像,f

        放大鏡: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虛像,u

        3.關于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或折射后能夠會聚到一點,這一點就是物點的實像。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不僅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也可以在屏幕上顯映出來。

        如果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或折射后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相交于一點,看起來光線好像從這一點發出,而實際上不存在這樣一個發光點,這點就是物點的虛像。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不能用屏幕顯映。

        跟物體相比較,實像是倒立的,虛像是正立的。

        4.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

        u——物距、v——像距、f——焦距。

        5.凸透鏡成像的作圖: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

        6.凸透鏡成像的動態情景:

       、佼斘矬w從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漸向凸透鏡移近過程中,像逐漸變大,像距v也逐漸變大。但是,只要物體未到達二倍焦距點時,像的大小比物體要小;像的位置總在鏡的另一側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間。

        ②當物體到達二倍焦距之內逐漸向一倍焦距點移動過程中,像變大,像距v也變大。像的大小總比物體要大,像的位置總在鏡的另一側二倍焦距以外。

       、劭梢,二倍焦距點是凸透鏡成縮小實像與放大實像的分界點。即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所成實像小于物體;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內時所成實像要大于物體。

       、墚斘矬w在一倍焦距以內時,只能在與物體同側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焦點F是凸透鏡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

        7.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借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后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后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8.與光的反射、折射現象相聯系的光學器件及應用:

        9.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

        10.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11.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2.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第四章 物態變化知識歸納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常R姷臏囟扔嬘校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于固態,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于液態;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于液態,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FG處于固態。

        13.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4.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5.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6.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7.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8.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9.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知識歸納

        1.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2.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4.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等。

        5.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6.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7.電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斷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8.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9.串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串聯。(電路中任意一處斷開,電路中都沒有電流通過)

        10.并聯:把電路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叫并聯。(并聯電路中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11.電流的大小用電流強度(簡稱電流)表示。

        12.電流I的單位是:國際單位是:安培(A);常用單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3.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14.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0

        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鏡成像

        6、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9、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

        (1)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便于找到蠟燭A的像的位置,能夠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無論怎么移動蠟燭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與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動蠟燭B直到與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11、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

        透鏡

        13、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2)物近像遠像變大。

        (3)實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實驗

       。1)等高共軸調節:

        等高:將蠟燭、凸透鏡、光瓶三者中心調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軸:目的是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處。

        (2)焦距確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

        15、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1

        壓強

        1.壓強是描述壓力產生的效果的物理量,這種效果不僅和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與受力面積的大小也有關。

        2.壓強是物體和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它存在于受力的兩物體的接觸面上。壓強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和壓力的方向相同。

        通過上面對壓強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

        中考物理知識點:透鏡

        關于物理中透鏡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2

        第一章物態及其變化

        1、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氣態、液態。

        2、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物態變化跟溫度有關。

        3、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

        4、溫度計的原理: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5、攝氏溫度的規定:在大氣壓為1.01×105pa時,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而把水的沸騰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稱為1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6、溫度計的使用:

       、抛寽囟扔嬇c被測物長時間充分接觸,直到溫度計液面穩定不再變化時再讀數,

       、谱x數時,不能將溫度計拿離被測物體,

       、亲x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標尺垂直,與液面相平,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

       、葴y量液體時,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體溫計:量程一般為35~42℃,分度值為0.1℃。

        8、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9、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有固定熔點即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如:金屬、食鹽、明礬、石英、冰等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變軟、變稀變為液體。如:瀝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11、蒸發是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

        12、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面的空氣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溫:在需要降溫的'物體表面,涂一些易揮發且無害的液體,通過液體蒸發吸熱來達到降溫的效果。

        14、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15、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且能繼續從外界吸熱。

        16、沸騰的現象:從底部產生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氣泡中的水蒸氣。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液面氣壓越小沸點越低,氣壓越大沸點越高。高原地區普通鍋里煮不熟雞蛋,就是因為氣壓低,沸點低造成的。

        高壓鍋是利用增大液面氣壓,提高液體沸點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18、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19、所有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氣體液化放出熱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條件下,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它液化儲存在鋼瓶里的。

        2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吸熱。

        2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凝華放熱。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華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態變化:

        云:水蒸氣在高空遇到冷空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集中懸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霧和露: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氣直接凝華成的小冰晶

        24、衛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質的作用:物質熔化和汽化都吸熱,降低衛星溫度保護衛星。

        25、電冰箱的電動壓縮機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把氣態制冷物質壓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熱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質通過節流閥進入冰箱內部的蒸發器迅速汽化吸熱使冰箱內溫度降低。

        第二章物質的性質

        1、長度的測量,測量結果包括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

        2、誤差:是指測量值與被測物體的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在任何測量中都存在,誤差的產生跟測量的人和工具有關,只能減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而錯誤是應該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水銀應與凸液面的頂部保持水平)

        4、質量:物體內所含物質的多少叫物體的質量。

        物體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變化無關。

        5、質量的測量工具:臺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盤天平的使用: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鑷子把標尺上的游碼撥至左側零位置,

        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將物體輕放在左盤上,右盤放砝碼。

        用鑷子撥動游碼,使指針指在中央刻線上,記錄數據。砝碼用畢必須放回盒內。不能用手捏砝碼。

        7、密度: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公式:ρ=m/v

        8、納米材料:將某些物質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時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較大尺寸時發生了異常變化,稱為納米材料。

        納米方法處理后的領帶具有自潔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納米方法處理后的物質也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

        9、鋰電池的特點:體積小、質量輕、能多次充電、對環境污染小。

        10、記憶合金:主要成分是鎳和鈦,它獨有的物理性質是:當溫度達到某一數值時,材料內部的晶體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外形的變化。

        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

        1、參照物:要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選定一個標準物體做參照物,這個選中的標準物體叫參照物。

        2、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3、位置變化:一指兩個物體間距離大小的變化,二指兩個物體間方位的變化。

        4、相對靜止: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個物體稱為相對靜止。

        5、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國際單位制是米/秒,常用單位:千米/小時。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3

        照相機和投影儀

        照相機:

        1、鏡頭是凸透鏡;

        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

        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卷、屏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以上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對顯微鏡和望遠鏡知識點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考出很好的成績的哦,好好學習吧。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1、調整它們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線(光具座不用);2、調整它們,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質 應用

        u > 2f f<υ<2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實像 (實像大小轉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實像 幻燈機

        u = f 不成像 (像的虛實轉折點)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一焦(點)分虛實,二焦(距)分大。惶撓裢瑐日;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口決二: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注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注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4

        物理量(單位)公式備注公式的變形,速度V(m/S)v=S:路程/t:時間重力G(N)G=mgm:質量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ρ=m/Vm:質量V:體積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時,F1>F2浮力F浮

       。∟)F浮=G物G視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浮力F浮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動力L1:動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輪F=G物,S=h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F=(G物+G輪),S=2hG物:物體的重力,G輪:動滑輪的重力滑輪組F=(G物+G輪),S=nh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有用功W有,總功W總W有=G物h,W總=Fs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η=×100%,功率P,(w)P=

        W:功,t:時間,壓強p,(Pa)P=,F:壓力,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Pa)P=ρgh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熱量Q,(J)Q=cm△tc:物質的比熱容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Q=mqm:質量q:熱值,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一.物理公式

        單位)公式備注公式的變形

        串聯電路,電流I(A)I=I1=I2=……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電壓U(V)U=U1+U2+……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串聯電路,電阻R(Ω)R=R1+R2+……并聯電路,電流I(A)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并聯電路,電壓U(V)U=U1=U2=……并聯電路,電阻R(Ω)=++……

        歐姆定律I=,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電流定義式I=Q:電荷量(庫侖),t:時間(S)電功W

        (J)W=UIt=PtU:電壓I:電流,t:時間P:電功率電功率P=UI=I2R=U2/RU:電壓I:電流,R:電阻電磁波波速與波長、頻率的關系C=λνC:物理量單位公式名稱符號名稱符號

        質量m千克kgm=pv,溫度t攝氏度°C,速度v米/秒m/sv=s/t密度p千克/米kg/mp=m/v,力(重力)F牛頓(牛)NG=mg

        壓強P帕斯卡(帕)PaP=F/S,功W焦耳(焦)JW=Fs,功率P瓦特(瓦)wP=W/t電流I安培(安)AI=U/R,電壓U伏特(伏)VU=IR,電阻R歐姆(歐)R=U/I電功W焦耳(焦)JW=UIt,電功率P瓦特(瓦)wP=W/t=UI

        熱量Q焦耳(焦)JQ=cm(t-t°),比熱c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9.8牛頓/千克,15°C空氣中聲速340米/秒初中物理公式匯編【力學部分】

        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壓強:p=F/S5、液體壓強:p=ρgh6、浮力:

       。1)、F。紽’-F(壓力差)(2)、F浮=G-F(視重力)

       。3)、F。紾(漂浮、懸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輪:F=G/n,10、實際滑輪:F=(G+G動)/n(豎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體舉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機14、實際機械:W總=W有+W額外,15、機械效率:η=W有/W總16、滑輪組效率:

        (1)、η=G/nF(豎直方向)(2)、η=G/(G+G動)(豎直方向不計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熱學部分】

        1、吸熱:Q吸=Cm(t-t0)=CmΔt,2、放熱:Q放=Cm(t0-t)=CmΔt3、熱值:q=Q/m,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熱平衡方程:Q放=Q吸,6、熱力學溫度:T=t+273K【電學部分】1、電流強度:I=Q電量/t,2、電阻:R=ρL/S,3、歐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2)、Q=UIt=Pt=UQ電量=U2t/R(純電阻公式)5、串聯電路:

       。1)、I=I1=I2,(2)、U=U1+U2,(3)、R=R1+R2

       。1)、W=UIt=Pt=UQ(普適公式),(2)、W=I2Rt=U2t/R(純電阻公式)9電功率:

       。1)、P=W/t=UI(普適公式),(2)、P=I2R=U2/R(純電阻公式)【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2、聲速:V=340m/s(15℃),3、人耳區分回聲:≥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標準大氣壓值:760毫米水銀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點:0℃,8、水的沸點:100℃9、水的比熱容:C=4.2×103J/(kg℃),10、元電荷:e=1.6×10-19C11、一節干電池電壓:1.5V,12、一節鉛蓄電池電壓:2V

        13、對于人體的安全電壓:≤36V(不高于36V),14、動力電路的電壓:380V15、家庭電路電壓:220V

        16、單位換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106J物理量(單位)公式備注公式的變形

        速度V(m/S)v=S:路程/t:時間,重力G(N)G=mgm:質量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ρ=m/Vm:質量V:體積,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視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動力L1:動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輪F=G物,S=h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動滑輪F=(G物+G輪)S=2hG物:物體的重力,G輪:動滑輪的重力,滑輪組F=(G物+G輪)S=nh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機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有用功W有總功W總W有=G物h

        W總=Fs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機械效率η=×100%功率P,(w)P=,W:功,t:時間,壓強p,(Pa)P=F:壓力S:受力面積液體壓強p,(Pa)P=ρgh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熱量Q,(J)Q=cm△tc:物質的比熱容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Q=mqm:質量,q:熱值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一.物理公式

        單位)公式備注公式的變形

        串聯電路,電流I(A)I=I1=I2=……電流處處相等串聯電路,電壓U(V)U=U1+U2+……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電阻R(Ω)R=R1+R2+……

        并聯電路,電流I(A)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并聯電路,電壓U(V)U=U1=U2=……

        并聯電路,電阻R(Ω)=++……,歐姆定律I=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I=Q:電荷量(庫侖),t:時間(S),電功W(J)W=UIt=PtU:電壓I:電流,t:時間P:電功率電功率P=UI=I2R=U2/RU:電壓I:電流,R:電阻電磁波波速與波長、頻率的關系C=λνC:物理量單位公式名稱符號名稱符號

        質量m千克kgm=pv溫度t攝氏度°C速度v米/秒m/sv=s/t密度p千克/米kg/mp=m/v力(重力)F牛頓(牛)NG=mg壓強P帕斯卡(帕)PaP=F/S功W焦耳(焦)JW=Fs功率P瓦特(瓦)wP=W/t電流I安培(安)AI=U/R電壓U伏特(伏)VU=IR電阻R歐姆(歐)R=U/I

        電功W焦耳(焦)JW=UIt電功率P瓦特(瓦)wP=W/t=UI熱量Q焦耳(焦)JQ=cm(t-t°)比熱c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9.8牛頓/千克,15°C空氣中聲速340米/秒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5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 m ,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1cm=10mm 1mm=10nm31

        μm=10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

        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 、手掌寬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測量方法: A 、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后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

       。咳绾螠y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

        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 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后拉直測量)

       。拷o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直尺三角板輔助法。?、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后對折量出折痕長。?、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測周長求直徑。?、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6、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練習:有兩位同學測同一只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結果12.82cm,乙測得結果為12.8cm。如果這兩位同學測量時都沒有錯誤,那么結果不同的原因是:兩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則乙 同學的結果錯誤。原因是:沒有估讀值。

        7、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 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 避免 ,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二(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

        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考鐘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聲音在空t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

        師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這是樂音三要素) 在響度和音調相近的情況下主要通過音色來判斷發聲體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

        距離。)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

        1、噪聲:(~)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噪聲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

        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第二章光的傳播

        一、光源: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分為1、冷光源(水母、節能燈),熱光源(火把、太陽);2、天然光源(水母、太陽),人造光源(燈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頭魚),非生物光源(太陽、燈泡)

        三(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3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2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9.46×10m;

        注: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真空中不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空氣中次之,透明液體、固體中最慢(二者剛好相反)。光速遠遠大于聲速,(如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在100m賽跑時聲音傳播的時間不能忽略不計,但光傳播的時間可忽略不計)。

        四、光的反射: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份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3)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因而只能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鏡面旋轉θ,反射光旋轉2θ)

       。4)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雙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畫一般的光路圖(要求會作):

       。1)、確定入(反)射點:入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交點即為入射(反射)點

       。2)、根據法線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線。

       。3)、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

        ?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借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后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

        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后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5、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時,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將沿各個方向反射出去;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都是反射現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點是:反射面不同15

       。ㄒ还饣淮植冢,一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個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處,背光走要走亮處,因為積水發生鏡面反射,地面發生漫反射,電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處,黑板上“反光”是發生了鏡面反射)

        五、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是虛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鏡子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反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靜的水面就好像一個平面鏡,它

        可以成像(水中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中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樹木和房屋上各點與水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水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水面多高,像離水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物體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散的,這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虛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進入眼睛的光并非來自像點,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作光路圖(作出物、像、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

        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 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后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電筒)

        七、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

        2、光在同種介質中傳播,當介質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亦會發生變化。

        3、折射角:折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法線居中。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從水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要求會畫折射光線、入射光線的光路圖) 3、斜射時,總是空氣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時,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

        4、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當光射到兩介質的分界面時,反射、折射同時發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1、生活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例子:水中的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高一些(魚實際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實際位置高些;透過厚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錯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彎折了;(要求會作光路圖)

        2、人們利用光的折射看見水中物體的像是虛像(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十、光的色散: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6

        一、杠桿

        1.杠桿

       。1)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僦c: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O);

       、趧恿Γ菏垢軛U轉動的力(F1);

       、圩枇Γ鹤璧K杠桿轉動的力(F2);

       、軇恿Ρ郏簭闹c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2.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當有兩個力或幾個力作用在杠桿上時,杠桿能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則我們說杠桿平衡。

        (2)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省力但費距離。

        (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費力但省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二、滑輪的應用

        1.定滑輪

       。1)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支點是轉動軸,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輪的半徑。

       。2)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2.動滑輪

       。1)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桿。支點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繩子與動滑輪相切的點,動力臂是滑輪的直徑,阻力臂是滑輪的半徑。

        (2)特點: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且多費一倍的距離。

        3.滑輪組

       。1)連接:兩種方式,繩子可以先從定滑輪繞起,也可以先從動滑輪繞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但是費距離。

       。3)省力情況:由實際連接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決定。繩子段數:“動奇定偶”。拉力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其中n是繩子的段數,h是物體移動的高度。

        4.輪軸和斜面

        (1)輪軸: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的杠桿,是一種省力機械。輪和軸的中心是支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F1,軸半徑r,輪半徑R,則有F1R=F2r,因為R>r,所以F1

        (2)斜面:是一種省力機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功

        1、功

        (1)力學中的功: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功的兩個因素:一個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另一個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兩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種情況:①物體受到了力,但保持靜止。②物體由于慣性運動通過了距離,但不受力。③物體受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互垂直,這個力也不做功。

        2、功的計算

       。1)計算公式:物理學中,功等于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即:W=Fs。

        (2)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單位是牛頓(N);s表示距離,單位是米(m)。

        (3)計算時應注意的事項:①分清是哪個力對物體做功,即明確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F、s的單位分別是N、m,得出的功的單位才是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號“P”表示。單位是瓦特(W)常用單位還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單位是瓦特(W);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J);t表示時間,單位是秒(s)。

        (4)功率與機械效率的區別:

       、俣呤莾蓚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機械效率表示機械做功的效率。

       、谒鼈冎g的物理意義不同,也沒有直接的聯系,功率大的機械效率不一定大,機械效率高的機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五、機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也就是人們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時必須做的功。在提升物體時,W有用=Gh。

        2、額外功——W額外

        (1)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

        (2)額外功的主要來源:①提升物體時,克服機械自重、容器重、繩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機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總功——W總:

       。1)人們在使用機械做功的過程中實際所做的功叫總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即:W總= W有用+ W額外。

       。2)若人對機械的動力為F,則:W總=Fs

        4、機械效率——η

       。1)定義: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2)公式:η= W有用/ W總。

        (3)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

       。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①減小摩擦,②改進機械,減小自重。

        六、動能和勢能

        1、能量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2)單位:焦耳(J)

        2、動能

       。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運動的速度。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3)單位:焦耳(J)。

        3、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被舉高的高度。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3)單位:焦耳(J)

        4、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單位:焦耳(J)。

       。3)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七、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

        (1)定義: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量。

       。2)單位:J。

        (3)影響機械能大小的因素:

       、賱幽艿拇笮;②重力勢能的大小;③彈性勢能的大小。

        2、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在一定的條件下,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

       。2)在分析動能和勢能轉化的實例時,首先要明確研究對象是在哪一個過程中,再分析物體質量、運動速度、高度、彈性形變程度的變化情況,從而確定能的變化和轉化情況。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7

        本知識點重點掌握的知識為:凸透鏡成像規律與照相機、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

        對于規律我們可以如此記憶“一倍焦距不成像,內虛外實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內大實像成,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粚嵪竦沽⑻撓裾,照、投、放大對應明

        常見考法

        本知識主要以實驗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鏡成像規律,題目的難度較大;照相機、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常以選擇題的'形式來考查。

        誤區提醒

        正確區分實像和虛像

        物體通過透鏡可能成實像,也可能成虛像。而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體發出的光線經光學器件會聚而成的像為實像,經光學器件后光線發散,反向延長相交形成的像叫虛像。

       。2)成像性質上的區別,實像是倒立的,虛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區別:實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虛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典型例題】

        例析:某物體放在離凸透鏡中心50cm處,所成的像是一個縮小的、倒立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 50cm B. 40cm C. 30cm D. 20cm

        解析:

        本題描述的是凸透鏡成像的一種現象,所用的成像規律是: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時,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把這條規律放到本題中就可以逆向分析,從而得出凸透鏡焦距的取值范圍。

        由此判斷出50cm這個距離大于2倍焦距,即:50cm>2f,解得f

        答案: D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8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

        1、彈力

       、購椥裕何矬w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②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形變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③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發生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俳Y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墼恚涸趶椥韵薅葍龋瑥椈墒艿降睦υ酱,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軐τ趶椈蓽y力計的使用

       。1) 認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2)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注意防止指針、彈簧與秤殼接觸。測量力時不能超過

        彈簧測力計的量程。(5)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說明: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 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 正比 。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第八章 力和運動

        一、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排nD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普f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2、慣性:⑴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利用慣性: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

        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

        二、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平衡狀態.

        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5、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受平衡力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運動快慢改變 運動方向改變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三、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5、滑動摩擦力:①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跍y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跍p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

        第九章 壓強 一、壓強

        1、壓力:

       、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注意: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F = G

        ⑵方向: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P30圖9.1—3中,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液體的深度:液體中的某點到液面下的距離叫做該點在液體中的深度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3、壓強:⑴ 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

       、乒剑簆 = F/S 推導公式:F = PS、S=F/p

       、菃挝唬簤毫的單位:牛頓(N),面積S的單位:米2(m2),壓強p的單位:帕斯卡(Pa)。

       。4)應用: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

        增大壓強。如:縫衣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 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埔后w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 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 h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密 度ρ的單位用kg/m3,壓強p的單位用帕斯卡(Pa)。

        壓 強

        公式

        p = ρ g h

        適用范圍

        通用公式:一般固體

        一般液體

        一般思路

        水平面:F = G p=F/S

        先 p = ρ g h再 F = PS

        特殊思路

        圓柱形物體p = ρg h

        規則容器裝液體:F = G p=F/S

        3、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船閘、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三、大氣壓強1、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2、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 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標準大氣壓: 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 g=1.01×105Pa

        3、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氣壓計。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4、大氣壓的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

        5、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 降低 ,氣壓增大時 升高 。

        6、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抽水機。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于機翼上下不對稱上凸下平,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液(氣)體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 方向:豎直向上

        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三、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物體運動狀態

        物體運動方向

        力的關系

        V排與V物

        密度關系

        下沉

        向下

        F浮< 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懸浮

        靜止在液體內部

        F浮= G物

        ρ物=ρ液

        上浮

        向上

        F浮> G物

        ρ物>ρ液

        漂浮

        靜止在液體表面

        F浮= G物

        V排物

        ρ物>ρ液

        4.從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決定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排液的體積(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與物體的形狀、密度、質量、體積、及在液體的深度、運動狀態無關。

        10.3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應用:

        1.浮力的應用

        1)輪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浮力的。輪船的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輪船從河里駛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變大,輪船浸入水的體積會變小,所以會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變(始終等于輪船所受的重力)。

        2)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上浮或下潛。

        3)氣球和飛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氣體來改變浮力。

        4)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面上來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2、浮力的計算:

        1)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2)稱量法:F浮=G物-F拉(當題目中出現彈簧測力計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3)漂浮懸浮法:F浮=G物

        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當題目中出現體積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一、功

        1、做功的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n 有力無距離: 搬而未起,推而未動,有力作用但沒有移動距離。

        n 有距離無力: 物體因為慣性通過一段距離,運動方向上沒有力對物體做功(踢球離開腳后移動的距離, 人對足球沒有做功)。

        n 力和距離垂直: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過了一段距離,但通過的距離和力的方向垂直,物理在力的 方向上沒有通過距離,這個力對物體沒有做功。

        2、功的計算:作用在物體上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用公式表示:W=FS,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功的單位“焦”(!っ=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っ祝荒軐懗伞敖埂保﹩挝桓慊臁

        3、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說明:①功的原理是一個普遍的結論,對于任何機械都適用。②功的原理告訴我們,使用機械要省力必須費距離,要省距離必須費力,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沒有的。③使用機械雖然不能省功,但人類仍然使用,是因為使用機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離、或者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給人類工作帶來很多方便。④我們做題遇到的多是理想機械(忽略摩擦和機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機械: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FS)=不用機械時對重物所做的功(Gh)。

        二、功率

        1、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 2、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義公式:P=W/t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W的單位:焦(J),時間t的單位:秒(s),功率P的單位:瓦(W)。

        4、單位:主單位: W ,常用單位 kW,它們間的換算關系是:1kW=103W

        5、推導公式:P =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υ表示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運動的速度。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率P的單位:瓦(W),力F的單位:牛(N),速度υ的單位:米/秒(m/s)。

        三、動能和勢能

        1、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體做功本領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②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做功”如:山上靜止的石頭具有能量,但它沒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動能 ①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跊Q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3、重力勢能 ①物體由于高度所決定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②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

        高度相同的物體,物體 重力勢能越大;質量相同的物體,物體的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4、、彈性勢能

        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四、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J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動能和彈性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恒: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機械能守恒;近地點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最小;遠地點重力勢能最大,動能最小。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一、杠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做杠桿。

        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杠桿,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硬物體棒)、受力(動力和阻力)和轉動(繞固定點)。

        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甚至是任意形狀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且是硬物體,都可稱為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趧恿Γ菏垢軛U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力的作用線: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

       、圩枇Γ鹤璧K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軇恿Ρ郏簭闹c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葑枇Ρ郏簭闹c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俑軛U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趯嶒炃埃簯{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③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三種杠桿:

        名稱

        結構特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杠桿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

       。↙1>L2,F1< F2)

        省力、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

        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

        (L1,F1> F2)

        費力、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

        理發剪刀、釣魚桿、鑷子、船槳

        等臂杠桿

        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1=L2,F1=F2)

        不省力、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1、滑輪是變形的杠桿。

        2、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②實質: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物。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速度vG)

        3、動滑輪: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趯嵸|: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厶攸c: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芾硐氲膭踊啠ú挥嬢S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G/2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G動)/2。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2h

        4、滑輪組

       、俣x: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G/n。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G動)/n。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nh。

       、芙M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 n=(G+G動)/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后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第3節 機械效率

        1、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總-W額=ηW總

        斜面:W有用=Gh

        2、額外功:定義: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額=W總-W有用=G動h(忽略輪軸摩擦的動滑輪、滑輪組)

        斜面:W額=fL

        3、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FS

        4、機械效率: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公 式:

        5、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通常用百分數表示。某滑輪機械效率為60%表示有用功占總功的60%。

        6、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7、機械效率的測量:

       。1)原理:

       。2)應測物理量:鉤碼重力G、鉤碼提升的高度h、拉力F、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3)器材:除鉤碼、鐵架臺、滑輪、細線外還需刻度尺、彈簧測力計。

       。4)步驟:必須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目的:保證測力計示數大小不變。

       。5)結論: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賱踊喸街兀瑐數越多則額外功相對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對就多。

        ③摩擦,若各種摩擦越大做的額外功就多。

        8、繞線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響滑輪機械效率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19

        初二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與測量的人有關;?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表,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

        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群,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

        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群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顏色

        1、色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種色光的現象,這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紅、綠、藍;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發射的光決定的,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光決定的。顏料三原色是:品紅、黃、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體表面的反射有兩類:一類是鏡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類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鏡成像規律: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虛像、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20

        第一章 機械運動

        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測量范圍;分度值是指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2)使用時要注意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 不能歪斜。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后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 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 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

        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 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 (2)卡尺法(3)代替法

        時間的測量

        1h=60min 1min=60s

        運動描述

        1、機械運動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 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 參照物并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

        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2) 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

        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 :m/s 常用單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測平均速度原理:v = s / t 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第二章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考鐘振動發聲,等等);不是所有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的介質;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 ;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

        師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篇二:初中二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

        初二物理知識點歸納

        壓強與浮力基礎知識歸納

        1、壓力: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就越顯著;當壓力的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就越顯著。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較的。

        2、壓強:作用在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用符號p表示。壓強是為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而規定的一個物理量。

        3、壓強的計算公式及單位:公式:p=F/s,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力的單位是N,面積的單位是m2,壓強的單位是N/m2,叫做帕斯卡,記作Pa。1Pa=1N/m2。(帕斯卡單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對水平面的壓強大約為20Pa) 4、增大壓強與減小壓強的方法:

        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

        5、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內部壓強的產生是因為液體具有重力,同時具有流動性。)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6、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

        p=ρghρ指密度,單位kg/m3,g=9.8N/kg,h指深度,單位:m,壓強單位(Pa)注意:h指液體的深度,即某點到液面的距離。

        7、連通器:

        1、是指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

        2、連通器至少有兩個開口,只有一個開口的容器不是連通器。

        8、連通器的原理:

        如果連通器中只裝有一種液體,那么液面靜止時連通器中液面總保持相平。

        9、連通器的應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內的水防止有異味的氣體進入室內 水位計—————根據水位計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鍋爐或熱水器內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統————可以同時使許多用戶用水 茶壺———制做時壺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壺口,一定要做的與壺口相平。 過路涵洞——能使道路兩邊的水面相同,起到水過路的作用。 船閘————可以供船只通過。

        10、連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條件是:(1)連通器中只有一種

        液體,(2)液體靜止。 11、像液體一樣,在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也有壓強,這個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大氣壓具有液體壓強的特點。

        12、大氣壓強的測量:大氣壓強實驗是1643年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首先做出的,托里拆利實驗也證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標準大氣壓=760mmHg=1.01×105Pa,即P0=1.01×105Pa.

        它大約相當于質量為1kg的物體壓在1cm2的面積上產生的壓強。

        大氣壓強的數值不是固定不變的,高度越高,大氣壓強越小。

        晴天時比陰天時氣壓高,冬天比夏天氣壓高。

        13、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托里拆利實驗是測定大氣壓值的重要實驗。

        14、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

        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減小時,內部氣體壓強就增大;體積增大時,內部氣體壓強就減小。

        15、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

        1標準大氣壓能支持大約10m高的水柱,所以抽水機的抽水高度(吸水揚程)只有10m左右,即抽水機離開水源的高度只能在10m左右,再高,水是抽不上去的。

        16、離心式水泵實際揚程分吸水和壓水揚程兩個部分,吸水揚

        程是由大氣壓差決定的,壓水揚程是由水離開葉輪片時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決定的。

        17、使用離心式水泵,啟動前如不先往泵殼里灌滿水,水泵能抽上水來嗎, 答:不能,如果啟動前不灌滿水,泵殼里就會有空氣,泵內與泵外的氣壓相等泵外的大氣壓就無法把水壓入管內,這樣是抽不上水的。

        18、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是液體。 浸在指漂浮或全部浸沒。

        19、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力大于液體對它向下的壓力。兩個壓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0、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

        2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個規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22、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F浮,G時上浮,F浮=G時懸浮,F浮,G時下沉。

        23、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1)輪船:(鋼鐵的密度比水大,有它制成的輪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夠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輪船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制成的。

       。2)潛水艇:由于潛水艇中兩側有水箱,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不變,但是可以通過調節水箱中的儲水量來改變潛水艇自身的重力,從而使它下沉、懸浮或上浮。

       。3)氣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氣小很多的氣體,如氫氣、氦氣。空氣對他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所以氣球可以升入高空。

        (4)飛艇、熱氣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燒器加熱而體積膨脹的熱空氣,熱空氣比氣球外的空氣密度小,他們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密度計:漂浮在液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就越;密度越小,排開液體的體積就越大。

        ※密度計的刻度是從上到下刻度變大,刻度不均勻,且刻度無單位。

        讀法:例:液面與1.2刻度對齊時,表示被測液體的密度是1.2×103kg/m3. 24、流體流動時,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25、飛機為什么能飛上天,飛機飛行時,由于機翼上、下表面

        的空氣流速不同,上方空氣的流速比下方空氣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壓強大于上方受到的壓強,這樣就產生了作用在飛機機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舉力。

        光現象基礎知識歸納

        1、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同一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現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c=3×108m/s。在水中約為真空中的3/4,玻璃為真空的2/3。

        4、光年是長度單位,指光在1年中的傳播距離。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鏡面反射與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原理:光的反射現象。所成的是虛像。

        7、球面鏡的利用:凸面鏡:汽車觀后鏡

        凹面鏡:太陽灶,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8、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當光線從空

        氣中折射入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線從

        介質中折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發生反射與折射時,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復色光被分解為單色光,而形成光譜的現象,稱為色散。

        12、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14、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

        15、不透明的物體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16、當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體上時,一部分被物體吸收,另一部分被物體反射,這就是反射光,我們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體的顏色就是黑色。

        聲現象基礎知識歸納

        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氣體、液體、固體都是傳聲的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人聽到聲音的條件:聲源---?介質---?耳朵

        3、一般情況下氣體中的聲速小于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

        4、回聲的產生:回聲到達人耳與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時,人能夠把原聲與回聲區分開,就聽到了回聲,否則回聲與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5、聲音分為樂音和噪聲。樂音有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

        6、音調的高低是由發聲體震動的頻率決定的,音調高聽起來尖細,音調低聽起來就低沉。

        7、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震動幅度越小響度越小。響度還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離越近,感到的響度就越大。

        8、音色:也叫音質、音品,它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和震動方式等因素有關。人們通常通過辨別音色,來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9、噪聲的控制:

        1)在噪聲的發源地減弱它,2)在傳播途中隔離和吸收,3)阻止噪聲進入人耳。

        10、超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

        11、超聲波的應用:

        1)聲納----探測海洋深度、魚群、礁石等

        2)B型超聲儀---觀察內臟器官及胎兒,幫醫生診斷。

        3)超聲探傷儀---探查金屬內部的裂紋,

        4)超聲波測速儀---測量物體速度。

        資料來源:悅考網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7-02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08-01

      初中物理知識點的總結10-23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7-23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6-08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6-27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06-09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精華】07-20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總結05-25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初中知識點整理09-10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综合色第2页 | 中文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 亚洲26uuu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