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佛門常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真正的慈悲。這個慈悲心是從本性里面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凈的,是平等的,沒有說對這個我特別喜歡,那個討厭,沒有。
什么是開光?一尊新的佛像塑成了,啟用典禮的時候,把佛像供養的意義跟大家說明白,這就是開光。譬如阿彌陀佛代表無量覺,我們見到這個佛,我們就覺而不迷,覺就是光!見到釋迦牟尼佛,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凈,你就想到,開自己的光,我對自己要清凈,對別人要仁慈。
一定要曉得,清凈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我們心不清凈,你再聰明、再有智慧,都叫世智辯聰,不是般若智慧。
我們多讀一點佛經,多聽、多記一些,以為自己智慧開了,錯了,那是記問之學。智慧開了,你煩惱、無明沒斷,要曉得那不是智慧,那叫“世智辯聰”。
每天不一樣,這個我們現在還做不到,我們現在充其量只能做到每個星期都有進步,進步的幅度有高有低,最低的限度也有一點小進步。心愈來愈清凈,業障愈來愈少,智慧愈來愈增長,這樣修學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離苦得樂、法喜充滿。
什么是業障?業障是起心動念。業障消除了是什么現象?心是平靜的,我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不會分別,不會執著,不會起心動念。
我們自己得到了,知恩報恩,我們要怎樣報佛恩?我們要幫助佛弘法,推廣佛陀的教學,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這就是報佛恩。
佛用什么方法教人離苦得樂?佛用的是教學。佛首先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個善法是什么?十善業道。
慳貪是我們六道凡夫的大病、病根。慳是吝嗇,貪是貪求,貪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自己有的舍不得給人,自己沒有的希望得到,這叫慳貪煩惱。所有一切煩惱的根,就在此地。
為人子女的,你以你的財力、勞力,很細心地照顧父母的生活,這是財布施;你以你的智慧,幫父母改掉不良的習氣嗜好,這是法布施;你能夠使父母安心、使他快樂,離開一切憂惱,這是無畏布施。所以布施從哪里做起?從對你父母做起。
布施,這里頭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財里面有內財,有外財。什么是外財?身外之物是外財。用我自己的身體勞力、智慧,為大家服務,這屬于內財。外財要布施,內財也要布施。
布施不是貪圖果報的,貪圖果報,這個心不善,不能說沒有果報,果報很小,微不足道;歡喜布施,不求果報,果報才殊勝。
你在佛門修福,將來福報在哪里?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你修上品十善,你將來得天身,到天上去享天福;你有五戒、有中品十善,你來生到人間來享福,你不失人身。
念佛的時候,不見能念之我相,也不見所念的佛相,中間也不見所執持的名號,這叫“三輪體空”。
我們修布施的時候,不要想到“有能布施的我”,不要想到“有接受我布施的人”,不要想到“我布施的這些物”,這叫“三輪體空”。
要積功累德,不但要抓住機會,還要有高度的智慧。佛法里面常講要種福田,你是不是真的種在福田上?你要認識哪些是真正的福田,哪些是假的福田,你自己要用智慧去辨別。
釋迦牟尼佛講得好,不是他一個人,他后頭還有一句話,叫“是諸佛教”。諸佛就是所有一切佛,他們教化眾生也就教這三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世間第一樁事業,真正有價值的事業,真正有意義的事業,莫過于教育。你看這些從事于教育工作的人,為國家、為社會,奠定和平、安定、繁榮、興旺、幸福的根基,他們在播種、在造福,讓大家享福,所以這是無比殊勝偉大的事業。
佛菩薩沒有自己,真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是沒有空間,無壽者相是沒有時間,佛菩薩徹底放下,心里頭不執著這些相,所以他見性。
所以學佛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放下。布施就是教我們放下,放下才是最完美的。人與人之間往來,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把自己的利益能夠真正放下,那你跟人相處最完美;如果不肯放下,就會跟別人發生沖突,利益沖突!
我們用一個心待人,人人都是佛菩薩,人人都是好人!佛經里面跟我們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學佛五十年,在這兩句話當中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要懂得這個意思,你才能入佛門,才能進入佛菩薩的俱樂部。
世出世間最大的好事、最大的善行,無過于幫助眾生覺悟。所以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的最大善行,就是教化眾生。
佛教初學,意業教給我們不貪、不嗔、不癡;語業教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身體造作教導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這是善業,還不是凈業。
身為佛弟子,自己真正確確實實明了、覺悟,一定要隨順佛陀教誨,一定要去做,諸佛菩薩是教我一個人的,不是教別人的;別人做不做,與我不相干,我自己一定要做!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一切建筑,石窟里頭、大樹之下、草原之上,佛在那里一坐,大眾圍繞,就講經說法,那就是道場。所以要懂得“道場”兩個字真正的意義。
佛法的修學,同學們特別要注意,佛法叫“內學”。內是什么意思?內是觀察自己。觀察自己,你才能成就。
六祖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有沒有過?過太多了,什么叫不見?不是你眼睛沒看見,不是耳朵沒聽見;眼也見,耳也聽,眼見耳聽為何不見?心清凈,沒有放在心上。
我們念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與一切大眾互助合作,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里面清清凈凈。我們與人無爭、于世無求,二六時中,心里就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什么都沒有,這樣就好。
上善是根本善,我們身口善是下善,不是上善;上善是指心里頭沒有一個惡念,對人、對事、對物一片慈悲,全心全力照顧別人、幫助別人。
1.凈空法師經典語錄
3.
9.佛語禪心個性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