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惡?哪些是善?貪嗔癡是惡,反過來,不貪、不嗔、不癡,這就是善;殺盜淫是惡,不殺、不盜、不淫是善;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是惡,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是善。
古人說,“三天不讀圣賢書,面目可憎”,現在人處今天這個社會,一天不聽經,就被境界所轉,這是真的。
凡夫之所以會退失道心,天如禪師說得好,有退失的因緣。“因”是對于宇宙人生道理、事實真相沒有真正明了;“緣”是內有貪嗔癡、自私自利,外面有五欲六塵的誘惑,內緣外緣都不善,你怎么會不退轉?
世尊給我們做示范,我們看到善財一生成就,《法華經》上龍女八歲成佛,說明行不難。你為什么不肯行?是你知道得不透徹,你是一知半解。
“知”,真的是太難了,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希望大家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明白這個道理。“行”,實在講一念之間,那個念頭一轉,即身成佛。
為什么他修行功夫依舊不得力,原因就是在沒有徹底放下。雖然天天做功夫、天天修學,過在哪里?過在不精進、不勇猛、不堅定、不長久,沒有長遠心。
過去造作的罪業,不要去追悔?為什么?你每想一遍就又造一次,再想一遍又造一次,好了,你阿賴耶識的罪業就愈來愈多了。
佛在《大集經》里面說得明明白白,“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們今天生在末法時期,我們來修凈土,正是依教奉行,這是如來的好學生。
眾生接觸外面境界,往往先入為主,如果他一開始就接受一些邪法,他把這邪法當做真的,以后遇到正法,他認為正法跟他以前所接觸的不一樣,他就會排斥。
為什么他(周利盤陀伽)這么愚癡?佛跟大家說,他前生是三藏法師,世出世間法都通達,由于吝法,教別人不肯完全教,自己要留一手,所以得愚癡果報。
諸位同修要記住,無論在世法、在出世法,你學東西一定要專,你才會有成就;你學的東西太多、太雜了,你就分心了,你要想成就,當然就困難,所以必須把心力精神集中在一處。
把心專注在一處,心就不散、不亂,一心不亂,效果就很不可思議。因為一心生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所以一心非常重要。
佛法講業報,有共業、有別業,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造罪業,這是共業,我們也沒辦法不能不受牽連;我們自己不造,這就是別業。在這個共業苦難的社會當中,我們還能夠僥幸平平安安度過,這是別業果報。
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到處都有災難,隨時都有災難,我們只要心善,就能改善山河大地,這就是境隨心轉。所以,災難雖然頻繁,大家也不必驚慌;真正值得驚慌的,是我們的貪嗔癡慢沒斷,這個事情才是大事情!
我們要把佛陀的教育真正做出來,做出來是自度,做出來給別人看是度他。在今天這個世界弘揚佛法,是要把佛法做出來給別人看,用口說人家不相信,不能接受。
世尊教學四十九年,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什么叫看破?事實真相徹底明了通達叫看破。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能放下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你就成阿羅漢;再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再放下妄想,你就是佛!
世尊在《華嚴經》上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觀念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那他為什么還做壞事?還要搞六道輪回?這是因為他迷了自性,把佛的國土變成了六道輪回。
知過就是覺悟,改過是真正修行,是真實的功夫。必須自己知道自己的毛病,你才能改過自新;自己有病自己不知道,你就不會起求醫的念頭,這個病一天一天惡化,最后就無藥可救了。
眾生這一生能不能成就,關鍵在于你知不知道自己的根性,換句話說,你知不知道你自己的毛病在哪里?知道自己毛病,這個人就覺悟了,我們一般講開悟,開悟是這個意思。
佛講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是無量煩惱的歸納,并不是只有八萬四千。佛是大醫王,能治一切眾生的病。八萬四千煩惱是病,八萬四千法門是藥,佛用各種法門來對治不同根性眾生的病。
古人講,“三天不讀圣賢書,面目全非”,這個話什么意思?這話的意思是說,三天不讀圣賢書,不接受圣賢人的教誨,煩惱習氣都現行,就面目全非,就退轉了。
拜佛,這也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像對佛這樣的恭敬。我們以誠敬心處事待人接物,無論順境逆境都用真心,這就是拜佛。
念經的時候要專心,專心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顛倒,這就是修慧。
經選一部,天天念它,念到熟悉,不要求解,為什么?經里沒意思,你求什么解?你所了解的統統叫打妄想。開經偈講“愿解如來真實義”,你所解的都是胡思亂想,決定不是如來真實義。
我們今天學佛,受佛法熏習的時間太少了。一般學佛的同修,一天當中,只有一、二個鐘點是佛法熏習,還有二十二、三個鐘點是貪嗔癡慢煩惱熏習,這樣子學佛,要想成就太難!所以我勸同修們,只要一有空,就要念佛、誦經、聽經,以彌補聞法之不足,這樣我們熏習佛法的時間,才能得以延長。
大乘經里面,佛告訴我們:無佛亦無魔。佛跟魔是從什么地方區別?著相就是魔,離相就是佛。如果你一切都不執著,魔也是佛;你若執著,佛也是魔。
佛在《楞嚴經》給我們說過,境界現前,無論是佛境還是魔境,都不要去理會;也就是說,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這叫好境界。如果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就著魔了,佛來也是著魔。
佛的神通能力比魔還要超過,但是為了避免魔冒充佛,佛不用神通做佛事,佛用教學。魔不能教學,講經說法他不行,他對這些道理不懂,他只有法術,所以佛絕對不以神通做佛事,這個一定要知道。
如果我們煩惱斷盡,六波羅蜜也就沒有了。六波羅蜜是藥,煩惱是病,你有病吃藥;病好了,藥就不要了,藥要丟掉。所以《般若經》上才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你好心對人,人家惡意相向,你學了佛,知道這是宿世因果,知道過去自己對他不好,你不放在心上,怨恨馬上就化解了;如果你不了解三世因果,人家對你不好,你心存怨恨,一心想報復,那好了,這個帳還在,來世還要報,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